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杜丽-奥运会2008杜丽哭了

tamoadmin

1.2008北京奥运会十大感人的事情

2.2008奥运会感人文章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同学们都会有哪些感想呢

2008北京奥运会十大感人的事情

奥运冠军杜丽-奥运会2008杜丽哭了

最感动的奥运瞬间

最心酸的瞬间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车祸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最坚强的瞬间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最感慨的瞬间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枪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最欣慰的瞬间

在北京奥运会体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最真挚的瞬间

日前,三名外国人在开幕式上救助一名晕倒的中国女孩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现在经过多方努力,这三位无名英雄的姓名终于被查实,他们分别是:波兰代表队首席医务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亚克、队医马尔钦·克日什托杰克和23岁的波兰皮划艇女选手贝娅塔·米科瓦伊奇克。为此,他们错过了奥运会点火仪式。但有网友留言说:“这张照片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奥运会主题曲表达的情感:我们来自同一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奥运会将人们连在了一起,不论种族、文化和语言。”

最委屈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在北京射击馆进行,卫冕冠军朱启南在决赛中慢热,而宾德拉决赛中发挥出色,他后来居上以700.5环的成绩夺取金牌,朱启南依靠最后一枪逆转获得银牌。这是最近三届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丢失这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亚军得主中国射击队员朱启南不禁失声痛哭,内心亦喜亦忧之情完全释放出来。

最深情的瞬间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最执着的瞬间

8月18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5.05米。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撑杆、跃身、过杆……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的。”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女人,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最勇敢的瞬间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最悲壮的瞬间

8月18日,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中,因伤退出比赛,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奥运会。无数关注刘翔的中国网民得知刘翔退赛的消息后,互联网上顿时沸腾了。短短一个小时,毫无思想准备的网民们从震惊、疑惑转为遗憾、理解。他们在为刘翔因伤退场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努力与伤病作斗争、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表示钦佩和支持。在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海平泪洒现场,让关心和支持这对师徒俩的网民们心酸不已。“刘翔挺住!国人不哭!”“刘翔,好好养伤!”“刘翔,依然是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心声。他曾经给国人带来了无数的感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给中国人带来感动。

最温馨的瞬间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最震撼的瞬间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1984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最激动的瞬间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李小鹏、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女子50米三姿的决赛中,杜丽终于完美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她以690.3环、破奥运会纪录的总成绩勇夺金牌。北京奥运会,杜丽两次出战,两次落泪。短短五天,她尝尽了人间的痛苦与快乐,悲凉与温暖。在重压下憾失首金的杜丽,当天首枪失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一块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领奖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泪,场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间

“今天的这枚金牌,我想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献给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在夺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后,曹磊红着眼眶哽咽着说。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以总成绩282公斤夺取冠军,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次奥运会获得的第23枚金牌,同时填补了中国女举在奥运 会各个级别冠军的最后空白。而此刻,离乡背井十余年的曹磊,只能用奥运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亲。为了这枚奥运金牌,母亲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瞒了两个月。夺冠后曹磊哭了,这是长时间以来压抑的悲痛,也是对不久前去世的母亲的怀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终于站上了世界最高荣誉殿堂,把这一块最宝贵的奥运金牌献给了已逝的母亲。

最动容瞬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8月8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具风度瞬间

在8月18日进行的男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中国选手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16.600的高分足以让陈一冰提前庆祝胜利。但是他在赛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贵。 就在观众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声为“吊环王”祝贺的时候,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的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此时的陈一冰,没有因激动而忘记运动员的职业素养,他的心里想着对手,这也许就是一位冠军的大度与坦然,陈一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荣誉有归属,运动无国界。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才能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陈一冰的“涅氏风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陈一冰好样的,你不仅是我们看到了金牌,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度,看到了闪光的奥运精神。

2008奥运会感人文章

1 转载谭雪

欲望最强大的人取得胜利,谭雪输得无话可说。在女子佩剑四分之一决赛中,俄罗斯姑娘索菲娅·韦利卡娅每赢得一分,都会深蹲下来低声咆哮,让人想起1996年奥运会,丹麦羽毛球选手拉尔森赢下董炯,咆哮着撕烂了自己的战袍,董炯像个孩子一样痛哭。

这次的谭雪一脸平静,与痛哭的杜丽相比,谭雪有的只是转瞬即逝的忧郁。2004年的谭雪,也是泪流满面,那次是满腹委屈终不平,这次谭雪承认技不如人。

谭雪的心理修炼一向为人称道,这次也并非巨大压力下的心理失常,而是纯粹的战术问题。我们报以厚望的选手,往往会输得很“客观”,如压力太大,关注太多,裁判因素,莫名失常,但失败也可以是单纯的,高手也可以输得无话可说。

我喜欢谭雪,有种人剑合一的沉静气质。我喜欢佐罗,后来知道,谭雪也从小喜欢佐罗。谭雪看上去很飒,对于一个剑客来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身与名”——这叫做飒。如果一个女孩,长得像谭雪,气质像佐罗,那么有气质,又身怀绝技,但并不咄咄逼人,你会不喜欢她吗?在《功夫熊猫》里,有个高手叫“娇虎”,这个名字,也可送给谭雪。

新手在江湖的晋级之路,就是不断挑落高手的过程,高手们谁都逃不过这个宿命。谭雪少年成名,仗剑天下游,后折戟于雅典。回忆那段故事,谭雪说,“我不再是那个边哭边丢盔弃甲坚决不承认失败的女孩”。奥运会之前,谭雪像悟出了境界,从一把剑里读出了思想,“比赛胜利的喜悦、比赛失败的痛苦,这些都是人生中很难经历的感觉。”这一次,谭雪同样品尝到了繁华与寂寞。

胜了便开心,败了便伤心,或者胜了开心,败了也开心,这都是纯真的比赛乐趣。胜了便国家英雄,夸官几日,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败了便怎样无地自容,要怎样以谢天下,对不起谁谁,辜负了谁谁,无颜见谁谁,这是动机不纯的比赛,这样的比赛没有乐趣。

一位学者阿姨去看《赤壁》,我约其写影评,学者回短信说,“**看了,然而并不写。”我回短信说,“看来也并不匹女有责。”学者大笑回信,“说得不错!”虽然孙尚香很饭花木兰,对于奥运来说,也同样并不“匹女有责”,输了就输了吧,所谓繁华与寂寞,其实都是别人的东西。

看谭雪比赛的时候,一位朋友说,古代欧洲人真傻,朋友跟人拔剑决斗,他袖手旁观,也不上去帮忙。那是一种剑道吧。剑在一个人手里,并不是为了吃饭。精神层面的东西很丰富。谭雪在佩剑生涯里,也许能更多领悟一些精神,是超越胜负的,像她所谓的喜悦,以及痛苦。

作者:潘采夫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同学们都会有哪些感想呢

奥运会结束后的感想

奥运会结束了,很平淡、平稳、平常的就在度过了16天后随着罗格的一句话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北京的奥运会都说是百年的奥运,而真正等了100年的人一个也没有,但真正盼着的、期待着等着掺和的人不在少数,我也算其中一个。

喜欢热闹一直是中国人的普遍存在的一个嗜好,看热闹和凑热闹往往又区分出喜欢热闹的程度,我属于喜欢凑热闹的一类,但一定不是看到路边打架起哄的那一坨。

在我的记忆里这阵奥运风是打我在上中专的时候开始兴起的,记得在那时候某天晚上,一堆人凑到一起看电视转播,听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了兴奋的忘记第二天的《数字电路》期末考试,结果我把不及格归功给了奥运,算我为奥运会作出的第一份贡献。时隔7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了,我由一个学生气的淘气孩子成长为一个成熟为民的村干部,竟然可以用评判的眼光来欣赏这次奥运会了,并且在村里还担任奥运志愿者(三种不同的志愿者一肩挑),这也是我为奥运闪亮召开做的一点贡献吧。

然而奥运会在昨天胜利、圆满、璀璨一甩袖子的结束了,结束的让人不得不使劲的往回想,能想起来的全想起来了。就好像我小时候成天价的盼着过年,呱唧一下到大年三十了一不小心就第二天正月初一了,初二回了趟老家、初三去姥姥家,初四串个亲戚,初五胡吃一天就他妈破五了,年过完了。等到你纳过闷来的时候你会使劲回忆三十晚上自己放的跑,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还有谁给的压岁钱多,谁送的衣服最喜欢。当然,奥运会要比小时候的感觉更强烈,就好像小时候摔个跟头不觉得疼,长大了扭一下都难受一样。突然这么一结束还真感觉似乎有些唐突。我使劲的回想申奥的那个夜晚,使劲的想奥运倒计时100天的场景,努力的回忆中国第一块金牌和最后一块金牌,万分的后悔没有看阿根廷对巴西的那场足球赛,恍然记得刘翔那痛苦的表情和郭晶晶后空翻时扭曲的脸。好家伙,百多年的奥运会过去了再过百多年才来让我赶上了还是真够幸运的呢,比如今天出生的孩子就遗憾了,只能听到他父母对他说:“你再早生一天都能赶上个闭幕呀!再过100年吧!”

中国人是很在乎奥运会的,中国人也是属于比较心重的民族,更何况13亿颗心,咱们对于奥运会的重视程度简直一塌糊涂,紧张的全天下都打冷颤了。奥运会之所以这么成功也不得不归于中国事无巨细的优良作风,也的确不容易把13亿人稳定住,把全世界都吸引过来,把整个北京变个样,把一切不和谐因素化解于无形,真不容易!我觉得奥运会就是没有被世界责任制,如果真的被责任制,那中国是再合适不过的国家了。直接把奥运会委派给中国承办,四年后的下一届肯定会更好,至少在奥运整体布局上会更加得心应手,井井有条了。只可能会累坏了诸如:奥运礼仪**、奥运志愿者、区乡村等各级领导干部吧?

再想想本届奥运会的过程也真是让我感慨万千。

“奖牌榜金牌榜”在各大电视台、各大网站始终作为界面和页面的一部分从提示观众注意到强迫观众忍受丝毫没有考虑到观众的胃口。当然,自始至终的奖牌榜似乎申奥成功的那天就设计好了,始终是中国排在第一位,仔细一看,原来是以金牌总数统计的结果。银牌和铜牌的数量中国还真够不上美国,而美国上届奥运会得了36块今年又得了35块金牌,人家发挥还挺正常。中国刘翔失望了、男子10米跳台惜败了、女子体操失算了,飞碟打靶、蹦床、拳击不也突破了么?得失之间就那么回事,何必太较劲呢?金牌都是你的,你拿世界上另外50亿人是假的?况且是不是迫于冲金的压力太大了?怎么金牌得不到银牌、铜牌也不行呢?理论上说,一个体育强国除了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应当“不相伯仲”的才对呀?那才是体育实力与体育精神并存呀?争金牌失手了,好歹还得了一块银牌或铜牌也是光荣的一块奖牌,怎么一下子金牌50几块,银牌铜牌加起来才50几块?不均衡,实在不均衡的奖牌榜无疑也表露出中国人对“金”的向往与崇拜,而忽略了真正的荣誉!

要说运动员,我就佩服人家菲尔普斯和龙清泉。一个是23岁的美国小伙,奥运会上玩一样的游泳,不紧不慢的就拿了8块金牌,还破了7次记录,我一度怀疑他臀部不正常或者他根本就是外星人,直到听说他也喜欢乔丹我才醒悟——哦,原来这小子跟我一样;另一个是中国17岁小伙子,样子可爱又滑稽但着实让你钦佩,那杠铃在手中犹如泰山般注重那也如探囊取物般方便的被举过头顶,如果这小子认识愚公,那么愚公大可不必等到子又生孙、子子孙孙了,这中国的小龙(叫小泉不好,容易被认为是日本首相)也让世界长长眼,中国人不但站起来而且负担再重也能挺起傲骨的站起来,妈的鼓掌吧。

最后说到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没别的就是两字——人多。中国有的是人,你看,哪个节目不是变态的动用几百上千人?我求求导演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当然不可能了)您能不这麽折腾么,别拿人多吓唬人家外人行不?尤其这闭幕式,昨天我看了半天怎么越看越觉得是《同一首歌》在鸟巢呀?一首接一首的,着边儿还竟是大合唱,从2、3个到12、3个再到2、30个恨不得让所有中国的歌星都上去对一下口型,最可气的是竟然还有韩国的RAIN也扎咱们国人堆里了,我到不是排外也不是不喜欢他,而是难道中国就没有人了?为什么非要一个外国的“酷似”中国的人扎在咱们堆儿里呢?而且还是用那种中国听不清外国人听不懂的语调歌唱呢?真要体现世界大团结、大家齐参与那干嘛不让204个国家一国出一个一起唱《北京的金山上》呢?

好了,过去了,像生活中的每一天一样,奥运会这16天也平平常常的该下雨下雨该烈日烈日的过去了,至少我是没病没灾的。中国的奥运无疑是众望所归的如预期般的圆满结束了,中国已经正式的跨过了后发展主义国家时代了,预祝国家昌盛,衷心的预祝,同时希望百姓安康早日进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