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超联赛将可上场5名外援
2.足协杯打脸中国足球 没有外援的中超和中乙并没
3.中国足球中乙的赛制是怎么回事?
中超联赛将可上场5名外援
中国足协:新赛季中超球队每场比赛可同时派5名外援上场。
1月3日电(记者欧兴荣)中国足球协会3日在发布了《关于2024赛季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球员转会注册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2024赛季中超球队每场可同时派5名外籍球员上场,中甲球队每场可同时派3名外籍球员上场。
《通知》指出,只有中超和中甲俱乐部具备引进外籍球员的资格。中超和中甲俱乐部第一个转会窗口为2024年1月4日至2月28日,第二个转会窗口为2024年6月17日至7月15日。在第一个转会窗口中,各中超俱乐部可注册的外籍球员数量不得超过6名。
《通知》还指出,各中超俱乐部每场比赛同时可报名外籍球员最多为5名,上场最多为5名;各中甲俱乐部每场比赛同时可报名外籍球员最多为3名,上场最多为3名。租借到其他俱乐部的外籍球员占用原(租出)俱乐部外籍球员注册名额。
外援政策
2004-2006赛季,每个俱乐部只能引进3名外援,比赛中可以同时上场2人。2007-2008赛季,每个俱乐部可以同时注册4名外援,比赛中可以同时上场3人。
2009赛季,中超在引援上制定了4+1政策,即每支中超俱乐部最多可以同时注册5名外援,其中至少1名为亚足联会员国的球员。
比赛中可同时上场4名外援,其中至少1名为亚足联会员的球员。最初中国香港球员被中国足协定性为亚洲外援,但在2009年5月底的中国足球会议讨论后修改了这一规定,港、澳、台球员在中超、中甲联赛中被视为国内球员,不占用亚洲外援名额。
2010赛季,中国足协制定了允许参加亚冠联赛的球队注册7名外援的政策,政策出台后,国内部分俱乐部以影响公平为由强力反对,导致该政策于不久后被废止,而河南建业成为2010赛季首个享受该政策的球队。
足协杯打脸中国足球 没有外援的中超和中乙并没
本周中,2018赛季的足协杯继续打响,虽然相比中超,足协杯的热度并不算太大,但本周几场爆冷和中超球队的惊险过关则让足协杯成为了中国足球的焦点,而在目睹了多场比赛之后,或许不少球迷都会有一个共识:中国足球,没有外援,真的都差不多。
相比中甲球队对于足协杯的无欲无求,本轮中超和中乙球队的对抗才是一大看点,这其中就不乏包括江苏苏宁、广州恒大、上海上港、上海申花等强队,由于足协杯的赛事规则规定,面对中乙球队,中超和中甲球队是不能使用外援,这也使得足协杯的对阵双方都会使用全华班,这也给比赛制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中超的几只球队当中,广州恒大、上海上港、江苏苏宁、北京人和面对中乙球队最终都惊险过关,但均以1球或者点球取胜,这样的惊险过关即便有着非主力球员上场的因素,但客观来说,中超球队全华班阵容面对中乙对手,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尤其是广州恒大,在派出了多名U23球员的情况下,他们最终的表现也证明了如没有新政,并没有太多球员能够真正踢得上比赛。
不过,相比这些踢得难堪但依然晋级的中超球队,长春亚泰、河南建业、上海申花这几只中超球队就显得比较尴尬,贵为中超球队,三支球队均被中乙球队淘汰出局,其中,上海申花的出局让人最为意外,身为上届足协杯的冠军,又在中超刚惨败给江苏苏宁,上海申花本场比赛并没有任何资本去放松,但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下半场被中乙球队南通支云连进三球上演惊天逆转,实在让人看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赛后球迷对着球员的怒其不争,必定将成为本轮足协杯的最大焦点。
要么惊险过关、要么耻辱出局,这一轮的足协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乙球队的正名之战,但在另一个方面来看,更是中国足球的失败,正如淘汰卫冕冠军的中乙南通支云主教练魏新所言," 外援是中超球队最大的优势,他们这个优势没有了之后,和我们在实力上的差距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大。所以说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就是为了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是的,没有外援,中超球队有时候什么都不是,但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我们还能怎么样呢?
中国足球中乙的赛制是怎么回事?
中乙联赛预赛阶段分为南北两个赛区, 分别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全国总决赛阶段则用主客场淘汰制,所有比赛不准俱乐部使用外援,加上有年龄限制(每支球队25岁以上的队员不能超过5名)。 中乙联赛决赛阶段为两个赛区的前四名组成的杯赛。
八强赛和半决赛为主客场淘汰赛,决赛和季军争夺赛为一场定胜负的比赛,主场由参赛两队主场抽签产生。具体分组为上半区:A1对B4,A3对B2;下半区:A2对B3,A4对B1。 2007赛季改变赛制,由原来预赛每区前四名球队晋身八强赛(两回合合计),改为两支预赛冠军直接进入四强赛,每区第2至4名球队加上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冠亚军则先晋身八强赛。
决赛(于四强赛两支胜方的球队争夺),亦设有季军战(由两支于四强赛落败的球队争夺),而联赛的冠亚军(2007赛季为前三名)将获得来季升上中甲联赛的资格。
到2010赛季,由于参加联赛的球队为改制后最少,仅有10队。中乙联赛首次用四循环赛制,也就是每两支球队之间一个赛季要对阵四次,分别打两个主场和两个客场。预赛每区前三名球队晋身全国总决赛阶段,中国足协又取消了大学生联赛前两名的参赛资格。预赛冠军直接进入四强。北区亚军对阵南区季军,南区亚军对阵北区季军,争夺另外两个四强名额。四强赛获胜的两队将获得来季升上中甲联赛的资格。
到2011赛季,赛制恢复为2007年之前的赛制。
扩展资料:
中乙联赛标志
该标志由厦门日报社美术编辑陈聪荣设计,于2008年4月2日由中国足协发布并启用。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中乙联赛)的管理,加强中乙联赛的宣传,扩大影响,促进发展,中国足协于2006年初通过网络公开向社会征集中乙联赛标志(LOGO),截止到2008年初,共收到应征稿件近80份。经过严格的挑选程序,最终确定由厦门日报社美术编辑陈聪荣设计的标志为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标志。
中乙联赛奖牌
中乙联赛奖牌有金银铜三种,分授冠亚季军。以2010年奖牌为例,其正面有“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字样和中乙联赛的标志,背面有“第一名”等名次字样和年份。获得年度中乙联赛前三名的俱乐部球队,各颁发奖牌40枚。
中乙联赛冠军奖杯
中乙联赛的冠军奖杯正式名称是“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冠军杯”,简称“中乙联赛冠军杯”。该奖杯是流动奖杯。获得年度联赛冠军的俱乐部球队名称将刻在流动奖杯上。
百度百科--中乙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