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展望12强赛:国足的喜与忧
2.我国在足球方面比较弱,应该怎么改变呢?
3.为什么中国的足球踢得那么烂啊!好失望!谁能告诉我原因啊
4.国足为什么这么差?
展望12强赛:国足的喜与忧
在开心的日子里,给予国足怎样的赞誉都是理所当然,但真相其实又非常简单:这一次不过是所有的人,从足协到教练组再到球员,做到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尽了他们应该尽的本分,取得了应该取得的成绩,反过来,过往三次无缘和一次惊险,反而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比如算错算数,比如选错教练,也比如其他政策影响了国足。
所以,晋级12强赛,原本就应该是寻常而已,但展望12强赛,却必然是充满挑战。
首先,我们来谈谈本届40强赛,尤其是最后易址沙迦的三场比赛带来的收获。
极大提振中国足心
一直以来,一个常常挂在部分“球迷”嘴边的一句话是:晋级12强赛又怎么样?又进不了世界杯!
这很让人崩溃,每当看到这句话,我们会忍不住去反驳:活着干吗?反正都会死!或者回归足球反驳:那进了世界杯就有用了?反正夺不了冠。后来,也有球迷解释说,这表达的其实只是一种情绪,对中国足球失望的情绪。
中国足球当然有很多让人失望的地方,尤其是最近两三年联赛遭遇困境,更是严重打击了球迷的热情,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中国足球目前处于低谷的情况下,难道不更需要胜利来激励球迷吗?很显然,40强赛下半程四连胜,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晋级12强赛,就是最好的答案。
就在这次40强赛进行过程中,有个“球迷”写下了这样的评论:“每赢一次,不管怎么赢的,总之都是赢了,那帮中老年人又在兴奋了,呐喊万岁了。”
很扎心,因为现在中国的球迷,真的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居多。而野球场上的主力军,几乎也都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因职业联赛而看球踢球,因2001年十强赛而从此离不开足球,哪怕随后中国足球灰暗的十几年。
恰恰是这段灰暗的日子,让目前15岁到35岁(笼统而论)的群体失去了对足球的热爱。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踢球了,他们或者6岁,或者12岁,正是构建兴趣爱好的年龄,如果中国足球不能给这些孩子带来兴奋与喜悦,他们可能只是把踢球当成一种工具,而无法形成真正的热爱。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次40强赛的四连胜,一次晋级12强赛,或许就有可能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给他们继续从事或者喜爱足球更多的信心。
这就是国足晋级12强赛的答案。
完善保障为将来打样
晋级12强赛之后,国足所有将士谈及此次40强赛之旅时,都离不开保障二字,保障当然不仅仅是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为国足争取利益最大化。
其实,早在2020年年初,足协在备战40强赛的时候表现就很给力,当时国足客场对阵关岛,但国足最终通过和亚足联、关岛的协商,将比赛地更改为第三方泰国,只是因为后来疫情的发展没有最终成行。
此次40强赛赛会制,足协更是连续做通了亚足联以及4个同组对手的工作,由中国苏州来承办比赛,虽然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后3轮比赛最终更改地址到了阿联酋沙迦,但在这种突发情况下,足协仍旧让赛程赛制朝着完全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有三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其一,原定的比赛赛程进行了调整,和马尔代夫的比赛放在了中间,国足调整的余地更大,可以全力对付菲律宾和叙利亚;其二,同组的比赛都在炎热的傍晚6点(当地时间)进行,而国足的比赛都在晚上9点进行,温差4度左右,这个下降幅度还是非常大的;其三,最后对阵叙利亚,原本北京时间凌晨1点的比赛推迟到了2点,此举也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其他组比赛的情况。
这些工作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敲定的,可以说,在比赛地更改的大背景下,赛程赛制的细则调整实现了国足利益的最大化。
相反,防疫工作、住宿、饮食及比赛和训练保障,这些常规化的工作反而比较正常。
不过,这届国家队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增强球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比如每次集训都有集训纪念装备,老国家队队员退役,国家队都会送上国家队球衣,等等,而在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之外,1200万的奖金也是实实在在的。
备战12强赛的过程中,这些当然要继续发扬。
国足变得更有凝聚力
此次40强赛的比赛,国足自身的收获也不少:
其一,球员层面,最大的收获是武磊的质变。40强赛全部的8场比赛,武磊打进8球并送上了3个助攻,其中这次40强赛下半程比赛武磊打进了5球,奉献2个助攻,更重要的是,在4场比赛中,国足的首球,2个来自武磊,2个来自武磊的助攻,此外武磊也在叙利亚扳平之后,创造点球打进点球从而反超。
和4年前对阵叙利亚时的武磊相比,现在的武磊明显发生了质变:他变得更自信,更平和,更有担当,当然能力也在提升,或许唯一不变的是拼搏和低调。
其二,精神面貌始终非常不错。此次40强赛,除了对阵关岛,国足后面3场比赛都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但国足最终2比0击败菲律宾,5比0击败马尔代夫,3比1击败叙利亚,球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
比如这样的一个细节:此次40强赛,蒿俊闵因为伤病影响不再是核心球员,上场时间也比较少,但在和叙利亚的比赛中,蒿俊闵在一次进攻之后,当叙利亚准备反击的时候,蒿俊闵从对方的禁区内玩命往回跑,老将蒿俊闵如此,国足的主力们更不必说了。
所以,国足更有凝聚力的精神面貌,是这次比赛的最大亮点。
其三,李铁展现了不错的执教能力。球员的凝聚力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教练组一定是其中之一,在这次比赛中,李铁的执教能力还是得到了较好的证明,比如阵型方面,他在442、4231和433中娴熟地切换;他所使用的球员,总体上也都展现了自身的实力;他还体现了很强的抗压能力,当然这一点原本就是李铁的性格使然,对阵菲律宾的上半场,吴兴涵和唐淼表现一般,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换下这两名球员,但李铁坚持使用他们,吴兴涵和唐淼在下半场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和叙利亚的比赛,两名球员依旧出色。
如果和菲律宾比赛的中场休息,吴兴涵和唐淼被换下了,外界巨大的责难,很可能毁掉两名球员的国家队前途——即便李铁不放弃他们,他们的信心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40强赛和12强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0强赛确实在短期内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足球的信心,但另一个问题是:如果12强赛打得一塌糊涂怎么办?短暂而来的信心是否又会轻易丧失呢?
其实,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打不进世界杯并不意味着失败,以中国足球目前的实力,如果无法进军世界杯反而是正常的,但要想让球迷接受这样的结果,要想让孩子们的信心不受影响,12强赛必须要打出内容,如果技战术方面打不出太多的内容,也要在精神层面上打出内容,这其实也是上一次里皮执教12强赛的意义——在悲惨的开局之后,里皮几乎力挽狂澜,最终各界也平静地接受了国足无缘2018世界杯。
不过,精神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这需要国足在技战术和阵容方面进行提升,你至少要有抵抗之力才能争取“虽败犹荣”,要是没有抵抗之力,精神层面的努力也便容易忽视。
征战12强赛,从技战术及阵容两个层面进行反思,国足至少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防线不稳,进攻有些拖沓
此次4场40强赛的比赛,对阵关岛和马尔代夫没有参考价值,但对阵菲律宾和对阵叙利亚很值得研究。
对阵菲律宾的上半场,国足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这其实反映了国足技战术层面的一个问题:传接太慢,进攻节奏太慢,这让菲律宾的防守非常轻松,下半场国足打得更直接之后,局面才改观,国足最终2比0获胜。
但是,要想真正提升国足的节奏却极不容易,一旦把节奏加快,带来的很可能是更多的失误,反而更容易让国足陷入险境。
对阵叙利亚的比赛,则暴露了国足的另一个问题:防线问题。
张琳芃其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中后卫,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蒋光太似乎也出现了问题,首场对阵关岛的比赛,几乎没有太大的压力,蒋光太就出现了处理球的问题,最后一场比赛对阵叙利亚,蒋光太又出现处理球不稳的问题,并在下半场出现了严重失误,导致了叙利亚扳平。
蒋光太在纯防守状态中的表现目前还是值得信任的,但他压迫下的处理球能力则有点让人担心。
所以,国足必须高度重视防线的构建问题,未来面对更强的对手,国足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前场的失误,国足防线如果仍旧是这样的表现,恐怕就很让人担心了。或许,在对阵强队的比赛中,李铁可以考虑一下532的阵型,为中后卫加一道保险。当然,532、442、433和4231都是李铁常用的阵型。
这些问题,还可以归结为另一个问题:国足高质量的比赛太少了,实际上,李铁上任至今,唯一高质量的比赛也只有最后一场和叙利亚的比赛,对阵菲律宾,获胜是应有之义,毕竟上一次虽然被菲律宾逼平,但那也是打了35脚射门的。
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和叙利亚的比赛又是一种无压力状态下的比赛,反而不能充分证明国足的抗压能力。
实际上,国足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执教的教练都有高开低走的规律,40强赛对李铁其实仅仅是开始,12强赛,才是真正检验和证明李铁的比赛。
武磊之外,归化有提升空间
此次40强赛,武磊是真大腿,只是,我们可能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村里的大学生太少了。
一个武磊可以拯救40强赛的国足,却不能拯救12强赛的国足,因为其他球队可能有更多的“武磊”,甚至有十几个“武磊”,或者更多的“强化型武磊”。相反,此次40强赛,归化球员表现总体不能让人满意:蒋光太不稳定,阿兰不被充分信任,而艾克森虽然努力,但状态和巅峰时期相比差距太大,至于费南多,他目前似乎陷入了伤病怪圈。
国足仍旧需要真正的中锋,如果卡尔德克可以归化的话,那毫无疑问非常完美,但时间来不来得及是个问题。国足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场的组织,已经归化的高拉特是很合适的人选,但他要想获得代表中国队参赛的资格,2023年之前很难。
从总体上来说,这次40强赛,基本可以说是国足的本土将士玩命拼下了12强赛的资格,和里皮时代相比,里皮无非多用了一个蒋光太,结果发挥还不尽如人意。但未来,国足要想在12强赛走得更远,本土球员带来的提升空间是有限的,归化球员反而有较大的空间,问题是,这恰恰是一个X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不管如何,国足在此次40强赛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和凝聚力,球队在出线背景下仍旧勇往直前赢得胜利,球队在比赛中出现困境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国足自身的信心。
我国在足球方面比较弱,应该怎么改变呢?
其实做任何事情,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都知道足球的起源是中国,可是我们在世界上的水平却是非常的落后的,一度被大家各种嘲笑,我们国人对于这个运动也是非常的不相信,觉得他是非常的不靠谱的,因为他这些年的成绩,真的让人太失望了。
其实中国的足球选择职业化市场路的发展行径已经是有很多年了,但是得到的效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从国家队的一个层面来看的话,成绩真的是每况愈下,可以说是战无不败,不管是大赛还是小赛,只要是小组出线的话,每次都会让大家感到深深的失望。但是大家还是会对他抱有希望,希望哪一天他们真的能够做出一些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成绩来,但是不知道那一天到底会来不来。
其实我觉得想要提高中国男足的一个水平的话,其实应该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的话,就是改革现有的一个管理体制,可以去把它全部市场化运作,二来就是成立一个监管机构,要对它的运作进行一个严格的规范,还有监督,严格打击操纵球等等这样的一个行为。
还有就是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分阶段的去抓好培训和联赛,这样才能够从小培养出来一些比较强大的力量和球员,而且也要不断地完善赛制,以及人才竞争的一个机制。还可以去鼓励私营机构去开办专业的一个足球学校,让那些喜欢这个行业的孩子们,能够得到一个专业的教育,能够有一个快速成长的良好的氛围。只有从这些方面全部一起下手的话,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否则的话,前途一片黑暗,很难能够翻身。
为什么中国的足球踢得那么烂啊!好失望!谁能告诉我原因啊
朋友: 你好 欢迎关注中国足球 主要原因如下: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在原有的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用纯的组织形式进行。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不择手段,起点缺乏诚信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与污浊。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下一个孙雯在哪里?”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孙雯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女足选手很多,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女足队,下面还有梯队。”孙雯说。正是那个年代的良好基础,中国收获了女足的“黄金一代”。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跟男足一样,屡屡让国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让球迷愤懑,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心酸。缺乏“精神”是现在中国女足输球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国女足重振辉煌的关键,在于中国足协要去精心播种,毕竟,“铿锵玫瑰”重新花开终需时日。 朋友: 你 好 欢迎关 注中国足 球 主 要原因如下
国足为什么这么差?
国足弱的原因:
1、群众基础薄弱,教练员指导训练水平较差,大环境不适合足球发展是国足实力不行的首要原因。
2、群众基础薄弱虽然中国看球的人和喜欢足球的人很多,但是对于足球的认知普遍较差。
3、教练员指导训练水平较差中国的足球教练带队的能力在国际上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