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奥运会耗费-08年奥运会预算多少钱

tamoadmin

1.请问08年北京奥运花费和收入多少?

2.08年北京奥运的总投资

3.08年北京奥运会,花34亿打造的鸟巢,到底值不值?

4.08年奥运会的预计总收入是多少

请问08年北京奥运花费和收入多少?

08年奥运会耗费-08年奥运会预算多少钱

北京奥组委系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同时组织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组委会,其收入和支出分为奥运会和残奥会两部分。

1.奥运会部分。根据截至2009年3月15日的实际收支数、后续应实现收入和待结算支出的统计结果,北京奥组委收入将达到205亿元,较预算增加8亿元;支出将达到193.43亿元,较预算略有增加;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

收入的主要构成包括国际奥委会开发的市场收入和电视转播权收入中按协议分配给主办城市的部分,此部分收入约占组委会收入总额的40%;北京奥组委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在国际奥委会授权下实施的市场开发收入98.7亿元,主要包括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等不同级别的赞助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收入;门票、住宿、收费卡、利息、资产处置等其他收入19.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2.8亿元,财产处置收入2.4亿元。

按国际奥委会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和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中部门职责和项目划分的实际情况,北京奥组委共设有28个预算支出科目,按性质和用途划分为8个方面,分别是:根据国际奥委会对于主办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场馆及周边环境的“硬件”设施要求,安排的场馆改造补贴以及赛时使用的帐篷、活动板房、围栏、隔断、管线等临时设施投入和租赁支出39.62亿元;依据北京奥运会竞赛指南和技术手册,为满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电视转播商的需要,安排的赛时计时计分系统、通讯等技术支出32.98亿元;用于竞赛、训练场馆等场地所需的体育器材购置、租赁支出,举办“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支出以及赛时对各场馆的能源消耗、运行保障等补助支出19.65亿元;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及往届奥运会惯例,安排的赛时电视转播、住宿、交通、医疗、餐饮等服务支出50.92亿元,其中,电视转播运行费用17.23亿元,运动员、官员及贵宾住宿餐饮、车辆租赁、检测、医疗设备购置、定点医院补助等支出33.69亿元;用于开闭幕式的创意、组织、实施,火炬的境内外传递、奥运宣传和主题活动支出12.72亿元;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和用于工作人员、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制服等人力支出14.24亿元;北京奥组委行政办公、法律咨询,以及涵盖运动员、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收费卡等运行支出18.46亿元;根据《主办城市合同》的约定,奥运会对残奥会的补助支出4.84亿元。

2.残奥会部分。为体现“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减少重复投入,对于可从奥运会延续使用的设施、设备(如临时建筑、转播、技术等),以及行政办公、人员工资、法律服务等与奥运会无法分割的支出项目,统一由奥运会预算负担。残奥会预算主要是直接用于残奥会筹办和向残奥运动员提供特别服务的预算(如残奥会开闭幕式、火炬接力、体育器材、住宿、餐饮、制服、计时计分系统、医学分级、肢轮椅维修等),按此口径计算,残奥会收入、支出均为8.63亿元。

(二)中央专项**公益金投入使用情况。

在北京奥组委预算之外,经院批准,财政部向北京市单独安排了中央专项**公益金预算27.5亿元用于北京奥运会相关项目,实际拨款27.03亿元,主要用于增加的临时设施改造和对安保、交通、废弃物清理等方面的补助,这些资金的投入对圆满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重要事项组织及开支情况。

1.开闭幕式情况。为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表演成功,北京奥组委成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领导小组、开闭幕式工作部以及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按照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层机制运行,同时北京奥组委监察审计部向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派驻监察审计组负责全程监督,保障了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共支出8.31亿元。

2.火炬传递情况。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是奥运历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活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支出3.12亿元。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支出0.2亿元。

3.志愿者情况。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共招募赛会志愿者10万人,其中,奥运会志愿者7万人,残奥会志愿者3万人。北京奥组委用于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相关支出共计1.71亿元。

4.奥运会门票销售情况。奥运会可销售门票共计680.43万张,实际售出646.41万张,销售率达95%,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

5.资产处置情况。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组委将所有资产分为通用物资、专用物资和特殊物资3类,分别取公开拍卖、场馆有偿留用、供应商回购、折价转让、捐赠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置。截至2009年3月15日,奥组委账面物资(包括固定资产和低值耐用品)原值为9.09亿元,其中56%的物资已完成处置,实现处置收入1.46亿元。其余物资,北京奥组委取公开拍卖,向公益、事业和部门捐赠,将具有重要意义的开闭幕式道具、演出服装等交与文物部门、档案部门以及博物馆收藏等方式进行处置。

08年北京奥运的总投资

从2003年进入“奥运全面建设”起,经过4年的准备,2008奥运会对北京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究竟做出了哪些贡献?哪些产业和企业能够直接分得一块“奥运蛋糕”,又有哪些行业和企业可以利用奥运商机做大做强?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相关专家表示,奥运投资的效应初步体现在拉动北京GDP、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而奥运结束后仍对旅游、物流等行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拉动GDP加速增长

奥运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最主要体现在“乘数效应”上。与奥运会直接或相关的产业只有50多项,包括建筑、建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奥运因素的注入将直接拉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第一轮拉动;而这些行业的增长又需要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支持,因而产生新一轮的经济拉动作用。如此循环传导,奥运投资的乘数效应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

由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队长潘璠、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魏小真等人执笔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

根据这份报告,由于新增奥运投资的乘数效应以及奥运消费的共同作用,2008年北京GDP总量将达到9820亿元,投资高峰年2005年-2007年年均GDP增长12.3%,并且呈逐年增加态势,2007年拉动GDP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14%,2008年则为0.85%。

该报告认为,奥运投入对GDP的拉动作用包括:奥运召开前直接投资的拉动作用,以及奥运召开后旅游人数、奥组委营运资金对GDP的拉动。2007年奥运直接投资拉动的GDP增量为282亿元;2008年奥运投资拉动GDP增量112亿元,奥运旅游人数的增加有望拉动55亿元,奥组委营运资金拉动95亿元。

奥运改善北京经济结构

除了直接带动GDP增长之外,奥运会还为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十一五’北京奥运经济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剑指出,奥运筹备五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61.3%提高到2006年的70%,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有利于北京的经济结构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报告数据显示,奥运投资主要体现在对第二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旅游和奥运营运体现了对第三产业需求的增多。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5%。

北京地区经济总量中比重靠前的16个行业,受奥运因素增加的产值占GDP的87%。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几个行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业增长值占GDP总增长值的1/3强。报告指出,奥运会的举办将促使北京市经济的增长点逐渐向这些行业聚集,总体经济对这些行业的依赖度将有所提高,使之逐渐成为北京主导行业。

奥运会还将为北京地区创造182万个就业岗位。从行业分布看,这些岗位集中在建筑、信息技术、现代制造、物流、流通贸易和社会服务业。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指出,由奥运带动的消费市场大约有3个亿,可以吸纳绝大多数就业岗位。

奥运辐射效应

北京承办奥运会,除了对北京本地的经济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外,对京外地区的辐射作用也不可低估。据测算,投入100亿元,对北京之外地区的影响为40%左右。

2008年奥运会,除北京之外,还有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和上海6个项目城市,其中5个城市都位于环渤海区域内。潘璠认为,通过协办奥运,可以提升整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为发展奥运经济,推动首都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有重要意义。

08年北京奥运会,花34亿打造的鸟巢,到底值不值?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那个夏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其中作为主会场的鸟巢打破了传统体育场设计的理念,奇异的外观和构造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不过在这光鲜亮丽的鸟巢背后,却是千万中国人挥洒汗水的杰作,据了解当时鸟巢的造价高达34亿人民币。

那么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鸟巢屹立了整整12年,那么鸟巢的修建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呢?因为在网上曾流传着一些国家为了奥运会而打造的巨大体育场在赛事结束后就荒废了,甚至还倒塌成了废墟。

但鸟巢显然不一样,虽然鸟巢的巅峰已经过去了12年,并且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鸟巢就成为了一个景区,成为了北京的文化结晶,这12年来鸟巢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自己的魅力,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鸟巢除了成为了游客到北京打卡的地点以外,还成为了明星歌手们举办演唱会的地点。众所周知,当今圈背后的消费潜力是难以估量的,明星来到一个能容纳九万人的体育场开演唱会便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要知道鸟巢作为中国国内地标式的建筑物,一般的明星歌手是没有资格来鸟巢举办专场的,因此鸟巢也成为了众多明星歌手梦寐以求的地方。除此以外,鸟巢常年承接国内外大型商业活动和展览会,总的来看,鸟巢在这12年中不仅没有荒废反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鸟巢的设计贯穿着中国人的智慧,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鸟巢的建设中得以体现。鸟巢寓意着经得住风吹雨打,同时又运用了合理的结构设计理论和先进的外部钢材,鸟巢成为了一个“永久”性的建筑设施。随后有很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将鸟巢看作是建筑的典范。

其实鸟巢并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很多人都认为当年建设鸟巢耗资巨大,尽管过了12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暂且不说这12年鸟巢创造的收入,仅凭2008年一个夏天,鸟巢成为了中国名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背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鸟巢不存在是赚了还是亏了这样的问题。

08年奥运会的预计总收入是多少

据有关方面预测,2008年北京海外游客将达到600多万,旅游外汇收入60亿美元,对全国旅游拉动增长4个百分点。北京接待海外旅游者将达到460多万人,国内其他省份来京旅游的人数将达到1.03亿。仅奥运会期间,就会接待50多万海外观众和游客,接待250多万国内观众和游客。

哥们儿只研究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