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什么不同
2.散手(散打)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3.姜春鹏的获得荣誉
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什么不同
亚运会的设项基本与奥运会一致,但其中还是保留了一些具有亚洲特色的比赛项目。在最近的多哈亚运会上共有11项非奥运项目,它们以独特的竞赛方式闪耀着非凡的光辉。让我们走近这些运动项目,了解中国队在这些项目上的竞争力。
1.武 术
金牌数:11枚
焦点明星:中国队
背景介绍:武术运动第一次进入亚运会是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随后也成为了第14届釜山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多哈亚运会的武术比赛共设11个小项,其中男子项目有长拳全能(包括长拳、刀术和棍术),太极拳全能(太极拳和太极剑),南拳全能(南拳、南刀和南棍),散打(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女子项目有长拳全能(包括长拳、刀术和棍术),太极拳全能(太极拳和太极剑),南拳全能(南拳、南刀和南棍)。
点评: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中国队在武术项目上的优势是全方位的。近年来,随着武术向亚洲乃至世界各地推广力度的加大,世界各地的高水平选手层出不穷,他们也有在不同的赛事中战胜中国队选手、取得冠军的优异战绩。但总体来讲,中国队还是把持着对套路比赛6枚金牌的“控制权”。当然,中国队有时也会出于推广武术的考虑而放弃某些项目的争夺或者派出年轻选手参赛,让比赛更具观赏性。在散打的5个级别中,中国队的优势相对套路要弱些。
2.国际象棋
金牌数:3枚
焦点明星:卜祥志、王玥、赵雪、诸宸
背景介绍:这是国际象棋首次亮相亚运会,国象比赛共设3个项目,分别是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和团体赛。团体赛每队由2男1女参赛,个人赛比试快棋。中国队和印度队是亚洲的强队,卡塔尔队拥有诸宸夫妇,同时又引进了世界排名第15位的阿考平,其实力大为增加。另外,乌兹别克斯坦队、菲律宾队、越南队和印度尼西亚队等都有实力较强的选手。中国队将力争获得1枚以上的金牌。点评:在本届亚运会上,有4名棋手备受国人关注,他们是卜祥志、王玥、赵雪和诸宸。据业内人士透露,国际象棋之所以能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更多的是由于诸宸成了“卡塔尔媳妇”并有望为东道主争取1~2枚金牌。
诸宸代表东道主参赛,这与卡塔尔以往通过“金元政策”引进运动员有着本质区别,诸宸的参赛显得更合乎情理。不过,中国队却要为此背负更多的压力。
中国队男棋手在国际棋坛的地位不如女棋手那么显赫,但在亚洲的整体实力还是首屈一指,他们还在今年的奥赛上历史性地获得亚军。卜祥志、王玥和赵雪3名年轻棋手冲劲十足。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应该在情理之中,但两个个人项目的金牌争夺势必将是一场混战。
3.台 球
金牌数:10枚
焦点明星:丁俊晖
背景介绍:台球运动迄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分为落袋台球(比利)、彩色台球(斯诺克)、四球台球(开伦)、美式八球和九球等多种玩法。多哈亚运会设斯诺克男子单人、双人、团体,男子比利单人、双人,男子开伦,男子和女子8球、9球等小项比赛,共将产生10枚金牌。台球是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泰国、中国、中国香港、印度、菲律宾等队的水平比较高。
点评:在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台球队获得斯诺克男子单人金牌和团体银牌,取得了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的突破。中国台球“新生代”的崛起让这项运动成了中国军团在亚运会上争金夺银的热点,“台球神童”丁俊晖、“9球天后”潘晓婷等球员更是成了球迷追捧的“大腕”。
在4年前的釜山亚运会上,15岁的丁俊晖一战成名,为中国队获得第一枚亚运会台球金牌,而今他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日臻完善。中国队在斯诺克男单、男双和团体项目中都有争夺金牌的实力。在新增加的女子8球和9球项目上,潘晓婷和周萌萌有望争夺奖牌。
4.保龄球
金牌数:12枚
焦点明星:张玉红
背景介绍:亚洲的保龄球运动水平可以说是世界级的,而中国队的水平只能算是亚洲中游偏上。目前除韩国队拥有超强实力外,日本、卡塔尔、阿联酋等队水平较高,此外中国香港队、中国台北队的实力也不可小觑。在釜山亚运会上,中国保龄球队仅派出6名男选手参赛,最终无功而返。此前,中国保龄球队在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第4名。
点评:本届亚运会,中国队首次同时派出男女队参赛,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赢得中国队在保龄球项目上的首枚亚运奖牌。在今年上半年进行的东亚锦标赛上,中国队取得4金2银3铜的好成绩。中国队的个人技术水平并非最优,并且稳定性欠佳,但队伍的整体实力较为平均,发挥团队优势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是取胜之道。
去年世锦赛亚军得主张玉红是中国队的“关键球员”,在近几年的国内锦标赛、全国体育大会上,张玉红的发挥都比较稳定,她在2005年的东亚运动会还取得5人队际赛的铜牌,这也是本届亚运会中国夺牌的重点项目。
5.高尔夫
金牌数:4枚
焦点明星:胡牧
背景介绍:高尔夫项目首次出现在亚运会上,是1982年的事情。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高尔夫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比赛只邀请业余球员参加。1985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北京成立,在协会的组织下,我国从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开始组队参加亚运会,到今年即将到来的多哈亚运会,算来正好是20周年,整整5届。到目前为止,中国队选手仅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获得过一枚奖牌,这就是现任中国队教练组组长张连伟获得的亚运会男子个人银牌。
点评:张连伟曾先后参加过1990年北京和1994年广岛两届亚运会,第一次参赛时他还有些懵懂,最终在家门口空手而归;第2次参加亚运会,他收获了个人银牌。亚运情结一直萦绕在张连伟的心头,到了今天,他以教练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了亚运会赛场上,等待他的将是更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人生机遇。
中国高尔夫队共派出4男3女参加多哈亚运会,其中小将胡牧是唯一一位从海外归来的高尔夫球员,他曾经两次持外卡参加汇丰冠军赛,和美国高尔夫巨星老虎·伍兹同场竞技。中国队能否亚运会上取得突破,7员战将会用自己的表现来揭开最终的谜底。
6.健 美
金牌数:8枚
焦点明星:钱吉成
背景介绍:继2002年釜山亚运会之后,健美项目又一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本届亚运会,比赛只设男子项目。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将有来自25支代表队的113名运动员角逐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90公斤级和90公斤以上级8个级别的金牌。中国队在上届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第5名。
点评:中国健美队由钱吉成、李博、庄广友和潘敬辉4名运动员组成。他们将参加60公斤级(钱吉成、李博)、70公斤级(庄广友)和75公斤级(潘敬辉)3个级别的争夺。4位运动员均在今年的全国健美锦标赛和全国体育大会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钱吉成还在2005年上海世界健美锦标赛中为中国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中国队在多哈亚运会上的目标是力争有所突破,取得奖牌。
7.藤 球
金牌数:6枚
焦点明星:中国队
背景介绍: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亚运会,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藤球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中国藤球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来随着普及程度的增加,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中也取得了一些好成绩,在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女队以微弱的差距惜败于传统强队泰国队,获得女子单组项目的亚军。
点评:这个项目一直是东南亚各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泰国队长期以来在各项大赛上垄断了大部分冠军。越南队和缅甸队近年来进步神速,他们对泰国队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中国队在女子项目上进步明显,她们将在本届亚运会上向女子双人交叉赛 、女子Regu单组赛、女子团体赛上发起冲击。
8.橄榄球
金牌数:1枚
焦点明星:中国队
背景介绍:1990年底,第一支中国橄榄球队在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即将站在多哈亚运会赛场上的这群汉子就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们,他们的目标是争夺一枚奖牌。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中国橄榄球队先后赴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和珠海,进行体能训练和相近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目前队员的体能状况很好,信心十足。
点评:中国橄榄球队在釜山亚运会上获得了第5名。队伍如今完成了新老交替,阵中有4名队员参加过上届亚运会。韩国队和日本队有冲击金银牌的实力,中国台北队、斯里兰卡队和泰国队都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而卡塔尔队有可能成为“黑马”,为了本届亚运会,卡塔尔引进了不少高水平运动员,不排除他们在整体实力不高的亚洲球队中脱颖而出的可能。中国香港队也一直有引进优秀选手的和行动,这些都可能将给比赛带来变数。
9.壁 球
金牌数:2枚
焦点明星:吴珍珍、蔡平华
背景介绍:壁球运动是世界运动会、全非锦标赛、泛美运动会和英联邦运动会的主要比赛项目。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壁球第一次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首次亮相国际赛场的中国壁球队与亚洲最高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该项目在国内还不普及。本届亚运会共设男单和女单两个项目,中国壁球队派出吴珍珍和蔡平华两名选手参与竞逐,她们夺取奖牌的道路异常艰难。
点评:吴珍珍和蔡平华在今年的第3届体育运动大会壁球比赛中都有不错的战绩。来自上海的蔡平华在去年的全国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并在今年的全国体育大会上获得亚军。23岁的武汉姑娘吴珍珍练习壁球运动只有3年,持续训练的时间也不足1年,但她凭借自己良好的悟性在全国体育大会上一鸣惊人,她在团体赛中击败了澳门队第一女单郭紫菱;在女单比赛中,她连胜多名经验丰富的老将,获得亚军。
为了备战亚运会,中国壁球队从8月15日开始在上海集结,9月前往中国香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她们此次多哈之行的任务是尽可能走得更远,至于夺牌,现在也许还为时过早。
其他项目
卡巴迪和空手道是中国代表团仅有的两个没有派人参赛的项目。其中,卡巴迪设1枚金牌,空手道设11枚金牌。印度队在卡巴迪项目上优势明显,日本队则是空手道项目上的“霸主”。
散手(散打)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散打的由来
散打又称为散手,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由于多种对抗都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然而,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散打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的徒手搏击术在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五彩缤纷、欣欣向荣之势。特别是欧美的自由搏击、泰国的泰拳以及日本的K-1都以频繁的赛事、强大的攻击力和震撼的宣传效果风靡世界。中国武术散打运动也与国际搏击运动一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争霸赛”,还是中国散打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亦或是散打对抗法国自由搏击、日本空手道等,一时间中外武林赛事频繁,捷报频传,真有让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然而冷静地分析中国武术散打的现状,却发现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中国散打的回顾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社会价值极高。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就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18年,国家正式启动武术散打试点工作。1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项目试点工作。1982年,确定了“全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邀请赛。1989年,散打被正式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散打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6届世界锦标赛,并且举办了首届散打世界杯比赛。1998年,散打被列为第12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散打全面发展,新规则规定参赛选手除保留护裆、拳套外,去除了所有的护具,从而大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为散打运动走向市场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在新规则的指引下,国内外赛事频繁,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还是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都进入了良性发展,并逐步走向正轨。
1998年,中国散打应战欧洲联队,9比0胜;接受美国自由搏击的挑战,8比1胜;获曼谷亚运会武术散打全部5枚金牌。
1999年,中国散打对美国自由搏击,7比2胜;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7比2胜。
2000年,中国散打对美国职业拳击,6比3胜。
2001年,中国散打对法国自由搏击,2比1胜;对韩国跆拳道3比1胜;对美国散打4比0胜。
2001至~2002,中国散打与泰拳进行了3次较量,在“广州站”,中国散打队凭点数5比2取胜;在“曼谷站”,中国散打1比4败;第三次“广州站”一战,中国散打7比2胜。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中国武术散打似乎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客观冷静地分析对手的实际和比赛现场中方队员的表现,笔者觉得中国散打还很稚嫩,散打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首先,我们对外作战的对手并不是国外搏击赛场的一流选手。以中国散打对抗美国职业拳击为例,几次中美交锋,美国派来的都是二三流选手,那些大牌明星,如泰森、霍力菲尔德等是绝不会来参战的。而我们派出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的一线队员。以顶尖队员对抗国外二三流选手似乎有些胜之不武,如果沾沾自喜,真可谓是坐井观天了。
再有,就算国外派出的是一流选手参赛,可散打赢得非常艰难,或者说我们的散打赢得很不光彩。以散打对抗泰拳为例,第一回合的“广州站”和“曼谷站”交锋,比赛结果“广州站”中国散打队凭点数5比2取胜,然而在“曼谷站”的“泰王杯”客场对抗中却以1比4惨败。本人对两站比赛双方的技术运用及得分点数进行了统计,从两站12场比赛总得分点数结果统计看,中方总点数562点,泰方总点数426点,在总点数高出对方136点的情况下,总结果却是6比6平,并且有4人被泰方KO,而我方KO对方为0。如今第二回合的比赛已经结束,散打暂时以7比2领先,“曼谷站”的比赛也即将拉开帷幕。由此可见,散打对泰拳的胜利是凭借规则有利于散打得点而取胜,这在比赛现场双方队员的表现上可以一目了然。比赛中,泰方频以重扫腿和重膝猛击散打队员,散打队员只能频繁使用近身搂抱对手,并利用摔法和直线腿法反击对手。因此比赛场面经常出现散打队员被对方追着打,并且多次出现被KO的场面。所以中泰对抗中,中国散打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胜在点数上和规则有利于散打得分上。
散打的现状
中国散打经过20年的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体能、抗击打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同时,教练员、裁判员队伍也形成,标志着散打自身建设在走向成熟。但是,中国武术散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较显得更文气些。虽然散打在1989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国人似乎更热衷于武术套路及武术健身。天安门广场曾有万人太极拳表演的情形。当然,这是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底蕴的体现,但从搏击比赛激烈性的角度及观众的关心程度看,却显得力不从心。
从规则的角度分析,中国散打强调的是打点得分取胜,因此用累积记分制。2000年至2002年举行的散打王争霸擂台赛就是用累积积分制,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是以抢点得分为战术指导思想,较少使用重拳、重腿击倒战术,这与散打王争霸擂台赛的规则导向有关。因为击倒只比摔倒多得一分,很难拉开得分的差距,而重拳、重腿进攻很容易被对手运用灵活的技法得点而失分。由于散打规则不鼓励击倒,倾向于击中得分,因此比赛场上便出现了频繁使用不疼不痒的小边腿进攻及相互搂抱的抱摔现象。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散打王总决赛现场情况看,虽然各级别冠军为总冠军头衔奋力拼搏,并体现出了中国武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但从赛场效果及竞技的角度看却显现不足。无论是总冠军宝力高还是表现神勇的薛凤强,均以打点得分为指导思想,缺少有威胁的重拳及重腿进攻,因此整场比赛并没有出现观众火爆及队员真正意义上的KO场面。这也是“散打王”总决赛规模、影响力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姜春鹏的获得荣誉
2005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冠军。
2006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第五届中国散打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75KG级冠军。
2007年全国散打冠军赛冠军。
2008年功夫王70公斤级擂主、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KFK)争霸赛70KG级冠军、姜春鹏在中国散打70KG---75KG级排名第一。
2010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第二名、全国散打冠军赛冠军、亚运会男子散手75公斤级夺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