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面临的挑战
2.北京承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共给拨款多少?
3.2008北京奥运会与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的利益关系?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面临的挑战
真正重金购票“奥运豪门盛宴”入场券、拥有奥运市场营销权的,全球仅有58家各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冒出那么多纷纷实施“奥运战略”的企业来?我们有必要厘清这里面“纠缠不清”的奥运与非奥运营销矩阵:
第一阵容是正统“奥运”行列企业,柯达等11家全球奥运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赞助商,15家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22家奥运赞助商。这其中有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同是奥运赞助商,也有袜子、猪肉、皮鞋、家具等等赞助独家赞助商或供应商。以上“奥运”行列企业,按照金字塔式赞助级别,58家企业,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最多的13亿,最少2100万元人民币。
第二阵容是第一关联性奥运企业。包括周大福、金至尊等奥运商品生产与零售特许企业。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的奥运市场营销权益,但是,未来一年里,他们一定绞尽脑汁通过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以“奥运”的“面目”展开市场攻略,提升品牌形象,直接刺激销量上升。事实上,创于广州发展于香港的周大福,已于年初通过媒体发布了其“周大福夺08奥运首饰专营权 分三期生产有关商品”的奥运战略意图。
第三阵容是第二关联性企业。日前,奥斯克空调高调宣布耗资千万元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馆,并称未来一年将花费上亿元实施“奥运战略”。事实上,民间资本与国家财力合资建设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已按奥林匹克的市场开发模式开发其市场。万家乐、格兰仕、康宝等家电类企业都已签约国家体育场,都曾高调启动其“奥运战略”。
第四阵容是非奥运企业。与前三大阵容不同的是,他们高姿态区别于奥运赞助企业,比如新飞电器,在北京启动其“非奥运营销”战略,而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三家奥运赞助企业夹攻下的雪花啤酒,干脆把自己号称为“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各大营销杂志的“奥运营销”专题中,不约而同盛赞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初见成效。
诸如“国家奥体中心指定产品”更多与奥运有着关联性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正规机构或非正规机构在法律边缘开发的“奥运市场”将继续,“奥运”企业矩阵愈演愈烈。 2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以及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华帝股份在京共同宣布:中国第一个奥运社区家庭体育展示活动——“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正式启动。活动涉及全国11个中心城市,经过层层选拔,挑选优秀10个家庭观看北京2008奥运会比赛、开闭幕式。同时,中央电视台作为主办单位之一,26期《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特别节目将在中央体育频道每周三夜间播出。
3月9日,中国移动启动“中国移动伴你行——奥运家庭游北京”活动,面向全球征集选拔10个“奥运家庭”免费参加奥运之旅。中国银行推出“奥运家庭·圆梦北京”——“中行·奥运家庭”活动。活动将产生36个“深圳奥运助威团”家庭亲临奥运现场。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宣布,湖南将于6月初推出“迎奥五环潇湘行”活动。其中,10个决胜“奥运家庭”赴京观看奥运……
这仅仅是各大奥运赞助商或官方围绕“奥运家庭”概念开展的活动,其实,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的“我是冠军”、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 海尔“奥运城市行”,非奥运赞助商蒙牛的“《城市之间》全国10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新飞电器“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等大型奥运营销与非奥运营销活动,同走“全民奥运”、“全民海选”路线,奥运营销同质化现象已经不是一般的严重,花大钱甚至达到“豪赌级别”的营销推广活动效果将接受严峻考验。
可以断定,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打着“奥运”名头的营销活动将更加眼花缭乱,奥运营销同质化将更加严重,这将大大稀释奥运活动的公众关注度。“如何突围奥运营销困局?”成当下奥运营销将士们不得不深思的命题。
北京承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共给拨款多少?
无法计算准确花了多少钱,这是秘密,在举办后将会说明盈利多少(肯定不会赔本,呵呵),给你这些资料参考一下吧!
知识经济时代,以商品信息高效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注意力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21世纪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流通发展模式。奥运会,作为参赛国家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世界体育文化的顶峰,能在17天的比赛时间内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因而,以经营注意力为基础,形成了奥运会的丰富资金来源。
奥运会组委会,作为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之一,其收入来源主要有三。
国际奥委会营销收入的分成
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营销具有全面管理和优先使用权。因而,面向全球的国际奥委会的营销收入是巨大的。但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要下拨给比赛组委会,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其收入的来源主要有:
1、出售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电视转播权收入是迄今为止奥运会的第一收入。悉尼奥运会收入13.18亿美元,北京奥运会此项收入预计可达16.亿美元。国际奥委会将收入的49%左右分配给主办国的组委会。
2、奥林匹克全球伙伴(TOP)营销收入。1985年开始的TOP,以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巨额赞助为主要形式,4年为一期,前4期总共获得11.69亿美元的收入。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分得收入的33%,达5.36亿美元。
此外,奥运会组委会还可从国际奥委会的特许经销权的出售、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和实物调拨中,获得不菲的收益。悉尼和长野奥运会组委会从第4期TOP中得到收入的近60%。
奥运会组委会的经营收入
奥运会组委会是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的指挥中心,是具有法人身份的权利机构。筹集比赛经费是其各项工作的基础,必须在国际筹委会的协调下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其收入渠道主要有:
1、组委会的合作伙伴。在国际奥委会确定的赞助商之外,可自主确定10~15家组委会的赞助伙伴。由于是组委会赞助的最高层次,并且同种类产品具有排它性,故竞争后的价格很高。
2、组委会的供应商。主要指挑选在交通、电讯、办公、服装等领域为组委会提供实物技术服务的企业。尽管赞助层次低于合作伙伴,但仍需要向组委会提供不菲的费用,方可获得供应机会。
3、发放标志商品的营销许可证。在商品上使用奥运会标识、徽记、吉祥物等标识记,必须向组委会购买营销许可证。费用一般为利润额的10~15%。商品主要集中在T恤衫、遮阳帽、钥匙链、纪念章等等。亚特兰大奥运会仅T恤衫就售出3000万件。悉尼奥运会此项收入达2.13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11%。
4、捐款。为奥运会捐款,不仅表明对体育文化事业的支持,而且可以能够扩大声誉,树立形象,许多企业或个人慷慨解囊。汉城奥运会仅此一项收入就高达3亿多美元。
5、**。发行**是传统的集资形式。把奥运会与**结合起来,可大大激发民众热情。蒙特利尔奥运会此项收入高达2.3亿美元,超过了总收入的54.7%!
6、纪念币。纪念币质地分白金、金、银、铜等,价值昂贵。发行奥运会纪念币曾是奥运会的三大主要收入之一。莫斯科奥运会发行5套包括白金在内的纪念币,获利2.6亿美元。
7、门票。门票是奥运会直接观赏价值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也是奥运会的基本收入之一。悉尼奥运会门票销售9600万张,收入多达3.7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9%,是近20年来收入比例最高的一届比赛。
8、纪念邮票。奥林匹克邮票作为最具周期收藏意义的专项邮种,深受爱好者喜爱。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邮票就成为奥运会的稳定收入来源。为提高效益,有的国家还发行带有附加面值的“捐资邮票”,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9、广告。“成功就在于广告”已成为厂商的信条。为树立形象,宣传商品,不少厂家千方百计地要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但是,《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比赛区及其上空不许有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于是,声像、文字及户外广告便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巴塞罗那奥运会此项收入5.8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7.3%。主办国家各级的投入
主办国家、省、市等各级对奥运会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并且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资金、土地、税收政策支持等,以改善和扩充机场、道路、水电、能源、食宿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其中,对组委会的财政拨款,近几届奥运会这方面的比例尽管不大,但也是必要的。西班牙为巴塞罗那奥运会拨款1.2亿美元,美国为亚特兰大奥运会拨款2.27亿美元,有效地保证了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组委会的上述三大收入中,奥委会的拨款是基本的、稳定的收入,可解决奥运会运行的大半经费。由于经营水平不同,每届奥运会的其余二项收入的比重大不相同。洛杉矶奥运会在美国不投一分钱,并且加州禁止发行**的情况下,组委会运筹帷幄、经营有方,不仅出色地举办了奥运会,且盈余2.25亿美元。而蒙特利尔奥运会不仅投入10多亿美元,甚至还对纳税人延长为期20年的附加征税,令国人怨声载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是奥运会的第一收入。连同**和纪念币,被称为奥运会的“三大经济支柱”。慕尼黑和蒙特利尔奥运会这三项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8%!
1985年,国际奥委会TOP营销实施以来,收入节节攀升,开始逼近电视转播权收入,因而,TOP的收入和电视转播权收入并驾齐驱,成为奥运经济运转的“两只巨轮”。但这两项收入是由国际奥委会动作和支配的。就主办国家组委会而言,精心编织具有本国特色的营销网络,确定符合国情的创收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如蒙特利尔奥运会突出**发售,营销收入2.3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5%。洛杉矶奥运会精心设计门票销售,结果门票收入倍增,达到电视转播收入的48.79%,成为历届之最。汉城奥运会加强了捐赠奥运的宣传力度,此项收入达到总收入的26.56%,成为捐赠比例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与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的利益关系?
2008北京奥运会与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等等他们都是2008北京奥运会利润的享有者.
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都是奥运会的赞助企业,分别属于奥组委赞助的不同级别。由于不同级别对奥运会的贡献大小不同,因此获得的权益回报也不同。合作伙伴是赞助的最高级别,赞助商是第二级别,独家供应商/供应商是第别.
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赞助商又分为2个级别,即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它们均享有规定产品(服务)类别的奥林匹克市场营销排它权。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和赞助商销售工作预计于今年第4季度开始。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的市场营销期为4年左右。
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同样分2类,即独家供应商和供应商。前者享有规定产品(服务)类别的奥林匹克市场营销排它权。同一或相似类别产品(服务)2家以上的供应商共享规定产品(服务)类别的奥林匹克市场营销排它权。北京奥组委供应商销售工作预计于明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开始。供应商的市场营销期为3年左右。
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的最大区别就是价位不同,他们享受的市场营销权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