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残疾人刘伟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事迹
2.热爱生命身体残疾志坚的故事
3.在北京残奥会上一个好像是没有双臂的人游泳获得了冠军,他是谁啊?
4.中国首次参加残奥会是哪一年?有哪些影响?
关于残疾人刘伟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事迹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时开始学习游泳,并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刘伟14岁时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的成绩。刘伟16岁时学习用脚打字 。
2005年,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2006年,蝉联“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同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同年,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专业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扩展资料:
命运对刘伟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在为奥运会发奋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务必放下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
已经19岁了,高考临近,他的成绩并不差,但他有了疑虑。“内心有激烈的冲突,到底要不好上大学?”在放下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期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
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刘伟最终放下了上大学的机会,获得了家人借钱买来的钢琴。“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因此我最终选取了音乐。”
刘伟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表达了想入学就读的愿望后,校长给他们的回应是: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校长的回应是: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样做的。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刘伟每一天练琴时刻超过7小时。
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如同在足球、游泳上的表现,他对音乐的悟性同样惊人。
奥运会时,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之后,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
《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
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样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从上海回到北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QQ和网上的好友申请成千上万,好友被迅速加到极限。只要电脑开着,各种信息都在不停地闪烁。他不敢轻易回复,看看就行了。
他的生活开始变得拥挤。应对进屋的记者,母亲王香英开始展露愁容,她期望儿子能够做他喜爱的事情,同时期望他的生活是简单而平静的。“这段时刻,情绪很矛盾。”
由于没装机顶盒,王香英在家看不到东方卫视,儿子在《中国达人秀》上的表现,她是在网络上看的。“看的时候不是很激动,经历的事情太多了。”
刘伟的父母20多年前从湖南来到北京,在北京生下了他。“我们家是普通家庭,父母对我没什么要求,只期望我健康平安就好。”
刘伟给人的印象是:比同龄人成熟,说话做事淡定而稳重,有礼貌也有适当的距离感。“要是探讨关于人生之类的话题,我只会和三四十岁的人说,同龄人就是一齐玩儿。”
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他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永远都清晰。“我一向为自己的梦想发奋,此刻演奏方面算是一般般吧,创作上正在学习,制作也学了一点儿。人不能把自己说得太好,光环越大,里面的空心越大。我要的只是做好自己,这就OK了。”
热爱生命身体残疾志坚的故事
Ⅰ 有远大志向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了立志读书,报效祖国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正当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魏校长点点头,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
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 *** 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因此同学们都非常敬佩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
是呀,我们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就立下远大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坚持不懈,勤奋学习,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才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2、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
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4 、的发明
诺贝尔决心把烈性改造成安全。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实验时发生了爆炸,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的引爆问题,这就是的发明。
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他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
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人体解剖学》、《内科学》、《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
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以此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到80年代没有一个名字比张海迪更深入人心,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Ⅱ 关于身残志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简短一点)
19岁时,张小玲因故一条腿被截肢。“命运难道就是如此吗?”张小玲曾无数次痛苦地发问。“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我不能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擦干眼泪后的张小玲,决心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她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 年,中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召开在即,凭着自己曾打过乒乓球且水平不错的特长,张小玲开始给广西群体处、广东群体处写信自荐。但由于报名时间已过,张小玲与第一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擦肩而过。当1985年参加广西自治区残疾人运动会时,张小玲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她要抓住它。因为不适应当地天气,张小玲病了,发起了高烧,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输,“第一步一定要迈出去!一定!”张小玲这样对自己说。凭着顽强的斗志,凭着平日刻苦的训练,咬牙拼搏,张小玲夺取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事后,张小玲写了详细的打球笔记,自己为什么输,每一个球都是怎样输的,应该怎样打,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直到今日,张小玲还保持着记录打球笔记的好习惯,不论是比赛还是平日训练,她都详细分析每一个球的得失,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天道酬勤”,在1987年第二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小玲终于一举夺得了冠军,并在1988年汉城残疾人奥运会中,摘取了乒乓球单打的桂冠!作为一名残疾人,张小玲了解残疾人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遇到的困难、困苦。她关心着残疾人的工作、生活,在打球之余,为残疾人的事业奔走忙碌。 谈到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张小玲说,目前,特别是在基层,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还较差,缺少经费,运动员完全是凭自身的努力在坚持训练。说起残疾人就业状况,张小玲说,现在有很多基层单位,依旧不愿意接收残疾人工作,觉得单位里有个残疾人,好象是很不好看的一件事。她希望 *** 能在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上,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当记者问到她的人生信条时,张小玲说,要想成功,就要吃苦,还要坚忍。她也对所有的残疾人朋友说,在生活中,要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心态,面对困难、挫折,一定要咬牙挺过去,残疾人更要自立自强。她说,她相信,经过努力,每一个人都能走过困难! 在这个世界冠军的背后,我们知道她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她走过来了,还将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一路走下去……
在北京残奥会上一个好像是没有双臂的人游泳获得了冠军,他是谁啊?
这个人是:何军权。
2008年9月11日17:24,何军权参加男子200米蝶泳SM5级的决赛,这次的对手很强,其中比何军权整整年轻10岁的巴西选手迪亚斯还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前两个泳姿何军权只处在了第三位,跟对手相比,无臂的何军权没有丝毫优势。
但从第三个50米开始,何军权开始发力,在最后50米自由泳的比赛中,何军权靠两个脚掌拼命打水前进,在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助威声中,何军权第二个触壁。
19:55,何军权结束上一场比赛两个小时之后,他又走上了赛场,这次是男子4×50米自由泳20分的决赛。中国队前两棒落后西班牙队4秒之多,当第三棒何军权以独特的仰泳动作开始梦幻般的超越时,全场沸腾了,在第三个50米快结束时,无臂的何军权终于成功追上了。第四棒的杨沅润并没有浪费何军权赢得的机会,率先冲过了终点。
扩展资料:
雅典残奥会游泳比赛勇夺四金、三破世界纪录的何军权,人称“无臂蛟龙”。从一九九六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残运会起到二00四年雅典残奥会,他共获得省级以上金牌二十六枚,五次打破世界纪录。
因为没有双臂,何军权在仰泳比赛出发时只能用牙咬住教练手中的毛巾;最后冲刺触壁时只能用头部撞击。但何军权把这所有的困难都深藏在心中,留给大家的永远是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他曾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可贵的是敢于挑战自我。因此我要笑对一切困难和荣誉。”
中国网-残奥会夺一银一金 何军权令“水立方”为之沸腾
中国新闻网-点将中国残奥代表团明星运动员
中国首次参加残奥会是哪一年?有哪些影响?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Paralympic Games)始办于1960年,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至2020年已举办16届。
冬季残奥会自16年举行以来,至2018已经举办了12届,参赛运动员总人数接近4000人。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等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中国2002年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六名的成绩。
残奥会截至2020年已举办过第16届,全世界超过28000名残疾运动员角逐残奥赛场。残奥会比赛项目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几乎每届都有变化,有些仅仅是昙花一现,有些则经久不衰,保留至今。随着残奥会体现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友谊、勇气以及诚实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参赛国家、地区的数量和参赛运动员人数呈逐届递增趋势,残奥会影响力日趋增大。
中国从年6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7届残奥会,之后参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残奥会。在这5届残奥会上共派出215名运动员,共夺得金牌80枚、银牌72枚、铜牌52枚,59人次破75项世界纪录,25人破残奥会纪录。
中国残疾人体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弱。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与其他事业一样,体育事业也是百废待兴。这一年的6月,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同样,重回国际赛场,组团参加了当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仅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两位盲人姑娘平亚丽、赵继红面对各国强手,勇于拼搏,分别夺得女子B2、B3两个级别的跳远金牌,比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还早一个月实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时至今日,谈起年的残奥会,平亚丽还有些遗憾。当她获得金牌后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奏响的时候,竟没有任何留下照片和录像带。回国后,平亚丽受到了300元人民币的奖励和提升两级工资,但是后者一直没有落实;经过争取,北京市还奖励给她一套住房,但是后续麻烦不断,至今也没有解决。在这届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枚金牌、13枚银牌、9枚铜牌,24次升起五星红旗,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23位。
中国参加残奥会都是“三少一新”,即参赛人数少,参赛项目少,参赛经验少,参赛新手多。由于人数少、新手多、临场经验不足和平时缺乏训练,要与世界上众多强手较量争雄,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1988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八届夏季残奥会,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44枚奖牌,其中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10枚,有11人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4位。
残奥会的认知度比不上夏季奥运会,但每一块奖牌的后面都体现着残废运动员的精神实质。身残志不残,恰好是拥有那样努力的精神实质,这种残废运动员才会过得更为精彩纷呈!也表明了国内对伤残人的关注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