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足球资料(球员,事件,联赛)
2.了解足球队大概要花多久的时间?
3.欧超48小时瓦解实录:美国资本和文化输出的罕见败局
4.中国足球怎么发展,方向在那里?
5.世界第一联赛的英超俱乐部们靠什么赚钱
6.新公司还没正式步入正轨现在作为员工没事做怎么办?
英国足球资料(球员,事件,联赛)
问得太广泛了,有具体一点的再问我吧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Premier League),2004年巴克莱银行成为英超的赞助商,冠名为巴克莱超级足球联赛(Barclays Premier League),通常简称英超,是英格兰足球总会属下的职业足球联赛,是英格兰联赛系统的最高等级联赛,英超由超级联盟负责具体运作。英格兰超级联赛成立於1992年2月20日,其前身是英格兰甲级联赛。现时英超联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2006/07赛季收入达23亿欧元[1]。巴克莱银行与超级联赛签署价值6580万英镑赞助合约延长3年到2010年 [2]。
第一场英超比赛是1992年8月15日举行,由?甸尼射入英超第一球,英格兰超级联赛现有20支球队,成立至今以曼联战绩最佳。截至2008/09赛季,英超只有四队曾经夺得冠军:曼联11次夺得冠军;阿仙奴3次夺冠;切尔西2次夺冠;布莱克本则于1994/1995赛季夺冠。
长期的情况下,英超是曼联与其教练苏格兰人弗格森的霸权时代,对手利物浦在进入英超的时代后十几年来持续不稳的状况而无法与其比拟。法国人温格所指导的阿仙奴3次夺冠在前期成为了曼联的主要竞争者,一直到2004年后葡萄牙人穆里尼奥带领切尔西2次夺冠兴起,成为了三家争霸的局面;进入08-09赛季后,在西班牙人贝尼特斯调教下的利物浦总算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可以向联赛冠军发出许多极有威胁的挑战,形成英超四大球会竞争的新局面。
赛制
联赛采取主客双循环赛制比赛,每支队伍与各球队对赛两次,主客各一次。由1995/96赛季开始参赛球队由22队减至20队,每支球队共进行38场赛事,无论主场或作客比赛各有19场。每场胜仗可得3分,和局得1分,负仗则0分,按各队於联赛所得的积分排列。
如球队在联赛结束时积分相同,则需顺序按以下方法排列名次:
比较球队的联赛净胜球数
比较球队的联赛进球数
如上述方法都不能决定球队的排名且涉及到联赛冠军及降级名额,则两队於中立场进行一场附加赛决出胜负,其他则按有关队伍作相同排名。
在2005/06赛季共有20队球队参与角逐,完成所有赛事后总积分最高的队伍可以夺得联赛冠军,而总积分最低的3队球队会降级至冠军联赛。同时,冠军联赛首2名肯定获得下一赛季的升级名额,而冠军联赛的第3至6名则会作附加赛决定最后一个升级名额。
由2008/09赛季起,比赛球队的后补名单名增加至 7 名,比以往多 2 名[3]。
[编辑]英超海外赛
英超20球会通过了「英超海外赛」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从2010/11赛季开始,每赛季会有10场比赛移师到海外举行。这项计划提议将目前38轮次的英超扩充到39轮。多出来的轮次中,将会有10场比赛於1月左右在5个国外城市进行,而海外赛也将会计算在联赛积分内。
计画公报后,国内反应不一[4][5]。不过,欧洲足协主席柏天尼则强烈反对这个计画,认为计划非常奇怪[6]。而也有人担心多出来的赛程可能不公平,例如曼联遇上车路士,而阿仙奴遇上德比郡的话,阿仙奴取胜的机会肯定会比曼联大,也同时减低了对方夺冠的机会[7]。美国足球协会声言赛事在获得国际足协批准后方可在美国本土举行[8],亚洲足球协会则强烈反对计画[9]。而国际足协会长白礼达(Sepp Blatter)明言反对,同时计画将影响英格兰申办2018年世界杯[10]。2月21日英格兰足球总会驳回第39轮英超比赛的申请[11]。3月14日国际足协行政委员会一致反对第39轮英超比赛的建议[12]。6月5日英超球会主席夏季会议由於包括曼联及利物浦的三支球队激烈反对第39轮英超比赛,无法达成协议后延迟决定第39轮英超比赛[13]。
欧洲赛事名额
以下为2009至2010年赛季参加欧洲赛事名额分配:
欧洲冠军联赛
联赛第一至三名直接进入分组赛阶段。
联赛第四名参加外围赛决赛圈赛事,胜出则可出线参加小组赛、否则将转战欧洲联赛小组赛。
欧洲联赛第一圈赛事
联赛第五名;
英格兰足总杯冠军;
若冠军球队为联赛第一至五名球队,则由亚军补上;
若冠亚军球队皆为联赛第一至五名球队,则由联赛中排名最高而没有欧洲赛资格球队补上。
英格兰联赛杯冠军。
若冠军球队为联赛第一至五名球队,则由联赛中排名最高而没有欧洲赛资格球队补上。
[编辑]经济状况
英超联赛各俱乐部的总资本在2006/07赛季结束时估计为22亿英镑,但负债总额则高达24亿6900万英镑,不过其中有约9亿的负债是各俱乐部的股东的债权和投资,即不负担利息的软性贷款。联赛前三名球队切尔西、曼联和阿森纳在负债榜上也分列前三位,高达6亿2000万、6亿零500万和2亿6800万。其中切尔西主席阿布拉莫维奇一个人的投资就达5亿7500万英镑,为英超历史上所有单项投入之最,不过也使得俱乐部可以在连年大规模亏损的情况下运营,而曼联、阿森纳因为贷款每年支付的利息就高达6200万与2000万英镑。
英超联赛每年的收入(23亿欧元)虽然在世界各国足球联赛中遥遥领先,但是其运营利润(1亿4100万欧元)却不如收入第二的德国足球甲级联赛(2亿5000万欧元)。原因主要是英超的工资开销逐年上涨,2006/07赛季占到了收入的63%,而相反德甲却成功将这一比例控制在45%。
英超联赛於亚洲是最受欢迎的联赛之一,因此电视转播权往往变成天价。以香港为例,电讯盈科旗下Now宽频电视就以逾十几亿港元投得2007-2010年赛季播映权, 而有线宽频旗下有线电视就以同样价钱投得2010-2013年赛季播映权。而这些收入亦令英超联赛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
曼联在2006/07赛季创下了6600万英镑的运营利润,打破了自己之前保持的5200万(2003/04赛季),为英超之最,几乎占据了整个联赛净运营利润的六成。而切尔西同年度的运营亏损则达到7600万英镑。
了解足球队大概要花多久的时间?
我觉得如果你是为了买**而去了解足球的话,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你并不需要非常了解一支球队的具体概括,比如说球员、教练、什么运营状况等。你只需要关注球队一段时间的发展状况,能够估计到球队输赢的可能性就可以了,这样就简单得多。你经常去163网站看足球的报道以及看报纸上的足球财经就够了,这样你很快就可以进入状态,买**的把握就会大很多。
如果你是抱着兴趣而去了解足球的话,那么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不过也不辛苦,你只需要闲暇的时候去看看网页、报纸,有空跟朋友聊聊足球,每周看一两场足球比赛(不过最好是国外的高水平联赛),这样轻松过半年左右你就可以对足球都一个比较熟悉的了解了。
欧超48小时瓦解实录:美国资本和文化输出的罕见败局
文|付政浩
从歃血为盟、缔约立誓到背约负盟、分崩离析,这一过程需要多久时间?欧洲超级联赛给出的答案是不足48小时,彻底刷新了世人对乌合之众这一词语的认知。
北京时间4月18日深夜,皇马等12家欧洲足球豪门俱乐部宣布成立欧洲超级联赛。这一消息随即引发全球热议,欧超支持者甚至信誓旦旦地宣称,欧洲足球 历史 进程从此将被改写。
但仅仅在不足48小时后的北京时间4月20日深夜,曼城等6支英超俱乐部就宣布退出欧超联赛。欧洲超级联赛对此无奈地表示,将暂停现有的赛事计划,重新考虑如何规划这一项目。
而截至发稿前,意甲的国兰、AC米兰、尤文和西甲的马竞也陆续宣布退出,欧超12家俱乐部瞬间仅剩西甲的巴萨和皇马两家。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发出最后通牒:当地时间21日下午5点前,剩余的欧超球队必须退出,否则将受到处罚。
鉴于欧超在欧洲范围内遭遇了多国政府、 体育 协会、足球联赛、媒体、球迷群体的集体反对,所以,欧超进展不顺乃至流产实属大概率事件。但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结盟关系如此脆弱无力,不堪一击。欧超土崩瓦解的速度如此之快,也折射出欧超此前筹办过程中的混乱无序。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无意外,欧超将很快胎腹中、沦为闹剧。一场闹剧,一地鸡毛,抬望眼,恐怕也只剩下传说中的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50亿美元空头支票在空中飘荡,美国投行意图依仗美元大放水的优势大举掠夺欧洲足球资产的美梦也就此被打破。在欧洲足球与美国资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欧洲足球传统文化暂时取得了胜利。
那么,在过去这48个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信誓旦旦称“没有人会退出”,却火速惨遭打脸,欧足联究竟采取了哪些举措,才让那些原本已被美元资本深深诱惑的豪门很快就幡然悔悟、甘当叛徒?而促使欧超12家豪门迅速分化瓦解的深层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其实,纵观全球体坛,俱乐部结盟造反、挑战现有成熟赛事体系的案例屡见不鲜,但除了欧洲篮球联赛外,几无成功案例,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政府+协会+赞助商联合施压,十家俱乐部火速退群
毋庸讳言,足球豪门退出欧超的理由恰恰也是他们当初加入的理由,那就是两个字:利益。
欧超这一概念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欧洲足球豪门就对欧冠的运营思路尤其是商业收入分配机制颇为不满,所以每隔数年就商议如何抱团来自己做大蛋糕,用固定豪门球队参加的欧超联赛来取代欧足联主导的欧冠。而如今在得到美国金融巨鳄的支持后,这一计划才真正开始落实。
根据欧超此前的方案显示,联赛将使用“15+5”的构成机制,15家创始球队将拥有永久参赛权,剩下5个名额将通过资格赛决出。美国摩根大通承诺出资至少50亿美元来支持欧超的筹建,所有这15家创始俱乐部将共享35亿欧元的启动资金,此外,数字媒体平台DAZN也有意用一年35亿欧元的天价购买欧超联赛版权。
据估算,欧超的每年营收将轻松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各家创始球队第一年就有望最多分到3.5亿欧元。这些天文数字的诱惑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导致欧洲足球俱乐部亏损巨大,面对美国巨鳄抛出的支票,各家豪门难以自持实属正常。
但短短两天之内,这些豪门突然觉得美国支票不香了,因为他们原有的利益可能会遭遇重创。一个只是画大饼的未来前景,一个则是实打实的眼下利益,当必须做出抉择时,大多数人恐怕还是会选择稳妥可靠的眼下既有利益。
在欧超宣布成立后的第一时间,欧洲的政府高官、欧足联以及各国足协协会、本俱乐部名宿、球迷群体、兄弟足球俱乐部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强烈反对,相关赞助商也选择对参加欧超的俱乐部进行施压。其中,欧足联联合英、意、西三国足协表示,参加欧超的球员将会被禁止参加任何国内、欧洲或者世界级别的比赛,并有可能被禁止代表各自的国家队。
当政府、协会、联赛、球迷、媒体、赞助商一起施压时,这意味俱乐部的赞助收入、票房收入、联赛分红都可能会遭遇损失,面对这些潜在的损失,俱乐部自然能感受到切身之痛。因为英国有曼城、利物浦、曼联、阿森纳、热刺、切尔西这六家足球俱乐部加入欧超,占据欧超的半壁江山,所以英国的反对声音也最激烈。
英超多家俱乐部的球迷群体明确表示抵制欧超,在利兹联对阵利物浦的比赛期间,现场打出大幅标语“向欧超说不”。利兹联俱乐部球员更是身穿呼吁抵制欧超的T恤,T恤上印着醒目的标语“足球是为了球迷”。赞助商们则威胁将暂停和六家英超俱乐部的相关合作,而潜在的新赞助商则有意暂停谈判。
此外,西班牙的《世界 体育 报》透露,欧足联向英超六家俱乐部做出承诺,只有他们退出欧超,欧足联后续将向他们提供了一笔巨款作为补偿。前有威逼,后有利诱,英超六家俱乐部自然被分化。
俱乐部造反鲜有成功案例,但终能推动职业化进程
在职业 体育 领域,最大的痛点就是赛事初创阶段发愁如何做大蛋糕,以及在赛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如何分好蛋糕。围绕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个永恒的矛盾,这些年下来,纵观国内外体坛,其实经常出现豪门俱乐部私下结盟造反、另立门户的案例,但大多数时候,这些组织都会自行解散、无疾而终。
必须指出的是,俱乐部造反的目的往往并不是真的要从零开始创立一项新的IP,更像是以此为谈判资本,迫使规则制定者做出利益妥协。从这一角度出发,这些造反往往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诉求。
如前文所言,欧超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浮出水面,一些豪门俱乐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组织办赛来获得更多收益。1998年,意大利媒体大亨、AC米兰老板贝卢斯科尼连和传媒大亨默多克等人提出,希望像打造一个像北美四大职业 体育 联赛一样的封闭联赛,之邀请欧洲最顶级的豪门俱乐部参赛,但这一构思随即遭到了欧足联的反对。
同一年,AC米兰、巴萨等14家欧洲足球豪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秘密召开了会议,酝酿成立G14组织,希望能让豪门球队在欧冠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分红,随后欧足联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欧冠赛制改革建议。
2000年9月,G14正式在布鲁塞尔完成注册,此后成员扩大到18家,不断探讨成立欧洲超级联赛的设想。同时,这些豪门以G14的名义连和与国际足联、欧足联进行谈判,成功迫使欧足联和国际足联同意在世界杯和欧洲杯后向参赛的足球选手支付薪水,并向其间受伤的球员所在的俱乐部提供经济赔偿。2008年,在俱乐部与欧足联达成相关协议后,G14宣布解散,但转而又成立了性质相似的欧洲俱乐部协会并继续就欧冠的不合理机制向欧足联施压。
除了欧超的前身G14外,国内体坛比较熟悉的俱乐部造反案例有中超七家俱乐部在2004年发起的G7革命、CBA七家俱乐部在1998年成立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以及18家俱乐部在2016年成立的中职联公司。如你所知,这三个组织在各自的协会介入后均很快宣布解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诉求,推动了联赛的职业化进程,虽败犹荣。
2004年10月,国安等七家足球俱乐部达成战略同盟,向中国足协提出“行政退出、资本决定、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公司化经营”。但在中国足协的强力干预下,G7随后就宣布解散,但此后中国足协也推出中超联盟的架构,承诺要尊重投资人利益,用公司化方式运营中超联赛,这为日后的中超公司成立奠定基础。
1998年12月,CBA的上海男篮等七家俱乐部的老总在上海联合成立“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这七家俱乐部希望篮管中心允许CBA各队参与联赛规则制定,比如允许俱乐部可以自行洽谈装备赞助商,并呼吁把CBA推进为“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利益统一体,这被视为是在向“领导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集于一身的篮管中心公开挑战。(详情请参看拙作《CBA的两度结盟造反和一次另立中央》)
从1998年12月18日成立到1999年2月18解散,“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这个以推进CBA职业化为己任的筹委会仅仅只存在了两个月。但也并非一无所获,在1999-2000赛季到2003-04赛季期间,篮管中心曾允许CBA球队可以自行寻求装备赞助商。
2016年,时任上海男篮俱乐部董事长的姚明呼吁所有CBA20家俱乐部一起成立公司来自己运营CBA联赛,结果有两家俱乐部拒绝加入,而这18家俱乐部一起成立了中职联篮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职联”),并以公司的名义向中国篮协提出要求,由中职联公司来获得CBA联赛的商务运营和竞赛管理权。
中国篮协否决了这一要求,但随后提出,中国篮协将联合所有20家俱乐部成立中篮联公司来运营联赛。最终,在2016年9月,中篮联公司(俗称“CBA公司”)成立,时任篮管中心副主任的李金生担任董事长,姚明担任副董事长,中国篮协持股30%,20家俱乐部平均每家持股3.5%。
此后在上层的支持下,姚明成为篮协主席,并接替李金生担任CBA公司董事长,中国篮协从CBA公司退股,二十家俱乐部每家持股5%。与此同时,18家俱乐部成立的中职联自始至终没有真正运营,在CBA公司正式运营后很快就被悄然注销。
虽然有人戏称,中职联更像是一个与中国篮协谈判的筹码,并且,在率众造反的过程中,成为篮协主席的姚明不啻于被招安,此外,中国篮协在CBA公司有一票否决权,重大事务仍然由中国篮协幕后拍板,但相比以往,CBA公司的成立已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中职联公司也算是变相实现了其成立时的初衷。
在看了这些虽败犹荣的案例后,你会发现,俱乐部们联合成立的造反平台更多是逼迫协会做出妥协让步的一个谈判条件。所以,此番,欧超非常巧合地抢在欧足联大会正式表决欧冠扩军计划的前一天官宣成立,这种巧合着实耐人寻味。
豪门长期以来就对欧冠不断扩军非常不满,此番欧足联开会要正式表决此事,欧超联赛匆匆宣布成立,无疑是在向欧足联明确说不,未来欧足联大概率要通过欧冠的一些改革向豪门做出补偿,欧超流产不可能全无收获。
至于为何说欧超是匆匆成立?有两个佐证:
其一,欧超的成员构成机制是15+5,但目前仅仅凑了12个,不仅剩余三个固定席位尚未确认,而且剩余五个灵活席位具体如何筛选也没有很详细的规则,在这种情况匆匆选择对外官宣,可见有些着急;
其二,12家豪门俱乐部联合成立欧超联赛,但短短两天,已经有10家俱乐部火速宣布退出,可见此前他们缔结的盟约并不那么牢靠,这也是沟通不畅、匆匆官宣的体现,难免给人留下临时搭建草台班子的印象。匆匆官宣成立,又匆匆宣布退出,何其草率!
欧洲足球暂时击退美国资本,球迷十分警惕足球寡头化
欧超联赛的设想已经存续数十年,堪称几代豪门俱乐部掌门人的梦想,如今好不容易有摩根大通这样的美国投资巨鳄肯出资支持,为什么却轻而易举地就被瓦解?
面对这块价值百亿美元的超级蛋糕,如果说那些没有加入欧超的俱乐部和球迷群体反对可以归结为羡慕嫉妒恨的话,那这些豪门俱乐部的球迷群体为何也如此旗帜鲜明地反对呢?更何况,这些豪门之所以成立欧超联赛,也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欧足联经营欧冠的策略和利益分配机制不满,既然欧超旨在推陈出新、革除弊病,为什么世人却都不欢迎这些革命者呢?
直接原因就是,欧超联赛只吸纳豪门球队,中小俱乐部被摒弃在外,其本质是金元足球的进一步寡头化,资本机构强行垄断足球市场,进一步切割大块蛋糕,欧超将独享天价转播版权合同和最顶级的赞助商资源。而现有的各国联赛则难以获得核心资源扶持,豪门球员为了踢好欧超大概率会选择在本国联赛中轮休,所以本国联赛的收入锐减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小球队的分红则进一步萎缩。
要知道,欧洲足球的根基命脉恰恰是大量并不广为人知的中小足球俱乐部,是他们深入全国社区,覆盖和培养了广阔的足球人口,而豪门往往直接从中小俱乐部购买潜力明星。一旦资本让足球寡头化,中小俱乐部和豪门之间将被进一步割裂,中小俱乐部入不敷出,迟早会趋于消亡。
当然,美国投资大鳄们斥巨资来创建一个全新的欧超联赛,最终,这些投资都要通过赛事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而这些盈利注定要从球迷身上获取,毕竟羊毛始终要出在羊身上。一旦欧超形成垄断地位,足球迷的看球成本将大幅提升,这也是欧洲球迷近年来频频抗议的一大现象。
有鉴于此,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说,“欧超将冲击国内比赛的核心赛事,并将影响英国球迷群体的核心利益。”而曾在皇马、罢赛等豪门效力过的传奇球星菲戈也明确反对欧超,斥责其会毁掉欧洲足球的根本:“这个所谓的‘超级联赛’一点也不超级,这一贪婪而冷酷的行为,会给我们的草根足球、女足以及更广阔足球体系的建立带来灾难。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自私的资本家的利益,他们早就不在乎球迷的想法了,而且藐视 体育 道德。真可悲。”
或许对于国人而言,资本大鳄垄断足球后将高昂成本转嫁给欧洲球迷的种种后遗症,很难感同身受,毕竟足球在中国可有可无,并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但假设,有资本突然将中国所有的985高校买断并私有化,然后重新组建“中国超级名校联盟”,只有价高者方可入校就读。或许,届时,国人才能理解欧洲人为何如此憎恶资本垄断足球。
欧超成欧美 体育 文化之争,欧盟立法更支持欧足联
当然,欧超注定流产的深层次原因则是,这是美国 体育 文化和欧洲 体育 文化的正面较量。欧美两者之间谁的 体育 文化更发达更成熟很难有定论,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效仿美国封闭赛事机制的欧超在欧洲遭遇全民抵制实属正常。
自二战后,美国不断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产品,在 体育 领域,NBA堪称是国际化程度最强的 体育 赛事,同时也是当今全球最强的美国 体育 文化输出产品。不过,世界的第一大 体育 运动却是足球,而足球世界的重心则是欧洲。这些年,美国投资机构不断前往欧洲进行足球俱乐部投资,这被欧洲人视为文化 体育 领域的马歇尔计划。
此次欧超的背后金主是美国的投资大鳄摩根大通,而欧超的三位副主席——曼联主席格雷泽、阿森纳主席克伦克、利物浦主席约翰·亨利均是美国大亨。所以,欧洲对欧超的阻击更多被视为是欧洲足球文化对美国资本大鳄的抵制。
此外,恩德斯分析公司的弗朗索瓦·戈达尔认为,美国职业 体育 都是封闭式的 体育 联赛,而欧洲 体育 则是更富竞争性的升降级赛制,美国投资人对此并不习惯。“升降级就意味着俱乐部的营收可能会非常不稳定,这给投资人会带来不安全感,为什么职业 体育 要让投资人有这种不安全感?在美国,一切都要对投资人负责。”
而欧洲球迷最不满意的恰恰就是欧超是封闭赛事。没有升降级,这违背了欧洲足球生态系统的 体育 价值和开放竞争原则,是对欧洲足球长久以来竞争精神和公平原则的公然藐视。德甲球队勒沃库森CEO沃勒尔直言:“封闭的赛制是对足球的犯罪。”
在这两种逻辑的背后,则是欧美对职业 体育 和业余 体育 金字塔串联的机制明显不同:欧洲 体育 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将职业 体育 和非职业 体育 融合,出于公益的目的由协会和联盟垂直一体化的分层管理,所以实行升降级制度,给中小俱乐部一个上升通道。但北美 体育 模式严格区分“业余” 和“职业” 体育 ,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管理机构和运营逻辑,美国职业 体育 谋求的就是用寡头垄断来获取最大利益,不承担 社会 责任,而NCAA在以往是不允许 体育 运动员有任何收入,是纯粹的业余球员。
即便欧超没有美国资本插手,欧超也很难在现行的欧洲 体育 文化中存活。因为欧洲现行的 体育 法律赋予了欧足联相应的行业高度自治权和反垄断豁免权,这意味着只要没有欧足联的支持,很难有一项顶级IP可以堂而皇之地压过欧冠而独立存在。
早在2000年,欧盟各国就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欧盟竞争法不能全部适应于 体育 领域,要尊重 体育 领域的独特性,允许 体育 协会高度自治和享有部分反垄断豁免权,比如国际篮联就规定,在一个国家只允许有一个顶级篮球联赛,不能出现两个并列级别的篮球赛事,否则就有权对该国进行禁赛,而这一规定就脱胎于欧洲法律授权单项 体育 协会的行业反垄断豁免权。
2000年,欧盟发布《欧洲 体育 的 社会 功能及其特殊性宣言》,也被称为《尼斯宣言》,该宣言要求,欧盟竞争法适用于 体育 领域时,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一、充分考虑到 体育 运动的独有的特点;二、竞争法的适用不影响 体育 运动组织者纯粹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而行使的那些管理职能三、尽量保持 体育 运动的 社会 和文化功能。
2009年,欧盟专门发布《欧盟 体育 白皮书》,明确提出,欧盟尊重 体育 的特殊性,在 体育 相关案例中,欧洲法院遵循逐案审查原则,要谨慎地使用欧盟竞争法,充分尊重国际 体育 组织和单项 体育 协会对于 体育 组织的管理权利。
基于此,欧盟允许 体育 联赛和 体育 协会拥有一定的反垄断豁免权,在具体赛事管理中拥有高度自治权。尽管欧超明确强调欧超的成立不违背欧洲任何的法律,但一旦真的双方对簿公堂,届时欧盟法律恐怕还是会更倾向于欧足联这个行业协会。更何况,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此番都已明确表示,他们不排除会采取立法举措来保护欧洲足球。所以,从法律角度而言,欧超流产也实属正常。
中国足球怎么发展,方向在那里?
看到楼主的题目,引起我一直想说的一些话,胡乱涂几笔,算是对前天国奥队的失败的祭奠:
算起来看球也有几年啦,在老一辈用一种无奈中夹杂着关切的语气劝说我“别看中国足球啊!”时,一个叫作米卢的精明老头将国足带进了世界赛场,举国欢腾,万众瞩目。中国足球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哪怕我们只是捧回一个鸭蛋,即使我们是没有同韩日在小组赛相遇,可这些都不重要,我们早已把国足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呵护,去鼓励,而进入世界赛场已经是对我们长久以来的不记付出的支持的一种莫大的安慰了。
本以为中国足球从此走上了正轨,我们一直关心的孩子也终于长硬了翅膀,可以像韩日那样成为亚洲足坛的代表。可我们错了,事实证明这次荣耀只是烟花--虽然很美丽,但是却很短暂。足协那些“留洋专家”在外国名教头开出的120--200万“很高”的年薪面前开始心疼“足协”的钱。(熟悉足球的人都知道中国联赛让很多俱乐部叫苦的不合理的霸王似的利益分配制度)于是一个叫阿里汉哈恩的塞黑老头屁颠屁颠地跑来了中国。“给我40万,我把中国队送去德国!”莫大的欢喜,天将财神啊!!!(一下子省去了100多万不是天将财神吗)在一场毫无意义的0:0逼平巴西三线队后足协的一帮人简直把哈恩当成了神,可结果是中国连去德国的末班车都没赶上,而哈恩照样数着他的美钞回家享清闲。
在这里请允许我再一次提起两场让我们心胆俱裂的比赛:
04年亚洲杯决赛,中国1:2日本。我们以东道主的身份对阵卫冕冠军。天时,地利,人和。中央电视台也很适宜地在广告词后连上一句慷慨激昂的“与您共同见证亚洲足坛新霸主的诞生!”。当时正值日本国内一帮右翼份子在叫“钓鱼岛是日本的”,国人等着打败小日本狠狠出掉那口在胸中积蓄已久的恶气。结果是我第一次看中国足球落了泪。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队在最后一刻要放弃,让日本队双鬼拍门,然后日本人很大方地让出中四浩二的手球“我们不学马拉多纳”就在那一刻,我脑中印下了八万人的工体那一波波不知疲倦的人浪,那些比赛后面对欢呼的日本人痛哭流涕的球迷。那些沮丧的中国队员……
而不知什么时候,我早已泪流满面……
如果说这是实力不济,那么11.7惨案我们的足协又能有何解释。
2004年11月7日。世界杯预选赛最后一轮,中国队和伊拉克争夺小组唯一地一个八强名额。赛前中国队进球数和净胜球都比伊少5个。中国主场对中国香港,伊主场对马来西亚,中国开赛比伊晚5分钟,用当时足协一些傻*地话说“我们可以看着对方的比分进球”,结果是人家的球网很懂时机的破了,于是补球网,跟中国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我们狂灌7个球,对方6比1,于是中国足协的人还认为我们跟伊的净胜球平了,我们可以再和他们打一场很有信心的附加赛。懂足球的人都知道在净胜球相同的情况下比进球数的……连什么是越位都不懂的“閰王”终于没能和足协那些一起算对这道简单的数学题!对不起,太激动了)
这场比赛,我们没有理由怪香港队,没有理由责怪罚失点球的郑智,这都不能左右这场比赛最终的结果,只怪我们的足协太无能,太无能……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楼主可能已明白了我的关点:中国足协太无能!只有他们想得出取消联赛升降级这种自杀式的做法。还有我们国内足球这湍水太深,从健力宝的张海到辽足的张曙光,甚至大连实德的徐明,谁是真正把足球当回事,谁又正真为中国足球的前途着想过,商人的眼里永远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这是我们这些真正关心国足的人很难理解的。
一家之言,蓼以蔚尔。
QQ363984190。欢迎志同道合者加,非诚勿扰,谢谢!
世界第一联赛的英超俱乐部们靠什么赚钱
2017年的英超转会市场共计投入17.7亿欧元,位列五大联赛首位,平均每支球队将近9000万,转会投入这么多,英超球队都真的很有钱么?今天我们了解一下英超球队一个赛季究竟如何赚钱。
英超球队收入总共有五个方面:比赛日收入、转播收入、商业收入、赛季奖金、 转会费收入。
一、比赛日收入
比赛日收入很容易理解,就是靠门票和球迷消费。比赛日收入的多少关键取决于球场规模的大小,同样是英超豪门,切尔西和曼联的球场规模差距很大,始建于1877年的切尔西主场斯坦福桥只能容纳41000名观众,而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能容纳76000名观众,2013-14赛季为例,曼联达到了1.3亿,而切尔西这一数字是8500万,差距4500万,一年的差距足可以在转会市场上引入一名顶级球员(13年厄齐尔转会阿森纳4250万)。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阿森纳勒紧裤腰带一定要兴建新球场的原因了,枪手入主酋长球场后,收入大为改观,比赛日收入仅次于曼联,看到如此巨大的收入,利物浦切尔西热刺等豪门也开始修建或扩建新球场,热刺的主场暂时移到温布利开始新建球场,切尔西利物浦的新建计划也已经获得批准,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球迷现场观看到英超豪门的激烈比拼。
二、转播收入:
英超转播收入位列五大联赛之首,转播费收入远远超过西甲德甲等。15年本土转播权的拍卖更是惊人。2015年2月,2016-19赛季的英超联赛在英国本土电视转播费被天空体育和BT体育两家拍得,两家加起来达到了51亿英镑的天价,再加上海外转播收入,英超全球电视转播费超过81亿英镑,超过西甲德甲等其他四大联赛总和,英超电视转播收入中的大部分将平均分配给20支球队,平均每支球队可得到一亿英镑以上的分成,即使是垫底的球队转播收入接近西甲双雄皇马和巴萨。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夏英超各队的疯狂引援。
国内电视转播收入--英超的转播收入是各个球队均分的,以上赛季为例,英超冠军切尔西最终获得了1.51亿英镑转播收入,而排名垫底的桑德兰、也获得了9300万英镑,,这样的近乎平均分配的方案也引发了排名靠前球队的不满,六家排名靠前也是最富有的球队阿森纳、切尔西、曼联、利物浦、热刺已经对分配方案提出上诉,希望能以联赛排名分派奖金,但是英足总似乎并没有改变的意思,他们表示,“平均分配”会让英超中的小球队受益,得到更多的经济补给提升球队,从而保持了各队间的良性竞争,让英超整体的发展趋于平衡。
另外,转播收入的差距可以体现在直播场次上,大概一场直播增加100万英镑,16/17赛季利物浦直播29次,切尔西曼城28次,最少的胡尔城和桑德兰8场,相差2100万英镑。
欧冠及欧联杯电视转播收入---一般由进入欧冠和欧联杯的几家俱乐部按照比例分配,以15/16赛季为例,英超一共四支球队进入欧冠联赛,那么上赛季获得第一的将会拿到40%,第二名会拿到30%,第三名会分到20%,第四名则是10%。
三、商业收入:
商业收入部分最主要的是赞助费和商品零售,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曼联,曼联近几年国内联赛和欧冠赛场成绩不佳,联赛最好排位第四,欧冠更是两年连资格赛都没有进入,可是凭借曼联在全球强大的商业运作,不断扩大曼联品牌,由于对自身价值的不断挖掘,目前曼联有67家赞助商,超过皇马巴萨的综合。最新五大联赛收入排名,曼联时隔11年以5.8亿英镑超越皇马排名第一,16/17赛季仅广告收入就达到2.7亿,商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一半。曼联深谙商业运作之道,他们大价钱买入超级巨星,并不仅仅在于提高球队成绩,对于扩大曼联品牌影像力也很有效,15/16赛季虽然战绩不佳,但新赛季博格巴近1亿的转会费的影像力也让赞助商和球迷深信曼联仍然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15年德佩转会后的球衣销量也将近弥补德佩的转会费用。
四、奖金收入:
联赛---联赛奖金分配很简单,以16/17赛季威力,190万英镑为基准,第一名切尔西20乘以190万等于3800万英镑,最后一名桑德兰190万英镑,可以看出英超奖金在收入中比例很低。相对于西甲来说,英超冠军相对稍高一些,西甲冠军皇马拿到了2080万欧元奖金,但是西甲最后一名只能拿到冠军奖金的20万欧元。可以看出英超奖金相对较多。
欧冠--小组赛:小组出线获得至少1200w欧元收入,每场小组赛取胜额外得到150w欧元奖金,平局得到50w欧元奖金;
1/8决赛获胜者将得到550w欧元奖金;
1/4决赛获胜者将得到600w欧元奖金;
1/2决赛获胜者将得到700w欧元奖金;
进入决赛的两只队伍均可获得1050w欧元奖金;冠军则另外获得1500w欧元奖金;
以此计算,一家俱乐部参加欧冠联赛理论上能够拿到的最大奖金数目是5450万欧元,
以15/16赛季为例,曼城在15/16赛季欧冠收入最多,达8400万欧元,包括转播收入和比赛奖金,由于曼城止步16强,所以奖金部分占比较少为3700万欧元,由于英超转播收入较高且曼城为上赛季冠军,所以曼城转播收入4700万欧元。
杯赛--足总杯及联赛杯相对联赛及欧冠奖金较少,夺冠奖金200万英镑,加上门票和转播最多也只有500万英镑。值得一提的是,2018-19赛季开始由于海外转播权收益加大,那么奖金和转播的收益也将显著提高,对于看中足总杯或联赛杯的中小球队来说是一个利好。
五、转会收入
提到转会收益,也许遭到很多球迷唾弃,毕竟通过卖队员赚钱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这一项收入有时确实能让球队变亏损为盈利,曾经的阿森纳也不得已卖掉核心球员而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也有一些球队却依靠卖球星盈利,南安普顿这样的球队可谓是一个奇葩,每年都有球员转会豪门,14-17年三年转会收入就达到了2.3亿欧元,俨然成了豪门的球员超市,连国内的豪门鲁能居然也从南安普顿买人。虽然每年都有主力球员流失,但是难得的是每年南安普顿都能在新赛季生龙活虎的回来,也是英超一个奇特的现象。
新公司还没正式步入正轨现在作为员工没事做怎么办?
新公司还没正式步入正轨现在作为员工没事做怎么办?
一起制定公司制度,想想以后要做什么,现在把准备工作都做好。
网上卖茶要怎么管理才能使员工认真让公司步入正轨?找有销售经验的员工做;作为老板,要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
广告效应也是一个策略,注册免费网站进行销售也可
一切步入正轨 怎么翻译Everything is on track
步入正轨用英语怎么说be(get) into right orbit/track
怎么才能让我的公司步入正轨呢?好烦啊!不管是什么公司用的人都是要能独当一面的,不是有个人在那里就可以了,尤其是用自己的亲戚。用亲戚的公司很难快速的成长。
另外,给那些为你努力的人相对应的给予奖励,这样他们才会更给你买命。
希望能帮到你。
该怎样经营一家还没有步入正轨的企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个人愿意创业,而非为其它企业打工呢?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援,鼓励个人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我国也在大力倡导个人创业:下岗人员免税、残疾人免税、大学生创业免税;提供创业指导;发放创业贷款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有个人创业意愿者的积极性,纷纷“下海”比起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搞活时的“下海”热,现在的创业环境更加成熟、理性。但在创业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金、技能与思想。笔者根据个人创业经历,总结了6点在个人创业中应该注意的要点,供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的朋友参考。
步骤/方法1、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
创业者最好具备所要从事行业的相关专业技能,至少是深入的了解,同时要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创业前先认清自己是将才还是帅才,很多人专业能力很强,于是自立门户,但缺乏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无法发挥团队力量,单靠自己是无法使整个企业成功的。而有些人虽然专业能力一般,但具有很好的团队管理天分,可以让别人为自己做事,充分发挥团队的能力。如果自己不善于领导与协调,那么就要谨慎创业,或者找一个善于管理的合伙人一起创业。创业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与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具有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素质,这是一个创业者获得持续成功的关键。
2、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资金准备
包括一年内不赢利,却还要给员工开支,若遇到整体的经济或行业不景气可能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亏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各种压力与诱惑的考验,如亲友奉劝你放弃、市场前景的迷茫、理想的就业机会等。必须提前想到这些并坚定信念,有了对困难充分的认识与心理准备及无利润时经营所需的资金后才可以从容应对市场变化。
3、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
首先这个行业的核心技能要是自己所擅长的或了解的,很多创业者只顾著挑选赚钱的行业,却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其实,在任何赚钱的行业也都有赔钱的企业,在夕阳的行业中也有赚钱的企业,决定结果的因素是自己是否在所在行业具有核心优势,包括经验、资源、技术等。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客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可以大大地提高成功的机率。 4、谨慎用人
一个合格的员工或合伙人要具备三项标准:第一是正直的人品,第二是专业技能,第三项则是工作热情。正直的人品是选人的基础,很多创业者都以专业能力为考核员工标准,其实,人是企业的基础,是根本,品行不良的员工会对企业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所以用人的最基本原则就是选择具有正直人品的人。其次才是专业技能,而最后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员工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这是对员工更高级别的要求,因为一个具有很高工作热情的员工通常拥有坚定的理想与价值观念,这样的员工所能创造的价值将比三个消极的员工所能创造的价值更多。
用人选人一定要谨慎,发现员工不适任就要果断裁减,因为往往迁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如老板发现某员工不积极工作,只是在混饭吃,因为碍于其是老员工,手中又有一些客户资源,便没有开除他,只是予以了警告,但没有任何成效,反到使这名员工嫉恨在心,在员工与客户中散步各种负面资讯,挑起劳资冲突,当老板决定将其开除时,其已经在客户及员工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用人要慢,仔细挑选,但裁人要快,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5、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
必须在招募员工前制定好公司章程,条目不要太多,不可留于形式,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需要进行制定,切忌随意搬来一个其它企业的章程套用。章程要严明、合理,这是企业的管理基础,企业在建立之初要在法度为基础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亲情化管理,这样容易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热情,这对刚起步的小企业很有效果。但前提是一定要在有明确合理的章程的基础上实施亲情化管理,否则很快就会乱的一塌糊涂。
6、不可落入盲目扩张的陷阱
当企业刚刚步入正轨,甚至还没有步入正轨时很多创业者便开始追求快速扩大企业规模,认为企业做大了,就是做强了,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大和强有时恰恰是成反比的。一些炼钢铁厂,有几万名员工,算是很大了吧?但经营上却是亏损的;google与雅虎曾经都是只有十几名员工的公司,却创造出过亿的利润,即使是现在规模也不大。所以要从企业做大的迷思中走出来,追求企业最小化,市场的最大化。在开创事业时不可把资金花费在一些花架子上,也不可无计划地消耗资源,争取以小的资金投入,少的人力投入,博取更大的利润,以做大市场,做精企业为发展理念。
德甲什么时候步入正轨的?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欧洲五大联赛之一,联邦德国于1947-1948赛季开始组织联赛。 1990年后,分裂45年之久的德国终于走向统一,两个足球协会也合二为一,成为德国足球协会。德甲联赛经目前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如今球队配额保持在18支球队的水准上。其中德甲联赛前2名获得冠军联赛小组赛席位,第3名获得冠军联赛资格赛席位,第4与第5名获得欧洲联赛席位。
怎样将走入传销的人步入正轨让他明白的本来面目,但是估计很难。
非洲杯什么时候步入正轨的?非洲杯全称为非洲国家杯,由非洲足联主办,是非洲大陆最高规格的国家队比赛,地位等同于欧洲杯、美洲杯和亚洲杯等其他大洲的洲际大赛。第一届非洲杯于1957年举行,自1968年开始,此项赛事正式确定为每两年举办一届,并一直延续至今。
最早的非洲杯并没有规定固定的举办年份,在1957、59、62、63、65和68的11年内总共就举办了6届杯赛。从1968年开始,非洲足联规定非洲杯将每2年举办一次,而参赛球队也随着非洲国家的逐步解放而增多。到了1998年,非洲杯的参赛队被扩军为16支,除了东道主之外参赛的每支球队都要参加非洲足联举办的资格赛,这个赛制一直延用至今。
欧洲杯什么时候步入正轨的?1980年欧洲杯
在1980年以前的欧洲杯是没有小组赛的,直接采用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