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世界杯的作文素材
2.飞人克鲁伊夫,中前场的魔术手,巴萨梦王朝的缔造者
3.著名教练里皮的个人资料?
关于世界杯的作文素材
不知不觉告别上一次世界杯已经有4年了,也同时迎来了新的一届世界杯,依稀记得02年和06年世界杯我还是一个学生,同时也是一个疯狂的球迷。从我喜欢上足球的那一瞬间,就注定深深地为它痴狂,不知不觉也快10年了。更多时候,足球赋予我生命很多新的激情,足球对我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喜欢而已,足球更多时刻陪伴着我走过了很多艰难的日子,是我最好的朋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年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那时我对世界杯的痴狂就已经暴露无疑,连上课时间我都会用电波偷偷收听世界杯,下课回家后还是继续打开电视关注世界杯,那个时候可以说世界杯与我如影随形。也是02年的世界杯,让我从此彻底讨厌韩国人,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就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情感吧!我无法忍受我最崇敬的马尔蒂尼带着伤心的泪水告别世界杯,也无法忍受我最欣赏的V32,那个属于国米的V32无奈和愤怒的眼神。那一年,世界杯在巴西和德国的对决中告终,也让我无法再抗拒足球的魅力,即使读书再没时间,我也无法放弃关注足球,足球也因此成为了我读书的伴侣。
06年的时候,我已经在读大学了,几乎没有哪个女生像我如此疯狂痴迷,每夜都必须在学生街的饮品店或者是酒吧的某个角落出现。每次走进店里,我总是充满恐慌,因为里面总坐着一群男生,让我觉得自己的出现很尴尬,总觉得他们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使命的扫视着四周,期待能出现一个和我一样的女球迷,以缓解我的紧张,但是始终没有看见!就这样,我在一群陌生人中间开始了我06世界杯之路。渐渐的,也和他们混熟了,以后每天进出看球就习以为常了,大家一边看球,一边侃球,气氛十分浓烈。学校查房也查的很严,世界杯期间经常突击查房,搞的大家看球也看的很不安心,时不时有男生**回宿舍点名报道,女生显然就比较不担心了,因为学校不认为女生会去看世界杯。而且,世界杯正好是在期末考复习期间,精力损耗很大,我记得我们基本每天看到凌晨5点左右,然后回宿舍睡2个小时,接着就爬起来直奔考场,考完试也没法睡觉,还要复习下一门功课,不然晚上就不能安心看球。挺佩服那时自己有那么多精力,总觉得用不完似的。06年最让我最期待的是德国队的每一场比赛,让我最激动的是德国对阿根廷的比赛,德国队的团结,那种钢铁般的意志让我领略到足球的真谛,很是欣赏。在德国顽强的扳平和阿根廷的比分,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的时候,我就深深的坚信德国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每一个点球,都像点着我们的心脏,似乎整颗心都要跳出来了。当我们支持德国的球迷开始狂欢庆祝的时候,也看到了阿根廷球迷无奈的离开。还有一场比赛也是让我难以忘怀,就是法国对意大利的决赛了,不知道为什么,06年的意大利让我很不喜欢,感觉没有02年我所期待的那种味道,也许是没了小马和V32吧,所以我一点也不期待意大利的夺冠,相反,我更喜欢齐达内能时隔8年再度捧起大力神杯,圆满结束自己的世界杯生涯。但很多时候,结果往往无法像我们想的那般美好,最终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齐达内和马特拉齐的口角斗争中,法国最终梦碎世界杯,意大利获得了最终冠军,卡纳瓦罗捧起了大力神杯!这一刻,我多么希望马尔蒂尼没有退役,希望捧起大力神杯的是他,这样他的足球生涯也就没有任何遗憾了。
2010年,我已经是一个走向社会的工作者,但我依然热爱足球。虽然工作后,我几乎没看过一场完整的球赛,但是那并不能消磨我对足球那份深爱。我常常抱怨自己,工作的时间太多,上网玩其他东西的时间太多,而给予足球的太少。但是,我知道自己再也不会抛下足球了,因为世界杯重新点燃了我生命的激情,敲响了我沉睡的心灵,可以说世界杯在我人生最低落的一个时刻,又重新赋予我生命新的能量和力量。今天晚上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酒吧看世界杯揭幕战,终于找回了4年前对足球的那种疯狂,很久没有体会这种做学生的感觉了。酒吧里很是热闹,看球的人特别多,我又重温了4年前,大家一起看球时那种激动人心,热血沸腾的欢呼和尖叫,这才是真正我想体会的感觉。今年世界杯,我已经下了夜夜通宵看球的决心,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心中拿那份对足球的热爱。
一同关注精彩世界杯,一同燃烧我们心中的那份激情,一同见证新的历史!
飞人克鲁伊夫,中前场的魔术手,巴萨梦王朝的缔造者
1947年4月25日,亨德里克-约翰内斯-“约翰”-克鲁伊夫出生于阿姆斯特丹。
和众多同时代的球星一样,年少时期的克鲁伊夫在街头开始了自己足球生涯的第一步。他小时候生活的街道有一个绰号,“Concrete Village”,顾名思义,这就是一条混凝土大街。为了避免摔倒,克鲁伊夫尽其所能地学习并掌握,如何去控制自身的平衡。
小时候的克鲁伊夫有多爱足球?在老师的眼中,他是最令人头疼的捣蛋鬼,每天他都偷偷带着一个足球进课堂,一边听课,一边在桌子底下玩球,一分一秒也停不下来。
1952年,5岁的克鲁伊夫跟着父亲一起去给俱乐部的伤员送水果篮,那是他第一次买进球队的大门,同时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亨克-安赫尔,父亲的挚友,阿贾克斯球场管理员。亨克问他,想不想帮着在俱乐部干点活。从此,约翰-克鲁伊夫就成为了阿贾克斯的一份子。
7年之后的1959年,克鲁伊夫的父亲由于胆固醇过高所引发的心脏病离世,享年45岁;亨克的妻子也早亡,这让他和克鲁伊夫的母亲最终走到了一起,曾经最亲密的“亨克叔叔”,往后成为了克鲁伊夫的继父。
克鲁伊夫从小身体不好,他认为自己可能会重蹈父亲的覆辙,未来过早地离开人世。
30多年后,当他在巴塞罗那执教时,也曾一度因为几乎同样的原因和神搏斗,只不过当时先进的医学技术已经足以拯救他的生命。
1957年,10岁的克鲁伊夫正式成为了阿贾克斯的一员。之后数年,他遇到了多位直接改变其足球命运的贵人。
比如雅尼(Jany Van Der Veen),这名克鲁伊夫12岁时的启蒙教练不仅教他足球,会为他专门补课来填上文化课的空缺,教导他为人的准则和价值观;此外,雅尼还曾经和“全攻全守”理念最早期的奠基人杰克-雷诺兹(Jack Reynolds)共事,让这一理念在克鲁伊夫心中播下了种子;
比如英国人维克-贝金汉,是他把克鲁伊夫带进了一线队,也是他给克鲁伊夫的母亲提供了一份足以养家的工作;
又比如米歇尔斯,众所周知,将“全攻全守”发扬光大的传奇。
米歇尔斯初来乍到之时,阿贾克斯正处于联赛下游。相比于竞技层面,首先他从管理角度入手将阿贾克斯从一个业余的俱乐部改革为一个各方面管理制度完善的职业俱乐部,并促成了球员职业化。
往后和克鲁伊夫相爱相杀的凯泽尔,成为了队史第一名职业球员,而克鲁伊夫则是第二名签下职业合同的。
当时18岁的克鲁伊夫是一线队中最年轻的一员,米歇尔斯对其天赋极其认可,开小灶乃是习以为常。
尽管厌恶大量体能训练的克鲁伊夫时常偷奸耍滑(这一伎俩往后被他的徒弟里杰卡尔德偷学),但这丝毫不影响米歇尔斯对他的厚爱。
在训练乃至实战比赛中,米歇尔斯都会单独把克鲁伊夫拉到一边,尤其是拉到球队后方,指导他如何从后方视角去思考团队运作。
自1965年成为一线队主帅起,米歇尔斯逐步将自己“全攻全守”的理念灌输至全队,通过主抓纪律、技术、思考和空间等环节的训练,打造了一支王者之师。未来十年中,他们6夺荷甲冠军,4夺荷兰杯的冠军。
1966年,克鲁伊夫和阿贾克斯第一次震惊了全欧洲。12月7日,在55,722名主场观众的助威声中,他们以半场4-0,全场5-1的比分完胜彼时全欧最火热的球队之一利物浦。
经此一役,全队意识到,从技术层面上看他们已是欧洲一流,米歇尔斯的训练成果在欧洲赛场上得以展现。球队显然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在冲击欧冠奖杯的征途中,阿贾克斯招兵买马,引进了包括前南自由人瓦索维奇在内的诸多强援。
1969年,他们成功闯入了欧冠决赛,以1-4的比分负于了AC米兰;两年后,他们卷土重来,并且没有再让桂冠旁落。
1971年决赛,阿贾克斯以2-0战胜帕纳辛纳科斯;
1972年决赛,正是凭借克鲁伊夫上下半场各入一球,阿贾克斯2-0战胜了国际米兰;
1973年决赛,阿贾克斯以1-0战胜尤文图斯,就此实现了史诗般的欧冠三连冠。在这三年中,克鲁伊夫也于1971和1973年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头两座欧洲金球奖,堪称个人团队双丰收。
对于这一系列壮举,克鲁伊夫称,阿贾克斯之所以能够实现突破坐上王座,其关键便是天赋、技术和纪律的结合。全攻全守的前提,便是在有纪律性的团队内发挥天赋和技术,这个体系内球员个体实力不是最重要的,距离和位置感才是。
他们追求着美丽足球、艺术足球,都在踢球时不断地思考,永远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最合适的位置。
对他而言,踢球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犯错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1971年决赛,即使球队最终得以夺冠,他还是觉得球队整体的压迫做得并不好;而来年对阵国米,他认为那才是踢得够棒的“全攻全守”足球。
在阿贾克斯夺得第一座欧冠冠军奖杯后,米歇尔斯离队,科瓦奇接替了他的帅位。后者并没有能够赢得球员们的心,即便球队往后再夺两冠,科瓦奇在他们心中依旧是“无为而治”的代言人,认为他只是在吃米歇尔斯的老本。
1973-74赛季开始前科瓦奇离队,乔治-科诺贝尔接任,但球队中的裂痕依旧没能填上。球员们投票选举队长,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克鲁伊夫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选择了凯泽尔来当队长,使得克鲁伊夫当即要求离队(虽然被抢了队长,几十年后克鲁伊夫依旧将凯泽尔选入了自己生涯最佳队友11人之一)。
关于这一事件,往后数十年各方观点不一。例如克鲁伊夫自己就辩称,阿贾克斯董事会一直不给球员们发奖金,也没有在推动荷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工会的活动上起到应有的作用。他认为这些才是导致他离队的诱因。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谁占理,总之克鲁伊夫去意已决,阿贾克斯也没有强留之意。
1968年克鲁伊夫和妻子丹妮结婚,而丹妮的父亲,他的岳父科尔-科斯特(Cor Coster)则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深谙经商之道的他充当了克鲁伊夫的经纪人,某种程度上说扮演了未来数十年为克鲁伊夫保驾护航的角色。
当时,远在南方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在寻找优质外援,而他们的主帅正是米歇尔斯。巴塞罗那的赋税远远低于荷兰,联赛中还可以和皇马过招,外加他认为俱乐部给母亲安排看球的座位实在太差,诸多因素都让他决定加入巴萨。
在岳父的运作下,他以打破当时世界纪录的92万磅身价成为了巴塞罗那的一员。虽然,某种程度上说,克鲁伊夫其实是米歇尔斯求盖德-穆勒而不得后的第二选择,这多少给两人后来的关系埋了一颗雷。
1973年9月5日,克鲁伊夫在一场对Cercle Brugge的友谊赛中完成了巴萨首秀,帽子戏法;10月28日对格拉纳达的主场比赛中完成了西甲联赛首秀,梅开二度;最终巴萨以8分优势拿下十四年来首个联赛冠军,这就是他在巴萨第一年的成绩。
巴萨5-0战胜皇马是他生涯中最美妙的记忆之一,这场比赛中米歇尔斯让克鲁伊夫适当后撤,这样可以为其他人更好地创造空间。不过关于这场比赛,有一段不为人所知,或者说令人啼笑皆非的内情。
米歇尔斯的一个朋友,是当时皇马中后卫贝尼托的邻居,贝尼托经常串门,稍不留神走漏了风声,让米歇尔斯知道了皇马准备打区域防守而不是人盯人,如此一来让克鲁伊夫回撤就成了最佳的应对手段。
1974年世界杯,米歇尔斯则亲自挂帅,由阿贾克斯和费耶诺德名将们领衔的荷兰国家队第一次亮相于全世界聚光灯下。在克鲁伊夫身边的,是内斯肯斯、范哈内亨、凯泽尔、伦森布林克、克罗尔和阿里-哈恩等后世熠熠生辉的大名。
名义上出现在前锋线中路的克鲁伊夫,实际上扮演的正是40多年后风靡全球的伪9,或者说前场自由人角色,他的足迹遍布中前场每一片角落。
当球队从后场发起地面推进时,克鲁伊夫经常会主动回撤至本方深处来做接应,而原先处在自由人位置上的中国球迷老熟人阿里-哈恩则顺势插上成为前场的组织点。
次战对阵瑞典,克鲁伊夫上演了技惊四座的“Cruyff Turn”。
然而事实上,国际赛场上这并不是克鲁伊夫转身的第一次亮相。仅仅是在数天前对阵乌拉圭的首战,克鲁伊夫就已经完成过一次表演。
荷兰留下了一次经典但又并不完美的世界杯之旅,作为欧洲球队,他们在同一届杯赛中三胜南美,成为了坊间的佳话;尤其是在半决赛中,他们技术性击垮了上届冠军巴西,伦森布林克的回撤给身后的边后卫克罗尔拉开了前插传中的空间,克鲁伊夫门前抢点得手,打进了赛事官方最佳进球。
这是“全攻全守”的荷兰足球,而同样的,还有之后决赛场上的首开纪录。
面对贝肯鲍尔、盖德-穆勒和布莱特纳等名将领衔的西德,一开场荷兰甚至没有让西德队球员碰到一次球,便成功造点打破僵局。让我们细品一下这个完美展现克鲁伊夫足球艺术的片段。
挂名锋线的克鲁伊夫主动回撤至后场,并且指挥队友上前。随着自由人阿里-哈恩和盯人中卫莱斯贝尔格先后前提,此时的克鲁伊夫便是球队除门将外,名副其实的最后一人。
而这,正是米歇尔斯手把手开小灶教出来的:“学着从后方观察全局”。这一理念随后同样由克鲁伊夫在巴萨言传身教,瓜迪奥拉便是其后世集大成者。
当荷兰队全员推进到前场后,身处最后方的克鲁伊夫在中圈弧得球,单枪匹马直捣黄龙。如果说回撤组织是其理念和意识的结晶,那么这次单兵突进造点,则是为他赢得“荷兰飞人”称号的立身之本。
然而,完美开局并不意味着更完美的结局。随后的90分钟内,荷兰的全攻全守仿佛失去了魔力,福格茨则如牛皮糖一般黏在了克鲁伊夫背后。
他们输给了西德,第二粒丢球更是体现了荷兰当时的状态和心态:骄兵必败。
之后数十年,包括克鲁伊夫和范哈内亨在内的多位亲历者坦言,相比于冠军荣耀,当时的荷兰队更为看重如何去踢美丽足球。这让他们失去了一些东西,失去了一些球场上取胜必须拥有的东西。
尽管如此,克鲁伊夫依旧赢得了世间的认可,以世界杯亚军的身份拿下了世界杯金球奖,以及74年欧洲金球奖。
1977年,克鲁伊夫在巴塞罗那的家中遭遇了入室抢劫。接下来的六个月中,他们一家走到哪儿,警察就保护到哪儿,晚上甚至警察就睡在他们家中。尽管时任荷兰主帅哈佩尔和他多次沟通,希望他能够回到国家队出征即将到来的世界杯,荷兰球迷们也联名请愿,但出于家庭安全的顾虑,此事最终作罢。而伦森布林克领衔的荷兰也在决赛场上遗憾地和冠军失之交臂。
早年间,克鲁伊夫便有意在自己31岁,也就是1978年后退役,尤其是在认定弗朗哥故意针对他和巴萨后,这样的态度更为坚定。
然而,出于经济原因,克鲁伊夫未能按预定计划结束自己的球员生涯。当时西班牙税务制度大改,巴萨新上任的主席努涅斯和克鲁伊夫关系并不融洽,不愿意帮公开表示要退役离队的他解决税务问题,导致他因此损失了600万美元的巨款;另一次不理智的投资养猪业更是让他血本无归。
于是,在经纪人岳父的运营下,他选择了美国作为自己球员生涯的下一站,目的地是洛杉矶阿兹特克。巧合的是,米歇尔斯也在那里。
美国之旅对于克鲁伊夫而言意义重大。从前,他只是一名球员,自称除了踢球之外什么都不懂;
而在美国的三年,让他更为深入地接触到了俱乐部运营管理层面的一些工作,同时还结交了包括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这名前美国国防部长和世界银行行长在内的政界大佬,藉此和肯尼迪家族也牵上了线。
在美国大联盟踢了三年后,他离开了这个有趣而又极具启发性的国度,他开始重新思考作为一名球员,以及未来成为经理人的意义,最终这驱使着他回归荷兰足球,回归阿姆斯特丹,回归阿贾克斯。
阿贾克斯表示愿意不计前嫌,欢迎这位功勋的回归;但克鲁伊夫却对收入有着极高的要求。
多次谈判下,克鲁伊夫的岳父经纪人提出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首先阿贾克斯会给予他顶薪,其次他们会建立一项最终由克鲁伊夫获益的养老基金。所有因为克鲁伊夫的回归而新增加的球票收入,都将有一半计入养老基金内,这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回归第二年,阿贾克斯的众多主场比赛定在了可以容纳五万人的奥林匹克球场,按照上文的方案,阿贾克斯认为分给克鲁伊夫的球票收入高得过分了,矛盾再生。此时,敌费耶诺德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采纳这套方案,然后,他们就迎来了克鲁伊夫。
克鲁伊夫事后称,他和阿贾克斯谈判期间正值继父去世,阿贾克斯方面对此事的不尊重才让他作出了去往鹿特丹的决定。
在费耶诺德的一年也是他球员生涯的最后一年,联赛和杯赛的双冠王,荷甲金靴,荷甲最佳球员,这是37岁的他,没有比这更完美的谢幕答卷了。
克鲁伊夫转型为教练的过程并不顺利,当时荷兰足协对教练的培养体系,很难让他这样各方面都已经足以担任职业教练的退役球员,像现在这般迅速拿到职业教练证,迫使他一开始只能挂着技术主管的名在阿贾克斯开展工作。
从美国学习得来的先进理念,让他对阿贾克斯的管理卓有成效。“全攻全守”的内核重新发光发热,并且依靠着范-巴斯滕的头球致胜,他们赢得了1987年欧洲优胜者杯冠军。
谁都知道,名为技术主管的克鲁伊夫实际上就是球队的主教练,这样的成绩最终让荷兰足协开了绿灯。然而仅仅一年之后,由于在引援等问题上与俱乐部不和,双方再度分道扬镳——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下一站,又是巴塞罗那。
主席宝座处于风雨飘扬中的努涅斯万般无奈之下,决定请回之前跟自己闹别扭的克鲁伊夫,并作出了妥协,给予了后者一系列权限,包括更衣室的绝对话语权,以及面对媒体时的决定权。
以主教练身份回归俱乐部,让他有更大的权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此前一手打造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几乎奠定了之后数十年巴萨起飞的根基;比如,他在巴萨一线队进一步贯彻了自己的理念,强调空间感、强调位置感、强调永不停歇的无球跑动。
他尤其器重罗纳德-科曼和瓜迪奥拉,二者几乎完美契合他的足球思维,尤其是对后者的栽培,不仅改变了90年代的巴萨,某种程度上说,还改变了21世纪巴萨的未来。
联赛四连冠对于克鲁伊夫所打造的“梦一”来说,或许只是诸多成就中的配菜;而1992年的大丰收,对他,对俱乐部,才是真正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1年克鲁伊夫力主从阿贾克斯引进维茨格,紧接着的92年对克鲁伊夫意味着诸多喜事:他女儿Chantal这一年结婚了,而一周后他们在温布利球场第一次赢下了欧冠,加时赛中正是科曼绝杀了桑普多利亚;
几周后他们又拿下了联赛冠军,可惜欧冠功臣科曼被米歇尔斯召去了国家队没能庆祝荣耀的这一刻。
在巴萨执教期间,他尝试将自己融入球员们的生活,和他们并肩而战,在球员动手术时他也会穿上防护服站在旁边,这样能让球员们安心。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无论走到哪儿,无论是什么身份,克鲁伊夫和球队之间总是免不了发生摩擦,甚至于此番在巴塞罗那,他是通过报纸才了解到,俱乐部计划让鲍比-罗布森接替他的帅位——这无异于是羞辱。
然而仅仅几天前,克鲁伊夫还在和努涅斯商量着,怎么从皇马引入路易斯-恩里克,可努涅斯似乎只关心怎么炒掉他。最终是他的助手和好友,查理-雷克萨奇临时接替了他。
克鲁伊夫跌宕起伏的球员和教练生涯给儿子Jordi也带来了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时也在巴萨效力的他因为父亲和俱乐部的不和谐因素,一度前景黯淡。
不过幸好弗格森爵士在曼联0-4输给巴萨后相中了他,在他22岁时把他带到了老特拉福德,后来他又去到了维甘竞技,并作为荷兰国家队的一员,在96年欧洲杯对瑞士的比赛中打入了一记关键进球。
自此之后,或许是厌倦了教练席的生活,克鲁伊夫没有选择再度拾起教鞭,而是以观众身份欣赏足球,他自称很喜欢英格兰足球的火热氛围。
远离职业足球一线岗位的克鲁伊夫,更多的开始活跃于幕后,却发现无论走到哪儿,似乎都没有太多人买他帐。说穿了,这走哪儿闹到哪儿的脾性和大嘴,谁都不敢和他走太近。
由于偏功利的打法“玷污”了他心中圣洁的荷兰美丽足球,他曾对主教练时期的范巴斯滕和范马尔维克大肆抨击。某种程度上说,这代表了荷兰国内一大批人的心声,但也引发了另一些行内人士的不满。
比如2000年荷兰国家队门将教练就曾和克鲁伊夫大打嘴仗,只因为后者曾公开表示,点球这种一点都不“艺术”的东西,有什么好练的?然而,荷兰那几年在大赛中都是怎么被淘汰的?
1999年他被授予阿贾克斯的荣誉会员称号,然而却无力阻止和自己最为不对付的范加尔成为俱乐部的技术主管;往后范德萨和奥维马斯这些在英伦历练过的荷兰名宿,似乎也对他那套管理方式不感兴趣。
说穿了,就是个虚职。
2010年,他当选巴萨名誉主席,然而几个月后,就被撤了。
晚年的克圣,除了拉波尔塔之外,似乎没有任何高级管理人员愿意和他走得太近。
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得有些非比寻常,可能是克鲁伊夫这辈子打过交道的领导里,唯一一个真正交心的:拉波尔塔给予克鲁伊夫绝对的尊重,而克鲁伊夫则给予拉波尔塔最好的建议。
所以,由里杰卡尔德和贝吉里斯坦这两名克鲁伊夫推荐的人选,一手打造了梦二;而克鲁伊夫此生可能最为得他认同的亲传弟子瓜迪奥拉,则带来了俱乐部史上最为伟大的梦三王朝。
可惜,拉波尔塔只有一个。
最后,克鲁伊夫自己也放弃了。2015年,让他在阿贾克斯管理层中掌握更多话语权的呼声曾经空前的响亮,但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而且常住巴塞罗那的他已经不适合再去掺和这档子事。
几个月后,克鲁伊夫确诊肺癌,终生烟瘾所致。
一年后的2016年3月24日,曾经最绚烂的郁金香,就此香消玉殒。
但他留给足坛后人的财富,已然无价。
球员生涯:
1964-1973 阿贾克斯
1973-1978 巴塞罗那
1978-1979 洛杉矶阿兹特克
1979-1981 华盛顿外交官
1981 莱万特
1981-1983 阿贾克斯
1983-1984 费耶诺德
执教生涯:
1985-1988 阿贾克斯
1988-1996 巴塞罗那
个人数据:
俱乐部生涯 514场290球
国家队生涯 48场33球
主要荣誉(包含球员及教练):
欧洲金球奖 * 3
欧冠冠军 * 4
荷甲冠军 * 9
西甲冠军 * 5
欧洲优胜者杯 * 2
欧洲超级杯 * 1
著名教练里皮的个人资料?
马塞洛-里皮(LIPPI Marccllo):生于1948年4月11日,现年 54岁,他是近年来意大利赛场上最风光的教练,1984--85赛季在桑普多利亚青年队开始执教生涯,89--90赛季率切塞纳队首次征战甲级联赛,由于执教那不勒斯成名而被尤文图斯队罗致帐下,从此斑马军团又焕发了青春,夺得了一系列的冠军,虽然在该队走下坡路时被当蒂罪羊炒掉,但很快就被国际米兰队重金礼聘,而又收购了射手维埃里后,蓝黑军团的用意不言而喻了。
里皮截止到98--99赛季共执教432场联赛,163胜159平110负,其中执教甲级联赛275场121胜84平70负。(执教逢特德拉队34场 10胜17平7负;塞纳队17场4胜6平7负;皮斯托伊塞队34场10胜1 5平9负;卡拉雷塞队34场10胜16平8负;切塞纳队51场8胜21平2 2负;卢切塞队38场8胜21平9负;亚特兰大队34场14胜8平12负;那不勒斯队34场12胜12平10负;尤文图斯队156场87胜43平26负)
里皮是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最成功的足球教练,在他23年的执教生涯中几乎夺得了作为一名俱乐部教练能够想到的、取得的一切荣誉,他的名字一次次跟各种冠军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在怀疑冠军和胜利还能否另这位功勋卓著的名帅感到兴奋,的确,里皮作为教练所取得的伟绩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如果仅仅因此就认为他的足球生涯一帆风顺的话,那只能说94年之后的里皮或许是这样的。而翻开尘封的历史,了解了他之前的经历,也许会让他更加地令人钦佩,而这种钦佩决不仅仅是再局限于他所带来那么多的荣耀这么简单。
里皮(Macello Lippi)1948年4月11日出生在托斯坎纳大区的海滨城市维亚雷吉奥,从小酷爱足球的他如愿加盟了自己家乡的一只名叫卢切塞的青年队,1964年16岁的里皮只身一人来到北部海港城市热那亚加盟了桑普多利亚队---------一只让他奉献了12年美好时光的球队,年轻的里皮起先在这里只是一个小小学徒而已,1969-1970赛季,他首次得到进入一线队参加正式比赛的机会,不过那是在意大利丙1级的萨沃纳队,在那里,里皮的成长十分迅速,很快桑普多利亚便把他从编外球员名单中划去,随之添在了桑普多利亚一线队的名单里,1970年9月27日对阵卡利亚里队的比赛成了里皮的意甲处子秀,6个月之后,他有幸第一次穿上象征意大利国家队的蓝色球衫,并在代表意大利23岁以下国家队的比赛中出场,可惜的是,里皮作为球员却一生都未代表国家成年队出场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之后在桑普多利亚、在费拉里斯球场,里皮度过了9年的光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球队的后防领袖,到最后晋升为球队的场上队长,那时的桑普多利亚状况不是太好,成绩还不十分稳定,每当球队输球或表现不佳时,以里皮为首的那条后防线便成了众矢之的,有人批评球员时代的里皮作为后防中坚缺乏攻击性,球队无法从他那里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尽管这已经胜过与他同时代的一些人了。
“这根本不是问题,只是在以前我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被挖掘过而已,我唯一的目标是成为俱乐部后防线上的旗帜.”里皮当时这样反驳到。然而,里皮没出现问题,俱乐部的麻烦却来了。1977年,由于球队对先前所暴露的一些问题采取痼疾忌医的态度,所以胜利也便开始对桑普多利亚视而不见,最后意甲也抛弃了桑普,在那一年球队降入了乙级联赛,里皮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是这样形容的:“我工作的很努力,作为球员,我在赛场上飞奔驰骋,由于财政问题,时不时的我们还拿不到报酬,我不得不面临这种经营状况,作为队长还要让其他的伙伴们保持平静,这真的很不容易”。
但里皮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那时的他就像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船长,带着一帮惊慌失措的水手们,驾驶着千疮百孔的战舰,在惊涛骇浪里寻找着最后一线生还的希望,或许那时,在里皮的心中也感到前途渺茫,但他决不让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他用自己的沉稳与冷静;用积极的行动来感染队友,让他们不放弃最后的拼搏。
也许正是作为球员时的这些经历,让作为教练的里皮在面对压力和怀疑时可以处乱不惊,平静面对,也让他学会了如何摆平在更衣室里出现的矛盾和怨言,更让他知道了如何让处于逆境中的球员们摆脱压力,奋起直追。尽管在桑普多利亚效力时里皮没有为自己赢得什么荣誉,但他也不是一无所获,那时候的桑普多利亚虽然成绩一般,但不缺乏优秀教练,从有“大夫”美誉的教练贝尔纳帝尼到前国际米兰功勋教练赫雷拉;从前意大利明星球员文森吉到意甲名帅欧根尼奥.贝尔塞里尼,他们卓越的指挥才能、在赛场上的足智多谋以及在赛前对球员心态、对手特点缜密的剖析,都让里皮收益非浅,这一切都为他今后从事教练工作打下了的良好基础。
桑普多利亚在乙级一呆就是5年,在1979-1980赛季, 里皮重返故乡托斯坎纳加盟了皮斯托依塞队,第一个赛季结束之后,他作为队长带领球队回到了意甲的“天堂”,他在那里一直效力到1981年的夏天,他转会去了卢切塞--------一只在丙2组挣扎的球队,这也是他作为球员最后一次转会,直到1981-1982赛季结束,他决定履行自己曾经许下的一个小小的承诺,当年他从桑普多利亚转到皮斯托亚的时候,时任桑普多利亚主席曼托瓦尼先生曾依依不舍地对里皮说:“当你结束球员生涯的时候,回到这里来,我很喜欢你能为我们工作。”当时里皮做了一退役就回来的承诺,现在他来还愿了。1982年,里皮接管了桑普多利亚青年队,他执教的第一场比赛却就被对手侮辱、被人们耻笑,他的球队竟然以0:5惨败给对手,直到现在里皮仍记得前桑普多利亚一线队教练弗尔维奥.贝尔纳帝尼对他讽刺的评价:“里皮长的太帅了,恐怕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练,他下次要能少输一点点的话就算不错了。”
但里皮没有过多在乎这些,年轻时就饱受争议的他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哲人埃里诺.罗斯福曾经说过:“除非经得你的同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当然这需要一种境界,需要有极大的内在安全感和自我察觉能力,显然里皮已经似乎快要升华到那种思想境界了。
当时的那只桑普多利亚青年队里,后来走出了兰纳、冈茨、基埃萨和冈巴罗,凡是看意甲的球迷恐怕没人不知道他们,一名青年队教练就是要把那些像他们这样没有被雕琢过的“石头”,变成将来一线队的“美玉”,这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他们的转变,而这时的桑普多利亚一线队已经来来去去的经过了几名教练之手,从乌利维埃里到贝尔塞里尼,在到后来的博斯科夫,里皮还在继续自己无奈的等待,直到最后他的信念改变了。
“我不想犯错误,我跟主席的关系很好,我们之间很和善,但我需要改变自己,我觉悟到一个教练自始至终在一家相同的球队里很难在有上升的空间,我需要新的体验来推动我成为一线队教练,哪怕是从最低级别做起。”里皮回忆自己教练初期经历时这样说。
1985年,里皮又回到了家乡托斯坎纳,在那里真正的是从最低级别做起了,他从意大利第4级别的庞特德拉队开始,然后又分别转战西耶纳、皮斯托依塞, 卡拉雷塞, 切塞纳, 卢切塞。这种漂泊从未间断过。
但是在西耶纳和切塞纳,他遭到了解雇,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庞特德拉队,那只能算是一个球员向教练的真正的转变,而西耶纳,公平的讲那是一只让人绝望的球队,在皮斯托依塞,他必须劝说他的球员继续在场上比赛,即使他们知道不继续比赛就更可能得不到工资,直到他加盟了卡拉雷塞,,他才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尽管卡拉拉的这只球队毫无名望,但里皮在那里过的很愉快,联赛第7名对于这只球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而他的管理球队的能力,和临场指挥的才干,也得到了一些球队的认可,刚刚升入意甲的帕尔马注意到了里皮,但最后他们却选择了斯卡拉,克雷莫纳也曾关注过里皮,可后来他们却找到了布尔格尼奇,最后,切塞纳邀请里皮过去,在与俱乐部主席谈了4个小时之后 里皮和切塞纳签定了工作合同。
这段时期里皮也正在意大利科维恰诺参加国际A级教练的测试班,在持有了许可证之后,他正式接管了意甲的切塞纳队,他所要做的就是必须保证球队在意甲保级的名额里留有一个位置。
然而在赛季中途,里皮遭遇了第二次下课。
“下课对于一个年轻的教练来说就像是挨了一记耳光,通常还要不得不选择在更低级别水平的赛事重新开始。”里皮无奈的这样形容当时的自己。“我的教练生涯丰富多彩,在去亚特兰大以前就有过两次被解雇的经历,一次是17轮后被解职,一次是一个赛季之后,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情况更糟了,但我违心无愧,我相信两队的问题不在于教练”
90-91赛季,就在桑普多利亚的将士勇夺意甲冠军的时候,里皮却无奈地屈尊于卢切塞队,他当年的学生兰纳已经随着桑普多利亚举起了联赛冠军奖杯,基埃萨、冈茨和冈巴罗已经在意大利足坛得到了认可和赞赏,有时候现实就是这样的另人无奈,普通人是如此,更何况一名漂泊不定的教练呢。
但有时,机遇的到来同样的令人意想不到,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组成了奇妙而又多彩的人生,就在91-92赛季里皮回到家乡,执起离自己家不远的卢切塞队教鞭时,9轮过后,意甲亚特兰大队向他发出了邀请,而这也正是里皮人生的一次巨大的转折。
尽管里皮在亚特兰大同样没有为一线队取得什么具有历史性的突破,但他却做了一件公德无量的、另亚特兰大队到现在都收益非浅的事----------他与法维尼、普兰德利、瓦瓦索里一起为亚特兰大创建一个庞大的青年球员培养网络和强大的青年足球训练营体系,那是一个名叫“规划”的青少年球员培养计划,他们把一个又一个不知名的青年球员培养成了真正的可以在意甲叫得上名来的球星,从塔奇纳迪到莫菲奥;从洛卡特利到泽诺尼兄弟。这不仅是为亚特兰大更是对意大利足球的贡献,里皮也第一次在意大利足坛引起了一些关注,一年后里皮得到了真正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真正让意大利足坛认识自己的机会,给予他那个机会的不是上帝,而是和上帝居住的天堂同样美丽的意大利南部海港城市------------那不勒斯。
在意大利,有一句名言:一生能去趟那不勒斯,而无憾。里皮就是抱着这个信念来到这座南部海滨城市的,当时那不勒斯俱乐部的情况很糟,马拉多纳由于吸食毒品遭到了禁赛,他的离去,也宣告了那不勒斯辉煌时代的结束。球队也耗尽了所有的资本,财力枯竭,连球员工资都开不出来。球队濒临降级的边缘。银行和债权人也发出了最后通牒,意大利足协也威胁那不勒斯如果解决不了财政纠纷,下赛季就去打乙级联赛,这样球队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卖球星来维持球队的正常运转。那个夏天,佐拉和克里帕去了帕尔码,加利去了都灵,卡雷卡回到了巴西。过去的老球员只剩下弗兰齐尼和克拉迪尼,当打之年的几乎就只有费拉拉一人,球队依靠从其他队租借;从青年队提拔;在加上从低级联赛低价买进的一些球员,才勉强七拼八凑出了一套能打比赛的阵容,整个球队就象一个草台班子,而领导这个班子的“班主任”就是刚刚崭露头角的里皮。
尽管,赛季初有人嘲笑这只球队的实力,但到了赛季中期,所有嘲笑的面孔都换成了惊讶的神色,球队不仅没有陷入保级的泥潭,反而成了欧洲联盟杯有利的争夺者。里皮为球队“量体裁衣”地排出了352的防守反击阵型。前场留有两人参与进攻,后场一人担当拖后中卫,其他人采取人盯人的战术,球员们利用积极的奔跑和凶狠的拼抢来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每名球员在场上都尽职尽则、兢兢业业。象一个捍卫领地的部落一样团结在一起,捍卫着那不勒斯-----------这座城市的名誉,球员们有时还周期性的拿不到工资,但没人对此怨声载道,里皮在其中的调和功不可磨,当然,这种事对他一点也不陌生,别忘了当年在桑普多利亚和皮斯托依塞,他也曾让拿不到工资的队友们安心作战,领袖的魅力就在于此。而曾经的那些坎坷而冒险的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位不平凡的教练和他的个性。
在这只看似“貌不惊人”的球队里,其实也藏着金凤凰,费拉拉就是其中之一,里皮把这个再此之前初出茅庐甚至有些毛躁的希望之星变成了成熟稳健、能独当一面的后防领袖,门将塔克里亚特拉也磨练成了一位足以和帕柳卡比肩的优秀门将,93-94赛季对阵桑普多利亚的比赛,里皮派了一位名叫法比奥.卡纳瓦罗的球员出场,几年后他便成了意大利国家队后防线的核心;此前在卡利亚里队失意的丰塞卡和在桑普多利亚郁郁不得志的科里尼、布索都在这里找回了自信;迪卡尼奥也在这里第一次体验到了得到主教练信任、安心踢球的快乐。尽管马拉多纳的离去,另那不勒斯球迷伤心不已,但至少在那个赛季,这种伤心仅仅是处于感情上的,因为里皮的那只那不勒斯的表现,应该用奇迹来形容,至少在赛场上,里皮的球队从未让球迷们产生过“要是有马拉多纳在”的想法,赛季之后,人们都在议论神奇的教练里皮和他的这只不可思议的那不勒斯队。
当一个怯懦的少年变成了勇敢的武士,当“丑小鸭”长成了美丽的“天使”,爱慕它的人变会不请自来。94年的夏天,豪门蜂拥而至,里皮得到了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机会,起先是国际米兰队,但当时里皮似乎对那不勒斯有了很深的感情,他一心只想让那不勒斯早日走出低谷,他努力工作,感觉很好,很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国际米兰俱乐部见此情形,便放弃了聘请里皮的打算。可是,那不勒斯俱乐部的经济状况很糟糕,难以给里皮提供足够的支持,因此,里皮心里也很矛盾。就在里皮犹豫不决之时,他又接到了尤文图斯俱乐部总经理莫吉的电话,不过,里皮对此并没有感到太高兴,因为他明白,执教意大利第一绿茵豪门尤文图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队中大牌球星众多,个个声名显赫,而自己却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教练,能否让这帮心高气傲的大腕服气还是个未知数。但当莫吉毫无保留地把尤文图斯目前的困难和大家对冠军的强烈渴望如实转告给里皮,并一再表达了俱乐部的诚意的时候,里皮的顾虑烟消云散,他下定决心投入斑马军团的怀抱,全力以赴为尤文图斯队效力。这样里皮带着在那不勒斯时的助理教练文特罗内和队长费拉拉一行三人登上了开往都灵的航班。
从此每当周日的意甲赛场上,我们都能看到在尤文图斯队的比赛场边,有一位带着金丝眼镜,嘴里叼着雪茄,满头银发的绅士坐在教练席上。“银狐”的称号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他,与拉瓦内利的银发;维亚利的光头;巴乔的小辫还有尤文图斯的斑马衫一起成为了那时的意甲联赛一道独特的风景,里皮的确是一个绅士,你很难看到他会像卡佩罗那样在场边大喊大叫;像贝尔塞里尼那样呲牙咧嘴;像特拉帕托尼那样运用肢体语言或像圭多林那样不雅的蹲在场边,在里皮的脸上你读不到获得胜利的喜悦,读不到陷入僵局的焦急,也读不到取得失败的沮丧,好像他的内心和面部之间没有神经相连,他永远是那一种表情,确切的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你永远无法弄清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好像从一开始他就找到了战胜对手的办法,而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更另对手心中忐忑,他的这种琢磨不透,正是让对手惧怕的地方。
细心观察手下的每一名球员的特点以及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第一反映,更准确的说了解他们,这是里皮作为教练的高明之处,他尽可能挖掘球员们的所有潜力,设计出一套因人而异的适合于每一名球员的训练计划,在那不勒斯的那一套被拿到了这里,但这时的里皮已经不在循规蹈矩和感情用事。
里皮来到尤文图斯对于双方都称得上是一次冒险,当时的尤文图斯尽管不像那不勒斯那样糟糕。但对于一只有着光荣传统的球队来说,9年没有染指联赛冠军,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容忍的。当时的尤文图斯采取了与后来的国际米兰一样的经营策略----------大价钱买大牌球星,一个个地以天文数字签球星,巴乔、维亚利就是这种做法的产物。而对于球员来说,来到尤文图斯就是为了冠军,但常年与冠军矢之交臂,在这只被称为“豪门”的球队都得不到荣誉,球员看不到未来就不难理解了。最先表达这种情绪的是维亚利,在里皮来到尤文图斯之前,维亚利差不多就要离开了,当时他的士气低落,里皮来了之后,他要求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请求里皮帮助他重返桑普多利亚。
“我让他抬起头来,我像他特别强调,如果他愿意努力尝试的话他会是欧洲最好的前锋,结果他做到了。在他的贡献下我们得到了双份回报。我们得到了联赛、杯赛双料冠军,尤文图斯应该感激维亚利。”里皮这样回忆到。
后来像这样出现巨大转变的球员还不止维亚利一个人,而这样的安慰球员对于里皮来讲也并不陌生,当年做球员的他,不也是在更衣室里劝说队友在逆境中奋勇战斗吗?
里皮用人大胆在意大利是出了名的。他让一个来自帕多瓦的名叫德尔皮埃罗的19岁小孩打首发,而把“万人迷”巴乔放在了替补席上,90年世界杯当巴乔一战成名的时候,里皮还在家待业。刚刚来到都灵,出来乍道就敢动“斑马王子”,除了里皮恐怕没有第二个人敢这么做,讨厌尤文图斯和喜欢巴乔的人一定对里皮恨之入骨,但无论你对他的态度如何,不可否认用德尔皮埃罗替代巴乔至少在当时,是一个不坏的结果,就算你可以不承认皮埃罗带来的那股清新的“空气”和带给人们的惊喜,不承认皮埃罗初到尤文图斯时,带给球队的贡献,但至少可以说,在一开始他对尤文图斯没有什么坏处。而现如今,皮埃罗已经成为里皮在俱乐部教练生涯最杰出的“杰作”。
正是对球员的耐心劝导和对球队做了一系列调整之后,里皮在意甲、在尤文图斯开始了一段光辉的岁月。上帝几乎把欠给尤文图斯的冠军奖杯,全还了回来,也由此开始了一个里皮和尤文三巨头的意甲经营神话:
1995年5月21日,标志着一个新的王朝的建立和一只王者之师的回归,在尤文图斯主场迎战其意甲冠军最大竞争对手帕尔马的比赛里,打平就能夺冠的尤文图斯,给帕尔马这只新生强队好好地上了一课,4:0的比分告诉了所有人谁才是意大利的王者,在足协杯老妇人也是“骑着”帕尔马来庆贺自己的双冠王。
1996年冠军杯里“老妇人”点射杀了“战神”阿贾克斯,维亚利圆了自己92年温布利的遗憾,而阿贾克斯从此土崩瓦解。之后,欧洲超级杯上的胜利,让尤文图斯如愿成为了欧洲的王者,年底的丰田杯冠军,让斑马军团成就了独霸天下的伟业,那两年的里皮用平步青云来说形容在恰当不过,他几乎夺得了作为一名教练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而从他的第一个冠军到那时不过两年的时间。
1996-1998年是里皮在尤文图斯和意大利最为风光的一段时期,1997年4月6日,注定要载入史册,尤文图斯在圣西罗,以6比1的比分羞辱了前欧洲冠军AC米兰,报了自己1949-1950赛季1:7输给对手的一箭之仇,而且,也加速了AC米兰王朝的覆灭,尤文图斯在“圣西罗的废墟”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之后连续两年勇夺意甲桂冠,也让另一只意大利豪门国际米兰队的主席莫拉帝近亿元的投资付诸东流。
1999年,在尤文图斯风光无限的里皮,决定开始新的挑战,他加盟了国际米兰队,但并不成功,唯一的“收获”是与巴乔的矛盾得到了“升华”。
2001年里皮重新执掌尤文图斯教鞭,赛季后,流落罗马城两年的意甲冠军奖杯被带回了都灵,而02-03赛季后尤文图斯蝉联了冠军,奖杯又留在了都灵,让这座城市的人民怀着自豪的心情,多瞻仰了一年。
里皮作为教练在意甲总共征战275场,其中121 胜 84 平 70负,他总共为尤文图斯夺得了5次意甲冠军、一次欧洲冠军杯冠军,一次丰田杯冠军、一次意大利杯冠军、一次欧洲超级杯冠军,以及数不清的亚军,他也自普拉帝尼之后,为尤文图斯开创了新的时代-----------一个属于里皮的时代。
其实对于里皮在都灵的经历和尤文图斯如何的崛起,恐怕不用再太过仔细介绍了,人们对于他的了解程度,就像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样,而对于了解他给尤文图斯带来的那些冠军荣耀,就犹如系数9大行星一样,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2004年,里皮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更伟大的历程,他从特拉帕托尼手里接过了意大利国家队的教鞭,对于里皮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俱乐部生涯,里皮确实已经无须在证明什么了,他需要到一个全新的舞台,来书写新的传奇,人们都说里皮的这界意大利队,很像82年贝阿尔佐特的那一只,或许这一次,里皮真的会给人们带来惊喜,里皮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和辉煌的人,其实,每到世界大赛,意大利都是那项赛事的夺冠热门球队,拥有优秀的球员和丰富的大赛经验是他们的资本,如今球队值得炫耀的资本更加丰富了--------------他们又拥有了一位功勋卓著、才华出众的教练,也许到了德国世界杯,这条资本最后会成为最重要的夺冠理由。
尽管在国家队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但里皮已经为自己的将来作了美好的打算,在离开国家队之后,他想回到自己辉煌开始的地方,回到在他的心里犹如天堂般美丽的那不勒斯执教,那里有着他最初最美好的回忆,他希望他能带领这只海港球队重新为意大利南部足球树起一杆大旗,里皮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回到陪伴他度过12年青春年华的桑普多利亚队。虽然当年的主席曼托瓦尼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当年里皮向曼托瓦尼先生许下的诺言,在里皮心中或许从来就不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