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们心中最经典的开幕式表演是什么?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有哪些?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吟诵了孔子的哪些名句?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先后出现的两个古代“和”字与现代“和”。有何意义
你们心中最经典的开幕式表演是什么?
看了下其他回答者他们的回答,他们的心中最经典的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我也不落伍掉队,我心中的答案跟他们是一致的!
相信问我们国内的大多数人,80~90%的回答者都是这样一个回答的。毕竟这是在我们国家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啊,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多少的努力啊!无论是从之前的不断向奥委会申请奥运会的主办权,还是国人为了成功举办这次奥运会花费的时间,物力,精力。
2008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地点在国家体育场,即著名的鸟巢,据说可以容纳大概9万多观众的场地。总之那时,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直播,看到是人潮涌涌的,华灯璀璨,星光灿烂,流光溢彩的!非常的激动!相信在现场的朋友们的感受是更加的激动难奈的了!
回忆到那时的开幕式,记忆还是深刻的:开场的一阵阵很震撼人心的巨型敲鼓倒数“10.9……….1”,而那敲打声,又是那么的整齐,错落有致;紧接着,就开始了当晚的正式表演了!
一轴巨大无比的中国画卷展现在眼前,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来宾贵客展示了我们中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非常的精彩;还有那三千多的孔子子弟,朗朗读书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着大家的到来;还有,中国的画卷,点点桃花,笔墨纸砚,四明,等等都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的璀璨文化精华;期间,著名钢琴家朗朗,和一位可爱稚嫩的小女孩在一起,随着朗朗他那优美流畅浪漫的钢琴声下去,下面一副古老的画卷展现出来,一千多个穿着绿色服装的人在徐徐表演着;而不久,在周边又出现了点点银光,令人叹奇,展现出和平鸽的形象,非常的美好!礼炮,火焰不断,衬托着巨大的鸟巢,周围的水立方建筑背景,显得非常的流光溢彩,漂亮迷人;
还有,我们中国的著名歌手刘欢老师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深情合唱的主题曲《我和你》,那优美,天籁之音,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一时成为大家的美谈,热搜流行火爆之曲!
最后,记得的是,体操王子,也就是现在的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升空点火!那个激动,自豪啊!~我们中国真的在不断强大起来了!让我们为自己自豪!
总之,那晚的开幕式表演是非常的精彩的,深深的留在我们广大观众的心中!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有哪些?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
1、周涛:美丽的欢迎焰火环绕体育场一周,在鸟巢上空如花朵般绽放,璀璨的焰火引发一道耀眼的光环激活古老的日晷。
2、孙正平:现在大家看到的在鸟巢上空出现的图案是我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的记时仪器日晷。
3、周涛:此刻由日晷发出的时间之光点亮了鸟巢,点亮了由2008面缶和2008个击缶者组成的巨型缶阵。?
4、孙正平: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的演奏。?
5、周涛:此刻,缶面上的灯光和着有节奏的击打依次亮起。整齐而震撼的声音以光波的律动向我们传递光阴的概念。
6、孙正平:和着如鼓般的击打声,场上出现了巨大的光影数字。每一次怦然心动的声响,每一次光影数字的更迭,都预示着北京奥运的分秒临近。?
7、周涛: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倒数,让震撼的节奏,激荡千年祖国的万里长城疆土,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共同迎接中国的奥运时间光耀莅临!?
8、周涛:夜空璀灿,缶声震天。颂歌飞扬,情谊无边。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一场独具中国古典艺术魅力的欢迎仪式,欢迎所有远道而来的朋友。
9、孙正平: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几千年来,不仅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完整的礼仪规范。?
10、周涛:此刻,两千零八名乐手,一边击缶,一边高声吟诵着五千年前孔子写在论语中的名句。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北京最真挚的欢迎之情。?
11、孙正平:欢迎所有热爱友谊与和平的朋友们来到北京,来到中国!欢迎所有热爱奥林匹克的朋友们来到奥林匹克大家庭!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吟诵了孔子的哪些名句?
在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中,三千孔门弟子褒襟广袖,峨冠博带,手持竹简,且舞且吟,在“孔子周逰列国图”的背景下,沉稳庄重,神飞扬地诵读了《论语》中的六句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这是子夏借用孔子的话,为那个认为自己没有好兄弟的司马牛解忧愁。言辞恳切,情意浓浓,却道出了一番人世间的大道理:一个君子,只要对事能敬,没有过失;对人能恭,依礼而行,那就四海之内、普天之下都是你的兄弟,何必害怕没有好兄弟呢?孔子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帮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我国民间流传的“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孔子的这个思想作了通俗的表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公平、正义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政治家的高度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所秉持的“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为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而行,就会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就可以走遍天下,切实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北京奥运会关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深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团结互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
“朝闻道,夕死可以!”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是中华文化的最高范畴,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或指事物的法则、规律,或指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学问的真谛,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先秦诸子对于“道”虽有各自不同的阐述,但都把“道”作为自己学术的最高概念。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我早晨得知了真理,即便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这是极而言之,表达了孔子执着而迫切地追求真理的心情。 孔子还为自己和学生规定了一个生活的方向,就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追求真善美,这是中华民族的坚定信仰,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向往。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在文化和信仰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只要在追求真善美这个最高理想上是一致的,就有可能在加强交流与沟通中,加深理解,互相学习,积累共识,缩小分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现代交通、通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竞赛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北京奥运会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从而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作出了贡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教导学生子路的一段话。他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人们对待知识要有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人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代又一代地不断积累的过程。就个人而言,任何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有所知,也有所不知。一个人,如果不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物或知识,或者不懂偏要装懂,就是自己阻塞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道路。只有实实在在地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东西,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把不知转化为知,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是知也”的道理。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尤其是在这个新事物、新知识大量涌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创造自己美满幸福的新生活,更要有曾经说过的“本领恐慌”之感,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北京奥运会为我们提供了向各国人民学习的极好机会,我们只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抱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才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仅要有诚实和谦虚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孔子告诫他的学生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而无所得,甚至于不辨是非真而上当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丧失信心,甚至陷入疑惑,走入邪门歪道,那是很危险的。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在学习和整理诗、书、礼、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从中引申发挥出新的见解、新的思想,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再把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理解、体会传授给学生,这就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一生的事业,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主要原因是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认为,10户人家之中,必有像他那样忠信的人,而未必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好学”,这正是孔子有别于他人、又长于他人的地方。孔子“学无常师”,不仅善于向书本、向前人学习,而且重视向他人、向实际生活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真实写照。人要知道自己的模样,就得照镜子。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得以他人为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他人的长处,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人的短处,要“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要检点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孔子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了“贤者”,要想着向他看齐。见了“不贤”的人,要自我反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孔子关于如何以他人为师的这些经验之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人生启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之道,是成为君子的三个必要条件。“知”就是知识和智慧。人能勤学敏思,有了知识和智慧,才会明道达义,故而不为各种是非和利益所迷惑。“仁”就是对于他人的爱心。人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才会品行高尚,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勇”就是敢于担当,敢于牺牲。人能见义勇为,才会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志道直前,故而无所畏惧。在这三条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知”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量和行为。“仁”是体,“知”和“勇”是用。关于“知”和“仁”的关系,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就是说,一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只是学问和智慧达到了条件,而不能坚守仁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必然会失去。关于“勇”和“仁”的关系,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就是说,仁者一定勇敢,但仁者之勇是大智大勇,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而缺乏仁的精神的“勇”,是匹夫之勇,会干出许多伤害仁德的事,是不可取的。孔子认为,“仁”的根本是孝,他提出了一个从“亲亲”开始,对父母讲孝敬,对兄弟讲友悌,对朋友讲忠信,扩而充之,“泛爱”天下之众的“仁爱覌”。这是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表达,是人性的体现,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怎样实行这个仁爱覌呢?孔子提出了两条: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所强调的是宽以待人的精神,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起码的要求。一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所强调的是真诚待人的精神,自己想立得住,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立得住,有所作为;自己想事事通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事事通达,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这两条就是孔子学说中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挂在了联合国大厅里,成为人们公认的普世。
2005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主办了“孔子文化节”,在全球联合举行了祭孔大典。这说明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以上六句千古流传的孔子格言,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极好教材。我想,这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者、编导者们,以壮观的场面推出孔门弟子吟诵《论语》的良苦用心。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先后出现的两个古代“和”字与现代“和”。有何意义
“和”出现于“灿烂文明-文字”——这是孔子的“三千弟子”,演员们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弟子们手持竹简。这是用竹片穿成的书,竹片上刻着文字。“活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两个古代的“和”字,一个现代的“和”字。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