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足球竞技的体育赛场上,你见过什么“大将之风”?
2.边后卫不往前助攻怎么办
3.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参赛名单
4.求足球运动员纳沙特.阿克拉姆的资料
5.吉格斯和贝尔都是威尔士足球的代表人物,他俩谁的地位更高?
在足球竞技的体育赛场上,你见过什么“大将之风”?
短跑届情商最高的,想必就是加特林了。
在2015年接力赛后,美国被判犯规,成绩无效,中国队顺位银牌。中国队的小伙子在接受访时,加特林跑过来握手,张培萌第一眼还没反应过来哈哈。想必这个时候,加特林的队友罗杰斯和布罗梅尔已经气的说不出话了吧。盖伊心里肯定也不怎么好受。然而只有加特林拉下脸过来握手祝贺。
在两年后的世锦赛上,加特林夺冠之后,给了博尔特最高的尊敬:
这一拜尽显风度。
强者恒强。
俄罗斯体操名将涅莫夫
(图为涅莫夫在雅典奥运会赛场安抚在场观众)
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子单杠决赛正在进行。俄罗斯28岁的老将涅莫夫在比赛中不仅做出了6个飘逸的空翻,而且几乎完美地完成了比赛,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与喝彩。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现场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裁判打分为9.80/9.80/9.75/9.65/9.70分,涅莫夫的最后成绩只有为9.725分,仅仅排第三位,而后面还有7名运动员没有出场。看到这个低出了人们承受能力的成绩,全场观众为涅莫夫感到不平,引发一片哗然,全场观众不约而同一起喝倒彩,一片嘘声,迫使比赛中断无法继续。
由于对裁判的判决感到意外和极度不满,全场观众都站立起来,举手挥旗表示不满。体操馆满场都是观众的嘘声,很多观众甚至伸出双手,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鄙视动作,抗议裁判的不公正判决。由于全场还是不断爆发出嘘声,比赛无法继续。大概10分钟后,迫于现场观众的压力,其中两名裁判改分,将涅莫夫的更改为9.762分。
可是这个成绩仍然让在场观众觉得他被故意压低分数,继续喝倒彩。为了让比赛能够继续,涅莫夫走向支持他的现场观众挥手致意,并示意观众让他们安静下来,以使比赛正常进行。
随后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凭借一套并不十分漂亮的动作,却得到了9.80的高分,体操馆再次爆发出满场嘘声。
涅莫夫虽然最后只拿了第五,可是赢得了除裁判以外所有观众和运动员的尊重。而奥运会裁判又一次扮演了极为丑陋的角色。
布冯最后的生涯,
c罗的惊天倒勾之后
点个赞
菲利普.拉姆。
德国 拜仁 双料队长
作为防守边后卫,职业生涯无红牌。这是什么概念?
还有下面这张图,真的证明了什么是队长
只有我站在这儿
当我们在家门口输掉了,当所有人倒下,只有拉姆站着,去一个一个安慰和鼓励队友。真正用自己不高的个头撑起了拜仁的脊梁!于是才有了后面三冠王的伟业。
永远的队长 永远的“队短”
克洛泽
这个题目用他来回答简直太恰如其份了,没错,他就是克洛泽--一个球技和人品几乎都无可挑剔的人,一个被球迷膜拜为“K神”的人。
在球场上,他用进球征服对手和球迷,但他却也不失为一个谦谦君子。
还在不莱梅队效力时有一次他突入禁区被对方门将扑倒,裁判果断判罚点球,他却跟裁判说,门将先扑到了球。他请求裁判取消了这个点球和门将的黄牌。
转会意甲拉齐奥队,在一场比赛中他很隐蔽的用手将球打进,他却主动的告诉裁判自己的进球应该判无效。
四届世界杯,每届都有进球,三届入选最佳阵容。三十六岁高龄出场战巴西,还能取得进球并打破罗纳尔多的世界杯进球纪录,这样的球员,怎能不叫球迷喜欢?
如今K神已经退役,但“江湖”上却始终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德意志战车”滚滚向前,在俄罗斯世界杯再创佳绩。
“英雄迟暮,战车老矣”,德意志战车迷失在俄罗斯,悲情谢幕。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就越是更加怀念K神、拉姆、小猪等冠军成员。
期待德国队浴火重生,王者归来!
边后卫不往前助攻怎么办
边后卫不是不想助攻,如果对方进攻,边路太犀利,边后卫的防守压力会很大,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进攻了,这时候其他的球员,需要参与边路的防守,为边后卫减轻压力,让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参与进攻,插上助攻。
现役厉害的边后卫,比如的马塞洛,以及拜仁的拉姆。
拉姆自小在拜仁青训营训练,跟传统德国后卫有明显区别,身材矮小,身体单薄,按说防守很吃亏,但拉姆用速度与技术却弥补了劣势,左路突破成了拜仁队乃至国家队球队进攻利器 。拉姆在2014年开始出任拜仁慕尼黑队长。2014年10月28日,拉姆还入围了2014年金球奖。
马塞洛·维埃拉·达·席尔瓦·儒尼奥尔(Marcelo Vieira da Silva Junior),巴西足球运动员,1988年5月12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是巴西国家队的一员,司职左边后卫。曾效力于弗鲁、弗卢米嫩塞,现效力于马德里足球俱乐部。
马塞洛17岁就已代表弗卢米嫩塞队在巴西甲级联赛中亮相,2007年1月加入马德里俱乐部,2008年北京奥运会帮助巴西队获得铜牌,是马德里俱乐部首位两次入选奥运会的队员。2009年2月16日,马塞洛收获在俱乐部的首个进球,逐渐成为俱乐部的主力球员。2013年马塞洛成为马德里队的第三队长,随获得2次西班牙甲级联赛冠军,1次欧洲冠军联赛和西班牙国王杯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参赛名单
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单
第一轮
海宁(比利时) 胜 斯特里科娃(捷克) 6-3 6-4
文托(委内瑞拉) 胜 科莱莫(卢森堡) 6-3 6-4
梅特弗吉奇(斯洛文尼亚) 胜 小畑沙织(日本) 7-6 (7-3) 7-5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胜 齐克(匈牙利) 6-1 6-2
斯奇亚法内(意大利) 胜 浅越忍(日本) 6-3 7-6 (7-4)
赵伦贞(韩国) 胜 卡内皮(爱沙尼亚) 7-6 (7-1) 6-1
祖鲁亚加(哥伦比亚) 胜 扬克维奇(塞黑) 6-4 6-1
苏亚雷斯(阿根廷) 胜 德切(法国) 6-7 (1-7) 7-6 (7-5) 9-7
杉山爱(日本) 胜 郑洁(中国) 4-6 6-3 8-6
佩雷比尼斯(乌克兰) 胜 兰德里亚特费(马达加斯加) 6-3 6-4
维德加加(印度尼西亚) 胜 塔纳苏甘(泰国) 1-6 6-2 6-1
斯普雷姆(克罗地亚) 胜 杜尔科(阿根廷) 7-6 (8-6) 7-5
汉图楚娃(斯洛伐克) 胜 绍尔(卢森堡) 6-1 6-1
施奈德(瑞士) 胜 曼杜拉(匈牙利) 6-3 6-4
鲁宾(美国) 胜 斯托苏尔(澳大利亚) 6-2 6-7 (8-10) 6-0
布莱克(津巴布韦) 胜 皮斯尼克(斯洛文尼亚) 6-3 5-7 6-4
第二轮
海宁(比利时) 胜 卡布齐(委内瑞拉) 6-2 6-1
普拉特(澳大利亚) 胜 加尔宾(意大利) 1-6 7-6 (7-5) 6-2
皮尔斯(法国) 胜 佩特洛娃(俄罗斯) 6-2 6-1
威廉姆斯(美国) 胜 马特维奇(斯洛文尼亚) 6-0 6-0
米斯金娜(俄罗斯) 胜 布兰迪(波多黎各) 6-2 3-6 6-4
西亚沃涅(意大利) 胜 赵伦贞(韩国) 2-6 7-6 (7-0) 6-4
祖鲁亚加(哥伦比亚) 胜 苏亚雷斯(阿根廷) 4-6 7-6 (7-4) 6-1
杉山爱(日本) 胜 佩雷比尼斯(乌克兰) 7-5 6-4
斯普雷姆 (克罗地亚) 胜 维德加加 (印度尼西亚) 6-3 6-1
雷蒙德 (美国) 胜 埃利亚 (意大利) 6-1 6-2
莫里克 (澳大利亚) 胜 斯特雷伯特尼克 (斯洛文尼亚) 7-5 6-4
库兹涅佐娃(俄罗斯) 胜 森上亚希子 (日本) 7-6 (7-5) 6-2
施耐德(瑞士) 胜 汉图楚娃(斯洛伐克) 3-6 6-1 6-4
鲁宾 (美国) 胜 布莱克 (津巴布韦) 6-4 3-6 6-3
毛瑞斯莫 (法国) 胜 卡梅林 (意大利) 6-0 6-1
1/8决赛
海宁(比利时) 胜 普拉特(澳大利亚) 6-1 6-0
皮尔斯(法国) 胜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6-4 6-4
米斯金娜(俄罗斯) 胜 达尼里都(希腊) 7-5 6-4
西亚沃尼(意大利) 胜 祖鲁亚加(哥伦比亚) 6-7 (5-7) 6-1 6-3
杉山爱(日本) 胜 斯普雷姆(克罗地亚) 7-6 (8-6) 6-1
莫里克(澳大利亚) 胜 雷蒙德(美国) 6-4 6-4
库兹涅佐娃(俄罗斯) 胜 施奈德(瑞士) 6-3 6-3
毛瑞斯莫(法国) 胜 鲁宾(美国) 6-3 6-1
1/4决赛
1-海宁 (比利时) 胜 皮尔斯 (法国) 6-4 6-4
3-米斯金娜 (俄罗斯) 胜 11-斯齐亚沃尼 (意大利) 6-1 6-2
莫里克 (澳大利亚) 胜 8-杉山爱 (日本) 6-3 6-4
2-毛瑞斯莫 (法国) 胜 5-库兹涅佐娃 (俄罗斯) 7-6 (7-5) 4-6 6-2
半决赛
海宁(比利时) 胜 米斯金娜(俄罗斯) 7-5 5-7 8-6
毛瑞斯莫(法国) 胜 莫里克(澳大利亚) 7-6 (10-8) 6-3
决赛
1-海宁(比利时) 胜 2-毛瑞斯莫(法国) 6-3 6-3
男子单打
第一轮
1-费德勒 (瑞士) 胜 达维登科 (俄罗斯) 6-3 5-7 6-1
伯蒂奇 (捷克) 胜 梅耶尔 (德国) 6-3 7-5
桑托罗 (法国) 胜 沃兰德利 (意大利) 6-2 6-1
15-罗布雷多 (西班牙) 胜 奎阿布 (阿尔及利亚) 6-3 6-4
J-约翰森 (瑞典) 胜 12-斯里查潘 (泰国) 6-2 6-3
柳比西奇 (克罗地亚) 胜 萨格西安 (亚美尼亚) 6-3 6-4
赫巴蒂 (斯洛伐克) 胜 艾诺伊 (摩洛哥) 6-3 6-4
邓特 (美国) 胜 涅梅耶尔 (加拿大) 6-2 3-6 6-4
3-莫亚 (西班牙) 胜 恩奎斯特 (瑞典) 7-6 (9-7) 6-7 (8-10) 9-7
O-罗切斯 (比利时) 胜 菲利普西斯 (澳大利亚) 3-6 6-0 6-1
克莱门特 (法国) 胜 拉潘蒂 (厄瓜多尔) 7-6 (7-5) 6-2
卡洛维奇 (克罗地亚) 胜 13-帕维尔 (罗马尼亚) 6-4 6-7 (10-12) 6-2
10-马苏 (智利) 胜 库尔滕 (巴西) 6-3 5-7 6-4
斯帕迪亚 (美国) 胜 梅泽尔 (奥地利) 6-0 6-1
卡莱里 (阿根廷) 胜 贝克 (斯洛伐克) 2-6 6-3 8-6
安德列夫 (俄罗斯) 胜 7-舒特勒 (德国) 6-7 (5-7) 7-6 (7-2) 6-3
5-费雷罗 (西班牙) 胜 阿拉兹 (摩洛哥) 6-3 6-1
费什 (美国) 胜 比约克曼 (瑞典) RET
涅米宁 (芬兰) 胜 卢彦勋 (中国台北) 6-3 6-3
米尔尼 (白俄罗斯) 胜 11-切拉 (阿根廷) 3-6 7-6 (7-0) 6-4
14-基弗 (德国) 胜 沃尔奇科夫 (白俄罗斯) 6-2 6-4
巴格达蒂斯 (塞浦路斯) 胜 卡拉兹 (法国) 5-7 7-6 (7-5) 7-5
尤兹尼 (俄罗斯) 胜 马力斯 (比利时) 6-2 6-2
诺瓦克 (捷克) 胜 4-亨曼 (英国) 6-3 6-3
8-格罗斯让 (法国) 胜 霍纳 (秘鲁) 6-2 7-5
阿瑟斯 (澳大利亚) 胜 哈内斯库 (罗马尼亚) 6-4 7-6 (7-4)
洛佩兹 (西班牙) 胜 索德林 (瑞典) 6-3 3-6 6-4
9-萨芬 (俄罗斯) 胜 库切拉 (斯洛伐克) 6-0 6-4
16-冈萨雷斯 (智利) 胜 伊科诺米迪斯 (希腊) 7-6 (8-6) 6-2
李亨泽 (韩国) 胜 扎巴莱塔 (阿根廷) 4-6 6-3 6-2
哈斯 (德国) 胜 安西奇 (克罗地亚) 6-1 7-5
2-罗迪克 (美国) 胜 萨莱塔 (巴西) 6-3 7-6 (7-4)
第二轮
巴尔蒂奇(捷克) 胜 费德勒(瑞士) 4-6 7-5 7-5
罗布雷多 (西班牙) 胜 桑托罗(法国) 1-6 6-3 6-4
柳比希奇(克罗地亚) 胜 约翰松(瑞典) 7-6 (7-3) 6-4
登特(美国) 胜 赫巴蒂(斯洛伐克) 7-6 (7-4) 6-3
莫亚(西班牙) 胜 罗库斯(比利时) 6-0 7-6 (7-3)
卡洛维奇(克罗地亚) 胜 克莱门特(法国) 7-6 (7-4) 4-6 6-4
马苏(智利) 胜 斯帕蒂亚(美国) 7-6 (7-3) 6-2
安德列夫(俄罗斯) 胜 卡雷利(阿根廷) WO
费什(美国) 胜 费雷罗(西班牙) 4-6 7-6 (7-5) 6-4
米尔尼(白俄罗斯) 胜 涅米宁(芬兰) 6-3 6-4
基弗(德国) 胜 巴格达提斯(塞浦路斯) 6-2 3-6 6-3
尤兹尼(俄罗斯) 胜 诺瓦克(捷克) 6-4 6-3
格罗斯让(法国) 胜 亚瑟斯(澳大利亚) 7-6 (7-2) 6-3
洛佩斯(西班牙) 胜 萨芬(俄罗斯) 7-6 (7-4) 6-3
冈萨雷斯(智利) 胜 李亨泽(韩国) 7-5 6-2
罗迪克(美国) 胜 哈斯(德国) 4-6 6-3 9-7
第三轮
伯迪克 (捷克) 胜 15-罗布雷多 (西班牙) 7-6 (7-2) 4-6 8-6
登特 (美国) 胜 卢比西奇 (克罗地亚) 6-4 6-4
10-马苏 (智利) 胜 安德列夫 (俄罗斯) 6-3 6-7 (4-7) 6-4
费席 (美国) 胜 麦克斯-麦阿伊 (白俄罗斯) 6-3 4-6 6-1
尤兹尼 (俄罗斯) 胜 14-基弗 (德国) 6-2 3-6 6-2
8-格罗斯让 (法国) 胜 洛佩兹 (西班牙) 6-7 (4-7) 6-4 6-0
16-费南多-冈萨雷斯 (智利) 胜 2-安迪-罗迪克- (美国) 6-4 6-4
1/4决赛
邓特 (美国) 胜 伯迪奇 (捷克) 6-4 6-1
10-马苏 (智利) 胜 3-莫亚 (西班牙) 6-2 7-5
费什 (美国) 胜 尤兹尼 (俄罗斯) 6-3 6-4
16-冈萨雷斯 (智利) 胜 8-格罗斯让 (法国) 6-2 2-6 6-4
半决赛
马苏 (智利) 胜 邓特 (美国) 7-6 7-5 6-1
费什 (美国) 胜 冈萨雷斯 (智利) 3-6 6-3 6-4
决赛
马苏(智利) 胜 费什(美国) 6-3 3-6 2-6 6-3 6-4
男双
第一轮
鲍勃-布莱恩/麦克-布莱恩(美国)(美国) 胜 萨芬/尤岑尼(俄罗斯) 6-1 6-2
米尔奈伊/沃尔齐科夫(白俄罗斯) 胜 阿拉兹/艾尔-阿诺伊(摩洛哥) WO
冈萨雷斯/马苏(智利) 胜 诺里斯 / 梅克莱恩/诺雷斯(巴哈马) 7-5 6-4
艾特里斯/罗德里格斯(阿根廷) 胜 洛佩斯/罗布雷多(西班牙) 6-3 6-4
3-洛德拉/桑托罗(法国) 胜 马里塞/鲁库斯(比利时) 6-3 6-2
内斯图尔/尼迈耶尔(加拿大) 胜 贝克/赫巴蒂(斯洛伐克) 6-2 7-5
安季奇/柳比西奇(克罗地亚) 胜 比约克曼/约翰森(瑞典) WO
丹姆/苏克(捷克) 胜 艾科诺米蒂斯/马扎拉基斯(希腊) 6-1 6-3
布帕蒂/佩斯(印度) 胜 费什/罗迪克(美国) 7-6 (7-5) 6-3
阿列格罗/费德勒(瑞士) 胜 弗瑞斯坦伯格/马特科威斯基(波兰) 6-3 6-2
安德雷/萨雷塔(巴西) 胜 莫亚/纳达尔(西班牙) 7-6 (8-6) 6-1
布莱克/乌里耶特(津巴布韦) 胜 克莱门特/格罗斯让(法国) 5-7 6-4 9-7
厄里奇/拉姆(以色列) 胜 恩奎斯特/索德林(瑞典) 7-5 6-3
安德列夫/达维登科(俄罗斯) 胜 切拉-扎巴雷塔(阿根廷) 3-6 6-3 6-4
基弗/舒特勒(德国) 胜 哈涅斯库/帕维尔(罗马尼亚) 7-5 7-6 (7-3)
阿瑟斯/伍德布里奇(澳大利亚) 胜 贝蒂奇/诺瓦克(捷克) 6-4 6-3
第二轮
1-鲍勃-布莱恩/麦克-布莱恩(美国) 胜 米尔奈伊/沃尔齐科夫 (白俄罗斯) 6-3 6-3
冈萨雷斯/马苏 (智利) 胜 6-艾特里斯-罗德里格斯(阿根廷) 6-3 7-6 (7-2)
3-洛德拉/桑托罗(法国) 胜 内斯图尔/尼迈耶尔(加拿大) 6-3 6-7 (5-7) 6-3
安季奇/柳比西奇(克罗地亚) 胜 7-贝蒂奇/诺瓦克(捷克) 7-6 (8-6) 6-7 (2-7) 7-5
5-布帕蒂/佩斯(印度) 胜 阿列格罗/费德勒(瑞士) 6-2 7-6 (9-7)
4-布莱克/乌里耶特(津巴布韦) 胜 安德里/萨里特塔(巴西) 6-3 6-4
8-厄里奇/拉姆(以色列) 胜 安德列夫-达维登科(俄罗斯) 6-4 6-1
基弗/舒特勒(德国) 胜 2-阿瑟斯-伍德布里奇(澳大利亚) 7-6 (8-6) 6-3
1/4决赛
安西奇/柳比西奇(克罗地亚) 胜 劳德拉/桑托罗(法国) 4-6 6-3 9-7
安西奇 / 柳比西奇 (克罗地亚) 胜 3-罗德拉 / 桑托罗 (法国) 4-6 6-3 9-7
5-布帕蒂 / 佩斯 (印度) 胜 4-布莱克 / 乌利耶特 (津巴布韦) 6-4 6-4
基弗/舒特勒(德国) 胜 厄里希/拉姆(以色列) 2-6 6-2 6-2
半决赛
冈萨雷斯 / 马苏 (智利) 胜 安契奇 / 柳比契奇 (克罗地亚) 7-5 4-6 6-4
基弗 / 舒特勒 (德国) 胜 5-布帕蒂 / 帕斯 (印度) 6-2 6-3
决赛
冈萨雷斯/马苏(智利) 胜 基弗/舒特勒(德国) 6-2 4-6 3-6 7-6 (9-7) 6-4
女双
第一轮
库兹涅佐娃/里克霍夫赛娃(俄罗斯) 胜 普鲁索瓦/斯特里科娃 (捷克) 6-2 3-6 6-1
德奇/泰斯图德(法国) 胜 科里攒/斯特里波尼克(斯洛文尼亚) 7-5 6-3
森上亚希子/小畑沙织(日本) 胜 金克/卡普罗斯(匈牙利) 3-6 7-5 6-3
苏亚雷斯/塔拉比尼(阿根廷) 胜 加里格斯/维卡里奥 (西班牙) 6-7 (8-10) 7-5 6-2
莫里克/斯特鲁伯斯(澳大利亚) 胜 阿尼/卡内皮(爱沙尼亚) 6-4 6-1
卡斯塔诺/祖鲁亚加(哥伦比亚) 胜 克莱默/绍尔(卢森堡) 7-6 (9-7) 2-6 9-7
爱丽娜/西亚诺维(意大利) 胜 库哈季科娃/苏卡(斯洛伐克) 6-2 6-4
李婷/孙甜甜 (中国) 胜 鲁宾/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5 1-6 6-3
浅越忍/杉山爱(日本) 胜 德门迪耶娃/米斯金娜(俄罗斯) 5-7 7-5 6-3
克斯坦尼奇/斯普雷姆(克罗地亚) 胜 普拉库斯卡/韦尔加加 (印度尼西亚) 6-3 6-2
毛瑞斯莫/皮尔斯(法国) 胜 达尼利都/札卡莱多 (希腊) 7-5 6-1
纳夫拉蒂诺娃/雷蒙德(美国) 胜 贝格奇莫/佩雷比尼斯(乌克兰) 6-0 6-2
卡萨诺娃/施耐德(瑞士) 胜 汉图楚娃/胡萨诺娃(斯洛伐克) 6-3 6-4
晏紫/郑洁(中国) 胜 马特吉奇/匹兹尼克(斯洛文尼亚) 6-2 6-1
加尔平/文奇(意大利) 胜 普拉特/斯托苏尔(澳大利亚) 6-0 6-1
马丁内斯/帕斯卡(西班牙) 胜 曼杜拉/那吉(匈牙利) 6-4 6-0
第二轮
7-宝拉-苏阿雷兹 / 塔拉比尼 (阿根廷) 胜 森上亚希子 / 小细沙织 (日本) 6-4 6-2
4-阿丽西亚-莫丽克 / 史杜柏丝(澳大利亚) 胜 卡斯塔诺 / 祖鲁瓦加 (哥伦比亚) 6-4 6-2
5-浅越忍 / 杉山爱 (日本) 胜 科斯塔妮奇 / 卡罗丽娜-斯普雷姆 (克罗地亚) 6-3 7-5
3-娜华蒂露娃 / 雷蒙德 (美国) 胜 毛瑞斯莫 / 皮尔斯 (法国) (中途退出)
2-马丁内斯 / 帕斯库尔 (西班牙) 胜 加宾 / 温斯 (意大利) 6-3 6-3
晏紫 / 郑洁 (中国) 胜 卡萨诺娃 / 施奈德 (瑞士) 6-3 6-3
李婷 / 孙甜甜(中国) 胜 爱里亚/西娃奥内 (意大利) 6-1 7-6 (7-1)
1/4决赛
7-苏亚雷斯 / 塔拉比尼 (阿根廷) 胜 德奇 / 泰斯图德 (法国) 6-4 1-6 6-4
8-李婷 / 孙甜甜 (中国) 胜 4-莫里克 / 斯塔布斯 (澳大利亚) 6-3 6-2
5-浅越喜罗布 / 杉山爱 (日本) 胜 3-纳芙拉蒂洛娃 / 雷蒙德 (美国) 6-4 4-6 6-4
2-马丁内斯 / 帕斯夸尔 (西班牙) 胜 晏紫 / 郑洁 (中国) 6-1 6-1
半决赛
8-李婷 / 孙甜甜 (中国) 胜 7-宝拉-苏阿雷兹 / 帕特里纳-塔拉比尼 (阿根廷) 6-2 2-6 9-7
2- 马丁内斯 / 帕斯库尔 (西班牙) 胜 5-浅越喜罗布 / 杉山爱(日本) 6-3 6-0
决赛
李婷/孙甜甜(中国) 胜 马丁内兹/帕斯奎尔(西班牙) 6-3 6-3
从新浪看到的
://2004.sina.cn/results/te/
求足球运动员纳沙特.阿克拉姆的资料
阿克拉姆 (Nashat Akram)
出生日期: /9/5
出生地: Al Hillah, Iraq
国籍: Iraq
身高: 186 公分
场上位置: 中场
球衣号码: 5
大军不能没有统帅,骏马不能没有骑手。伊拉克之所以能在雅典奥运会和亚洲杯上叱咤风云,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阿克拉姆。
2004年亚洲杯在中国进行,当时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遇到了伊拉克。当时的伊拉克并没有现在这么强大,因为伊拉克当时派出的是一只青年军,是一支为奥运会练兵准备的奥运国奥队。虽然最后的是3比0,这也被认为是中国踢得最轻松的一场比赛,但是,细心的观众都能看出来,如果没有裁判的眷顾,中国绝不会赢得那么轻松。当时,那支年轻的伊拉克和当时伊拉克还穿19号球衣略显青涩的阿克拉姆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有一种感觉,这支球队会在将来有所作为,如果他们有所作为,那么19号阿克拉姆将成为一颗耀眼的巨星。
雅典奥运会上,伊拉克踩在澳大利亚的尸体上历史性的打入4强,虽然在半决赛和3,4名决赛上遗憾输给了巴拉圭和意大利没有取得奖牌,但他们已经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潜力。也许很多人还没把奥运会殿军伊拉克当回事,亚洲杯的枪声就又打响了。亚洲杯上伊拉克过关斩将,站在了亚洲之巅。很多人注意到了他们的队长尤尼斯,但是在尤尼斯背后默默奉献的阿克拉姆厥功甚伟,当记首功。
西亚球员的脚下技术非常出色,更令人羡慕的是伊朗和伊拉克的球员还有着欧洲化的硬朗身体。但有这如此有约条件的西亚人却在战术意识上逊于东亚球员,这点有些像黑人球员。但是阿克拉姆是个“另类”,他似乎就是为足球而生的。在场上他是伊拉克卫队的总指挥官,他精确而富有想象力的传球完全可以与大师相媲美。另外作为组织核心还需要经常去接应每一个队友,所以他的控球时间是最长的。除了组织衔接,防守抢截,更令人赞叹的是阿克拉姆还具备带球突破,射门得分和定位球的出色能力。阿克拉姆几乎将一个优秀的中场队员的一切素质合于一身。然而很可惜的是阿克拉姆的顶级联赛梦想破灭了,原本即将签约曼城,却因为伊拉克过去2年FIFA排名没有进入前70位,使得劳工证成为了伊拉克红星步入英超的绊脚石。
现代足球技战术越来越注重中场,注重短传渗透逐步向前推进的打法。一个攻守兼备的中场组织者对于一支球队意义的重大不言而喻。就像阿森纳的法布雷加斯,曼联的斯科尔斯、卡里克,切尔西的兰帕德,都是各自球队的组织者也是不可或缺的中轴大将。西亚足坛出产过像易卜拉欣,卡里米,内科南这样的中场天才,但是,他们都没有阿克拉姆技术全面。而从形象和特点感觉,阿克拉姆有当年潘帕斯雄鹰的钢铁后腰雷东多的味道,技术出色,视野开阔,长发飘逸,酷劲十足。
总而言之,阿克拉姆是伊拉克黄金一代的杰出代表,在这个战火硝烟的国度是许多向往和平友爱孩子们的偶像。无论伊拉克足球今后的路何去何从,阿克拉姆都将永远成为伊拉克历史上能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现在,年轻的阿克拉姆未来的路还很长,逐渐步入巅峰的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吉格斯和贝尔都是威尔士足球的代表人物,他俩谁的地位更高?
贝尔和吉格斯是威尔士足球代表,贝尔比吉格斯地位更高。首先贝尔在国际上知名度更高,其次贝尔带领威尔士进过四强。一、贝尔在国际上知名度比吉格斯更高。
贝尔在国际知名上肯定超越了吉格斯,因为吉格斯身上知名的标签就是曼联,其余的都不出名。贝尔身上这个标签也可以让他声望和吉格斯一样高,甚至我认为他比吉格斯还要高。而且贝尔还参加过高尔夫和网球的业余赛事,可以说贝尔是多领域出名。而且贝尔也在英超拿到过MVP,这点一点都不弱吉格斯。换句话讲吉格斯在威尔士国家队的大赛都没有打几场,根本无法和贝尔这种相比。就论知名度和威尔士足球的历史地位,贝尔肯定是甩吉格斯几条街。我们现在走在大街上问路人大家都知道贝尔,也不会知道吉格斯。
二、贝尔比吉格斯的历史地位更高。2016年的贝尔和拉姆塞、阿伦等人把威尔士带进了四强,创造了国家队的历史。当时的贝尔和拉姆在等人都被威尔士人是看作他们的英雄。而且贝尔在中国杯时候刷个帽子戏法,成为了威尔士国家队第一射手,还刷新了吉格斯最年轻国家队出场纪录。就这些荣誉来讲,贝尔在威尔士足球历史上绝对是超过吉格斯的。而且吉格斯这个品还是有点质疑的,他很早就宣布退出国家队,不再接受国家的征召,而且从来不参加国家队的友谊赛,一些正式比赛参加的也不多,所以把吉格斯和贝尔相提并论都有点屈辱贝尔了。
就凭贝尔四个冠军三个决赛进球,带领威尔士史无前例的进入四强,吉格斯也没有资格和贝尔争夺国家队历史地位。毫无疑问贝尔的历史地位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