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篮球比赛,一队已达7次犯规,该队再发生侵人犯规后,应执行发球2次。
2.篮球比赛上,什么是技术犯规?它和犯规战术是相同的吗?
3.篮球比赛投篮被犯规了算一次出手吗
4.总是说要遵守规则,为什么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总是喜欢犯规?
5.CBA以后还让“战术犯规”吗
为什么篮球比赛,一队已达7次犯规,该队再发生侵人犯规后,应执行发球2次。
按NBA得规则来说的话,应该是每一节每队犯规累计四次的话,再犯规就要罚球了。但是如果已经做出投篮动作被犯规,就不管是否已经犯规累计四次了。这样的话是为了防止一直犯规延误对方进攻时间,因为不这样只会一直让对方发边线球,就延误对方进攻时间了。望纳
篮球比赛上,什么是技术犯规?它和犯规战术是相同的吗?
相信打篮球的小伙伴都或多或少知道篮球的规则,而篮球中犯规和违规是打篮球必备的知识,无论是什么游戏,都只有了解了游戏规则,才能很好地参与进去。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篮球犯规和违规的知识吧。
个人犯规:个人犯规包括任何形式的非法身体接触、打手、推人、拿球原地不动、非法掩护、当进攻球员伸出肢体并与防守方进行身体接触以试图阻止防守方的道路时。
个人犯规处罚:(1)如果球员在犯规时同一时间进行投篮,则如果他的投篮未得分,则获得2次罚球,但如果他的投篮得分,则仅获得1次罚球。(2)如果球员三分球投篮时被犯规,并且投篮没进时,则将获得三次罚球机会。如果三分球投进了,将获得一次罚球机会。(3)如果在不投篮时犯规,被犯规球队获得球权,一名球员要站出边界重新将球发出,并要在5秒的时间内将球传到球场上。(4)个人犯规累计达到五次将被罚下场。
1.进攻犯规:当一名球员在防守球员的推挤或进攻中犯下的进攻犯规。2.阻挡犯规:是由于防守者未及时建立好站位以防止对手进攻篮筐时发生碰撞是而造成的犯规。3.恶意犯规:与对手暴力接触,这包括击打,踢和拳。这种犯规会导致罚球,加上罚球后仍保留球权的进攻,被称为“两罚一制”。4.故意犯规:当一名球员与另一名球员发生身体接触,目的是为了犯规的犯规,通常这被称为篮球场上的一种战术。5.技术犯规:球员或教练可能会犯此类犯规。它不涉及球员接触或接球,而是关于比赛的“方式”。粗俗的语言,*秽的手势,或者是争吵都可以视为技术犯规。
违规
1.走步:持球不运球的情况下走了超过“两步半”的步伐被视为走步违规。2.双手运球:双手同时在球上运球,或者运一次球后进行持球,然后再次运球侧被视为两次运球。3.争球:有时候两个或更多个球员将同时获得球权时,为了避免长时间激烈的争球,裁判员会立即停止比赛,并轮流将球授予一方球员。4.后场犯规:一旦进攻球员带球越过了场中线后,他们就无法在控球回到后场。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则失去球权。5.时间限制:一名球员在边线开球,开球有五秒钟的时间限制,必须要5秒之内将球发出给队友,否则将失去球权。当球员被严密防守时,其持球时间不得超过五秒钟。进攻时间为24秒,投篮时间限制要求进攻方在24秒的时间内要进行投篮。
篮球比赛投篮被犯规了算一次出手吗
如果对方犯规,球打进,还加罚一球,这个算出手,统计出手命中率的时候这球算在内的
如果对方犯规,球没进,这次出手则不算在统计内,因为有战术犯规,恶意犯规等,这样的球不算是正常出手,不进是很正常的,所以不作为命中率的统计
如果一个人一场比赛就出手4次,两球命中,另外两次被犯规拉下来不中 那么他的投篮命中率是100% 也就是两投两中 罚篮命中是另统计的 不算在运动战当中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纳~
总是说要遵守规则,为什么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总是喜欢犯规?
犯规也分故意的或者无意的。
首先是故意的犯规,也算是一种战术性的犯规,比如说当对方打起一阵快攻,你没办法防守下来了,那你就只能把对方拉下来让他停下来,这样就避免让他快攻进球得分。
然后是无意犯规。讲道理,身为一名运动员,大家确实也是想要遵守规则的。所谓无意犯规,指的是本来不想犯规,但是却犯规了。比如说你防守,想要盖帽,但是没有帽到球,反而打到对方球员的手而造成犯规。这种犯规自然是你不想的,却无意造成的规范。
结论是,没有球员喜欢犯规,大家都喜欢遵守规则,但是总是在有意或者无意的情况下需要用到犯规这种手段。
CBA以后还让“战术犯规”吗
CBA联赛才打三轮,国际篮联(FIBA)的新规就让球迷无所适从:赵继伟对亚当斯的战术犯规被吹违体,丁彦雨航对詹宁斯的战术犯规被吹违体,詹宁斯对丁彦雨航的战术犯规被吹违体,劳森对方硕的犯规被吹违体……
难道以后CBA就不允许战术犯规了吗?是不是以后FIBA的比赛都不让战术犯规了?
赵继伟的犯规被判了违体,符合“C1条款”。
第二轮新疆对辽宁的比赛打到最后,情况突变,落后4分的新疆队布置亚当斯投三分球,赵继伟挤过掩护伸手拉人犯规,企图让亚当斯罚2分,辽宁队得球权。中央裁判起初示意三分有效,但主裁判看了录像以后,判罚赵继伟违体犯规,新疆队2罚1掷有球权。
虽然球迷对这个判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有说对裁判帮新疆队的,有说对辽宁有利的……但最后集中到“战术犯规”上来,因为所谓的“FIBA新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疑惑的是,看了这么多年篮球,战术犯规是篮球比赛的一部分,是落后一方追分的重要手段,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新疆辽宁比赛后,第三轮北京和山东的比赛,最后2分钟又出现这一幕,山东队泰-劳森对推进中的方硕这样犯规。这个防守中,劳森看上去是冲着球去的,但因为动作过大也被吹了一个违体——
劳森对方硕的犯规被判了违体,这符合“C1、C2和C3条款”。
为了帮助自己、也为球迷更好的理解FIBA的新规,我特地咨询了CBA的一位国际裁判,让他做了一些答疑解惑。
他说,FIBA每年都会对规则和规则的精神进行一些调整,目的是保证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性,对于违体犯规吹罚的强调,只是今年新规的一部分。今年9月,中国篮协在宁波北仑召开了裁判培训班,特地将规则调整部分做成PPT让大家学习。所有的PPT都是根据国际篮联(FIBA)向全世界传达的文件,把英文译成中文,代表了FIBA的规则,是FIBA要传达的第一层意思。
有关违体部分,分成了五类情况——
对于赵继伟和劳森的违体犯规,这位国际裁判认为判得没有问题,他解释说:“按照新的规则精神,这两个(犯规)更应该这么判。按照原来的规则精神,也可以这么判,因为它符合‘C1条款’(不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试图去直接抢球)。辽宁对新疆那个违体犯规符合‘C1条款’,不是‘C3条款’,不是在攻防转换中。劳森对方硕的犯规,按照过去的规则,也是一个粗野的动作,必须要判违体。按照新的规则精神,在最后2分钟内有这样的动作,就更要去判。”
然后,这位国际裁判跟我列举了中国篮协下发的PPT中,关于“C1条款”几种案例(因篇幅关系,下面只贴出两种)。他尤其强调了比赛最后2分钟对几种违体犯规的判罚,CBA要贯彻FIBA的精神,做到整场统一。
那么问题来了,辽宁队认为赵继伟是执行战术犯规,是不是以后就不允许战术犯规了?很多球迷表达疑惑:看球多年来,都知道战术犯规是篮球比赛的一部分,没有战术犯规,就不可能有扣人心弦的最后一分钟,就不可能诞生麦迪35秒得13分的神迹;在最后关键时刻,球迷能都预料落后一方要战术犯规,领先的一方都知道对手要战术犯规,裁判也能预知会有战术犯规发生。战术犯规怎么可能禁止呢?
这位国际裁判说:“国际篮联是没有说不让战术犯规,但对这类动作要做到整场统一,该判违体就判违体。如果前38分钟这个动作没有判违体,那么就不判违体。”
他强调说,FIBA的规则上没有“不允许战术犯规”这句话,“但是按照FIBA的精神,要严格执行违体犯规的C1到C5,违反哪一条,都要去判违体。你可以执行这种战术,但一定要建立在积极地抢球的基础上,”他说,“换句话说,消极的战术犯规就没了。”
其实我最大的疑惑还在于,如果一方执行战术犯规,并没有冲球去,动作也不大,而是轻拍了对方的肩膀,或者轻拉了一下手臂,这个该怎么判,是不是以后也不允许呢?
这位国际裁判也很为难,他说自己并不代表联赛公司的裁判委员会。他说,“CBA联赛公司要求严格执行FIBA的精神,既然我们已经推进了,和运动队都讲了,就按这个执行下去。按最近几轮执行的情况看,运动队还是比较接受之前传达过的精神,大家都在积极地收敛自己的动作,并且在最后的2分钟里面,即便有球队要抢时间,也是在努力抢球的情况下去抢时间。既然在执行过程,大家都已经理解了,而且都这样执行了,那我们没有必要再走回头路。”
但是他跟我表达了对于“战术犯规”的私人观点:“毕竟我还没有看到在FIBA正式的赛事里面这么去执行。考虑到联赛毕竟不同于赛会制的比赛,有其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主场观众认为自己的球队在特定时间和特定下,还有机会扳平的时候,可能会取战术犯规让时间停下来,保留反超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只要本赛季执行统一,就应该保留裁判员依据动作来判定的权力。如果犯规动作是一般性的,就给一般性的犯规,如果动作构成违体的,那还是要给违体犯规。”
事实上FIBA的新规在10月1日起才执行,而这期间没有重大的国际比赛,可以作为参考。这位国际裁判说:“我们也期待着在接下来CBA窗口期的FIBA比赛中,看他们究竟会如何执行下发的这个文件。所以我们这个赛季在最后阶段,一方还有反超机会的时候,如果用战术犯规,可能还是会依据场上动作的情况,如果是一般性的犯规,还是会判一般性的犯规。如果构成了违体的,还是要吹违体。”
他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俱乐部的总经理或主教练向联赛公司咨询战术犯规的问题,“大家都接受一个观点,”他说,“我即便要犯规,也是要在抢球的过程中造成犯规,去实现这种战术,而不是直接冲人。”
丁彦雨航和詹宁斯的防攻守转换战术犯规,都被判了违体,这符合“C3条款”。
那么接下来就等着世界杯预选赛了,因为那是由FIBA直接派裁判吹罚的比赛,最后2分钟的执行,实际上就是FIBA官方的标准。那么我的问题又来了:FIBA一方面下发文件让全世界篮协执行,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家反馈意见和问题,是不是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个新规并不成熟呢?
如果FIBA下发文件让大家严格执行,自己到了世界杯预选赛上,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也就是说,我们在联赛中可能对战术犯规的判罚过严了,CBA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这位国际裁判说:“我们可以下个赛季再重新统一。FIBA也是这样,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就在下一个周期中再去调整。FIBA有一个导向,也已经开始执行,但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反馈回来以后,FIBA一定会对规则进行解释,或者对某些地方进行修改。
“从目前FIBA传达的文字上来说,要求全场只看动作,全场判罚一致。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以后就是要杜绝这一类的犯规,尤其是在落后一方要求让时间停下来,以保持反超的机会的时候。
“但是,虽然规则告诉我们,最后时间段你为了让时间停下来,不冲球去,而是冲着人去,应该判罚违体,而且全场必须一致,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你对轻微的接触判违体,是不是直接扼杀了我反超的机会?所以,我相信在一些意见反馈上去以后,FIBA会出一些规则解释。”
FIBA新规则放开了行进间对中枢脚的限制,丁彦雨航这个上篮不再是走步违例。
对篮球的规则解释,通常都是复杂和拗口的,但如果你想看懂比赛,了解一些基本规则以及规则的最新变化,至少可以不瞎起哄。
我们很多球迷看的NBA比赛多,CBA比赛了解少,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规则下的职业联赛。CBA依据的是FIBA规则,而NBA规则也在不断演变之中。从大趋势看,FIBA规则在向NBA靠拢,但仍然有不少规则和NBA不同。
比如,这位国际裁判跟我解释,为什么国际篮联和CBA的比赛,不会像NBA那样出现“砍鲨”:
“按照FIBA的规则精神,作为防守一方,一定是要积极地去抢断球,目的是争夺球权,或者防守持球队员的突破,对无球队员的防守是去防他接球,或者在球即将到他手上时去抢断。但如果球根本不会到他手里,他处于无球区域,而你为了让时间停下来,为了让他去罚球,根据FIBA的规则精神,尽管你动作可能轻微,但也要直接判罚违体。所以在FIBA和CBA的比赛中不会有‘砍鲨’。”
在这条规则上,CBA显然更主张防守方对球的争夺,把比赛放在第一位,而NBA一直不愿意限制“砍鲨”,也是认为其有一定的戏剧性,有助于产生炒作的话题。
或许这就是FIBA和NBA的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