1.中国大学生男篮的简介
2.中国大学生男篮的历届冠军
3.大超联赛和CUBA 有什么区别
中国大学生男篮的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希望借助高水平体育比赛来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影响,而大超联赛的诞生,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展现自身形象的良好舞台。
中国篮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运动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为高校和高水平篮球联赛的结合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篮协青年联赛的注册运动员不能参加现有的高校篮球比赛,客观上使得CBA丧失了部分有潜质的后备力量。大超联赛的诞生,使得青年队员进入大学深造成为可能,既为CBA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同时也对提高高校的篮球水平,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世界大会的比赛任务,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高校篮球水平,大超联赛对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梦想而战
中国大学生男篮的历届冠军
届数 赛季总冠军 亚军 第一届 2004—2005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第二届 2005—2006东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第三届 2006—2007东北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第四届 2007—2008广东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第五届 2008—2009广东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第六届 2009—2010天津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第七届 2010—2011广东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第八届 2011—2012天津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第九届2012—201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第十届2013—2014东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截止到2014年,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已经走过了10个赛季。在这10个赛季中,共产生了5支冠军球队。东北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都是三夺大超联赛冠军,天津工业大学则是两次加冕。以上三支球队自2006-2007赛季开始,包揽了迄今为止所有的联赛冠军。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大学都是一次夺冠。
大超联赛和CUBA 有什么区别
大超联赛和CUBA都是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赛事。用大体协秘书长杨立国的话说,大超联赛与CUBA是“同一个系统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
CUBA和大超联赛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不允许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运动员参赛,始终把维护业余体育的纯洁性放在第一位,参赛队员必须是通过国家正规考试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大超联赛则首次向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队员敞开了大门,各高校在引进专业运动员上有了较大的运作空间,与赛季时间没有冲突的CBL球员、青年队球员只要入学手续完备、年龄适合并能提供“在校在读”的证明就可以参赛。
CUBA已经举办了6届,参加预赛的球队达到700多支,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了一批自己的篮球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另外,CUBA还“双脚走路”,建立了几十个培训基地,一大批有培养前途的高中生接受培训并通过夏令营选秀的形式进入大学。就规模而言,刚刚诞生的、只有16支参赛队伍的大超联赛还远不及CUBA。但CUBA由于是从中学选拔球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项训练,因此影响了联赛的整体水平,而大超联赛由于有专业队员的加入,“竞技水平应该高于CUBA。”大体协秘书长杨立国说。
搞清楚了与CUBA的不同,我们再回到大超联赛。专业运动员进入大学的确有它的意义所在,一方面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角度来讲,专业选手的加盟可以带动大学篮球整体水平的发展,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讲,他们能够在大学里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如果将来进入职业篮坛,有利于中国篮球水平的提高,即使不走职业篮球运动员的道路,也可以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从理论上来讲,建立大超联赛的出发点是合理的,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中恐怕仍然会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比如,据篮管中心副中任王渡介绍,将来把青年队都放到大学去打大超联赛,以取代目前的青年联赛。而且从首届大超联赛的赛程来看,密度也在向职业篮球靠拢,那么,大超联赛的运动员究竟是以学习为主,还是打球为主?倘若以学习为重,从今年10月到明年5月的漫长赛季如何保持其“高于CUBA”的竞赛水平?倘若以打球为重,大超联赛成了挂靠学校的运动队,也就偏离了其为中国篮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