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2.学校获得的荣誉有哪些?
3.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王牌专业
4.山东协和学院的办学条件
成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授权四川省人民批准建立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省首批独立升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都江堰市。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长寿之乡——都江堰市。距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市仅20分钟车程。2011年,学院迎来了新的开始,占地500余亩的新校区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学院社会声誉良好,是部、省、市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轻工系统先进 四川工商学院LOGO
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省级校风示范校。近年来,学院秉承“教育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办学理念,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创建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信息素养、过硬的专业能力、积极的生活态度”专门人才的鲜明特色。学院在建设“特色突出、质量优良、竞争力强的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校园环境幽雅 生活设施齐全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是成都市命名的“园林式单位”。蓝瓦黄墙的校舍掩隐在绿树花丛中,林荫道上整洁静谧,校园内荷池、回廊错落有致,新落成的音乐广场绿树环绕、绿草成
学院美景(5张) 荫,踏入校园,不禁令人赏心悦目。学生宿舍公寓式管理、学生食堂网络化服务、无线网络覆盖学校,为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活动中心、素质拓展训练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教学设施先进 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各类建筑物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有与INTERNET宽带网相联的校园网,无线网,实现了“网上办公”;有各类基础与专业实验室80多个,有先进的专业教学仪器和设备。图书藏量30万册。
师资力量雄厚 办学经验丰富
学院经过40多年的职业教育积淀,教师队伍年富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有专任教师343人,其中副教授名,讲师165名,硕、博士研究生68人,“双师”素质教师125人,专业课与实践指导课教师180人。近年来,获全国、省部级和市级先进个人87人次,科研立项21项,其中教育部2项,省教育厅、科技厅项目6项,2项获省科技厅高新成果奖。
办学层次多样 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设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有轻化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财经、设计艺术等5个系,开设有30多个专业,涵盖了工、经、管、文、法、艺等六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7000多人,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收三年制高职专科(对象为高中毕业生)、三年制对口高职专科(对象为中职毕业生)等。学院二、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当年政策,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相应本科院校学习。学院与加拿大乔治安学院进行了10多年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成功地实施了国际互联网远程教学。在英语培训、互派学生留学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个专业学生都可由学院送到加拿大留学。同时,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20余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拓展素质教育 打造学院品牌
学院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把提高人才质量、培养特色人才视为生命。学院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一体化统筹
校办活动(20张)学生知识、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能力、素质发展要求,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近几年来,有多名学生荣获全国或省级“三好学生”和全国“建昊”奖学金;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院每学期还设立有学院奖学金。 学院承办的《纸和造纸》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学院实行奖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设立了“勤工俭学基金”、“困难学生爱心基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银行等经济帮助,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还连年举办“学生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学院杯”足球赛、“TBCBA”(工商院篮球联赛)、“英才杯”辩论赛等多种品牌活动,从中发掘学生特长,增强学生竞争力,同时也打造了学院的特色办学品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学生质量优良 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开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展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了毕业生求职档案,通过互联网等及时发布毕业生情况。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组织不同形式的现场招聘会,向所有合格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为学生和家长解除后顾之忧。毕业生质量优、能力强、去向好、待遇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肯定和欢迎,近五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日本西铁城集团、广州宝洁公司、四川长虹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四川剑南春集团、四川华润集团、四川沱牌集团、成都五牛印务、九兴印务公司、广东玖龙纸业、广东台达电子集团以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珠海、广州等沿海省市的大型企业近几年都成批接收我校的毕业生,不少知名企业连续几年到学院选拔毕业生并提出了近几年接收毕业生。学院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家、科研专家和部门的骨干。 竭诚欢迎全国各地莘莘学子报考我院,我院将为你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助你成才,放飞梦想。
编辑本段办学地址
学校现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镇天府大道聚青路口。 附:08年5“.12”地震后,学院重建,搬迁新址至聚源镇。2011年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所有学生搬至新校区学习生活。
学校获得的荣誉有哪些?
1、2004年10月, 学院党办副主任丘邱小玲同志荣获南昌市师德先进个人。 2、2004年10月,学院荣获湾里区""新亚杯""第四届""国防青春杯""篮球联赛第一名。 3、2004年6月, 学院被南昌市公民无偿献血领导小组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称号。 4、2004年5月, 中国青年报举办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民办高校”的评选活动中,学院被评为“中国三所最具发展潜力的民办高校”。 5、2004年5月, 共青团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委员会授予学院“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6、2004年3月, 学院荣获江西省人民新闻办室、江西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首届江西省学生网页设计大赛组织奖. 7、2003年12月, 学院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评为江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8、2003年12月, 学院在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公安厅联办的2003年全省民办高校法律安全知识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 2004一年就有这么多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王牌专业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王牌专业是 :酒店管理专业。
酒店管理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践“五育并举 五合并进 五我提升”的民办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五合”(公专融合、赛训融合、证岗融合、学工结合、学创结合)并进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通过“五我”(我愿、我能、我爱、我做、我优)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动力。
学生及老师在“国家奖学金”“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等重要奖项评选中获奖达26人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大赛”,“世界技能大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竞赛中获奖:国家级?8?项,省级?12?项,市级?8?项。
被授予“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获“国家级教学库课程”1?项,武汉市,被授予“武汉市教育系统建功立业女职工标兵”1个,“武汉市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岗”1个,“武汉市技术能手”1个。
专业特色
1、深化“绅士与淑女礼仪”的培养,增加“绅士与淑女礼仪”集中实践课程。以“中华优秀礼仪文化+仪容仪表仪态塑造+行为养成活动”为核心内容,培养现代酒店管理类人才的职业风。
2、 数字化赋能专业建设。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酒店数字化课程与实训室建设培训,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新增大数据与数据分析类课程,如《客户数字化分析与管理》、《酒店数字化营销》等,获“问途杯”全国第二届数字化营销大赛三等。
3、校企合作赋能专业建设:积极访企拓岗,与企业联合开展融入职业文化的课堂改革,如在酒店人力课程考核里增加模拟招聘活动,和企业联合开展酒店文化讲座等,聘请合作酒店高管为客座教授开展共同授课和共同育人工作。教学成果丰富,获得行业一致好评。
山东协和学院的办学条件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教改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成国家级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项目 2 个。主持承担国家科研立项课题 3 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0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主持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133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68项,其中一等奖6项。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山东协和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工学等主体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医学等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扶持建成时间较短、基础较弱的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植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争取创建新兴学科专业。 山东协和学院坚持学科建设考核评估制度,适时增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调整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学科和专业,使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工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和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 学院下设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部等10个二级学院部、
根据2015年学校显示,该校学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部(思政部)等11个二级院(部)、9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58个实验室;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开设普通本科专业18个,普通专科专业41个,形成了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山东协和学院拥有护理学等18个本科专业、18个高等教育自考本科专业,41个专科(高职)专业,有省级特色专业4个。根据就业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我校专业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3%以上,2014年就业率达98.71%,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专科专业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气自动化技术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给排水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园林技术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 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旅游英语 护理学院助产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 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本科专业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护理学院护理学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外国语学院英语 学校坚持以师资队伍为发展关键、管理队伍为发展基础,走人才强校之路,实施名师化、双师化、硕士化“三化”人才工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6.5%;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院特殊津贴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3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5人,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3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均是多年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院长盛振文教授是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共享课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党委书记王桂云教授是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员,2015 年3 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并被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最美女性”。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38.24余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4万余册,有图书资料管理自动化系统和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是“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字书馆示范单位”。实验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实训中心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医护实验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8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58个实验室。医护实验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山东省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也是校级重点建设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有单件价值10万以上仪器设备173台(件),其中,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激光切割机等每台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拥有价值110余万元的千吨级电液伺服压剪试验机。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建有高仿真的会计、旅游、物流等实验实训室。
重点实验室
医护实验中心建设有基础护理、基础医学、临床技能、形态机能四个实验教学平台和一个模拟病区。共有92个实验、实训室,两个标本馆,两个标本室。其中,基础护理实验室、中国数字人解剖虚拟实验室、诊断互动实验室、人体解剖标本馆等已经基本达到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室配有交互式急救模拟系统、数字人解剖教学系统、多种开放式教学系统、生物医学信号集处理系统、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等教学系统;配有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机、12导心电图机、彩色多普勒、尿液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大批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以及标准床单元、全功能护理人、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及其他常规基础护理及各专科实验教学模型。基础护理实训室和模拟病区均配有中心吸引和供氧装置、呼叫系统。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数码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多元化高科技的教学方法,使实验实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
医护实验中心按照医院模式建设了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ICU、普通病房、儿科病房、温馨病房等,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又缩小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环境的距离。充足的实验实训条件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心除完成正常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中心建设任务外,还承担了实验室开放及乡村医生培训学习等工作。
医护实验中心现有一支由高、中、初技术职称实验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为实验中心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培养模式
山东协和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高等专科教育评估,成为山东省第一所通过两部委评估的高职院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4月,顺利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考察,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山东协和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产学结合之路,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先后与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澳柯玛、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104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打造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直通车”。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学金4117人;涌现省市级优秀学生(学生干部)人,先进班集体11个,优秀毕业生728人。学生在国家级技能或科技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在省级技能或科技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6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5项。
学院建设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东吴大学、韩国韩瑞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草堂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广泛的学术与教育交流。 学院自创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得到各级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诚信建设先进院校”、中国职业教育最高荣誉——“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山东省三十佳品牌院校”、“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公益培训进社区示范学校”、“最具就业推动力的高职院校”、“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十佳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9月,学院被山东省人民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将继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建设一所人才培养质量高、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普通本科院校而努力。 山东协和学院重视文化育人,以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目的,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建设并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协和校园文化。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秉持“明道致远 德和崇文”的校训,坚守“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的战略,建设“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校风;坚持“和合向上”精神,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展“育人工程”,抓好网络文化建设,开通学工在线、大学生思政教育网、乡村医生培训网等特色鲜明的主题网站,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设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校园整体布局,启动“学院人文景观建设工程”。走进协和学院,人们处处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和青春洋溢的文化氛围。校园绿树蔽日,芳草茵茵;公共场所竖立着名人雕像,图书馆、餐厅悬挂有科学家画像;体育场馆、活动中心设施完善、典雅大方,为师生开展文体活动搭建了广阔平台。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处置突发应急预案,强化安全责任制,学校连续两次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建设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精心组织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论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晚会、运动会、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省和全国性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了文学社、艺术团、英语俱乐部、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占8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制定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考核办法》《学生文明公约》《礼仪规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确立“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的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形成“和合”向上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