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会火炬的北京奥运会
2.为什么2012年奥运会圣火不是全球传递?
3.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圣火传递
4.2012伦敦奥运会火炬用的什么燃料
奥运会火炬的北京奥运会
一条路线,一个火种,奥运会以严格的传统保持着奥林匹克圣火的纯洁。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中心负责人接受记者访时说,在整个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使用从奥林匹克集来的圣火进行传递,不能将圣火分开同时进行一个以上的传递活动。
奥运会圣火通常于奥运会开幕前几个月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然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没有人群围观。圣火点燃后,火种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盆中由首席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场内的祭坛,向等待那里的人们展示圣火,点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随后。开始它前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行程。
为保持奥运圣火的纯洁性,在整个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使用从奥林匹克集来的圣火进行传递,圣火不能与具有任何其他象征意义的火焰混合。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将在圣火完成希腊境内的传递后,前往希腊泛雅典体育场体育场迎接圣火。在那里,奥运圣火火种将被放入数个火种灯。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火炬接力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圣火火种在从奥林匹亚到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传递过程中不能熄灭,一旦火炬熄灭,必须由专门的护跑手用火种灯内的圣火火种引燃,以确保奥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是由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点燃。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将遵循这一原则。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在圣火完成希腊境内的传递后,北京奥组委将前往希腊泛雅典体育场,用火种灯迎接圣火回到北京。从北京开始,圣火火种将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阿拉木图,开始境外传递的旅程;另一路则将前往西藏,5月份,圣火将被带上珠峰,向全世界展示。
在圣火抵达珠峰活动过程中,火炬并不会被点燃,这是因为国际奥委会规定不能同时进行一个以上的传递活动。当火炬到达珠峰点燃的那一刻,珠峰之外所有传递活动必须暂停,保证在这一刻只有珠峰上这一支唯一的火炬燃烧着奥林匹克的圣火。圣火抵达珠峰活动结束,火炬熄灭后,珠峰之外的传递活动将继续进行。当火炬接力传递到西藏拉萨时,将与登上珠峰的圣火火种汇合,继续传递直至进入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点燃主火炬。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其所蕴含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理念充分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圣火内涵的一次独特诠释。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的融入,使得古老的东方文明和现代的奥林匹克精神再一次完美结合,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结合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使设计方案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办公会批准,确定了火炬设计方案以艺术造型为主导,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时征集、公开征集和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经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初评和复评,按照评审程序的规定,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日期:2008-05-08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李丽、鹿永建2008年5月8日,海拔8844米。在地球上最纯净的蔚蓝之下,最无瑕的洁白之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亮起一点火光。
9时16分,藏族女队员次仁旺姆在峰顶高擎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在这样一个高度,还是首次有象征光明和温暖的火种出现。
它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登上了地理概念上的世界之巅,而是在人类的精神之巅点亮了一盏明灯。
奥运圣火,曾通过人造卫星从太空传递,曾在深海遨游实现水火交融的奇景;如今,它首次登上了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珠峰。英雄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被重新赋予了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含义,首次在“神山”上撒下光芒,不仅宣告了人类挑战自我和探索自然的不懈追求,并且从心灵上,完成了一次人类回归精神家园的壮举。
这是北京奥运会最绚丽的亮点,是中华民族挑战人类极限的一次壮举,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逾百年历史上的一道奇观,也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一大人类杰作。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将永远镌刻在登山史、奥运史和人类史上!
为什么要登顶?法国作家和哲学家杜马尔说,因为在下面,永远不知道上面是什么。这里体现的探索求知的精神和勇气,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直接动力,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提倡和肯定。从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三大哲学追问,甚至于到宗教、哲学和科学都试图去解答的“本体论”基本命题,无不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本体的终极探求。
有人认为,探寻人之初的目的是为今天的人之生存作参照,为人确立精神家园寻找样本,为“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登顶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主观自我和客观世界的过程。这项极限运动在开始初期普遍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结,直至英国人马洛里1922年给出了迄今被奉为经典的答案:因为山在那里!他还说:“我征服了什么?我什么也没有征服,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在攀登的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到,登顶不是战胜或征服,而是融入和回归,是用生命与自然对话。在登山界,“海拔8000米”是一道临界线,分隔生与死。也许只有当真正达到那个高度,在含氧量只有海平面三分之一的空气稀薄地带感受过肺部的紧缩,在急剧下降的温度中体会渐渐变轻的生命,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点。西藏登山队的女队员普布卓嘎说她在2003年登顶之后才明白:“不是我们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向我展示了温柔的一面。”
从“征服自然”到“回归自然”,体现了人类在这个终极探求中更深入的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和征服,而是和谐与共生。
这和本次奥运火炬全球传递的主题“和谐之旅”不谋而合。当奥运圣火登上珠峰的时候,体现了人类追求和谐的最高层面。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不同社会之间,最终还是要达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的和谐。
这就是为什么去过雪山的人都说得到了心灵的净化。那种“浑然忘我”的境界,正是中国文化追求的“天人合一”,用最朴素的语言描述,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登临绝顶,方知世界之大美。北京奥运火炬圣火登顶的瞬间,无论是在现场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毫无例外地都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对崇高的心驰神往,对人类不懈追求的深深敬意。这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殊途同归。
承担此次登顶的中国登山队,在世界登山史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1960年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人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纪录。此后,逾百名中国人一次次续写亲近珠峰峰顶的历史,有仁那、吉吉“英雄夫妻”同时登顶,有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横跨珠峰,有藏族队员次仁多吉创造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人类在登顶珠峰的历史上,也有多名勇士长眠于永恒静默的冰雪世界里,将人类的血肉之躯融于自然,从此得到永生。他们的勇气将永远激励后来人,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寻求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方式,继续对世界和人类本质的探求过程。
马洛里在解释登山运动时说:“如果你不能理解,那种抗争是生命本身的抗争,是努力向上,永远向上的抗争,那你就确实无法明白为什么要登山。我们从中得到的是纯粹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正是生命的最高追求。”
而这,也正是奥林匹克的本质。
时间
2007年4月26日 公布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总体传递路线及北京奥运会火炬发布
2007年5月 圣火抵达珠峰测试预演
2008年3月25日 奥林匹亚集圣火
2008年3月25日-30日 奥运圣火希腊境内传递
2008年3月30日 圣火交接仪式
2008年3月31日 圣火进入中国及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同时开启国际传递
2008年5月 奥运圣火传回中国大陆
2008年5月 圣火抵达珠峰
2008年8月 圣火抵达北京
2008年8月8日 圣火点燃 2008年3月24日 圣火点火仪式(奥林匹亚)
2008年3月24日--29日 希腊传递
2008年3月30日 圣火交接仪式(雅典)
2008年3月31日 圣火抵达北京欢迎仪式
2008年4月1日 启程前往阿拉木图
2008年4月2日 阿拉木图
2008年4月3日伊斯坦布尔
2008年4月5日圣彼得堡
2008年4月6日 伦敦
2008年4月7日巴黎
2008年4月9日旧金山
2008年4月11日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8年4月13日达累斯萨拉姆
2008年4月14日马斯喀特
2008年4月16日伊斯兰堡
2008年4月17日 新德里
2008年4月19日 曼谷
2008年4月21日 吉隆坡
2008年4月22日雅加达
2008年4月24日堪培拉
2008年4月26日长野
2008年4月27日首尔
2008年4月28日平壤
2008年4月29日胡志明市
2008年5月2日 香港
2008年5月3日澳门
2008年5月4日海南省三亚市
2008年5月5日五指山市
2008年5月5日万宁市
2008年5月6日 海口市
2008年5月7日广东省广州市
2008年5月8日 上午:珠穆朗玛峰
2008年55月8日下午:深圳市
2008年5月9日惠州市
2008年5月10日汕头市
2008年5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
2008年5月12日泉州市
2008年5月12日厦门市
2008年5月13日龙岩市
2008年5月14日 江西省瑞金市
2008年5月15日 井冈山市
2008年5月16日南昌市
2008年5月17日浙江省温州市
2008年5月17日绍兴市
2008年5月18日杭州市
2008年5月22日宁波市
2008年5月22日嘉兴市
2008年5月23日-24日上海市
2008年5月25日江苏省苏州市
2008年5月25日 南通市
2008年5月26日泰州市
2008年5月26日扬州市
2008年5月27日 南京市
2008年5月28日安徽省合肥市
2008年5月29日淮南市
2008年5月29日芜湖市
2008年5月30日绩溪县
2008年5月30日黄山市
2008年5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
2008年6月1日 宜昌市
2008年6月2日 荆州市
2008年6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
2008年6月4日 长沙市
2008年6月5日 韶山市
2008年6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2008年6月7日 南宁市
2008年6月8日 百色市
2008年6月9日 云南省 昆明市
2008年6月10日 丽江市
2008年6月11日 香格里拉
2008年6月12日 贵州省 贵阳市
2008年6月13日凯里市
2008年6月14日 遵义市
2008年6月15日-16日重庆市
2008年6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2008年6月18日 喀什市
2008年6月19日 石河子市
2008年6月19日 昌吉市
2008年6月21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008年6月22日 青海省格尔木市
2008年6月23日 青海湖
2008年6月24日 西宁市
2008年6月25日山西省运城市
2008年6月25日 平遥县
2008年6月26日 太原市
2008年6月27日 大同市
2008年6月28日航天城
2008年6月29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卫市
2008年6月30日 吴忠市
2008年7月1日 银川市
2008年7月2日 陕西省延安市
2008年7月3日杨凌
2008年7月3日 咸阳市
2008年7月4日西安市
2008年7月5日甘肃省敦煌
2008年7月6日嘉峪关
2008年7月7日兰州市
2008年7月8日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008年7月9日鄂尔多斯市
2008年7月9日包头市
2008年7月10日赤峰市
2008年7月1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08年7月12日 大庆市
2008年7月13日齐齐哈尔市
2008年7月14日吉林春市
2008年7月15日 松原市
2008年7月15日 吉林市
2008年7月16日延吉市
2008年7月17日辽宁省沈阳市
2008年7月18日 本溪市
2008年7月18日 辽阳市
2008年7月18日 鞍山市
2008年7月19日大连市
2008年7月21日 临沂市
2008年7月21日 青岛市
2008年7月22日曲阜市
2008年7月22日泰安市
2008年7月23日济南市
2008年7月25日河南省郑州市
2008年7月26日商丘市
2008年7月26日开封市
2008年7月27日洛阳市
2008年7月28日安阳市
2008年7月2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
2008年7月30日 秦皇岛市
2008年7月31日 唐山市
2008年8月1日-2日 天津市
2008年8月3日 四川省 广安市
2008年8月4日 乐山市
2008年8月4日 绵阳市
2008年8月4日 广汉市
2008年8月5日 成都市
2008年8月6日-8日 北京市
2008年8月8日 圣火点燃
为什么2012年奥运会圣火不是全球传递?
伦敦奥运会圣火不再进行全球传递。
2009年3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出台规定,奥运会主办城市今后只能在本国境内组织火炬传递。该决定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始实施,温哥华冬奥会的圣火就只在希腊和主办国加拿大境内进行了传递。
伦敦奥运会圣火5月10日在古奥林匹亚点燃,经历了为期8天在希腊境内的传递之后,奥运圣火18日抵达英国,并将于19日起在英国境内开始为期70天的传递活动,圣火中途还将造访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并进行半天的短暂传递。
奥运火炬传递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被纳入正式奥运仪式以来,夏季奥运会火炬传递一般都在多个国家举行。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更是首次实现全球传递,把圣火送达27个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也途经五大洲,传递距离达到137000公里的历史纪录。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圣火传递
参见:2012年伦敦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
伦敦奥组委确定的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全长约8000英里(约12800公里),95%的英国人可以在离家不到10英里(约16公里)的地方目睹火炬传递 。
2012年5月10日,圣火在雅典正式集。
2012年5月18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交接仪式在希腊泛雅典体育场举行。伦敦奥组委塞巴斯蒂安·科从希腊奥委会卡手中接过奥运会圣火点燃火种灯。中国体操名将李宁和希腊举重奥运冠军迪马斯共同传递,最终两人一起点燃圣火盆 。
2012年5月19日,圣火从英格兰最西南端的海角兰兹角开始传递,历时70天左右,由8000名火炬手完成,每天大约有115人参与。途经1000多个社区 。
2012年6月6日,圣火抵达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2012年7月27日,圣火抵达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伦敦碗”。 中国火炬手 李宁江和平王力宏(美籍)白岩松彭晓婷吴兴芬陶崇文周惠冬日那阿里木江葛磊毛陈冰朱颖亮余恒菊王雪瑞李文胜和洪杰唐剑薇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 日期天数起点终点5月10日 雅典取火 5月18日 圣火抵达英国 5月19日 第1天 兰兹角 普利茅斯 5月20日 第2天 普利茅斯 埃克塞特 5月21日 第3天 埃克塞特 汤顿 5月22日 第4天 汤顿 布里斯托尔 5月23日 第5天 布里斯托尔 切尔滕纳姆 5月24日 第6天 格洛斯特 伍斯特 5月25日 第7天 伍斯特 卡迪夫 5月26日 第8天 卡迪夫 斯旺西 5月27日 第9天 斯旺西 阿伯里斯特威斯 5月28日 第10天 阿伯里斯特威斯 班戈 5月29日 第11天 博马里斯 切斯特 5月30日 第12天 切斯特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 5月31日 第13天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 博尔顿 6月1日 第14天 博尔顿 利物浦 6月2日 第15天 利物浦 卡斯尔顿 6月3日 第16天 贝尔法斯特 波特拉什 6月4日 第17天 班恩河 伦敦德里 6月5日 第18天 伦敦德里 纽里 6月6日 第19天 纽里 贝尔法斯特 6月7日 第20天 纽卡斯尔 穆尔菲尔德斯 6月8日 第21天 斯特兰拉尔 格拉斯哥 6月9日 第22天 格拉斯哥 因弗内斯 6月10日 第23天 柯克沃尔(奥克尼群岛) 勒威克(设德兰群岛) 6月11日 第24天 斯通诺威 阿伯丁 6月12日 第25天 阿伯丁 邓迪 6月13日 第26天 圣安德鲁斯 爱丁堡 6月14日 第27天 爱丁堡 阿尼克 6月15日 第28天 阿尼克 纽卡斯尔 6月16日 第29天 盖茨黑德 达勒姆 6月17日 第30天 达勒姆 米德尔斯堡 6月18日 第31天 米德尔斯堡 赫尔 6月19日 第32天 赫尔 约克 6月20日 第33天 约克 卡莱尔 6月21日 第34天 邓弗里斯州 温德米尔波尼斯 6月22日 第35天 肯德尔 布莱克浦 6月23日 第36天 林瑟姆圣安妮斯 曼彻斯特 6月24日 第37天 索尔福德 利兹 6月25日 第38天 利兹 谢菲尔德 6月26日 第39天 谢菲尔德 克里索普斯 6月27日 第40天 格里姆斯 林肯 6月28日 第41天 林肯 诺丁汉 6月29日 第42天 诺丁汉 德比 6月30日 第43天 德比 伯明翰 7月1日 第44天 伯明翰 考文垂 7月2日 第45天 考文垂 莱切斯特 7月3日 第46天 莱切斯特 彼得伯勒 7月4日 第47天 彼得伯勒 诺维奇 7月5日 第48天 诺维奇 伊普斯威奇 7月6日 第49天 伊普斯威奇 切姆斯福德 7月7日 第50天 切姆斯福德 剑桥 7月8日 第51天 剑桥 卢顿 7月9日 第52天 卢顿 牛津 7月10日 第53天 牛津 雷丁 7月11日 第54天 雷丁 索尔兹伯里 7月12日 第55天 索尔兹伯里 韦茅斯 7月13日 第56天 波特兰 伯恩茅斯 7月14日 第57天 伯恩茅斯 南安普顿 7月15日 第58天 南安普顿 朴茨茅斯 7月16日 第59天 朴茨茅斯 布赖顿和霍夫 7月17日 第60天 布赖顿和霍夫 黑斯廷斯 7月18日 第61天 黑斯廷斯 多佛 7月19日 第62天 迪尔 梅德斯通 7月20日 第63天 梅德斯通 吉尔福德 7月21日 第64天 格林威治 沃尔瑟姆森林区 7月22日 第65天 雷德布里奇 贝克斯利 7月23日 第66天 刘易舍姆 万斯沃斯 7月24日 第67天 金斯顿 伊林 7月25日 第68天 哈罗 哈林格 7月26日 第69天 卡姆登 威斯敏斯特 7月27日 第70天 沿泰晤士河到奥林匹克体育场点燃 (参考资料来自: )
2012伦敦奥运会火炬用的什么燃料
由伦敦奥组委发布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炬名叫“Barberosgerby”,火炬为更容易让人握牢的三棱形状;金色的铝合金外表面镂刻有象征8000个火炬接力手的8000个圆孔,这是奥运史上第一次将人的因素加入到火炬中。火炬造型时尚现代,并且是史上最轻的奥运火炬。2011年6月8日,伦敦奥运组委会公布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残奥会火炬的正反两面形象。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残奥会火炬的设计工作由设计师爱德华· 巴伯和杰伊·奥斯戈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