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学校有哪些
2.强筋壮骨,体育产业不断提升“支撑力”
体育学校有哪些
院校专业: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 1958年,是国内高水平省属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约17万平方米。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动休闲产业学院)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5月在莱西市七星河畔开工建设,项目占地580余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为交钥匙工程,2023年交付使用。,学校现有教学机构 12个,包括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中国举重学院3所“国字号”学院和1所附属中学(挂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牌子,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办学规模3000人,面向全省招生)。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是全国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学校以体育学学科为主,是山东省 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等5个二级学科,以及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生 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中专生130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15个,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特殊教育、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等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特殊教育、运动训练等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在全国首创马术运动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先河。,现有教职工 726人,其中正高级58人、副高级23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27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其他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7个。,学校现有运动健康与健身科技重点实验室、体育健身器材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运动戒毒实验室、运动与健身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与健身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体育实验教学中心等 29个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约2亿元。图书馆藏书261万册,是省内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7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同时,获批省部级项目等200多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由我校发起并承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永久落户我校。,学校不断深化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创建了28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文创基地,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校园足球训练总营、山东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山东体育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齐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省体育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等。受省教育厅委托,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秘书处、山东省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管理办公室设在我校。学校主办《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2个学术期刊,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品牌赛事——SCBA全国篮球联赛。,学校主动探索专业体育院校服务国家奥运战略新路径,创新推进 “训科医教培”五位一体训练基地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单项体育协会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共建了国家举重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国家田径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暨中国田径协会青训基地、中国橄榄球协会奥运备战基地、山东省体育局日照训练基地。首创了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研发了备战奥运科技保障车,组建了多支科技服务团队,积极助力奥运备战。,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 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引进西班牙武康大学“教练员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运动生理学”等国外优质课程,聘请米卢教练团队、乌克兰教练团队等多名外籍专家(教练)到校授课(执教)。学校与法国国家马术学院等共建爱马人国际马术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邦尼集团共建国际电子竞技学院,与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市达成建设山东体育学院欧洲实训基地协议,与世界健身联合会(国际)共建世界健身联合会中国培训学院,与AFA亚洲健身学院共同打造高校职业健身人才培养基地。,建校 63年来,累计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学子张常鸿、孙一文、张梦雪、李晓霞、张成龙、周璐璐、奚爱华、邢傲伟、林伟宁、邢慧娜、唐功红等人在近六届奥运会上共获15枚金牌、29枚奖牌。在2021年举办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27名学子和校友参加了10个大项21个小项的比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2金3铜,打破1项世界纪录;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学子和校友获得38金30银25铜,成为山东代表团金牌和奖牌总数“四连冠”的主力军;在第十四届全国会上,学校荣获“校长杯”,成绩列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全国体育院校第二位、全国高校第十位。学校5次获得省委省通令嘉奖、集体一等功等表彰。2020年12月,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21年4月,学校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是山东省唯一被授予该奖项的省属高校。学校积极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经验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近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远超山东省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学校秉承 “坚卓竞远、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
其他信息: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吉林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
强筋壮骨,体育产业不断提升“支撑力”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题:强筋壮骨,体育产业不断提升“支撑力”
规模从弱小到强大,形态从单一到多元,中国 体育 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体育 产业筋骨日益强壮,赞助比赛、赞助队伍、 体育 产业相关企业对于 体育 事业的支撑力度也不断加强。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当时的中国,当时的北京,对于支撑如此大规模的 体育 赛事,的确面临很大的挑战,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为亚运捐款的活动,“捐款办亚运”也成了一个时代特殊的记忆。
时过境迁,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的企业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 体育 赛事的赞助中来。2021年夏天,北京冬奥组委宣布,对照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历届冬奥会赞助收入数据,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目前可实现的赞助收入,已超过以往历届冬奥会同类数据。截止到今年7月,北京冬奥组委已签约45家赞助企业,其中包括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1家、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官方供应商13家。
中国民族品牌安踏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适逢安踏集团成立30周年。这30年来,安踏在中国 体育 的成长与蜕变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安踏成了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先后为包括中国体操队在内的28支专业的国字号运动队打造了专业产品。2009年至今的12年里,安踏在六届夏奥会、冬奥会中,都伴随着中国 体育 代表团、中国奥委会为奥运健儿提供了领奖装备和训练装备,总量加起来接近300万件。
安踏集团总裁郑捷介绍,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安踏初创的前10年是作为一家制造业的公司存在的。在1999年,安踏开始从一家制造业企业向运动品牌公司转型。从签约孔令辉作为代言人起步,安踏以“我选择我喜欢”进入了大众视野,然后通过赞助CBA、排球联赛和乒超联赛,把自己真正打造成了具有专业运动品牌形象的运动品牌。
“从2004年开始,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别称,叫‘中国 体育 联赛的发动机’,这其实是我们和中国 体育 开始最紧密合作的一个起点。通过这三个联赛的赞助,安踏在产品的 科技 打造、创新以及如何让商品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到专业运动员,在赛场上呈现最好的技术水平等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郑捷说。
在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村里,一群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健身器材,这些健身器材来自中国品牌舒华 体育 ,在奥运舞台上选用中国品牌的健身器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 体育 用品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
舒华 体育 品牌总监王伟伟表示:“舒华作为中国健身品牌,此次为冬奥会提供服务,是中国健身器材品牌第一次参与到奥运盛会中,也说明舒华 体育 的品牌力与产品专业度,得到了冬奥会这类国际大赛的认可。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也是舒华未来品牌战略的基石。”
从山东农村走出的泰山 体育 ,从缝制垫子的手工小作坊起家,成长为全球最大的 体育 器材供应商和全球顶级赛事服务商。据泰山 体育 提供的数据,其“获国内外专利一千多项,直接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及超过国际标准且通过国际单项 体育 协会认证的产品有128项”。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跆拳道、柔道和摔跤三个项目均以泰山 体育 的产品标准作为器材标准。
以这些 体育 企业为代表的中国 体育 产业在多重利好下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短短5年时间里,中国 体育 产业总规模从2015年的17107.0亿元,上升到了2019年的29483.4亿元,增长幅度超过70%。 体育 产业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 历史 性地超过了1%。
常年深耕 体育 产业领域的北京关键之道 体育 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表示:“中国 体育 产业的发展,是时势造英雄,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中国从 体育 大国迈向 体育 强国的过程中,竞技 体育 、全民健身、 体育 文化都在快速发展。各地新兴的大量的 体育 设施的供给,各地在 体育 方面的大力投入,都促进了 体育 的发展。”
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蓝图下,中国 体育 企业在冰雪运动方面的开拓也越来越大刀阔斧。2017年9月28日,安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 体育 服装合作伙伴,借冬奥会的东风,安踏已将目光瞄向世界。
“之前在我负责国家队的装备购的时候,当时短道队的速滑服都需要进口,中国是没有企业能做的。这些年,安踏通过自己的投入,这些专业的装备已经都能提供了,这是安踏为中国 体育 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国 体育 用品业联合会秘书长罗杰说。
近日,安踏集团发布了新十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十年,安踏集团将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新战略、以“成为世界领先的多品牌 体育 用品集团”新愿景,在消费者、伙伴、环境及 社会 四大领域,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