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奥运会几个国家举办-第一届奥运会几个国家

tamoadmin

1.首届奥运会有多少个国家参加

2.第1至28届奥运会各由什么国家举办,第30届奥运会由什么国家举办?

首届奥运会有多少个国家参加

第一届奥运会几个国家举办-第一届奥运会几个国家

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14个国家的241名运动员,运动员人数位居前列的是希腊、德国、法国。

1896年的首届奥运会

a 和衷共济助奥运

国际奥委会本来打算在古代奥运会遗址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但此时的奥林匹亚已是一片废墟,要恢复原貌,工程极为浩繁,于是便将举办地改在雅典。

当国际奥委会首任维凯拉斯把举办奥运会的消息带回希腊时,立即引起国内民众的极大兴趣。他们为此欢欣鼓舞,议论不休。可是,希腊首相特里库皮斯却向维凯拉斯提出缓办奥运会的建议。

1829年,希腊虽然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而独立,但独立战争带来的重负却使它经济萧条,外债累累。到1893年时,希腊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所以希腊在1894年秋发表声明,强调国家预算困难而不能承办第1届奥运会。

得知这一消息,顾拜旦心急如焚。为了促使第1届奥运会在雅典如期举行,顾拜旦中断了正在进行的结婚准备之事,立即从巴黎动身奔赴希腊。当他看到雅典古运动场遗址残垣断壁、满目荒凉的景象时,心一下凉了半截。在这样的废墟上重建运动场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顾拜旦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拜会了首相特里库皮斯。首相态度十分客气,但立场不变。尽管顾拜旦强调举办本届奥运会只需要20万德拉马(希腊货币),而且奥运会的设施将来有益于雅典及希腊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但是,首相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这是不现实的。

面对特里库皮斯的强硬态度,顾拜旦只好抱着一线希望求助于希腊王储。为了争取王储的支持,顾拜旦以满怀崇敬的心情谈到希腊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未来,引起素仰本国古代文明的王储的强烈共鸣。王储被说服了,并表示愿意担任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名誉。首相特里库皮斯依然坚持雅典奥运会会使希腊经济彻底崩溃,因此,继续反对。结果,国王选择支持王储举办奥运会,特里库皮斯不得不辞去首相职位。

阻力消除后,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在王储和组委会的领导下全面展开。希腊对奥运会组委会的活动免除税务,并以古希腊奥运会竞技项目为题,设计了8种图案共12枚一套的奥林匹克纪念邮票。这套最早的奥运会邮票,设计新颖,颇具特色,深受大众欢迎,共筹集到40万德拉马,开创了发行奥运会邮票的历史。紧接着,希腊全国各地掀起了集资募捐活动。还规定,为维护希腊人的尊严,不得接受外国人的捐助。此后,组委会陆续收到了332756德拉马的捐助。举办奥运会的资金已不成问题,但要想用大理石重修古代奥运会的体育场还缺一大笔钱。经过讨论,组委会决定向定居在亚历山大港的希腊富商阿维罗夫50万德拉马。一贯热心支持文化事业的阿维罗夫不仅立即给组委会,而且还慷慨地承担了重修体育场的全部费用,出资总数达90万德拉马(一说100万)。后来他又用余下的经费修建了射击场、自行车赛场、水上项目看台,新修了主要公路的人行道,甚至还提供了焰火和汽灯。

解决了财政问题,奥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1895年8月,希腊国家奥委会正式宣布了第1届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并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雅典参加盛会。

b 热烈的奥运比赛

1896年4月6日,第1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之所以将这一天作为开幕日,是为了纪念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起义75周年。下午3时,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地宣布大会开幕。他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各国来宾及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当他赞扬顾拜旦为创办现代奥运做的努力时,全场6.9万名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向顾拜旦这位创始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国王致辞后,由希腊著名作曲家斯皮罗斯?萨马拉斯指挥演奏了他谱写的奥运会会歌。

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14个国家的241名运动员,运动员人数位居前列的是希腊、德国、法国。运动员的成分很复杂:英国队中有两人是去雅典的观光客,另有两人是英国驻希腊大使馆的官员;美国选手大多是来自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他们自行组织、自筹经费,以到欧洲旅游观光为主,只是来顺路参赛的。他们原以为大会在4月18日开幕,4月1日到达意大利后才得知开幕日期是4月6日,因此只好放弃一切游览,在开幕前赶到了雅典。

本届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古典式摔跤、体操、击剑和网球9个大项目。原中有赛艇项目,后因故取消了。

比赛于开幕当天进行。美国的康诺利在跳远中旗开得胜,成为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在康诺利夺冠后两小时,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加勒特又在铁饼项目中获取冠军。加勒特过去不曾投掷过铁饼,也从未见过别人投掷。奥运会前,当他得知有这项比赛时,便想方设法打听到了铁饼的投掷方法,并专门仿照古希腊奥运会铁饼的样子做了一个,自己琢磨着练习。到雅典后,他发现比赛用的铁饼大小与自己做的几乎一样,但重量却轻了一些,于是一下子掷出了29.15米,超过了舆论认为稳操胜券的希腊运动员19.5厘米,爆出了一大冷门。后来他还获得了铅球第1名。

径赛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100米短跑和马拉松长跑。体育场径赛跑道呈“U”字形,周长333.33米,直道长192米。跑道的分道线用白色带子作为标志,两头拴在插在地上的短棍上。运动员差不多都穿着大皮鞋,起跑姿势各式各样,有直立着的,也有弯着腰的,只有美国的伯克用了双手扶地、臀部高翘的近似“蹲踞式”的起跑法,虽然引来周围的一阵嘲笑,但他最后以12秒的成绩夺得100米冠军。现在,“蹲踞式”起跑已成为短距离赛跑普遍用的姿势。

雅典奥运会最热烈、最轰动的场面是马拉松赛。马拉松长跑比赛是根据法国学者的建议,为纪念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而设置的。路线是昔日马拉松战役的英雄菲迪皮茨所跑过的路线,在雅典和马拉松平原之间,全程40多公里。希腊人对这项比赛非常关心,这不仅是由于它的象征意义,还因为自田径项目开赛以来,希腊接连受挫,未拿到一项冠军,而马拉松赛是他们寄予希望的惟一项目了。

比赛于4月10日进行,有4个国家的17名运动员参赛,气氛十分热烈。当时雅典只有13.5万人,而观看马拉松比赛的竟达10万人之多,真可谓“万人空巷”。当身着浅蓝背心的希腊人斯皮里宗?鲁伊斯终于不负众望第一个冲入运动场时,全场一下子沸腾了。人们雀跃欢呼,喊声雷动。担任大会总裁判的希腊王储康斯坦丁情不自禁地伴随鲁伊斯跑向终点。国王乔治一世也走下观礼台,迎接这位凯旋的英雄。鲁伊斯跑过终点后,人们潮水般地涌入场内,争相拥抱他。鲁伊斯被包围在鲜花和欢乐的人海之中。后来,他被授予希腊“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

举重、摔跤比赛在当时未按体重分级。举重只有单手举和双手举两项。在摔跤比赛中,德国小个子选手舒曼奋力拼搏,把所有比他重几十磅的大个子都摔倒在地,名声大振。由于当时对运动员参赛项目没有规定,不少运动员跨项参加比赛。除了摔跤,舒曼还参加了田径、体操比赛,而且取得了跳马、双杠和单杠3项第1的好成绩。他成为本届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选手。后来在宴会上,希腊国王向舒曼祝酒时说:“在雅典,你比我更有名气。”

游泳比赛在附近的海湾进行。整个比赛不太正规:距离是大致估算的,未经仔细测量;有的项目是临时增加的,连赛程表上都没有;游泳姿势五花八门,是真正的“自由式”。比赛当天,天气阴沉,海浪汹涌,水温低至13度,但运动员仍勇敢拼搏。18岁的匈牙利选手哈约什获得了100米、12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被希腊报刊誉为“匈牙利海豚”。

4月15日,历时10天的首届奥运会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顺利地落下了帷幕。比赛期间,看台上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上也被挤得满满的,充分体现了希腊民众的热情。结果美国位居金牌榜首位,共获得11枚金牌、7枚银牌和1枚铜牌;东道主位居第2,获得了10枚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德国名列第3,获金牌6.5枚,银牌5枚,铜牌2枚。

在10天的奥运会期间,雅典市同时举行了艺术展览、古代戏剧演出、火炬游行以及酒会等活动,继承了古代奥运会与文化艺术密切相连的传统。

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拉开了现代奥运会光荣历史的序幕。尽管它还很幼稚,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如未邀请殖民地国家参加、女性被排斥于奥运会之外、未设集体项目等等,但它为奥运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至28届奥运会各由什么国家举办,第30届奥运会由什么国家举办?

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一览表

届数 年份 举办国 举办城市

第一届: 1896 希腊 雅典

第二届: 1900 法国 巴黎

第三届: 1904 美国 圣路易

第四届: 1908 英国 伦敦

第五届: 1912 瑞典 斯德哥尔摩

第六届: 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七届: 1920 比利时 安特卫普

第八届: 1924 法国 巴黎

第九届: 1928 荷兰 阿姆斯特丹

第十届: 1932 美国 落杉矶

第十一届: 1936 德国 柏林

第十二届: 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三届: 1944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四届: 1948 英国 伦敦

第十五届: 1952 芬兰 赫尔辛基

第十六届: 1956 加拿大 墨尔本

第十七届: 1960 意大利 罗马

第十八届: 1964 日本 东京

第十九届: 1968 墨西哥 墨西哥城

第二十届: 12 联邦德国 慕尼黑

第二十一届: 16 加拿大 蒙特利尔

第二十二届: 1980 苏联 莫斯科

第二十三届: 美国 落杉矶

第二十四届: 1988 韩国 汉城

第二十五届: 1992 西班牙 巴塞罗那

第二十六届: 1996 美国 亚特兰大

第二十七届: 2000 澳大利亚 悉尼

第二十八届: 2004 希腊 雅典

第二十九界: 2008 中国 北京

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投票结束 伦敦获得主办权

中新网7月6日电 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今晚出炉!在刚刚结束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的投票选举中,在莫斯科、纽约和马德里先后出局后,伦敦与他们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老对手巴黎在第四轮中进行决赛。最终,伦敦击败了巴黎,成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这样,伦敦将于北京奥运会后,接过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旗。

作为世界上辉煌一时的大都市,伦敦曾于1908年和1948年两次举办过奥运会,这次他们提出申请,并迅速成为胜出的热门城市。“浪漫之都”巴黎此前曾主办过两届奥运会,分别是在1900年和1924年,距今时间比较久远。近年来,巴黎积极参与奥运会申办工作,但前两次的申办却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在2001年7月他们不敌北京,无缘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不过他们很快就从失利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满怀信心的宣布参加2012年的奥运会申办。在今年的五个候选城市中,他们被认为是最大的热门城市。

其他三个城市分别是纽约、马德里和莫斯科。不过,纽约民众反对该城市申办奥运会情绪很高,加上申奥方案不完善,因此成功的难度很大;马德里从来没有主办奥运会的经验,虽然他们拥有民众和王室的鼎力支持,但其安全保卫能力却受到一定的质疑。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历史悠久的莫斯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被看好。

前三轮投票的结果正如人们事先的预料。在第一轮投票中,莫斯科得票最少,率先被淘汰出局。他们的代表随即也有机会进行后面的投票。在随即进行的第二轮的投票中,美国的纽约得票最少,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在第三轮的投票中,仍然没有一个城市得到半数以上的选票提前胜出。被认为可能成为“黑马”的马德里在该轮中得票数最少,步前面两个城市的后尘,也被淘汰。

主办城市选举的悬念留到了最后一轮,由伦敦“决斗”同样强大的巴黎。在这轮的投票选举中,双方没有让国际奥委会罗格难堪的战成平手,而是高下立分。在经过一段让人几乎窒息的等待之后,一位13岁的华裔新加坡女孩把放有结果的信交给了罗格。罗格在感谢了东道主新加坡民众、此前提出申请的国家和五个候选国家后,向世人大声宣布:国际奥委会决定,把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