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后备队联赛-俄罗斯后备队联赛积分榜

tamoadmin

1.二战时期,芬兰这个小国为何能够遏制苏联,使其失去吞并自己的野心?

2.求俄罗斯将军库图佐夫一生全部的历史,从出生到去世全部的历史

二战时期,芬兰这个小国为何能够遏制苏联,使其失去吞并自己的野心?

俄罗斯后备队联赛-俄罗斯后备队联赛积分榜

主要是因为苏联在刚开始时的时候并没有把芬兰放在眼里,可以说是苏联自己轻敌导致了芬兰能够有效遏制苏联。当然也是由于芬兰他的地形非常不利于苏联军队进行作战,并且苏联军队对于芬兰国内的领土地形并不了解。也使得苏联对芬兰的进攻受到了阻碍。再加上由于当时德国的原因,使得苏联并没有经历对付芬兰。所以芬兰才会趁机把自己的领土夺回来。

当时的芬兰只不过是一个小国家,他并没有太多的军事力量。然而苏联它的军事力量非常的庞大,它并没有把芬兰放在眼里。这时的芬兰军队果断的选择了骚扰的政策,开始利用熟稔的地形和天气,在丛林中利用滑雪板对苏军进行突袭。而且是分开进行的突袭,他们会突然地出现在苏军营地里,在扫射一阵之后又会很快的消失在雪原之中。但是这种方式使得苏联非常的不习惯。

而且当时芬兰也借助着德国的力量夺回了自己的领土。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参加战争,只是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了中立地位。这也使得他并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进攻,因为在当时入侵一个中立国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会得到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谴责。所以说这时的苏联也并没有任何的理由来进攻芬兰。

当然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如果选择随意进攻一个国家的话,也会使得这种行为遭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更重要的是苏联在随后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使得苏联解体,并没有任何的能力来进行武力方面的争夺。

求俄罗斯将军库图佐夫一生全部的历史,从出生到去世全部的历史

战火中成长:

库图佐夫1745年生于圣彼得堡的中将军事工程师家庭。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为准尉,并根据本人请求调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团任连长。任职不到1年,工作很有成绩。1762年起任雷瓦尔总督的副官,同年晋为大尉。1764—1765年在部队服役,库图佐夫在鲁缅夫和 苏沃洛夫两位统帅指挥下,在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土战争中所积累的作战经验,对他成长为军事长官具有重要意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任队列军官和参谋,曾参加在坑凹墓地、拉尔加河及卡古尔河等地的决战,表现英勇刚毅、积极主动。因作战有功晋为少校。任军作战部长(参谋长)时,是军长的得力助手。1771年因在波佩什蒂作战有功晋为中校。

1772年调到克里木第2团。1774年7月在阿卢什塔以北舒马村(今库图佐夫卡)附近的战斗中,当时任营长的库图佐夫鬓角和右眼受重伤,遂赴国外治疗,先后到过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荷兰。回国后,1776年起于克里木在苏沃洛夫属下工作近6年,苏沃洛夫委之以组织保卫克里木沿岸这一重任。1777年晋为上校,任卢甘斯克长枪团团长,后任马里乌波尔轻骑兵团团长。1782年晋为准将,1784年晋为少将。1785年起任由他组建的布格猎骑兵军军长。他在任该军长和训练猎骑兵期间,为这支部队制定了新的战术方法,并写成专门的指南。

1787—1791年俄土战争初期,库图佐夫受命保卫沿布格河的俄国西南边境。1788年夏率领猎骑兵军参加了奥恰科夫作战,再次负伤。后指挥不同的兵团在阿克尔曼、考沙内、宾杰里等地作过战。1790年12月指挥第6纵队强攻并占领伊兹梅尔,战功卓著。苏沃洛夫对库图佐夫部队的战斗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库图佐夫在攻占伊兹梅尔(参见伊兹梅尔之战)后升为中将,并任该要塞司令。在多次击退企图夺取伊兹梅尔的土军后,于1791年6月15日发起出敌不意的突击,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2、3万土军。在默钦交战(1791)中,库图佐夫极其巧妙地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给土军以毁灭性打击(他根据战场地形和土耳其军防御情况,把部队列为五个方阵。将骑兵置于左翼,猛烈的向土军右翼高地进攻。当土军反冲击时,库图佐夫又将五个方阵列为一直线,置于他的左翼,击退了土军的反冲击。战斗将近结束之际,库图佐夫又以骑兵迂回到土军阵营之后,发动突然袭击打得土军大败而逃)。

库图佐夫由于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十八世纪末已成为最有名望的俄国军事长官之一。他和苏沃洛夫一样,坚决摒弃那些丝毫不能发挥下级积极性的过时而死板的线式战术方法。非常重视在战斗中坚决、灵活、主动、广泛地利用机动等战术原则。他在军事学术方面素来敢于大胆创新。  库图佐夫是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792年被派往土耳其任特命大使。解决了一系列有利于俄国的重要问题,并使两国关系有了很大改善。1794年任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努力改善军官的训练工作:增设战术、军事历史等课程,重视培养未来军官的军人责任感、无畏精神和主动性。1795年起任驻芬兰部队司令和监察员。1798年晋为步兵上将。他还胜利完成了在普鲁士的外交使命。在柏林仅逗留两个月,就把普鲁士争取到俄国一边反对法国。曾任立陶宛督军(1799—1801)和彼得堡督军(1801—1802)。1802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

2.1806年的失败:

1804年俄国参加了反对拿破仑一世侵略的同盟(参见拿破仑战争),1805年俄国向奥地利派出了两支军队,库图佐夫任其中一支军队的总司令。1805年8月他指挥的5万俄军向奥地利开进,但奥军尚未来得及同俄军会师就在乌尔姆被拿破仑击溃(参见乌尔姆战役)。因而形成库图佐夫军队单独面对具有极大优势兵力敌人的局面。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军队,于1805年10月进行了从布劳瑙到奥尔米茨的著名的退却机动行军,并在阿姆施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这次行军作为战略机动的出色典范载入俄国军事学术史册。库图佐夫原拟将军队从奥尔米茨(今奥洛穆茨)撤至俄国边界,以便在俄国援军和来自北意大利的奥军到达后,转入坚决反攻。但盟军不顾库图佐夫的意见,在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催促下,尚未集结完毕,就转入了进攻。12月2日开始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尼古拉·苏尔特突击布拉赞高地的时候他在中部指挥1.7万俄军进行防御。虽然法军有奇袭的优势,但人数并不比他多,在2个小时库图佐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而苏尔特这一战后被称为欧洲第一战术家。战后亚历山大一世认为他是失败的主因。1806年9月降任基辅督军。1808年3月被派往摩尔达维亚军队任军长。因和总司令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在有关继续作战的问题上发生分歧,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3.稳定南方战线:

第七次俄土战争期间,从1806年到1811年,俄军先后调换了几个总司令都未能取得胜利。此时,拿破仑正在加紧准备侵犯俄国,形势对俄国十分不利,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任命库图佐夫对土作战的总司令官。库图佐夫到任后,俄军又抽调五个师到西部边境防御拿破仑,他手里实际上只有46000人的兵力。当时,俄军战线长达1000公里,因此,库图佐夫认为:“欲使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在每点上都有充分的实力防守,那是不可能的”,决定放弃一条直线全面防守的警备隈形,把俄军集中一地,准备在一点上以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此时,土军占据着坚固的舒姆拉要塞。库图佐夫了解到要攻克这个要塞“既不可能,亦属无效”,即命令他的部队撤到鲁什丘克地区,背临多瑙河,诱敌出巢。土军见俄军撤退,便离开舒姆拉要塞进行追击。俄军在鲁什丘克以逸待劳,把土军6万之众打败。此时,库图佐夫不但没有让俄军追击,反而将这里的炮台和工事炸毁,继续后退,由多瑙河南岸撤到北岸。这种作法使一些军官不能理解,他解释说:“我们如果追击土军,也许一直追到舒姆拉,但是我们接着又将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回军,和去年的情形相同......,比这样好得多的是鼓舞一个我的朋友阿哈买拜(土耳其首相),那么,他便要再落入我们的手中了”果然不出其所料,土耳其首相阿哈买拜在拿破仑录鼓动下,将兵力增加到7万,以5万人渡过多瑙河进攻俄军,还有2万人留在南岸。此时,库图佐夫认为整个局势彻底改变了。他的策略将获得成功,立即组成一支7000人的轻装部队迅速迂回到多瑙河南岸,突袭土军军营,然后从多瑙河南、北两岸包围土军,大获全胜。接着和土耳其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这项条约保证了俄国西南边界的安全,并使土耳其不能参加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这是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改善了俄国在1812年卫国战争开始前的战略形势。虽然俄军在对土战争中战绩辉煌,但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再次撤销了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4.1812年战争:

1812年卫国战争初期,库图佐夫于7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义勇军和莫斯科义勇军司令。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他的使命就是和拿破仑决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距离亚回部队不到10天。拿破仑企图在这次交战中消灭俄军,打开去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国投降并接受和约条件,但他未能达到目的。库图佐夫为保存俄军的战斗力,决定放弃博罗季诺阵地,随后又放弃了莫斯科。  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实施了翼侧塔鲁季诺机动(1812年),使军队避开法军突击,集中在塔鲁季诺村地区,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短期内顺利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离开了基地,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库图佐夫在塔鲁季诺的活动是大量而又多方面的:他指挥部队,管理宣布为战时状态的各省,组织后备军补充军队,开展游击运动和统一游击队活动,用正规部队加强游击队。

拿破仑与俄国订立和约的企图失败后,于10月19日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他原拟挥师南下,取道有粮秣储备的卡卢加地区。但在10月18日的切尔尼什尼亚河战斗和10月24日小雅罗斯拉韦茨的激战中失利,被迫从已被法军毁坏殆尽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法军溃不成军,残部在别列津纳河被击溃,向边界逃窜。库图佐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大军。库图佐夫由于1812年对俄军指挥有方,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1812.12.12)。  俄军于1813年1月越过边界进入西欧。库图佐夫由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次远征未能参加到底。1813年4月28日在西里西亚的一个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去世,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