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篮球队训练基地-中国国家篮球集训队

tamoadmin

1.各个省里的篮球队都在哪训练?谁负责体育器材?

2.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篮球城市?

3.2021年中国男篮集训时间是什么时候?

4.19年前的奥运希望队,到底带来多少希望?

5.北仑区的政治

各个省里的篮球队都在哪训练?谁负责体育器材?

中国国家篮球队训练基地-中国国家篮球集训队

一般都在一个叫: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通俗讲

也就是市体校

例如上海,就在梅陇训练基地训练。不仅仅是篮球队,还有刘翔啊,男女排等等

我们学校以前就在旁边,我初中的时候还能看到姚明进进出出!!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篮球城市?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敌手;足球是世界最受欢迎的运动,但是在中国可能效果并不明显;如果说到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那一定是篮球.在我国也有着八个著名的篮球城市,为国家培养许多人才.

第一个是广东东莞市.篮球被称为东莞的第一运动,在东莞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即使事农村也配备灯光篮球场.目前有三个篮球俱乐部,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第二是福建莆田市.莆田一中连续9年称霸福建省冠军,初中濯英中学在福建也是连续7年的省内冠军.足以说明了莆田篮球实力的强大之处.第三名北京市.清华附中篮球队成立于2000年,有着前国家队教练张涛教练带队,实力很强大.清华附中更是全国冠军.第四是山西太原市.很成功的带领了市民们积极参与,举办了数十次篮球赛事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第五辽宁阜新市.辽宁产生了郭艾伦这样强力后卫,还有郭士强教练.这里有一所号称中国篮球"黄埔军校"的篮球学校中国篮协阜新篮球学校.两次被体育总局命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第六是河北保定.在期间各个省份的体育队都无法正常训练的情况下,保定依旧维持一切正常.并且为国家输送了许多篮球人才.第七名辽宁丹东市.是国家青少年篮球重点训练单位培养了一批篮球高水平人才.最后一个是河南的焦作市.常年坚持篮球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有400余人,保持了充足的新鲜血液,为国家队提供不少人才.

2021年中国男篮集训时间是什么时候?

根据最新消息了解,中国男篮的集训时间也确定了下来,那就是在5月23日于北京训练基地开始训练。此番,中国男篮集训的目标有3个,先是在6月份上旬参加菲律宾举办的亚洲杯预选赛;随后,中国男篮就要前往加拿大参加的男篮奥运落选赛;而到8月份,中国男篮还要参加在印尼的雅加达举办的亚洲杯。

从中国男篮接下来的赛程来看,可以说是十分繁重,当然了,在这个夏天,中国男篮有这么多的国际赛事,对于中国的篮球迷来讲,也是一件非常美之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男篮自2019年世界杯之后首次亮相,也是杜锋重回中国男篮执教之后的首次亮相,因此,中国篮协上下对此番的比赛是十分重视,希望中国男篮在比赛中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可以展现中国男篮的风。

中国男篮集训名单集中了老中青三代球员

根据了解,中国男篮此番集训的人数达到了20人,集中了老中青三代球员,当然了,这样选员也是主教练杜锋的建队目标,他认为老队员可以给年轻球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是想通过国际的比赛,给年轻球员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年轻球员可以更快速成长,为中国男篮未来做储备人才。

根据CBA记者透露,此番集训辽宁队两大后卫赵继伟、郭艾伦都会参加集训,并且会参加亚洲杯预选赛,当然了,这也是意料之事,因为对于赵继伟和郭艾伦两人的能力,中国男篮主教练杜锋还是相当认可,他认为赵继伟和郭艾伦是现在中国男篮实力和经验非常丰富的球员,他们在此前就参加过亚洲杯、亚运会、世界杯、奥运会,还拿过CBA总冠军,是年轻后场球员学习的对象。

19年前的奥运希望队,到底带来多少希望?

在回顾陈江华的球员生涯时,“奥运希望队”这个词肯定躲不过去。

然而在我们熟知的球队区分中,有国家队、国家二队、国青队和国少队。奥运希望队这个时代气息如此浓郁的队名,到底属于哪个级别呢?

这一切,显然要从张卫平说起。

张卫平曾是中国男篮 历史 上的超级球星,他在18年9月随中国男篮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队史首次世锦赛。

中国男篮在该届赛事中小组赛全败,仅仅在排位赛中击败韩国和多米尼加,2胜5负排第11名,不过张卫平场均贡献25.3分,一枝独秀。

相较于国家队的队友,张卫平算是更积极主动看向外面世界的人,更乐于甄选并接纳世界篮球的先进潮流。

退役之后,张卫平在北京 体育 学院读了几年大专班,先后在北京青年队、北京女篮和国家队担任教练。

1988年汉城奥运会结束,38岁的张卫平离开国家队,以探亲的名义来到了美国,因为当时他的妻子在芝加哥大学学习。

在美国做过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大学篮球兼职训练师、大学会计乃至卖啤酒等工作,张卫平虽然很辛苦,但积累了不少美国的人脉。

最终,这些人脉被他用在了“奥运希望队”上。

2001年夏天,张卫平找到时任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主动提出希望为中国篮球培养一支二线队伍。 “篮球是个金字塔型,你光有一线队不行,要有二线、三线队伍,要有梯队,而且梯队要庞大。” 张卫平说道。

信兰成非常认同张卫平的提议,但也提出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没钱。

那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张卫平心潮澎湃,旧事重提。

这一回,张卫平表示不会让信兰成为难,他会自筹经费,在国家队和国青队这两支球队之外另行组建一支国字号的三线球队,把国家队和国青队挑剩下的苗子聚在一起,为北京奥运的男篮人才培养上一道“双保险”。

2003年7月,“奥运希望”杯篮球赛在海口 体育 馆进行。

这确实是非常美好的初衷,张卫平是真心实意想为中国篮球做点事情,他也有这样的。

首先找到昔日弟子、当时的海南省海口市文化 体育 局副局长宋力刚帮忙,张卫平将这支球队的训练基地安置在海口市。接下来,张卫平又联系了一位愿意出资的老板方伟,由后者解决训练经费的问题。

2003年2月5日,名为“奥运希望队”的国字号三线球队正式在海口成立,张卫平出任球队领队兼总教练。

张卫平当时提出一个创造性的设想:他不仅要培养小球员,还要培养中国的教练,于是请NBA教练过来指导半个月,接下来由中国教练带两个月,再把NBA教练请回来看看需要进步和完善的点在哪里,接着中国教练继续带队。

这支球队的第一个外教是杰克·沙龙,曾经是开拓者的防守教练;中方主教练是于泷,而助理教练则是来自河北的翟志江。

队内第一任外教杰克·沙龙(左)。

但接下来,这支球队慢慢开始出现问题。

首先,奥运希望队的球员基本在15岁或以下,相当于“国青二队”,囊括了30多名少年球员。当时的陈江华、卢伟、解立彬、于梁、莫国超和孙明明等人在名气和实力方面都跟易建联、唐正东领衔的篮协注册“正牌”国青队有不小的差距。

其次,奥运希望队的资金来源不够稳定,所以训练和生活的条件也起伏不定。

“海口实在太热了,训练馆没有空调,每次训练完鞋子都能倒出汗水,运动量还特别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腿抽筋。” 回忆往事,球员于梁这么说道。

于梁在赴美拉练中上演扣篮。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奥运希望队的第一期集训持续了近三个月,4月份后球员回到各自的地方队打青年联赛,6月30日再回海口开始第二期集训。

此时,归队的球员已经比第一期少了一半,但这一回他们的训练条件有了改善:球队买了一台大巴车,专门接送球员训练和比赛,每月还能给每人发2000多块钱的训练费。

更重要的是,奥运希望队要赴美拉练了。

中国篮协关于奥运希望队赴美拉练的红头文件。

这是奥运希望队成立之初就定下的,依靠的还是张卫平的人脉。

2003年9月15日至10月17日,奥运希望队转战洛杉矶、萨克拉门托、圣地亚哥和等地,跟美国当地的高中生队伍和高中全明星队打了11场比赛,掀起一股“中国旋风”,但战绩只有2胜9负。

解立彬(右)在赴美拉练中表现不俗。

陈江华因为右脚脚踝骨折而缺席了这趟旅程,孙明明成了最受欢迎的球员,因为他身高227公分,被疯狂寻找亚洲大个子的美国球探视为下一个姚明。

莫国超曾被视为天赋不输易建联的新星。

然而吹到极致的泡沫终究还是泡沫,一戳就破。

结束美国之旅,回到海口的奥运希望队举步维艰,因为资金实在是供应不上了。

2003年接到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的电话后,张勇军曾前往海口当了三个多月的主教练,他表示奥运希望队的训练条件和环境并不像宣传那般好:

“住在海南大学的招待所,天天开两辆面包车载球员去训练,吃饭就拿着饭票吃大学食堂。”

陈江华在海口 体育 馆代表奥运希望队表演扣篮。

根源在于,奥运希望队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大的商业价值,入不敷出,于是球队的最大金主方伟支撑不住了,他对这个项目灰心丧气,不愿意再花钱。

为解决钱的问题,张卫平将外教换成了意大利的冈巴和法国的盖当,还在2003年12月26日拉到了李宁公司的赞助。

勉强坚持完2003年的冬训,奥运希望队在2004年2月离开海口,辗转昆明、长沙、厦门和晋江等地,参加商业比赛,只为了赚点运营球队的费用。

这已经违背了张卫平建队的初衷。

奥运希望队跟哈萨克斯坦国家队打了5场比赛,战绩仅为1胜4负,场均要输10多分。

于梁在对阵哈萨克斯坦男篮时扣篮。

无奈之下,张勇军动用了私人关系,将这支球队拉到杭州,跟浙江青年队一起训练,打了10场表演赛。

“这球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张勇军感叹道。

2004年4月11号,刚退役不久的郑武抵达北京,重新集结U18国青队,于是这支奥运希望队“顺理成章”地解散了,连一句道别都没有。

“打完比赛吃完饭,大家就背起包各奔前程了。这个队一下就解散了,不知道为啥。” 陈江华回忆时表情困惑。

从一开始就是被国家队和国青队挑剩下的球员,这批奥运希望队的成员自然也很难担负起“奥运希望”这四个字。

讽刺的是,唯一真正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赛场上为姚明传球的,是因伤错过赴美拉练的陈江华,真是黑色幽默。

严格意义上来说,陈江华也不算是奥运希望队发掘出来的球员,因为他在入队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名气和潜力了。

其余的球员,各自体验人情冷暖。

广东青年队的郭烨没打过CBA,退役后进了广州消防系统。

济部青年队的刘俊山也没打上CBA,退役后回到家乡海南,当小学篮球教练。

莫国超受了重伤,只打过大超联赛,没跟一时瑜亮的易建联一样进入CBA乃至国家队,后来到广州市黄埔区 体育 局当了一个公务员。

浙江青年队的邓力打上了CBA,效力过浙江队和广厦男篮,现已退役。

于梁在多支球队征战过CBA,还曾代表广州自由人男篮打过NBL联赛。

解立彬在北京男篮当过主力后卫,现如今退役还做过北京队的主教练。

罗智是知名的三分投手,也算CBA的一个明星球员,入选过国家二队。

卢伟曾为辽宁队、吉林队和上海队征战过CBA联赛。

孙明明尝试挑战NBA未果,反而被查出患有巨人症,在日本联赛效力过,也曾为北京队出战CBA联赛。

更多的名字,散落并被遗忘于 历史 长河了。

奥运希望队成员在2011年回访时的去向统计。

马后炮而言,奥运希望队是失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为中国篮球培养出优秀人才。甚至可以说,奥运希望队那不够标准的训练、饮食和医疗条件,给一些球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这是一次初衷很美好的尝试,张卫平在这件事情中尽心尽力,他个人是非常无私的。

没有办法,这支球队先天不足:他们在篮协没有编制,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组建的目的也不明确,“我到底培养谁”这个问题由始至终没有得到解决。

而那曾经无比热烈、美好的奥运之梦,也就静静地消散了,没有激起一丝涟漪。

部分素材来源于:《回访奥运希望队》,《奥运理想背后的商业包装》,《张卫平:我在美国的那十年》

北仑区的政治

境内南宋哲学家沈焕创立“定川学派”;清时,姚燮在东岗碶建大梅山馆,藏书万卷;民国26年(1937)霞浦张季言办樵斋书斋,藏书14162册,其中史书4478册,子集丛书9684多册。

20世纪70年代后,乡镇兴建影剧院、大会堂,**放映普及。

80年代后,文化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区图书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影剧院和现代化的体艺中心相继建成,街道、乡镇亦兴建文化宫、文化楼,文化设施日臻完善。档案工作纳入制度化。北仑人民广播电视台的建立,实现从有线广播向调频共缆的转换,村村通有线电视。文化市场趋于兴旺,歌舞厅、网吧相继兴办。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蓬勃兴起,文化氛围日趋浓郁,品位不断提升。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涌现出一些好作品。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个,其中列入市级3个,省级1个。

2000年,北仑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

2005年,区文联成立,下设9个协会。

2006年,全区有中国作家、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等协会会员7人、省级上述协会会员35人。 境内旧时以中医设诊为主,辅以郎中串乡。清道光七年(1827),柴桥养正斋药店开设,研制成“养正水眼药”。民国中叶,西医传入,先后开办8所民间医院、诊所,有卫技人员46人(包括中医药学徒)。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兴建3所公立医院。1952年,将民间医院、诊所组建联合诊所。至1957年有联合诊所10所,分所5所,卫技人员90人。1965年后,贯彻中央“6.26”指示,每乡镇布局一所医疗机构,建立村合作医疗站,使医疗卫生得到普及。

1985年,建立区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卫生进修学校。之后,建区人民医院(宗瑞医院)、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及区妇幼保健院、怡和医院等。至2006年,区域内有区、街道乡镇级医疗机构22所,私人医院、门诊部、诊所44所,工厂企事业、学校医务室21所,村卫生室192所。共有病床943张,卫生技术人员190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才96人。有药品生产企业12家,药品零售企业108家,医药器械生产企业9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7.2岁,其中男性74.5岁,女性80岁。婴儿死亡率4.0‰。 北仑体育活动历史久远。梅山“里岙拳”等作为海岛居民抵御海盗、健身防病之术,在明清时已有流传。舞龙、舞狮、造趺、狮象窜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为村民增添节庆欢乐。建区后,成立区体育总会,其后,乒乓球协会、田径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钓鱼协会等区级体育群团相继建立。1986年,区首届全动会、职工乒乓球赛相继举办。此后,老年人运动会、妇女运动会等赛事陆续不断,使区域内体育活动氛围浓郁。1989年10月,成立区业余少年体校,以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1993年,提出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区的目标,加大经费投入,各乡镇举办全动会,大力推进体育活动,柴桥、大碶、梅山被评为省体育先进镇乡;大碶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9月,北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区。2004年10月,北仑列为“2005—2008中国女排主场”。

2005年5月后,举办“申洲杯”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分区赛等四场赛事。2006年2月,被评为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又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体育强区称号,并在北仑建中国女排训练基地。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国家篮球队训练基地又相继落户。至2006年底,举办区全动会4届、老年人运动会13届、老年农动会4届。 民国时期,境内沿海围垦农田以植棉为主,为提高产量,推广新棉种,于民国24年(1935)、民国36年建立过棉业改良实施区和农林推广所。

20世纪50年代始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科普协会,开展农业、医学卫生等研究与科技应用推广。

60年代在邬隘溪东建县畜牧良种场,繁育推广生猪良种。

70年代又在该牧场的下农场建农业科学研究所,注重粮油品种选育、繁殖和推广。

80年代初邬隘、白峰等农村人民公社成立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展科普宣传与应用。同时,大碶、小港、柴桥等小集镇工业蓬勃发展,产品不断创新,其中大碶镇的宁波无线电十厂生产的微动开关应用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获得成功,受到中央和院的电报嘉奖。

从北仑建区至2006年,全区累计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02项;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21家、市级1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6.8%。拥有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行业检测中心3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市级25家,区级54家。

19年,北仑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2000年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授予“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2005年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授予“浙江省科技强区”称号。 公元18世纪80年代,境内仅有义学、私塾、私馆等教育场所。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始创芦江书院,开办学先河。至光绪四年(1878)有书院6所。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

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首办务实女学堂至宣统二年(1910)先后开设学堂26所。

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学校,境内设小学32所。

20年代,有识之士及地方商绅受新文化影响,纷纷办。

民国20年(1931)各类小学发展至75所。

民国29年起推行国民教育制度,国民学校普设。

民国34年有中心国民学校35所,保国民学校120所,在校学生13657人,占全区学龄儿童31012人的44%。

民国35年起实施第二期国民教育。

民国37年,学校调整为161所,365班,学生16781人,教职员518人。

解放前,境内党组织***大多担任过小学教师。

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接管学校,境内中小学发展迅速,初中尤为显著。

1959年有初级中学18所、72班,在校生3743人。

“人民公社化”、“”时期,为解放妇女劳动力,90%以上生产大队开办幼儿园、托儿所,于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时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害严重,教育质量下降。

“”结束后,教学秩序恢复。70年代末,基本实现初等教育普及。

1985年,达到基本无青壮年文盲标准。

80年代,幼儿教育起步发展。1986年,全区各乡镇同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不断提高。

1996年后稳定在96%~100%。1998年达到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要求。

90年代初,个体办幼儿园发展迅速。19年、1999年,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落户北仑。

2001—2006年,创办外来工子女学校11所,高中段教育得到普及。

2006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就读学生比重提高到99.5%。经费投入大幅提高,生均年教育经费从2000年的3401元提高到2006年的12800元。

2006年,全区有各类幼儿园92所、小学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17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级中学5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8所、成人中专1所、高等学校2所,另有社会力量办各类培训学校31所。共有在园幼儿10999人;小学生31219人;初中生14250人;高中生6135人;职业高中生3307人;大专生2849人,高职生7564人。各乡镇、街道均获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称号。2002年北仑区获省教育强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