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论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imagine

tamoadmin

1.伦敦奥运会只剩最后5天了,中国还能夺得多少枚金牌?

2.描写伦敦奥运作文

3.谁对叶诗文产生怀疑

4.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夺金后被怀疑是怎么回事?

5.伦敦奥运会失败!中国羽毛球,丁宁的分,李晓霞赢得一点也不光彩,赢球就赢呗,喊什么喊,自己心里不清楚?

伦敦奥运会只剩最后5天了,中国还能夺得多少枚金牌?

外媒评论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imagine

这个问题不好说。体育竞技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魅力,就是因为其不确定性。男篮完败、刘翔伤未愈再退赛......孙杨叶诗文创造历史......又有几人可预测?所以,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享受比赛的过程!

描写伦敦奥运作文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我为奥运疯狂

轰轰烈烈的奥运会经过十六天的激战,终于徐徐落下了帷幕。中国军团以38金的成绩屈居美国之后,稳坐第二把交椅。

回首这十六天,熬夜看比赛的时差还没倒过来;为叶诗文、刘杨的振臂呐喊还历历在目;为刘翔哭过;为英国人的质疑耍赖误判骂过娘……

终于决定在电脑前静心坐下来,为难以平复的心情做个总结。

奥运会前,美国人就说,“中国队已经不是四年前的那个中国队了。”意思是说,四年前在北京是在你们自己家里,如今,在英国,我们小老弟家,你们不可能有那个成绩啦!

真的是这样吗?

奥运会的首金,毫无悬念地落入中国人囊中;奥运会的第一天,我们就得了四枚金牌;第三天,一个16岁的中国姑娘叶诗文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接下来,在举重、射击、跳水、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上我们捷报频传,而在欧美传统优势项目:重剑、帆船帆板等比赛中,中国选手雷声、徐莉佳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金牌,让世界刮目相看……全世界都在看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冲金夺银,无论强势弱势遍地开花。

这时候,美国人说了,“叶诗文最后50米甚至比美国男子冠军罗切特的最后50米还要快0.17秒,这是不可能的。”外媒更是直接逼问叶诗文“你有没有服用兴奋剂?”看来,中国人如此夺金的气势已经让美国人目瞪口呆,慌不择言了。英国人更是将双重标准发挥到了极致:在自行车赛道上英国人假摔裁判视而不见,却莫名其妙地判中国犯规,将我们已收入囊中的金牌生生地夺走,那气势决不亚于“八国联军”;十米跳台决赛中,英国小将汤姆·戴利第一跳就出现严重失误,已无缘奖牌,可不知英国教练对裁判说了几句什么,比赛竞宣布戴利重跳!!!!原来奥运还可以这样比,那我们是不是也申诉一下,等刘翔的脚伤好了,再来一场“110米栏”的决赛。英国人真是给世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写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我,你是不是有点小家子气。其实,奥运会上各种质疑的声音,让我们愤怒,也让我们自省,更让我们发奋。如果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这些小插曲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我们国家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申诉的声音也不会全部被弊掉。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证明了我们进步,也放大了我们的不足,我们要虚心地总结教训。中国人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的!看吧,中国还会让某些人有更多的“质疑”。

体育比赛的魅力在于运动员在赛场上战胜自我、挑战极限,他们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奥运是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竞争,目的是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并且让队友们更加团结努力取得胜利,为祖国为个人争得荣誉。还是那句广告词说得好,我们尊重每一个梦想!

最后再说说我们中国军团的不足。“虎头蛇尾”是我们的致命伤,奥运赛程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夺金速度明显放慢;“举重”这块千年不变的江山险些失守,虽然有惊无险,但足够让我们好好总结一下教训;皮划艇赛艇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曾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这次在伦敦却不知为何表现不佳;大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仿佛是中国人内心最柔软最无法碰触的伤,我们期待着会再出现像姚明、郎平、孙文这样伟大优秀的球员带领中国队走入强国的行列。

奥运的圣火再过几个小时就要熄灭了。真的感谢奥运带给我如此美妙的十六天,真的感谢全世界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为我们完美诠释了“奥运精神”,真的感谢中国健儿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

2016,我们里约见!

谁对叶诗文产生怀疑

质疑叶诗文的外媒是:英国广播公司(BBC)。

2012年7月28日,当BBC主持人克莱尔在现场目睹叶诗文以4分28秒43的新世界纪录加冕奥运冠军后,她先是稍稍一楞,随后立即转向BBC评论嘉宾、前英国游泳名将马克.福斯特发问:“马克,一名游泳选手的速度突然比往常快出许多,这得涌现出多少疑问啊?”(How many questions will there be, Mark, about somebody who can suddenly swim so much faster than she has ever swum before?)

马克显然听出了克莱尔的弦外之音,但他坚定地维护了叶诗文的声誉:“要知道她现在才16岁,当你年轻气盛的时候,你是会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儿来……这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无独有偶,由于叶诗文最后50米自由泳仅用28秒93,超过此前夺得男子400米混合泳冠军的罗切特的29秒10,许多美国记者对此难以置信,部分美国游泳业内人士也开始对此发起质疑。叶诗文的疯狂之举甚至在美国游泳队内引起激烈讨论。罗切特说:“我们一直在谈论这事儿,这太让人印象深刻了,而且她还是个女选手。她速度太快了,要是和我比,说不定她能赢!”美国男队游泳教练则说:“游得太棒了!这种事当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们可以去做做调查,我觉得这应该是女子游泳史上速度最快的冲刺了。”

由于质疑声此起彼伏,美国《游泳杂志》网站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评论员文章,对西方国家的偏见进行猛烈抨击:“就知道这一切(质疑)会发生,唯一的问题就是发生的时间和力度。在中国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打破世界记录后仅仅几分钟,各种质疑就全向她砸过来。你知道他们那一套,‘她一定是服药了’。这真是耻辱至极!

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夺金后被怀疑是怎么回事?

叶诗文之所以引起众人关注,是因为她在400米混合泳比赛中,尤其是最后100米自由泳的“水上漂”速度惊人,最后50米成绩竟然比男子400米混合泳金牌得主美国的罗切特还要快0秒17。她是奥运会历史上分段成绩第一位超过男子冠军的女选手,创造了这个项目的历史分段最好纪录。

赛后,国外众多媒体立即将话题集中引到了“兴奋剂”。“中国游泳在1990年代出现过兴奋剂事件,现在作为一个只有16岁的女孩一下子打破世界纪录,人们都在怀疑,你如何回应这些怀疑?”叶诗文夺冠后,一位美联社记者就“不怀好意”地提问。BBC解说员卡莱尔·巴尔丁也表示,“如果一个人能突然游得比原来快这么多,这里面会有多少疑问?”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叶诗文边比赛边回应,“我的成绩来源于勤奋和训练,不会使用任何禁药,中国人是清白的。”然而,叶诗文的声明并没有打消外媒的质疑。之后在叶诗文参加完200米混合泳资格赛后,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在奥组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质疑奥组委反兴奋剂主席,“为什么不对叶诗文进行更为深度的调查?”英国《卫报》昨天也撰文质疑,“叶诗文,完美,还是太好以至于不真实?”《卫报》特地援引了几个数据:冲刺速度快于罗切特;理论上最后100米自由泳速度比正常100米自由泳速度慢18%至23%,叶诗文只慢10%,“她应该被质疑。”

在大面积的质疑声中,一位伦敦奥组委官员强调,奥组委会对每一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进行严格的药检,也就是说,叶诗文已经通过了兴奋剂检测,“我们有很多方法在做各种各样的测试,从运动员得到奥运会资格之后,我们就在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我们有一套很严谨的数据分析系统,谁用了兴奋剂,谁比较有嫌疑,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衡量标准。请媒体不要随意给运动员定性,只要他们没有被查出来有兴奋剂阳性反应之前,我们要尊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阿恩也表示,没有证据就不应该怀疑,“我已经从事反兴奋剂事业长达40年的时间了,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有足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小将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怀疑叶诗文所取得的胜利,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我们不应当随便指责运动员,我们应当承认事实。”

中国代表团也不得不发表官方声明,“中国代表团已经接受了近100例药检,其中包括血检和尿检,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中国代表团负责反兴奋剂工作的蒋志学表示,游泳队接受药检的次数,位列各运动队之首。

对于叶诗文的夺冠和神奇冲刺能力,中国游泳队领队许琦解释说:“实际上不止叶诗文的最后50米在30秒以内,获得铜牌的中国选手李玄旭也同样游出了惊人速度。不能拿叶诗文和罗切特的分段数据简单对比,这不公平,也不专业。罗切特的400米成绩比叶诗文快了20多秒,游到最后稳操胜券,根本就没有用出全力,而叶诗文是拼到最后一刻的。是否使出全力才是关键,和性别没有关系。”

美国教练流露出“只要中国游泳一出现奇迹,肯定就会伴随兴奋剂”的话语,许琦平淡地说:“这是外界不了解中国游泳。中国运动员接受国内国际的兴奋剂检查次数非常频繁,大概可以排世界第一了,不能拿个别出现的兴奋剂事件来评价整个中国游泳,就好像我不能因为在哪个国家遭遇小偷,就说这个国家的人都是小偷一样。”

伦敦奥运会失败!中国羽毛球,丁宁的分,李晓霞赢得一点也不光彩,赢球就赢呗,喊什么喊,自己心里不清楚?

就是嘛,他们知道我们这几个国家太强了,故意要让我们自相残杀。就像外媒质疑叶诗文一样的。他们,阴险小人!!!丁宁不要丧气啊,我们都在背后支持着你!昨天我们几个朋友看到丁宁的黯然都哭了,所以丁宁 ,一定要再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