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次北京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2.回顾历史,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影响到底有多大?
3.为什么奥运过后会有奥运经济效应了?
4.王宝强离婚与奥运会,谁更重要
这次北京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奥运会开幕的日子不断迫近,市场开始担心,中国会不会像其他奥运主办国一样,奥运过后迎来经济不景气。昨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来自奥组委的官员以及世界各地的专家们共同聚焦这个问题。
奥运过后数年仍能维持9%-10%的增长
“一年以前人们问我,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会不会衰退?股市过热的情况会不会崩溃?楼市会不会崩盘等等,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很确定,我不知道经济的波动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周期,如果恰好到了奥运会之后确实衰退了,这还是真有可能的。但是在今天,在经过了这些调整之后,我现在确实比较有信心的说,奥运会以后没有进一步调整的理由,也许恰恰到奥运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新一轮相对比较健康和稳定的增长。”身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樊纲在论坛上表示,他对自己的这个判断很有信心。
不谋而合的是,高盛周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中国2008年能成功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相信奥运过后数年内中国的经济仍能维持每年9%-10%的实质增长。
樊纲表示,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在奥运会以后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尽管北京比起中西部地区、比起其他的落后地区是先进的,但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樊纲坦言,对于后奥运经济的看好,是因为对北京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看好。“(北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对城市住房的需求,对各方面城市设施的需求仍然在今后十年、二十年都会具有巨大的潜力。”
“即使奥运会以后北京的投资出现了波动,社会投资与体育场馆的投资突然下降了,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突然减少了,对于全国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北京投资的些许减少而出现突然下降的可能。
奥运前紧缩政策保证经济不会下滑
在会议上,一些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的经济状态减少了奥运会后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樊纲也很赞同这一观点。“尤其股市泡沫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在挤破,经济也已回到了正常增长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公司近日发表的一份展望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报告指出,一些特点很可能使(中国经济)衰退的程度减小。“
在樊纲看来,“如在奥运会之前经济持续高涨、持续过热、股市、楼市持续泡沫而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整和校正,奥运会后,在(人们看低经济)预期的作用下,经济确实可能出现衰退迹象。”高盛的研究也指出,如果奥运举行临近之时,宏观经济政策过于宽松,奥运过后政策又被迫收紧,那么经济难免会走向周期性下滑。
“但是,中国从去年年底就一直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樊纲在接受访时表示,“随着今年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这种调整将会更加有效。这就给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衰退减少了理由,至少是减少了可能性。”
奥运会收益预计超60亿美元
奥运经济不会因为投资的结束而结束,相反,还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在等待着。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商机。
“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奥运会的召开将把包括金融、电子、旅游、销售、餐饮、酒店在内的中国服务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并将产生持久影响。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业惟一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收获颇丰。在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首次披露,目前中国银行因赞助奥运会而获得的直接收益,已经超过了对奥运赞助的投入总和。
“仅仅是销售奥运的纪念品,我们的收入就达到了35亿元,所以我可以满怀信心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成本已经收回。”肖钢表示。
“2008年奥运会正在从多个方面为北京的发展带来机遇。”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兼秘书长王伟在会议上也表示,“奥运场馆的建设带动北京的经济发展,奥运经济促进了北京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陈剑预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的旅游业将继续受益大约10年时间。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预测,将有60万名外国游客涌入北京观看奥运会。预计今年有大约450万名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总消费额为48亿至49亿美元。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拉·格拉顿甚至表示,奥运会至少会给中国带来60亿美元的收益。据他们估计,整个奥运投资大概达到了300亿美元的投入,这个投入在奥运之前和奥运之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
格拉顿在此次会议上表示,奥运带给北京的收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奥运会的投资能够改变北京的交通设施。”他表示,所有这些投资在未来的四十到五十年将会带来效益。
在他看来,奥运经济并不只是关注赛事给经济带来的好处,而是要看到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回顾历史,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影响到底有多大?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经过100年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出于和平目的规模最大的活动,奥运会已经具有全球性、持续性、综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内涵高、筹办时间长、投资巨大、参与人员众多和竞赛水平高等特点。它已成为一项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效应的令人瞩目的活动,受到世界各国和人民、舆论及商业集团广泛的关注。奥运会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现今任何一项其他社会文化活动。
为什么年以后办的奥运会能获得众多国家的青睐,究其原因,举办奥运会能获得很多的资金、人员和物资等方面的收入。但举办奥运会收入巨大的同时,举办奥运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举办城市少则十多亿美元,多则近百亿美元的花费。奥运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现象,在国际的发展也凸显其重要性及前瞻性。
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即奥运会引发对基础设施投资、旅游出口、电视音像出口、商业贸易等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主办地的产出、收入和就业水平。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是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一、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及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经济影响的大小与对奥运会进行的投资大小关系密切,在边际成本内,投入越大,产生的经济影响越大。
在通过对成本和收入预算体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则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而如将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计入举办奥运会的花费,奥运获得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此时奥运带来的经济收益比人们通常预计的要小。
分析奥运会的收入来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资助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而组委会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从组委会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从举办奥运会获得的收入来源将举办奥运会的模式分为:投资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场营销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场营销为主,投资为辅的模式。根据洛杉矶奥运会、蒙特利尔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鉴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扩大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问题。
探讨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机制显示,奥运会首先作用于主办地的支出、形象和技术,然后通过经济系统中的互动机制最终体现为产出、收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根据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奥运会经营盈利、净经济效益为正;奥运会经济影响的绝对数值较大;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强度数值不大;奥运会受益产业比较集中;奥运会促进主办城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经济影响效果存在着差异性。
笔者根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显示,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比较明显,相比之下国内旅游并不突出;奥运会旅游活动主要基准在主办城市和地区,区域扩散效果不突出,从数值上看奥运会旅游效应的强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但奥运会对主办地形象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对奥运会旅游和经济影响的预测应该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中,直接影响包括促进举办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业增长,相关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改善等;间接影响包括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指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社会额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二、奥运经济使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比例达1.23%,为我国创造210万个就业机会
奥运会对京津冀区域增长的途径表现在经济聚集效应的影响。经分析得出,北京奥运经济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对京津冀区域出口的扩张带来经济的聚集,新的企业和劳动力将被吸引到这个区域。这将致使区域经济的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随着集聚效应的增大,京津冀区域的经济成本转而回升,从而又产生经济活动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扩散效应”。
从这个角度分析北京奥运经济的动态性区域经济影响得出,主办城市北京由于举办奥运会产生“溢出”性的需求效应,北京由于经济和社会成本的上升,从而向河北、天津地区扩散经济、旅游和交通活动,经济会因此增长1.23%。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财政局统计的2000年悉尼奥运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显示,主办奥运会对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结合中国的情况,目前的多数失业属结构性失业而不是周期性失业,根据北京对奥运经济体系中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奥运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弹性考虑,在面对奥运会积极的短期需求冲击时,就业数量的提高程度会更大,至2008年为止,奥运经济为中国累计提供210万个就业岗位。这210万个就业机会一是通过奥运需工程建设以及在奥运会之后永久使用需要专人管理、运行等所带来的就业;二是通过举办奥运会极大地改善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能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资以及旅游,这些投资和旅游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使参与奥运会工作的北京市民为举办奥运会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增强了竞争力,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三、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经济增长0.3%-0.5%,为北京经济增长2%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的财政预算,北京奥组委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预算收入为16.25亿美元,盈利0.16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中,没有奥运会也将发生的非组委会支出项目包括环境保护、公路铁路交通和机场建设费用,合计123.85亿美元;而因奥运会而发生的非组委会支出项目包括体育场馆和奥运村,合计18.71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城市、地区或国家以及私人投资)总计为142.56亿美元。这样,奥运会相关总支出为158.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2亿元人民币。
最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仅北京市的奥运投资就达2800亿元,其中64%用于基础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则预期北京奥运经济在未来7年里北京投资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
奥运带来的经济冲击(投资、消费、出口、债务等)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和产出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在数量上(而不是长期增长率)的增加。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由于尚缺少对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检验,还不能断定北京奥运会促进经济增长的期限。
经过进一步分析预测得出,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因为奥运会对北京市的基础性或者生产过程改进或者的更集约化利用,那么无疑将提高北京长期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改进或增加的程度有多大,以及从这种改进或增加的时间性来讲,增长的期限能到2015年左右。
://wenwen.soso/z/q4509690.htm
为什么奥运过后会有奥运经济效应了?
奥运效应指的是在奥运前后因为奥运会的准备和举办,由于投资的增长和旅游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奥运会衍生经济效应:
(1)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奥运会将促进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配套、规模齐备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运行,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运行效率,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10~20年,基本缓解长期困扰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主办国的、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
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4)有利于宣扬民族文化,展示国家软实力.
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雄姿,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了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风俗传统,让更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进而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势必会增加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内在助力。
王宝强离婚与奥运会,谁更重要
王宝强离婚与奥运会,谁更重要?
一
前几天,我一时手贱,写了《史记 王宝强列传》,于是有人质问我,如今怎么混的这么差,居然写新闻。
细想一下,还真是。政治人物的列传,写起来很不轻松,好不容易写好,多半逃不了被封的命运。就如生养小孩,生了,刚养熟,被人一把抱走。换你不伤心么?既然这样,我干脆不生,也不养。免得心烦。
二
看到王宝强的离婚声明的时候,是周六的早上。我大梦刚觉,习惯性地刷朋友圈。然后,王宝强先生闯入了我的生活。
我觉得王宝强太牛了。在中国文化里,男人最难堪的事情,大概就是被老婆戴绿帽子。最有名的人物,自然是武大郎。潘金莲给他的这顶绿帽子,一戴就是一千多年。顺带火了西门庆。
当然,现在中国越来越开放,男人戴绿帽子的现象也不稀奇。尤其是明星。带大家一般矗立起来,比较低调。而王宝强不同,一言不合,在微博上直接公开。
有人说他情商有问题,我倒不这样认为,冲冠一怒为绿帽,像个男人的样子。在这一刻,他把所有人世间的嘲笑、谩骂都甩到身后,挺立的像座巍峨的雄山。
我一向以为,能抛开世俗观念直行的,就是个人物。
三
曾几何时,奥运会是中国人的女神、男神。
只要奥运会一开始,中国人的话题,就只有奥运会了。得几块金牌了?有几个争金点啊?谁拿金牌了?茶余饭后工作聊天日思夜想的,都是奥运会。
而一些项目和人物,从事的冷门项目,平常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一旦有争金牌的机会,马上中国人都凑到电视机旁,颇有耐心地看比赛,即便是半夜三更,也乐此不彼。
把奥运会直接理解为金牌争夺战,是中国人线性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当李宁在奥运会上失手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漫天唾骂。因为他丢掉了中国人“内定”的金牌。女排没能在奥运会上卫冕,结果国人立马翻脸,忘记了四年前,女排带给大家的荣誉和骄傲。李宁也好,女排也罢,他们亵渎了女神、男神。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体育是竞技项目,但更是健身项目,是经济项目。但中国人眼里,首先是国家荣誉。
所以,当许海峰拿到第一块金牌的时候,举国欢动,似乎,中国从此就应验了老人家那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争夺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失利的时候,举国悲伤;争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时候,又是举国欢庆。八年之间,似乎中国就走完了从弱国到强国的路。
把奥运会这样的体育比赛,当做家国情怀,不知道对中国人是的,还是不幸的。
四
王宝强离婚声明一出来,就顺利登上了头条,而且顺利实现了N连霸。出轨、包养、换法人、转移财产等等,虽然一个关键词,都可以做头条。这让汪峰情何以堪。
其实他啥也没做,就是声明了下。老婆偷情最多故事情节比较丰富一点,茶余饭后聊聊天,是蛮有趣的,但说到重要性,和奥运会不是一个级别。
但王宝强做到了。奥运会全部都靠边站。经济学写的文章《从王宝强离婚看经济学》,比奥运会经济分析更加具体和靠谱。法律人写了《从王宝强离婚看夫妻双方财产的关系》,从中找寻法律关系。本来应该严谨的经济学家、律师,把本能发挥到了极致。
有人说,王宝强真牛。那边奥运会正如火如荼,他一个声明就生生打败了寄托中国人家国情怀的奥运会。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不赖他。而是社会已经转变了。在中国人的眼里,奥运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原本的家国情怀,如今回归了体育运动。奥运会本质就是一群体育人,凑在一起分个高低。所谓的家国情怀,都是国人一厢情愿地加上去的。回归本质了,你才会发现,傅园慧的几个夸张表情,比她的运动成绩更重要。而宁泽涛虽然连决赛都没进去过,却有大批的粉丝在北京机场迎接。那些拿了金牌的运动员,只能在旁边眼馋地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金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所以,奥运会其实是一个江湖,是一场以体育为名的。
既然是,和王宝强就没啥区别。奥运会远在万里之外的巴西,而王宝强就在身边。那么,关注王宝强的确比关注奥运会更有意思。更别说,奥运会那点故事情节,远比不上王宝强离婚背后的故事。
奥运会比速度、比艺术性、比重量、比长度,但在与王宝强的这场比赛中,比的是性。所以,王宝强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