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办奥运会国家是亏钱还是赚钱?
2.我国举办奥运会赔多少钱
3.奥运会劳力伤财,该国办完欠下100亿美元,为何中国没事?
4.历届奥运会的亏赚情况...
5.奥运会花掉多少钱
办奥运会国家是亏钱还是赚钱?
一、直接收入
包括:1.电视转播权;2.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3.中央和北京补贴;4.组委会赞助商;5.特许经销商;6.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7.门票收入;8.捐赠资产处置。
国际奥委会与各大公司的签约已经到了2008年,(PTO)4年的合同金额为5~6亿美元,北京将得到10亿美元左右的分成。按照19-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各项收入比例计算一下北京举办奥运的收入,大约30亿美元。
二、间接收入
参考汉城1988年奥运会收入比例。按照北京电视转播权13.5亿美元,占25%推算,总收入为54亿美元,450亿人民币。
三、举办城市及全国的派生收入
1.食宿:奥运会期间有大批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等各类人员云集举办城市,提供充裕的住宿条件并保证优质的客户服务成为主要挑战之一。北京70家饭店承诺提供22322间客房,承诺了各个星级饭店的最高价。2008年奥运会的住宿条件是有充分保证的,饭店价格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2.特种服务:如饭店的总统包间,特种参观游览等,只要是稀缺,都可以收取超标准的高价格。
3.旅游观光: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会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会蜂拥而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以旅游业为例,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吸引的境外旅游者为23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为22万人,到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达30万人,旅游收入达30多亿美元。
北京在2001年“五一”期间,接待了国内旅游者100万人,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7年当中,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7年140亿美元左右,接近1300亿人民币。奥运会期间再增加100万人,5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人民币,由于奥运会增加的旅游需求为1700亿人民币。
4.消费乘数:旅游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包括飞机和汽车运输,食宿和购物,乘数较高,设为3,7年增加1700亿人民币的旅游需求,可增加国内需求50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700亿人民币。按照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83000亿人民币计算,占国民生产总值0.85%。
四、投资需求
1.对于国内外投资的吸引。由建设项目、相关产业发展和奥运会商业化筹资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机会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
2.以申奥为新动力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切实抓好60项重大工程,完成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亿元。
3.巨资治理环境污染,已批准投入20亿美元。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污水处理率达到42%。
5.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构建北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完成3.5万亩的绿化任务。
6.建设水配置工程,年增蓄水1200万立方米,节水1亿立方米,保水1500万立方米。
7.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2001年拆除130万平方米危旧房,建设几个大型居民住宅区,全年竣工住宅8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左右,更快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
8.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在数量和面积上都有提高。2000年建设各类场所94个,新增场地1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普及工程30个。2001年在1800个居委会的空地上修建全民健身场所。
9.体育比赛的场馆。
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经费2000万美元,举办费用15亿人民币,修建新的场馆,7年中需要130~160亿人民币。筹划四条地铁和重要城市道路。
北京将在北中轴四环与公路一环之间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在场馆方面,北京将新建奥运场馆8个,改造旧有场馆13个,加上按本来要建设的11个,北京将拥有设施完善、完全符合奥林匹克比赛要求的大中型场馆32个。
预计2008年奥运会将设28个比赛项目。根据北京奥申委的规划,须使用37个比赛场馆、58个训练场馆。在37个比赛场馆中,有32个设在北京,另外5个在其他城市。其中,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4个足球预赛场地分别为上海、天津、沈阳和秦皇岛。北京的32个场馆中,现有13个,修建11个,专为奥运会兴建8个。
10.通过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供应能力。
各项重大工程的总量和增量,我们无从掌握。
从上述各项可以看到:治理环境污染20亿美元,170亿人民币;60项重大工程1000亿人民币;新体育场馆16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15亿人民币,基础设施还会有一大笔。上述各项总计为1345亿人民币。
11.住宅建设将大量增加。如每年增加1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4000元,再带动相关需求1000元,为50亿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0.061%。
12.增加就业。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9万个就业机会,共30万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该市增加的就业人数达8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其所在的佐治亚州的就业人数增加了8.5万人。按照汉城奥运会的6倍计算,北京总体增加的就业人数可达150万人。
在2008年举办年,加上450亿人民币的直接和间接收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5个百分点。
奥运会在某些小国创造的收入可以超过国民生产总值,但是在中国,每年只能够提高0.5~0.6个百分点。这是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巨大。奥运会对于北京经济的拉动非常大,但平均到全国就不大。
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意义
1.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意义,对于北京市影响巨大。
北京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2.6%左右,7年之内奥运会因素刺激生产增加1.09个百分点,大部分在北京。如果有1/5在北京实现,即0.2个百分点。北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2.6%,对全国经济影响0.2个百分点,对于北京就扩大30倍,即每年可以使北京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在奥运会那年,北京市的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翻一两倍也有可能。北京市投资将增长16%,6年增长2.4倍。
2.举办奥运会对于全国的经济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考虑到北京对于全国的示范作用,其影响可能不止每年0.5个百分点那样小。
3.举办奥运会的正面影响,除去经济因素以外,主要是对于民族精神的振奋有很大作用。
我国举办奥运会赔多少钱
办奥运有赚有赔
年洛杉矶奥运会
在此之前,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的,举办国更多地将其视为“形象工程”。年,洛杉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原耗资5亿美元,后来共盈利2.5亿美元。
1988年汉城奥运会
成本为40亿美元,组委会通过企业赞助、出卖电视转播权(约4亿美元)等途径,使这届奥运会盈利3亿美元。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一共投入94亿美元,其中60%为民间自筹,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到240亿美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市政建设上。共盈利500万美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开支超过17亿美元。但这是一届极具商业性的奥运会。连市中心的每一寸土地都明码标价,可口可乐、IBM、耐克等品牌商标随处可见,商业色彩甚至冲淡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盈利1000万美元。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用去15亿美元。这届奥运会依靠出售电视转播权、门票等各种收入,赚了7.98亿美元。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共花费了约90亿欧元(约为116亿美元),大大超出当初24亿美元的预算。回归发源地雅典的这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根据北京申奥报告列出的预算,北京奥运会通过市场开发等可获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预期结余1600万美元
奥运会劳力伤财,该国办完欠下100亿美元,为何中国没事?
四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还依稀记得当年2016年的巴西奥运会,那是一场四溅的奥运会,倒是给关注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奥运会,各国的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奥运会提高了国际的声誉威望,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也有人认为奥运会劳力伤财,就是为了花钱买罪受。
纵观历届的奥运会,基本上都会存在亏损的情况,相对于上个世纪的奥运会而言,那时候不论是赛场还是设备相对落后,而当时的奥运会还能赚点钱。
东京奥运会饱受关注,预算不断增长
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可能是今年最受全球关注的一个内容,早在日本取得举办权之后,东京奥运会已经确定了最初的预算,约为73亿美元。
在日本不断建设主赛场,完善其他设备的时候,却屡次增加预算,如今东京奥运会累计花费173亿美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估计费用还会不断的增长。
其实这次奥运会,日本群众倒是挺支持,不论是在资金还是宣传上,日本群众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该发达国家举办奥运会后,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你知道是谁吗?
以前举办奥运会,都是那些经济实力强,有国际地位的国家,而希腊这个国家刚好又是奥运会的起源。
在2004年的时候奥运会正式“回归老家”,取得举办权后,雅典的人们也十分开心,而希腊也热血沸腾,想要给全世界看看希腊的实力,于是砸下46亿美元。
其实46亿美元按照16年前的物价来看,这笔钱真的挺多,可是在后期的建设中,却发现费用不足,为了把雅典奥运会办好,“打脸充胖子”不断增加费用,并借了大量外债。
最终发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花费了150亿美元,而这里面的100亿美元全是借来的,这些外债对希腊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
为了偿还希腊不断征收赋税,直到10年后希腊“连本带息”才终于还完,而希腊的经济倒退20%,从此在欧洲没有太多的地位。
最盛大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花了多少钱?
大家也知道,2004年之后就是咱们的北京奥运会,国家对此十分重视,为了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场馆、城市化建设完善,而北京奥运会也成了历届最盛大的奥运会。
根据了解,北京奥运会的费用是历届最贵的一次,其费用高达5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亿元),比当年的雅典奥运会贵上400多亿美元,对此希腊感叹到:为何中国花了那么多钱还没事?
本身中国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当年为了不辜负各国的期待,把奥运会办得如此华丽,让其它国家看到了中国的真正实力。
虽然当年北京奥运会办完后,一些场馆也逐渐荒废,但是重要的场馆都加以利用,并且当时也盈利了不少费用,只不过没有回本罢了。
另外这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钱,现在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也就认同了中国这头雄狮真的雄起了。
2020年的中国与2008年前与众不同,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再次提高一个档次,要是再让中国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话肯定绰绰有余,只不过大部分人希望办,毕竟奥运会太“烧钱”。
历届奥运会的亏赚情况...
1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该市最初的预算为1.25亿美元,但这个预算后来完全失去控制。组委会大兴土木,在城北地区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主体育场、游泳馆、自行车场、奥运村等,这些豪华的基础设备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据魁北克估计,这届奥运会实际开支为24亿美元。净亏损达12亿美元。
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因为受到抵制,损失更为巨大,总体耗资90亿美元。
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45岁的彼德·尤伯罗斯为该届奥运会筹委会。在此之前主办奥运会经常会给主办国带来巨额经济亏损。尤伯罗斯在既无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以及不能发行**的情况下,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等市场化手段广开财源,不仅花费5亿美元顺利地举办了奥运会,还实现了赢利1.5亿美元。奥运会从此成为一个诱人的大蛋糕。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对不够水准的场馆进行翻修改造后继续使用。这届奥运会建设了16座新馆,翻修利用了原有18座旧场馆。通过这样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经费。汉城组委会直接用于奥运会的投资约10亿美元。不过,韩国拨出20亿美元用于汉城的城市建设等非直接投资,大大改善了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汉城也通过举办奥运会一举成为世界名都。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从1986年开始着手筹办建设工作,巴塞罗那市一共投入94亿美元,其中60%为民间自筹,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到240亿美元。完善的筹备工作吸引了全部172个奥运会成员国和地区参加盛会,成为迄今为止最圆满的一届赛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在开支中的最大一宗是城市环境的设施与改善,耗资362亿比塞塔。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这是一届经营角度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组织者的商业开发令赞助商倍加赞扬,其中9家企业在赛会结束后,又同国际奥委会签订了新的赞助合同。收看本届奥运会的电视观众创下新纪录。不过过分商业化的做法也引起了争议。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依靠出售电视转播权、门票等各种收入,赚了7.65亿澳元(约35亿人民币)。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在赢利的同时,对奥林匹克公园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作了长远的规划,还利用霍姆布什湾一块760公顷的河边废地,包括一块不能使用的沼泽地,一个砖厂、屠宰场和一个军需品废料场,兴建了奥运村,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此被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链接地址:
://past.tianjindaily.cn/docroot/200408/20/rb02/20193004.htm
年,洛杉矶奥运会赢利2.5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赢利3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赢利5000万美圆;2000年,悉尼奥运会收入17.56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到底花了多少钱,是否能够赢利?希腊官方给出了一个权威数字。
希腊财政部初步估计,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很可能多达70亿欧元,超出了46亿欧元的预算。整个奥运开支总额,占希腊国民生产总值的2.5%,这将直接导致今明两年希腊预算赤字超过3%,超出了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允许的最高比例。
而35个新场馆和媒体大楼,在2005年之后,也是一个不小的预算负担。这些场馆每年的维修费用,将在5千万欧元至1亿欧元之间。
但是,也有人对奥运会后的希腊经济,表示乐观。希腊最大的私人银行宣布,雅典奥运会给希腊2000-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近100亿欧元的活力,从2000年到2008年,奥运会的积极影响可能达到250亿欧元。
链接地址:
://.sydesign.cn/newsread.asp?id=5
奥运会花掉多少钱
我们不应该讨论收益与付出,我们应该把问题看的远一点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