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竞1-0战胜巴萨的比赛里,梅西的表现如何?
2.梅西的过人方式看起来并不快,但为何效果那么好?
3.球员一场能跑多少公里?
4.梅西真的跑不动了吗
马竞1-0战胜巴萨的比赛里,梅西的表现如何?
在带领阿根廷队踢了两场世预赛的比赛后,虽然阿根廷队保持着不败战绩,但是梅西并没能进球,这也使得梅西在本赛季的进球数真的是在骤然下降。结果就在梅西返回巴萨,在西甲赛场上征战时,梅西依旧没有状态,他在面对马竞时继续迷失。
可以看到的是,在最新一轮次的西甲比赛中,梅西所领衔的巴塞罗那队不敌马竞,他们以0-1的输给了对手。当这场比赛战罢,梅西所率领的巴萨在西甲联赛中也仅仅只有第10位的排名,与夺冠目标越来越远。
并且梅西在这场西甲比赛中的个人表现也是一如既往地糟糕,他被马竞的防守球员给困住了,在这场比赛里毫无表现时刻。个人在尝试了3次射门之后,梅西并没有收获进球。并且梅西也出现了9次传球失误,在进行盘带时,梅西还因为被对手识破了进攻意图,所以丢失了4次球权。
在赛后,梅西只获得了7.1分的评分,这样的评分对于梅西来说确实是比较低的。现在,伴随着巴萨在这场比赛中失利,属于梅西的一项神奇纪录也是遭到了匪帅西蒙尼的终结。因为要知道在此前的西甲联赛中,梅西在面对着西蒙尼时还没有输过球(11胜6平),结果在这场比赛结束后,梅西首次在西甲中不敌西蒙尼!
并且梅西还在这一场战役过后缔造了两大尴尬数据。首先,梅西在最近的时间里,一共有过48次主罚任意球经历,结果他只有1次射门洞穿了对手的球门,可见,梅西的最强杀招现在也不灵了。
其次,梅西在本赛季的运动战进球数也是十分稀少。因为他在为巴萨踢了11场比赛后,虽然打进了6粒进球,但是却只有1粒运动战进球,其余都是点球,在国家队中则是在出场了4次后只打进了1粒点球,没有运动战进球!毫无疑问,如果梅西再这么踢下去,他将与金球渐行渐远。
梅西的过人方式看起来并不快,但为何效果那么好?
梅西拥有目前所有球员当中最快的步频、最好的有球能力,原地启动最好的瞬间爆发力,3~7米内最强的突破和摆脱能力,10~20米的中程突破过程中,平衡性最好、变向最快、急停后再启动的控制能力最佳,最完美的连续技术动作——他根本就不需要花哨的动作来迷惑对手,因为对手面对他一整套技术动作根本从判断到做出防守动作,绝大多数时候根本跟不上梅西连续控球的节奏。
梅西
2010~2011赛季半决赛首回合,梅西单挑了两条防线,然后用右脚将球打进。在这个过程中,梅西在同时摆脱迪亚拉和阿隆索的时候,就是完全靠加速。生蹚两名中后卫的时候,纯靠变向抖脚腕,并伴随着中高速进入高速的提速和步频提升,在拉莫斯和马塞洛关门之前,梅西已经进入完全高速,调整推进路线以控制皮球,最后两下蹚球调整步点然后卧射球门远角,这一连串的技术动作,都是纯熟、自然、流畅地施展,丝毫没有停滞的可能,如果要阻挡他,伸手伸脚都会造成犯规,特别是禁区内,立刻就会被判点球。这个过程当中,只有迪亚拉在中圈外拉住梅西制造战术犯规才是唯一有效防守方法。
如此神行电闪的过人套路已经是天下第一,要什么花哨的动作来加成?完全不需要。梅西有没有动作?有,他的动作在小腿摆动、上半身和部分眼神。
梅西
这是小腿在正常跑动当中装蹚球、实际碎步调整,做出的“交叉步”,因为完全是正常跑动当中的正常动作,迷惑性才高得不可思议。另外,梅西在过人完成之后,两步半的跑动就把防守队员甩开1米,完成了半个急停急起过程,整体奔跑速度并没有明显降低,这才是超人的技术水平。
鼎盛时期,梅西在西甲联赛对赫塔菲的连过五人,同样将原地变向、启动、穿裆、爆发突进、高速变向、摆脱做到了极致。整个过程用时只有11.6秒,狂奔57米,总共触球13下(右脚5下、左脚8下)。所有过人动作都是轻蹚轻扣,一气呵成,不带半点停滞,为什么说是马拉多纳接班人,就是因为这样的高速盘带+连过五人进球,除了马拉多纳之外,只有梅西能做到。
梅西
整个过程当中,梅西只有三次触球让皮球滚动离自己身体超过1米,包括最后盘过门将倒地卧射之前,但他的有球能力强到不可思议,每次都能将皮球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并且抢在赫塔菲防守队员做动作之前完成过人。
这个过人完全靠上半身的细微晃动,和控球脚交换,将门将晃过,整个过人过程就是一套身体本能、肌肉记忆的动作,踩单车这样的花哨动作只会破坏他过人的完整节奏。
球员一场能跑多少公里?
根据国际足联的相关统计,目前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全场的累计跑动距离平均为10000米。
1、欧洲五大联赛球员跑动距离平均在12000米以上。
2、中超联赛球员平均跑动距离9000米左右,在国内比赛能跑11000米的队员就能称为跑不死。
3、国际大赛最长跑动纪录就是由贝克汉姆创造的。在2001年世界杯预赛对阵希腊,他跑动了16.1公里。
国际足联的相关数据,职业足球运动员全场的累计跑动距离平均接近10000米,最少也在6000米左右,跑动最多的球员则高达12000米以上。
足球场上跑动距离最远的往往都是中场球员。目前有纪录的球场最长跑动距离由大卫·贝克汉姆保持,在2001年世界杯预赛对阵希腊的比赛中,他跑动了16.1公里,并且最终在补时阶段以任意球破门完美收场,直接送英格兰队进入第二年的韩日世界杯。
虽然跑动距离是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但完全以跑动长短来衡量一个球员是否努力还是有失偏颇的。有些前锋为了保留体力在电光火石间出现的冲刺机会,球场上跑动距离一般都较少。比如“肥罗”罗纳尔多、梅西在球场上的跑动距离都不算亮眼,他们也经常为此糟到诟病,被认为这是有所保留的证据。正在进行的俄罗斯世界杯,两位世界最顶级球星C罗和梅西的第一场比赛,虽然都收获平局,但褒贬分明。
对阵西班牙的比赛,C罗跑动距离达到8.7公里,巅峰冲刺速度达到33.98公里/小时,4次射门,完成帽子戏法并且最后读秒阶段的进球帮助球队扳平;对阵冰岛,梅西的跑动距离是7.6公里,是全场比赛打满90分钟的球员(除门将外)里最少的。其中83%的距离都在较低速度内,冲刺速度最高也没超过25公里/小时,且错过点球让梅西备受责难。
梅西真的跑不动了吗
在阿根廷世界杯征程的最后一场比赛里,莱昂内尔-梅西——承载着阿根廷二十余载世界杯梦的男人——仅仅每隔两分钟才能得到一次触球机会。其中一次触球本有机会将比赛绝杀在九十分钟的常规时段里——但他把球打偏了。除去这些以及随着小组赛结束进球和助攻效率的下降(前三场打进四球,第四战一记助攻绝杀瑞士,从那之后颗粒无收),他依然收获了世界杯金球奖(相当于赛事最有价值球员)。与之相伴的则是天使与恶魔的化身——迭戈-马拉多纳的评论:“一个人不应该因为一些营销手段赢得一些自己不配获得的东西。”那些五花八门措辞尖锐的专栏文章也在周日和周一的疯狂之后安静了下来——然而梅西的粉丝却开始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梅西是我们平常见到的他吗?
在周日的世界杯决赛开始前,梅西的父亲豪尔赫告诉媒体他的儿子已经精疲力尽了。这与我数周前听到的——关于梅西在世界杯上的无球跑动和奔跑距离相当差——极为吻合。以下是来自ESPN专栏文章的一段摘录:
身为国家队队长以及肩负国家希望的双料压力已令梅西难以适从。“他的能量已经枯竭了”梅西的父亲向《每日电讯报》表示,“他感觉自己的腿有上百公斤重。”根据国际足联公布的数据,梅西在跑动距离榜排行所有参赛球员的第三十位。梅西在六场比赛共计573分钟的时间里共计跑动32英里(将近51.5公里)。与之相对,荷兰铁人斯内德在585分钟的出场时间里共计跑动43英里(约69公里),居众球员之首。同样的数据榜,梅西在所有参加了前六场比赛的球员中只排在倒数第二。
[+查看更多]
尽管这些英里跑动数据既不显眼也不易懂,但今时今日的它们已经非常常见(似乎每逢换人间隙屏幕都会打出球员的跑动数据)。的是,国际足联为世界杯特设了‘跑动距离’页面。我把这些数据编辑分为进攻和防守两类,然后按照球员位置排列成下表:
事实上,除去守门员,梅西拥有本届世界杯第二低的防守端无球跑动和在前锋中第二低的进攻端无球跑动(统计针对进攻时间和防守时间之和超过150分钟的球员)。
在看完肯-厄利的文章后我情不自禁的联系到梅西在比赛中的安静。当梅西无球在脚时,他常常在自己所处的区域悠闲漫步,尤其当对手进攻时更甚——好像在期待着球某个时刻能滚到他脚下一般。而这一切似乎与绝大多数足球教练所倡导的积极拼抢背道而驰。
难道说梅西的不作为和他“重达一百公斤”的腿有关?如果是的话,只能说梅西太累了,累的甚至无法像平常那样拼抢,只能抓住一切休息机会来弥补他的体能消耗。同样的答案也可用来解释他随着世界杯进程日趋下降的表现。
但我不相信事情就这么简单。世界杯上同样列出了运动员每场比赛之间的跑动数值变化,以下是梅西的,分为进攻和防守两类:
可以看到几乎每场比赛,当梅西在进攻端跑动更多时,他同样也在防守端跑动更多。这种攻守平衡也体现在跑动距离较少的场次里。我认为,这意味着跑动距离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阿根廷面临的对手。但在决赛跑动的不均衡(攻守跑动距离差距为七场比赛最大)又提及了一个新的观点:梅西到决赛时真的累了(个人猜测主要反映在他的防守数据中)。但是如果以防守无球跑动为标准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梅西在进攻中付出了非比寻常的努力,期盼着能取得些成果(一件他在之前一两场比赛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当然,这也有可能只是随机的偏差罢了。
总的来说,这些数据并不能证明梅西随着世界杯进程体能下降。如果无球跑动的问题是他疲惫的结果,我们理应猜测他的跑动会在最长的休息期后的那场比赛达到最高,亦或是随着锦标赛进程逐场下降。但这些猜测都没能在数据里得到验证。
除去最后一战的意外数据,材料仅证明梅西拥有较低的无球跑动,而无法证明他已精疲力尽。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有几种潜在的负面解释:一、梅西的健康状况不足以支撑整届锦标赛;二、他只是没尽力罢了。但以上的理论均无法成立,除非能证明较差的无球跑动代表怠工或健康隐患。
而这点我们倒是可以求证。
很遗憾并没有足够的数据能支持我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通过无球跑动来预测球员比赛质量的研究。但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至少通过国际足联来看看是否更积极的跑动意味着更出色的表现。也就是说,一位球员的进攻成果和他的无球跑动真的有关吗?
接下来的图表对比了球员无球跑动与每分钟进攻成果,公式为:进球数+0.1机会创造数(这个公式相较进球+助攻更为稳定)。
或许有人可以说以上图表支持了“梅西不配金球奖”的论调,但我决定不参与这一辩论。尽管缺乏跑动,但梅西的表现绝对称不上糟糕,单凭高居第五的每分钟进攻效率就可证明这点(而且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他的表现不止于进攻端。事实上他的整届杯赛中的各项表现要持平甚至优于自己平时的水平)。与此同时,在上图另一端的格策毫无疑问以最高的无球跑动度过了一届极好的锦标赛。在他们之间夹着哈梅斯罗德里格斯——一个凭借中等工作量创造了巨大进攻端成就的年轻人。
重要的是——不管对于中场还是前锋,无球跑与效率都不存在必然联系。事实上两种线条的走势甚至均呈现下降趋势——尽管还不未明显到足以从中解读出什么的地步。
所以可以说“懒惰”并未妨碍梅西的出色,甚至是造就了他的出色吗?至少在梅西风暴席卷世界杯之时,肯-厄利给出了一个正面答案:
最好的球员在最快速的足球时代选择散步,这一定意味着什么。
我没有梅西世界杯之外的跑动数据,但一些杂散的关于梅西场上节省体力的新闻曾经多次出现过:
2010年6月:《纽约时报》文章称赞迈克尔-布拉德利的跑动,并以梅西作为对比。
2011年5月: 来自Bleacher Report 的文章引用梅西在中的数据来证明他“并不是每分钟都在努力踢球”。
2012年8月:一份关于梅西与达尼-阿尔维斯的对比证实了梅西几乎花费了两倍于队友的时间处于“不活跃”状态。
2013年2月:一份站在巴萨立场的关于梅西缺乏跑动的分析尝试为这种现象辩解。
2014年4月:一篇来自ESPN的文章根据梅西的跑动距离批评了他在联赛的表现。
自2010年以来至今,人们没停过对于梅西在场上“散步”的抱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那段时间梅西的表现可谓相当好。
当你看见一系列不寻常的事发生在一名球员身上时,与其尝试孤立地分析每一件事,不如去考察这些个案之间的关联。如果把低的无球跑动视为一种“特征”而非“故障”,那它可能正是帮助梅西拥有如此统治力的原因之一。以下提供一种投机版本的论点:
许多足球运动员在没有更好方法改进比赛时选择了增加自己的跑动距离,有人甚至在跑动水平已经十分理想后还继续多跑。也有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他们把大量精力消耗在了跑动上,而不是其他更加有价值的地方。更甚,减少不必要的跑动能帮助球员更好的追踪掌握场上的风吹草动,并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预判。
好了,这听起来或许不切实际,但这种疯狂的想法正是梅西的案例应该让我们想到的(欢迎不同意见!)这并不是梅西唯一的一种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非常规行为(再比如他对传中——时至今日都被视为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反感)。
这些选择也许铸成了他的伟大,又或许没有。但至少梅西选择散步的奇异景象并不应该成为批判的理由,也不应成为开脱的借口。让我们别把对阵伟大对手时的平庸发挥当成难解的谜团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