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协杯正赛即将开打:增设临时转会窗,U23政策也有新变化
2.中超u23新政策怎样规定
3.中国足协新政u23球员是什么意思
4.2023年中超赛程是怎样的?
5.如何评价足协“U23新政”
足协杯正赛即将开打:增设临时转会窗,U23政策也有新变化
足协杯9月29日就将抽签决定对阵形势,而为了进一步确保杯赛的比赛质量和公平性,中国足协早在9月中旬,就发布了《中国足协关于2021中国足球协会杯正赛阶段竞赛规程的补充通知》,通知主要是针对被国家队征调了球员、实力受损的俱乐部,给出了一个临时转会窗口,2021年9月29日至2021年10月12日,给各队可以补充球员的机会,当然,俱乐部转会补报球员的名额不得超过国家队征召球员数量。
众所周知,在之前决定2021赛季联赛赛程的时候,除了首先考虑国家队的备战集训需求,足协也充分考虑了联赛的公平性,最终没有让联赛在国脚不在的情况下进行。但2021年度足协杯的比赛,被安排在10月至11月期间进行,而国家队10月的两场比赛已经确定在西亚进行,11月的两场比赛就算不在西亚,国脚们也不可能参加足协杯赛,因此,输出国脚多的球队,其在杯赛中的战力是必然会受到影响的。如何最大限度帮助这些球队弥补实力,也是中国足协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最终,中国足协在9月15日发布了《中国足协关于2021中国足球协会杯正赛阶段竞赛规程的补充通知》。
通知中首先确定要开临时转会窗口:2021年9月29日至2021年10月12日,我会将开启临时转会窗口,有被国家队征召球员的俱乐部可在此窗口完成球员租借、转会及足协杯补报。俱乐部转会补报球员的名额不得超过国家队征召球员数量,即某俱乐部被国家男子足球队征召6人,则该俱乐部只可补报至多6人。也就是说,所有被国家队征召了球员的俱乐部,都可以在这个窗口完成新球员租借和转会,并在足协杯中为新球员补充报名,每家俱乐部可以引进的球员跟其在国家队的国脚数量对等,目标球员为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包括在中国足协注册的本土球员和外援。
值得一提的是,原则上,该窗易的球员,只能用在今年足协杯上,而不能用在12月的联赛中,毕竟正常情况下,12月份联赛开打时,国脚们已经回归,那么为足协杯补充的球员如果再在联赛中出场,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因此在这个窗易的球员,是不能代表新球队参加联赛的。短期租借的球员,也不能再回到原球队打12月份的联赛,在这个窗口转会加盟新球队的球员,只有在2022赛季才能代表新球队打中超联赛。这一点也就大大限制了这个窗口的球员交易空间,可以说,这个窗口其实更多是为了符合条件的各俱乐部从内部挖潜重新报名球员准备的。
《补充通知》第二项还规定了U23政策:被国家男子足球队征召 U23 球员的俱乐部可以在2021足协杯正赛阶段不执行U23球员政策。目前符合这个规定的俱乐部,是上海申花和山东泰山,他们分别被国家队征调了朱辰杰和郭田雨。第三项则是关于防疫:如任何球队因防疫问题无法完赛,将被视为弃赛。
中超u23新政策怎样规定
每场比赛必须有一名U23球员首发,在此前提下,U23球员使用人数还不得低于外援使用人数。这对U23球员的储备及主教练调配阵容都带来很大的考验,比如如果上三个外援,就得上三个U23,如果只有一名U23球员首发,三个换人名额就得有两个留给U23,如果遇到伤病,就更加困难。
中国足协新政u23球员是什么意思
中国足协新政u23球员是亚足联U23锦标赛的中的球员,所有球员的实际年龄有不大于23岁的限制,旨在培养和锻炼新人,发掘更好的苗子,建立人才梯队。
中国足协强行推出了U23球员上场政策。一个赛季下来,只有部分俱乐部较好的贯彻执行,而另一部分俱乐部钻了政策的漏洞。
为避免新赛季出现过早换下U23球员的状况,足协推出U23球员政策的“加强版”,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是:规定每支球队必须在18人名单中报3位U23球员,其中1人必须首发,且规定一场比赛中必须保证有1名U23球员在场上。
不过,也有声音反映,这样的弥补政策依旧不够严格,新赛季中超或将在政策上向U23球员更加倾斜,届时登场的U23球员恐怕就不止一个人。
扩展资料:
中超U23新政下部分球员的发展现状:
在中超冬季转会窗的最后几日,各家中超俱乐部都逐渐官宣了自己的新援。2018年2月的最后几日里,几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几条甚至十几条的中超重磅转会消息。
叮叮当当的通知铃声折射着欢迎新援的掌声,但是在每一家俱乐部的上空,同样响彻着驱逐的号令。
伴随着“U23政策”的进一步收紧,23岁以下的年轻球员们再一次成为了转会市场上的主角。但是随着新赛季开打,很多人也将不再拥有“U23”这个称号,他们的名字也随着黯淡。褪去光环之后,那些曾经的“U23”都去了哪?
不再是U23的廖均健加盟武汉卓尔
刷完任务,你可以走了
上赛季效力于申花的徐骏敏一共为球队首发14次,出场15次,但整个赛季加起来,仅仅打了581分钟比赛。
申花对他的定位很简单:“U23首发”这个成就刷到了,可以下去了,如今不能“刷任务”了,就应该走人了。
在2017年的冬天,徐骏敏转会同城对手、中甲球队上海申鑫。
有的球员,在“U23”行列中也属于备胎。失去了这一身份之后,他们也就立刻没有了在中超立足的资本。
由于U23国脚高准翼发挥稳定,华夏幸福的另一位U23后卫廖均健多数时间跟随预备队比赛,并在半程后被租给了重庆力帆。失去U23身份之后,廖均健更是没有机会,被再度租给了武汉卓尔。
廖均健在省港杯足球赛上的队友叶楚贵同样也被租借到了中甲,虽然曾贵为中乙金靴,但是叶楚贵在富力的地位一直尴尬。前有中超MVP扎哈维与国脚肖智,后有U23小将向柏旭,叶楚贵即便回归也很难有机会。
百度百科—亚足联U23锦标赛
新华网—足协酝酿新政帮扶U23球员
2023年中超赛程是怎样的?
2023年中超联赛共进行34轮比赛。
中超官方公布了2023赛季中超联赛第11轮至第34轮的完整赛程。 第11轮8月5日开始,12月17日34轮全部结束。165天的时间里,中超联赛共进行了216场比赛,各队基本上每周一都有比赛。
第一轮北京国安VS沧州雄狮2023年6月5日19:00;第二轮成都荣成VS北京国安2023年6月8日19:30;第三轮16:30 2023年6月13日,北京国安诉。
中超联赛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第一阶段用赛制,海口赛区、大连赛区、梅州赛区。第二阶段用主客场赛制,各队在各自主场对阵。第二阶段将于8月5日开始。
2023年中超规则
比赛规则2022中超联赛,U2U21政策,本赛季中超联赛将沿用此前的U23政策。 中超各队必须保证至少有一名U23球员上场,除非U23球员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用完或被红牌罚下。
如何评价足协“U23新政”
这个政策的出来是疯狂开倒车,很有可能对中国足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至少是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这两个政策出来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政策的内容上,而是政策并没有给俱乐部一个执行的缓冲期。无论是 U23球员的限制还是外援的使用上,这种政策的出台只要智商正常的人肯定会想到给俱乐部预留一到两个赛季的缓冲,最次也是保证在上个赛季结束前通报下个赛季的政策,现在距离下赛季开始只有2个月的时间突然宣布这条给俱乐部的调整时间太短,而这种突然发政策对联赛进行大调整的行为也带来三个隐患:
众所周知现在中超联赛的繁荣是因为金元足球的投入,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会不会影响中超金主的投入热情,或者至少对金主来说是丧失安全感的。
金主们重金砸下的顶级外援和教练是吸引球迷看中超最重要的原因,对于这些外援来说,中超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有可能让他们在合同结束前就丧失工作,或者至少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内容,对于球员和教练来说也是毫无安全感可言。
好不容易这两年树立起来中超的影响力和口碑,在中国观众和海外媒体那里也因为这种乱七八糟的政策变成了笑话。
而对于两个政策,也非常糟糕,首先是名单里至少有两名U23球员,并且一人首发的规定,出发点很好,但是可操作性太差,有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中超的观赏性肯定会受到影响,至少现在大部分 U23球员肯定是无法达到联赛需要的水平。
会直接拉大强队和弱队的差距,只要稍微看一下各个球队的名单就知道,我国比较好的 U23球员都在几个强队中,而中下游球队几乎没有 U23球员可用,比如力帆、泰达和延边只有一名 U23球员,而在这种政策下,U23球员的转会费用会明显上涨,没有钱的弱队只能买低水平的或者从自己青训里面找,结果就是这些球队场上很可能有极低水平的球员,使得强队和弱队的差距更明显。
考虑到球员有可能受伤等问题,两名 U23球员是肯定不够的,理性考虑至少要4名,也就是说大量的非 U23球员生存空间会被挤压,甚至一定会出现大量球员在 U23的时候踢主力,而到24岁的时候,就无球可踢,甚至拿不到职业合同的情况,这对培养球员并没有半点好处。而那些因为 U23球员政策失去工作的现有球员,他们的利益谁来保障?
政策对细节的制定很不清楚,设俱乐部因为某些原因不够2名 U23,比如受伤。那么要怎么操作,如果没有替补的 U23,那是不是大名单少一人就可以,如果没有场上的 U23,那是要首发少一人?这些非常重要的细节根本没有写清楚。
未来几年国奥队成绩定然会一塌糊涂,国奥队比赛基本都不在国家队比赛日,这种情况下每个队的 U23 都必须留着应对联赛限制名额,肯定不会同意被征召,所以很长时间国奥队能够征召的球队肯定是非职业球员。
而对于完全没有半点意义的新3外援政策,又有这些问题:
和前面一样,势必会影响观赏性。
如果3外援政策执行,那和亚冠的3 + 1政策有冲突,对于亚冠球队来说,要怎么配置外援?如果备一个亚外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只是亚冠使用,如果不买亚外的话,定然会影响亚冠成绩。
正在合同范围内的外援要怎么处理,这个转会期已经有不少球队买了亚外,甚至很多都不是亚冠球队,这里产生的经济损失,足协愿不愿意承担?如果足协不愿意承担,凭什么球队要根据你莫名其妙改的规定承担这些。
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根本不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需要的是增加足球人口、提高青训水平和增强职业联赛影响力。
中国足球成长最大的阻碍就是这帮猪头们。
-
多说一句,联赛就是联赛,国家队就是国家队,如果联赛成绩好对国家队成绩有积极作用,但没有任何道理影响联赛而为国家队培养球员。更何况我并不觉得现在这两条能起到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