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马破咒,卫冕欧冠冠军,荣耀之外又将分到多少“奖金
2.2022法甲版权
3.为什么大部分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没有办法盈利
4.人民日报:中超烧钱,最后钱都烧哪去了
皇马破咒,卫冕欧冠冠军,荣耀之外又将分到多少“奖金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2016至2017欧洲足球冠军联赛落下大幕。不管你是不是球迷,你身边肯定有人在谈论这场比赛。除了巨大影响力,这场欧冠决赛又创造了多少商业价值?作为胜利者,皇马又能在这场决赛中收获什么?
C罗共有16个代言,被称为“行走的广告牌”。
欧冠营收恐破15亿大关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在2017这个没有大赛(世界杯、欧洲杯)的奇数年,欧冠决赛的影响力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
数据显示,皇马4比1战胜尤文图斯,这场欧冠决赛在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全球共有1.5亿人收看电视直播,间接覆盖到的观众人数达到4亿。
在决赛地加的夫,有17万球迷涌进了这座只有140平方公里的小城。据悉,加的夫市区只有4500间客房,球迷惟一的选择就是买帐篷,但是一个晚上帐篷的使用权被炒到1800英镑。球迷还可以选择睡在公园的草坪上,但最便宜的栖身之所也被标价170英镑。据当地市政府预计,欧冠决赛为加的夫带来4500万欧元的收入,可谓是一夜“暴富”。
当然,欧足联通过欧冠IP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过去十年,欧冠的收入从6.07亿欧元涨至14.66亿欧元,本赛季结束,这个数字很有可能突破15亿欧元的大关。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转播权的分销和商业赞助。仅在英国本土,欧足联就会拿到每赛季4亿欧元的版权费。在赞助方面,欧冠的官方合作伙伴一个赛季所支付的费用大约为7000万欧元,粗略计算,每个赛季来自赞助商的费用为5亿多欧元。
如此吸金能力,也让欧足联对参赛球队的分红十分大方。根据2015至2016赛季的统计,参加欧冠的42支球队总奖金为7.24亿欧元。每支球队根据其战绩表现的不同,会得到数额不等的分红。皇马此次拿到冠军,他们将分到5000万至5500万欧元的奖金。
皇马营收将上浮10%
皇马拿到欧冠,除了能分到不菲的奖金,更重要的是其商业开发能力将大大加强。
上赛季拿到欧冠冠军后,皇马的营收达到6.21亿欧元,首次单赛季收入突破6亿欧元大关。这是皇马连续第二年登顶欧洲之巅,业内人士预计,皇马的营收额将上浮10%左右。作为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终于等到了他梦想中的银河战舰时代。
弗洛伦蒂诺被外界称为“注意力经济学家”,众所周知,他的策略就是不断砸钱买球星,组建豪华阵容。在他的运作下,以9000万欧元买入贝尔,也给了C罗1700万欧元的世界第一年薪。
皇马上赛季6.21亿欧元营收,除了比赛日收入和电视转播,另一项巨额收入是球队的商业运作,通过销售球衣、市场推广、引进赞助等方式。以贝尔为例:威尔士人加盟皇马的第一天,就帮助球队售出超过4000件的贝尔球衣。
如今有了成绩作为保障,越烧钱,越赚钱就成了良性循环。这就是皇马,这就是皇马模式。
C罗营收持续走高
欧冠决赛夜,C罗打进两球,成为加的夫千年球场最耀眼的明星,他个人的商业价值也将持续走高。
2016年,C罗率领葡萄牙捧起欧洲杯、帮助皇马拿到欧冠奖杯。当年,他以8180万欧元成为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运动员。
C罗的财富,大致由4部分构成:1.年薪。税后1700万欧元的年薪,约3000万欧元的奖金、分账,全球第一。2.商业代言。一共16个品牌,代言费超过3000万欧元,C罗被称为“行走的广告牌”。3.房产投资。除了曼彻斯特、马德里、里斯本的豪宅,C罗最为人称道的投资,是美国特朗普大厦。4.个人品牌。CR7系列的运营,这是最体现C罗商业天分与经营智慧的地方。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C罗保持高水准的竞技状态和成绩,要知道已经32岁的他以12球超过梅西,连续5个赛季成为欧冠最佳射手!
2022法甲版权
欧冠版权
扩展资料
对于五大联赛和欧冠版权而言,这是一个动荡的夏天,其在国内的播出平台发生了全新洗牌。重磅官宣令人应接不暇。
北京时间8月11日,腾讯正式成为欧冠联赛中国大陆地区新媒体转播平台,将为球迷全程直播2021-2022赛季欧足联旗下欧冠和欧联全部赛事,全场次免费。球迷可以通过腾讯视频、腾讯体育、微信、腾讯新闻、微视、QQ浏览器、腾讯看点、极光TV等腾讯旗下平台,观看欧冠和欧联新赛季的直播、点播,以及资讯、短视频内容。
在版权的乱世,腾讯为何选择拿下欧冠版权?这对欧冠联赛意味着什么?欧冠版权对腾讯的版权布局又有什么意义?随着欧洲足坛战火的重燃,以及腾讯欧冠运营工作正式启动,这笔签约的意义将会更清楚地显现出来。
动荡的夏天,腾讯给欧冠吃下了定心丸
在国际足坛,欧冠的地位不言而喻,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最顶端。世界杯和欧洲杯当然拥有更高的价值,但这两场豪门盛宴毕竟四年一届。除此之外,欧冠与五大联赛、欧洲国家联赛一起成为国际足坛最重要的版权。
不可否认,在欧洲五大联赛中,英超独领风骚。即便英超拥有六大豪门或者八大豪门,在比赛中仍然存在一些关注度不高的比赛。欧冠却不一样,几乎从小组赛第一轮开始,就充斥着豪门对决。即便是知名度相对小一些的球队,比如泽尼特、顿涅斯特矿工、埃因霍温等,在各自国家联赛中也是响当当的豪门,拥趸众多。
在欧冠赛场,这些知名度小一些的豪门也不会影响收视率,他们每一轮过招的球队几乎都是来自五大联赛的顶级豪门。
本赛季欧冠的影响力又非比寻常。大巴黎将成为全世界球迷关注的焦点。这个休赛期,他们不仅得到了梅西,更是免签了拉莫斯、多纳鲁马、维纳尔杜姆等巨星。再加上内马尔、姆巴佩、迪玛利亚等人,大巴黎的星光足以令当年罗纳尔多、齐达内领衔的那支银河战舰汗颜。
法甲当然也会因此备受瞩目。但法甲绝大多数球队无法与巴黎相抗衡,后者拿下法甲联赛桂冠仅是时间问题。大巴黎真正的赛场就是欧冠,它的军备升级让欧冠联赛更有魅力。别忘了,曼城、切尔西、拜仁同样群星璀璨,对大耳朵杯虎视眈眈。
欧洲足坛大洗牌的同时,欧冠在国内的版权播出平台也面临更迭。结束了与PP体育的合作之后,欧冠版权将去向何方成为行业焦点。尽管欧冠本身价值极高,新赛季又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但遇上国内版权市场趋于冷静的大背景,前途依旧扑朔迷离。
腾讯的果断出手,给欧冠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腾讯的平台以及内容产品矩阵优势,丰富的顶级赛事运营经验,以及运营英超和中超所积攒下的足球迷群体,对欧冠版权来说是理想选择。它不必担心因平台更迭会导致价值缩水,反而极有可能迎来用户群体和商业价值的“双丰收”。这对于球迷来说也不啻于一种福祉。
腾讯运营欧冠版权的优势何在?
一年之前,足球版权并非腾讯运营的重点,其布局仍然集中在篮球领域。多年以来,腾讯一直选择与足球版权大玩家们(无论是乐视体育,还是PP体育)分江而治。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对足球版权毫无兴趣。
去年夏天,版权市场趋于冷静,腾讯果断出手以超低的价格拿下了英超一个赛季的版权。今年年初,在中超版权四处寻觅新的播出平台时,腾讯又站了出来。
腾讯的这两次果断出手与版权价格趋于合理密不可分。高昂的版权成本早已成为悬挂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价出版权,无异于饮鸩止渴,而在合理的价格出手,却有可能坐收渔利。
当然,腾讯在英超和中超方面的布局,并非无的放矢。早在PP体育拿下英超版权之前,腾讯就有直播过英超的经验。而且腾讯独家持有NBA版权多年,在顶级版权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培育了大量版权运营人才。
更为重要的是:腾讯旗下包括腾讯视频、腾讯体育、腾讯新闻、微信、腾讯微视、极光TV在内的产品矩阵,能够覆盖更广阔的人群,最大化的释放版权价值,也能够带来更多用户增量。
腾讯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成功,更是证明腾讯在顶级IP运营方面具有大规模团战的能力。
丰富的大赛版权运营经验,以及完备的人才库,保证了腾讯在奥运会期间产出了包括《赢战东京》《我家有冠军》《冠军连连麦》《环环环环环》《百年百冠》等在内的40多档原创视频节目。
在具体打法上,腾讯采用了集团军作战模式,将旗下产品矩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了,实现了基于熟人社交关系下的传播链条裂变。
腾讯在奥运会方面团队作战的经验,以及产品矩阵优势可以完美移植到欧冠的版权运营中。腾讯在东京奥运会版权运营方面的成功,也让外界对其运营好欧冠版权有了充分的信心。
对于腾讯来说,欧冠版权有何意义?
腾讯内部框架的调整,使外界一度误以为他们将在体育版权领域收缩,甚至放弃体育版权阵地。从去年九月到现在,腾讯一系列的大动作表明外界的这种判断是荒谬的,腾讯在体育版权方面的布局非但没有收缩,反而呈现出扩张的态势。
只不过,腾讯在版权市场的风格就是不盲从、不追高。但,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们绝不放过。在合适的时机,遇到欧冠这么优质的标的,腾讯果断拿下完全在行业的预料之内。
资料来源网络若侵权联系删
为什么大部分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没有办法盈利
首先,大部分投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资方,看重的是足球的市场带来的广告效应,并不是直接用俱乐部赚钱。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当然不是去让俱乐部盈利赚钱。
其次,经营俱乐部的花销很大,想取得好成绩的球队投资会更大。俱乐部的资金来源,除去投资人的砸钱和有些俱乐部独有的会员费,就只剩广告、球票、转播费、卖球员的收益和比赛奖金,一般这些钱相比花销根本不够。所以客观说,俱乐部很难盈利。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豪门球队成绩好,收益多,但花销更大;还有一些小俱乐部,靠卖球员赚了一些钱,但它们的成绩往往不好,其他收益不好,总收入仅能能维持青训的发展或球队基本建设(我最服南安普顿和荷甲、葡超)。青训好的豪门最滋润,比如巅峰巴萨和近两年的皇马,但也总会有花完的一天。这一点德甲(青训财政)和英超(收视分红制)做的最好
俱乐部给投资方在其主业上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为了这个利益的最大化,投资方会竭尽全力地压榨俱乐部的盈利,充分利用每一分的资源。
人民日报:中超烧钱,最后钱都烧哪去了
从埃尔克森的1850万欧元到特谢拉的5000万欧元,中超转会费纪录在短短半个月被改写4次,有人大胆预测,中超单笔转会费或许很快能突破1亿美元。对于中超“烧钱”之举,各界早有各种“泼冷水”式的提醒或反思,但依然热度不退。转会市场为何火爆?高价引援能否持久?价格飙升如何控制?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答。
转会市场如此火爆,靠谱吗?
陈晨曦:据统计,中超在冬季转会期已经“烧”了超过2亿欧元,一举超越英超成为世界第一,该如何评价当下中超引援市场的火爆,是利还是弊?
马成全:这一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好的一面,说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整体向好,联赛受人关注,投资人也愿意投入真金白银。俱乐部的很多引援都是大手笔,但投资人是理智的,会经过慎重考虑,也要权衡投入与回报。消极的一面,高投入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有些中小俱乐部会在这种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我不希望俱乐部之间的实力相差太大,这会影响联赛的精彩程度。
付强:现在的转会市场确实出现一些让人惊讶的数字,这和当初中超80亿元版权费一样,很多人也感到不可思议,但对联赛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今年外援身价纪录被不断打破,看起来像是疯狂的竞争,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盲目攀比的状态。广州恒大是个成功的例子,在引进高水平国内球员和外援之后,在亚冠赛场获得两次冠军,这让其他俱乐部看到了效果。现在,转会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一流的国内球员,只能通过引进强力外援补强,提升球队实力。
颜强:现在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市场,一个没有规则的市场。在彼此竞争的压力之下,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到现在为止没有收缩的迹象。有人经常会说一句话,中超有钱肯定比没钱好。短期来看,有投入肯定对联赛是有利的,但从长期看,这种投入如果没有延续性,这种非持续性发展会令人担忧。
重金投入谋求发展,值得吗?
陈晨曦:尽管中超俱乐部在转会市场尽显资金实力,但在联赛中绝大多数球队依然难以通过自身盈利。目前这种市场热度是否正常?中超“烧钱热”能持续多久?
张路:我也搞不懂俱乐部的心态。开始几家俱乐部拼命投钱,其他俱乐部觉得不投钱说不过去,球迷有意见,也就跟风投入。但这种“砸钱”行为对俱乐部压力很大,大手笔投入虽然能得到一定的回报,比如广告效益,但随着这两年经济形势偏紧,广告市场也在萎缩,这种热度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职业足球本身就是烧钱的事,关键看投资者觉得烧钱值不值,而市场的发展变化势必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有些俱乐部花了钱,没有得到相应的效益,觉得不值自然不会再“砸钱”。纵观整个国际足坛,中超“烧钱”称得上一个“特例”,外国人都不理解。可以预期的是,更多大牌外援的到来,增强了联赛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俱乐部的竞技水平得以提升,也有利于在亚冠赛事取得佳绩。但这种趋势能持续多久,对国家队成绩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只能等待时间来验证。
颜强:俱乐部不能造血不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从世界范围看,99%的俱乐部都不能赚钱,指望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赚钱完全是天方夜谭。有人预测,2016赛季将有三四个俱乐部的整体运营成本突破10亿元,这种预估并不是危言耸听。而从中超未来收入看,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俱乐部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收入快速增加。一定意义上,未来5年80亿元版权费反倒是对市场投入的一个刺激性因素。下个赛季开始,每一家中超俱乐部的版权收入会达到六七千万元,这笔版权收入还无法对俱乐部经营收入有决定性帮助。对中超一个很大的困扰是,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不具备可持续性。
付强:在重金投入的大背景下,联赛健康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例子就是土耳其联赛,在高投入之后,多个俱乐部的财政都出现问题。中超联赛要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现在的中超已经不同于5年之前,希望通过高投入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不太容易实现了,更需要拿出时间和耐心。当然,高投入的方式肯定会伴随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杞人忧天、束手束脚。
设立制度加以限制,可行吗?
陈晨曦:中超16队贫富分化严重,不差钱的俱乐部不断追加投资,中小球队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在这样的联赛生态下,中超是否需要类似“财政公平法案”或“工资帽”来维持联赛的长远发展?
付强:河北华夏幸福是刚刚升入中超的队伍,可以说,现在中甲球队的水平,没办法和中超球队较量,差距非常明显。只能通过引进内外援来弥补这种差距,从而在联赛中站稳脚跟。实际上,现在球队每年只能引进5个内援、5个外援和3名青年球员,这种限制已经对升班马有一定影响。对于设定“工资帽”或者一些保护制度,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颜强:关于“财政公平法案”,因为欧足联对这个机制没有完全执行到位,执行起来会有一定压力。从中国足协角度,作为一个行业管理者,就不能任由这个市场如此恶性的自由化发展。中超“资本较量”不可能持续很久。他们投入是为了什么,现在看只是为了提高成绩,增加短期内的竞争力。作为中国职业联赛管理者,应该有一定行业约束,对不计成本的过度投入有一定限制。中国体育在很多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投入,是否应该有一些配比的要求,比如在转会成本超出一个上限时是否在青少年足球培训、足球基础性投资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比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运行与过度限制性的管理机制,对职业联赛都会有一定限制。
马成全:中国足协主要是提供服务,不会对市场加以过多行政干预。以前足协曾经对球队的工资奖金有过条款限制,但俱乐部有对策,并没有取得效果。我们会对俱乐部提出建议和提醒,在深入调查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有所动作。此外,我们考虑会在下个赛季减少一个外援名额,即每支球队只能引进4名外援,这样也可以让俱乐部降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