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有蓝白黑三种颜色代表什么
2.奥运会开幕式中渗透的中国文化元素
3.大家觉得奥运会开幕式怎么样?
4.悉尼奥运会开毕幕式中出现的歌曲是什么?
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有蓝白黑三种颜色代表什么
——2000年悉尼奥运会
蓝
蔚蓝的天空,深蓝的海洋,白色风帆型的悉尼歌剧院,就如一幅静止的画面,而这迷人的场景也只可能在悉尼出现……
悉尼很美,因为杰克逊湾上的单孔大铁桥;悉尼很美,因为举世无双的悉尼歌剧院。然而,这全是因为碧海蓝天的衬托,没有蓝色的背景,悉尼只能落于平凡,而不会是今天这个人见人爱的世界级都市。
悉尼是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城市,无数港汊伸入内陆,让它的每一处都可以与海直接“对话”。早上起来,推开窗户,闻闻海风淡淡的清香,听听海浪翻滚的声响,再看看眼前望不到边际的蓝色海洋,这是何等的惬意。
蓝色铸就悉尼人豪放的胸襟,他们用热情把奥运迎回自己的城市。44年后奥运又一次来到南半球,而这次,悉尼带给人们的的确是惊喜。为了表达对蓝色的爱戴,回报蓝色赋予悉尼的神奇,在圣火传递活动中,火炬被带到海底,与海洋“亲密接触”;在圣火点燃时,富有创造力的澳大利亚人竟然选择水中火炬。
蓝色同样赋予参加奥运各国宽广的胸怀:朝鲜和韩国冰释前嫌,在开幕式上举着“朝鲜半岛旗”,手拉着手同时入场;闭幕式上,选手从四面八方自由入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运动健儿欢聚一团,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奥运的节日
人们都有一个心愿,奥运在没有战争、没有恐怖的情况下和平进行,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奥运而紧紧相连。但是,体育毕竟离不开政治。回顾百年的奥运历史,因为战争,人们错失了第6、12、13届奥运会,柏林奥运会变成了“政治奥运”;因为民族仇恨,慕尼黑奥运会蒙上黑色的阴影。
柏林奥运会是向世界开炮的号角,具有讽刺意思的是,代表人类文明与和平的奥运火炬传递却是从柏林开始的。不过,“黑色闪电”欧文斯的出现,拨开了密布在柏林上空的层层云雾,让人看到些许希望。
黑
没有“黑九月”的袭击,慕尼黑奥运会一定非常完美。这座集历史与现代的城市,见证着德国长久以来的发展。它是德国文明的源泉,巴伐利亚王宫是德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它是德国二战后的“硅谷”,世界知名的西门子公司是德国人自强不息的表现。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血案而黯然失色。5名巴勒斯坦“黑九月”成员潜入奥运村,袭击以色列运动员,造成奥运史上惊骇世俗的流血惨案。
奥运会开幕式中渗透的中国文化元素
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导演大卫?阿特金斯眼中,开幕式的高潮就是“大家都自由的那一刻”。今天,轮到北京。当东方文化遇上陌生的观众,哪些片段将被世界记住?邀一位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大师,用一个技压群雄的创意,演一场全世界能懂的中国故事,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梦想。在导演张艺谋眼中,你我的中国味儿到底是怎样?世界会因此重新构想遥远的中国吗?请从开幕式上一个一个的中国元素来解读。
壹 夸父追日,宾朋满座
1. 夸父追日 宾朋满座
夸父诞宏志 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 似若无胜负
2. 有朋之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夸父追日
8月8日,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秘密归源到古老传说“夸父追日”。高高吊起的李宁在空中疾步奔跑,他为了理想而孤独奔跑。神话传说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最精妙的表达,它们跳跃着劳动的动感:黄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嫘祖发明养蚕制作衣服,还有燧人取火、有巢建房、仓颉造字、宁封烧陶……如果有一天,时光已走远,我们还能否重新崇敬这些为理想而战斗牺牲、博大坚忍的美好传说?
有朋之乐
朋友来了有好酒。醇美甘甜的中国酒是用来迎客的,尤其是陌生的远方来客。在孔子的君子之乐中,排在第一的就是朋友远来。上至宾朋,尚礼之邦;下至市井,古道热肠。这些好客传统是中国的无价之宝,更应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天下筵席,听他们欢快的唱起:“让我们一起唱歌吧,让我们一起跳舞吧,不要分甚么高低贵贱,大家尽情欢乐吧!”
贰 角徵宫商 绝世华章
1. 民乐: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
2. 戏曲: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民乐
中国民乐是有性格的。瞎子阿炳,吱呀二胡,凄惨一世;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十七八女孩,红牙拍板,唱晓风残月;洞萧古琴,曲高和寡,多是孤独不合群的避世者;唢呐悲喜并存,琵琶古筝急如闪电雷鸣,马头琴更是低沉、苍凉、迂回。
秦砖汉瓦,角徵宫商,任此一曲终成绝响。
戏曲
戏曲之歌者,一转喉,一击节,无不留香文人墨客,与楼台舞榭互成一体。至于民间,不论安稳现世,或是动荡国运,老百姓听曲读史品,合农闲之节奏,养日月之生息。久之,戏曲文化博众长,一地有一地之腔调,一时有一时之戏文。不失为国粹,更不失为“宜乎众矣”的民间大观。
叁 人间画卷 空中飞天
1. 中国画卷: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2. 敦煌飞天
敦煌定若远 一信动经年
中国画卷
飞天之后,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以柔美的舞姿替代毛笔,着墨于素白的画面,人体美和艺术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真意。画品的人格化、画艺的人本化、画家的文人化过程,将水墨画锻造成一种融汇诗书、涵泳情怀、讲究形式趣味的精英艺术。这也是历史人物将其佳作与风范,一并给予后人的馈赠。
敦煌飞天
飞天起兮,舞落碎瓣。飞天落兮,步步莲花。也许里面,不只有俟君城隅的姝姝静女,不只有洛神的罗袜生尘,不只有环肥燕瘦的舞姿,还有氤氲的中国母亲的慈悲。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懂得。
敦煌壁画的女神,是中国人又一次诗意想象。前一次,恐怕要追溯到补天的女娲、填海精卫。而这次,她们留下丰富的绘画作品,给了历史一个曼妙身姿。
肆 方圆寻道,动静由心
1. 古文字:
字是活体字 天是有情天
2. 太极拳:
拳无拳 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
古文字
如果造字的真是仓颉,他一定是个有灵魂、有思想的艺者。要不,古文字为何深刻瑰美如许。哲人见理,艺人见美,考据者见春秋史料,好古者见社会变革。不仅仅如此,古文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它们的巨大现实意义,不应被淹没。读不懂古文字,你就不会知道,识字是一种理性逻辑字从何来,变成怎样,又有何真意。
毫无疑问,造字本身就是一项高智慧的哲学和艺术。
太极拳
动乎?静乎?中国人用阴阳思维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和哲学问题。这表现武术上也同样。激烈的格斗,能用“四两拨千斤”来以柔克刚。一切刀光剑影,都回归到生理的本能,即在清净寂寞的境界中发动生命的力量。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太极的“内静求外动”,尽在于此。
伍 四明 科技兴邦
四明:千年蔡侯纸 万里文明史
中国的发明远不止造纸、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这四种,还有更多发明渐渐逃离他们后人的记忆: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早放风筝;公元前2世纪发明降落伞和焰火;公元2世纪,催泪弹诞生;公元1300年发明眼镜,公元17世纪,徐正明发明了直升飞机…… 这些古老的科技,不只是被遗忘,不只是被遗忘。
尾声 开幕式:要有光 要有创意
如果开幕式展现的是一个循规蹈矩、刻板俗套、乏善可陈的民族故事,那将是一场灾难。从悉尼、雅典奥运会上,现代科技与主办国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一副副创意的手笔,让遥远的土著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盈盈而来。当然,还有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黑人文化,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阿里颤抖的手,汉城奥运会上的金曲《手拉手》。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就有了光。大师说:要有创意。于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其大气磅礴,精美绝伦,巧妙构思赢得了空前成功和一片赞誉。以张艺谋为首的创作团队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演绎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笔者将开幕式里面所有中国文化元素细数了一遍,提炼出来与大家分享。
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古缶:
缶,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的。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我国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窑”字形成这样的结构,有它一定的依据。这使我们从某一个侧面考证到,最原始的窑炉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头砌成,在里面焙烧“缶”一类的陶器。直到后来的龙窑,阶级窑,甚至今天的倒焰窑,隧道窑,也都要烧成室,窑是用各种耐火材料砌筑的,在里面焙烧各种制品。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作。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造纸术:
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成纸,这是现代纸的渊源。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改进雕版印刷的缺点,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事等。其中介绍的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太古遗音:
古琴造型优美,历来为制琴家所重视,南宋芝翁的《太古遗音》,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联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样,古琴型式虽多,但只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来,琴制由大渐趋狭小。我国制琴历史极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工艺精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珍品。“太古遗音琴”出现于晚唐,长122厘米,额宽22厘米,尾宽14厘米,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曾由已故山东古琴家詹澄秋珍藏。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
卷轴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全国长期战乱,南北对峙,朝代频频更迭,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而且,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传神传”、“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提出。在绘画上,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具有代表性。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山水画:
中国画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
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主要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言论论纂起来,其次还包括记录当时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我国自汉朝以来,由孔子创造的儒家学说就成为一直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家学说对于我国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渗透并影响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史学、艺术、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领域,它规定了我国文化的特质,造就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
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制成。竹片称简,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提线木偶: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昆曲: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大家觉得奥运会开幕式怎么样?
说说我觉得的对比雅典好的和差的吧。
第一个惊喜:因为看过韩国泄露的1分钟,开始的击鈫(我不知道那个字怎么写)没让我大吃惊,但还是震撼了,都不知道是练了多久那么整齐。一直到后面才觉得,中国就是人多啊。
把雅典的灯光科技和中国团体操的群体作用结合的完美无暇。
第二个惊喜:那个足印的烟花真是超级的惊喜,把表现的场地扩展到了整个城市,让意境超越了表演地点的限制,到现在我也觉得真是太绝的创意!足印的表现的像个奥林匹克巨人来到了鸟巢,把北京的中轴线都表现出来了。是这届奥运会最大的惊喜。
第三个惊喜:星光聚集的奥运五环还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创意,但然后像纸给提了起来。噢,天就是这样把奥运五环从二维带到了三维时代。
第四个惊喜:然后的画轴的打开没让我吃惊但在上面跳舞的作画实在是让我吃惊,还可以这样来表现的,古筝的音律,古画的情调,美死了。唯一觉得有点问题的是,舞蹈作画的时间长了点,而且画在后面还有作用,所以当时简陋的几笔当时真没看出什么意境。
第五个惊喜: 印刷术里扮演活字体的演员的整齐又让我惊喜了,在韩国泄露的片段里我还以为是表现摩天大楼,哈哈
第六个惊喜:人体搭建的小鸟巢,真的惟妙惟肖。演员的扮相就像鸟巢的工人,他们才是今天最值得尊敬的。
第七个惊喜:升起的地球,真的让我有,探清那个画轴地洞到底有多深的冲动,那么大,怎么放的。地下有个地铁停车站那么大的空间吧。哈哈
第八个惊喜:朗朗出来了,还是表现丝绸之路,其中提别表现了海洋文明。让外国知道中国不光是大陆性农业国家。
第九个惊喜:烟花和灯光效果真的很好,比雅典不输人。
第十个惊喜:真的用李宁这个曾经成功但也曾经失败给千万国人骂的人点火,我一直绝对李宁退役后的成功的模范作用不亚于他在洛杉矶的三块金牌。他点火我觉得是个进步,体育也不能只看体育成绩,因为那毕竟只是个青春事业而不是终身事业。
但缺点(我觉得的)
第一个硬伤:京剧的表现就差了好多,真的不如放扮相,提线木偶根本就驾驭不了大场面,连电视机前的人都不太看清楚,场上的人就更不用多说了。
第二个硬伤:太极本身没问题,但其背景又是竹林又是花瓣还要搭上风沙,太多了。想起了老谋子的《英雄》
第三个硬伤:人体鸟巢好创意,但其脚踩的画轴的灯光是不是坏了,那红的绿的闪的头疼。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场吗?
第四个硬伤:画轴中心的画是贯穿全篇的,后面的表演也要在上面作画,但吊来吊去,无聊死了,还有时档者画轴上的光影,地下那么大,放下去就好了嘛。
第五个硬伤:礼乐的表演也太花了,衣服太花哨,颜色太多。虽说是要表现我国汉唐盛世的礼仪风范,但看起来只想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六个硬伤:丝绸之路表现海上丝绸是对的,但变成了主要是海上丝绸就怪怪了。大概外国佬还没几个人知道海上丝绸之路。即便是中国人提到丝绸之路也先想到的也是黄沙,楼兰吧。
第七个硬伤;就知道老谋子会把56个名族搞出来,全场本就花哨的厉害的画面又添了要命的名族风。整体上颜色太多,真的很像《满城尽带黄金甲》,太花哨了,眼睛很累。
雅典的主色蓝色和白色很干净和漂亮,
但北京的主色就不知道了,说红的古典但好像也不想放弃兰的现代,
说绿的生机但好像也不想放弃白的纯洁,说紫的华贵当好像也不想放弃灰的朴素。
到了最后睡能用颜色来表述北京的开幕式吗
第八个硬伤:中国人多,不利用是傻瓜,所以整体的团体操+现代的光影的效果好漂亮。但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真的有审美疲劳。想想雅典的小纸船,半人马,不用那么多人也是可以有美的,不知道中国水墨画的最高境界是留白吗?
第九个硬伤:什么都想表现但好菜绝不是什么都放进去好的,当然火锅也是另一种味道
如果说雅典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悉尼是水和火的结合,亚特兰大是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本届开幕式又表现的是什么呢?
张艺谋太想表现好了,想表现古代的辉煌放入了四明的意境,想表现代的崛起放入了人体搭建的鸟巢,想表现北京的地方特殊加入了京剧,想表现东方哲学的博大加入了孔子的三千门生。
真的像他自己说的时间太短了,中国文明太长了,能放的东西太多。
但好像老谋子忘了有舍才有得。雅典开幕式导演说的放弃才是最难的!
第十个硬伤:我不想说什么,那也叫主题曲?
但总觉得好像我想看一块晶莹透明的名贵宝石,你给我的是一个八面八画的玲珑,都是名贵的但总觉得后者世俗了点。各有所爱吧,我只是真实的说我自己的感受。
悉尼奥运会开毕幕式中出现的歌曲是什么?
2000] 悉尼奥运会主题曲
歌名:the Flame 圣火
词曲:[澳]约翰·夫曼(John Foreman)
演唱:[澳]蒂娜·艾莲娜(Tina Arena)
传唱度 ★★★★有些歌曲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显示其魅力,《the Flame》在奥运会前推出时反应平平,但在灯火辉煌、亿人瞩目的奥运会场,却反而有了博大深远的气质。
歌手星级 ★★★★你可能会更熟悉凯莉·米洛,但澳洲人们更喜爱蒂娜·艾莲娜。在澳洲,平均每十人就拥有她的专辑,所以灵魂歌手蒂娜能在开幕式唱主题曲,而流行歌手凯莉只能在闭幕式上作嘉宾演唱。
创作者影响力 ★★John Foreman是谁?除了澳大利亚自己,很少有人知道。有别于以往的国际化制作,这届奥运会歌曲几乎全由本国歌手创作,即使这些名字我们从未听说过。
亮点 这首歌用的是稳妥并接近大众听觉习惯的作曲方式,这首中规中矩的奥运歌曲很好地切合了主题。但除此之外,好像就再没有什么了。
掌故 1993年的那个仲秋,萨马兰奇的一句"The winner is Sydney",让国人黯然神伤,仅仅两票之差。但不可否认,悉尼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美国《时代周刊》惊呼开幕式是"Magic!"。还记得从水中升起的火炬吗?梦幻般设想的后面却是设计师7年的心血。
《Heroes live forever》 英雄永存————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歌曲
词曲、演唱:[澳]阿莫罗西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很多歌曲的名气都不大,但却非常好听,我们首先介绍的这首《英雄永存》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英雄永存》这首歌的词曲和演唱都是由澳大利亚的本土歌手阿莫罗西一个人完成,而她当年只有19岁,被认为是乐坛的才女。在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面对体育场内10万名观众和数十亿的电视观众,阿莫罗西表现得非常镇定。而她的高音表现,更是非常突出。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被歌曲的那种宏大的气势所震撼。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under sounthern skies 》 在南方天空下! ————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歌曲
演唱:[澳]妮琪·韦伯斯特 (Nikki Webster )
Nikki Webster 就是2000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奥运会会歌的那个小姑娘! 那时的她只有13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