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树豪的详细介绍
2.2012奥运会金牌选手什么时间访香港
3.今天中国奥运金牌运动员在香港已经活动了吗
4.郭晶晶和霍启刚是怎么认识的?
朱树豪的详细介绍
朱树豪博士在香港第二代爱国爱港实业家中,是一位具有泛界别、泛阶层影响力的社团领袖,多年来广泛团结各方力量,维护“”,推动香港与祖国的交流合作,增强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
1995年和2005年,他分别接替霍英东先生和庄世平先生成功领导愉园体育会和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他带领愉园体育会为创造香港足球品牌不懈努力,近年来,每年代表香港参加亚洲足协杯及其它国际交流赛事。还不断发展篮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田径队、拯溺队等专业队伍,以及市民体育培训计划。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近年来也发起举办有全球300多位杰出华人参加的时代华人大会,出版中华文化知识普及读本,举办“最美的华人之声”公益演出等丰富的活动,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全球华人交流。
近年来,他深感应从体育、专业、文化、社会基层等更广泛的领域,扩大爱国爱港中坚力量,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密切与祖国的联系。故朱树豪博士联合在港体育工作者,牵动创立中国体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团结香港中产、中间和专业人士,发起创办香港工商专业协进会。此外,朱树豪博士还担任香港最大的基层社团九龙社团联会首席会长,九龙社团联会把整个九龙地区的各个社团联为一体,推动经济合作、就业培训、民生福利,现已成功发展近12万会员,成为香港推动和谐稳定的一股强大力量。
2007年,值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为推动香港社会的人心回归,朱树豪博士出资2000万港币倡议发起全港最大规模的普通话推广基金。面向香港社会,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普通话推广交流活动。并在香港18区举行大规模的“香港18区庆回归普通话大赛”,共有73万人报名参加,掀起全港学习普通话的热潮。同时,朱树豪博士还出资1000万港币发起创立香港民生民主动力基金会,目的是从基层小区推动政府和市民最关注的民生民主,培养年轻的政治和公共管理人才,推动香港的职业培训与就业,为政府施政提供决策建议。成立当年,就资助22个基层社团开展各种民生服务活动,组织义工1500人,受惠人士5万人。同时,还通过举办系列政治领袖培训班等,培训年轻的政治和公共管理人才,在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基金会支持88位爱港爱国人士参选,共有58位当选。
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朱树豪博士还斥资近2000万港元,通过其领导的多家社团和机构,连续举办了1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邀请全球1000位中华武术高手,汇聚香港举办“狮子山下论剑”活动;邀请欧洲足球劲旅巴塞罗那全队首次访港;赞助汇聚全球优秀华人音乐家的多场文化盛会;组织全港普通话大赛;赞助支持七一回归大巡游活动;联合其它社团共同举办庆回归大型烟花汇演和幻彩咏香江系列烟花活动,激发香港人和祖国共同迈向新里程的信心。
多年来,朱树豪博士还鼎力赞助香港传统烟花汇演等大型公益活动。1999年香港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持续17年传统的春节烟花汇演在回归第二年出现无人赞助的情况,朱树豪博士闻讯即牵动其它社团鼎力支持,激励市民共迎挑战,走出低谷。2006年和2008年,朱树豪博士又独家赞助庆57周年烟花汇演和2008京港同心春节烟花汇演,引为香港工商界参与社会事务的楷模。 朱树豪博士在国内外体育文化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国际关系、国际资源。作为北京奥申委邀请的惟一特邀顾问,在北京申奥的国家世纪工程中做出重大贡献。他长期担当中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民间大使”,争办国际大赛,为国争光。
朱树豪博士是香港人士参与北京申奥的最杰出代表,早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的世纪工程中,朱树豪博士被北京奥申委邀请委任为惟一的特邀顾问。他在申奥最需要的时候,调动自己多年积累的国际关系,穿梭全球各地,对国际奥委会评审委员会主席、申办城市评估团团长维尔布鲁根等重要人士进行了关键性的公关工作;他邀请全球资深的申奥专家组成国际专家顾问团,参与北京申奥的全过程,以北京非常需要的国际视角提出数百条关键性的策略建议,并利用顾问团强大的国际资源和人脉推动实施。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报告会”上,朱树豪博士被赞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重大贡献”。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常委、原北京市委书记,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亦先后多次盛赞朱树豪博士对申奥的贡献。2006年,朱树豪博士又充分利用与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先生等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为深圳成功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展开卓有成效的国际公关。同时朱树豪博士还作为六位钻石赞助人之一,积极支持香港举办2009年东亚运动会。为了支持香港举办2008年奥运马术比赛,朱树豪博士又积极协助香港政府协调马术比赛场地的安排,在香港高尔夫球会的球场受到马术场地兴建和比赛影响时,他无偿提供旗下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的场地给香港高尔夫球会会员使用,解决了整个赛事筹备和比赛的后顾之忧。
在推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方面,朱树豪博士长期重点支持低谷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发展。1995年,中国女排处于历史低谷期,为重振女排雄风,力争1996年奥运打翻身仗,朱树豪博士帮助郎平女士解除国外和约,回国执教中国女排,并在1996年奥运会上夺得银牌。此外,他还发起中华体育基金,资助中国青少年足球队赴巴西训练。设立高尔夫训练基地,支持中国第一支国家高尔夫队的成立和训练。设立网球训练基地,长期支持中国国家网球队的冬训,推动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婷、孙甜甜在2004年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郑洁、晏紫在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上,历史性地赢得大满贯赛事女双冠军。
从1995年开始,朱树豪博士先后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举办了近百次国际高尔夫、网球、桌球、自行车赛事、国际体坛巨星到访活动和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包括:1995年,为中国首次承办具有“高尔夫奥林匹克”之称的高尔夫世界杯;1995年和1996年,与国际自行车协会主席,现任2008年奥运协调委员会主席的维尔布鲁根合作创办环中国自行车赛,比赛线路第一年从香港到北京,第二年从香港到上海,增强了国际社会对香港回归祖国的信心。2001年,成功邀请世界最佳运动员泰格·伍兹首访中国,彰显国际体育界对北京申奥的支持。
目前,朱树豪博士再为中国成功赢得了连续12年举办有“高尔夫奥林匹克”之称、惟一全部由国家代表队参加的高尔夫世界杯(男子)总决赛;同时,还赢得了该赛事第二个12年的优先举办权。一举打破了高尔夫顶级赛事由欧美包办的历史。已经在2007年11月成功举办的2007年高尔夫世界杯,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参加,全球148个国家和国内24个电视台进行直播和转播,以体育为桥梁,宣传了中国新的发展成就,为国家经济文化体育国际交流创造了新的平台。 在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发展今天,朱树豪博士不仅重点推动体育的国际交流,在推动香港与内地、与海外的教育、文化交流方面亦建树良多。
在内地,他先后支持深圳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活动。包括:200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率先建立体育休闲学科,填补国内大学没有体育休闲专门学科的空白,以适应国内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对人才和科研的要求。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朱树豪博士了解到我国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非常缺乏国际认可的物理治疗高级人才,不能满足北京奥运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全民健康工程的需要。故向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建议,并由他本人出资2000万港币支持香港理工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两所大学携手开展物理治疗硕士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中国第一批得到国际认证的高级物理治疗师。这项计划从2004年开始启动至今,已培养了200多名硕士高级人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视,朱树豪博士在多伦多大学设立“21世纪亚太研究”课程和“朱树豪奖学金”,这一长远的战略交流计划,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从2007年开始,他还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设立了公共管理课程计划,旨在加强中国与国际高校在政府及其公共管理人才教育方面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政策和管理人才。
朱树豪博士还在其重点投资区域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支持普及教育。他倡议发起深圳教育发展基金并出任名誉会长,还向云南省、四川省、广西省、贵州省和陕西省等地区捐建多所全日制标准小学。亦在香港中小学捐建图书馆。
在文化方面,朱树豪博士还大力邀请华人文化精英,展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声音。2005年到2006年,为呼应深圳市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莞申办国际花园城市等大型国际项目,朱树豪博士牵动举办“为深圳喝彩”、“为东莞喝彩”系列大型文化公益演出,广邀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出席参与,增进国际投资者的归属感。在2006年,他还支持从两岸四地10所音乐学府中挑选100位元音乐学子,首创两岸四地华人大学生交响乐团,与世界最杰出的华人钢琴家郎朗等国际顶级音乐家合作,培养中国文化的后备力量。2006年6月,朱树豪博士在香港和深圳牵动组织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最美的华人之声”,盛会联系邀请136位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筹委会共襄盛举。吸引了8000位本港政府及工商专业界知名人士、社团领袖、各界代表、中央驻港机构、港区全国及各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港各国领事莅临。推动了香港的国际文化交流。
在凝聚国际人才宣传中国文化,增强全球华人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朱树豪博士游说并推动当今世界最杰出的青年钢琴家郎朗从海外归来定居香港。在香港期待郎朗成为第一位加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国际专才,而他本人因欧洲巡演时间不能配合时,朱博士更包专机安排郎朗及时从欧洲来港,成为首位优才配合宣传,体现了香港和中国对全球杰出华人乃至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在国际社会产生良好影响。
因其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2004年,朱树豪博士还获颁“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朱树豪博士有着血浓于水的爱国之心。在内地遭受洪水、地震等重大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捐助善款,体现了一个香港人的民族情怀和故土情谊。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朱树豪博士携同集团员工,对灾区人民的创痛感同身受,迅速伸出援手,共分三次向灾区捐赠善款2600万港币。并启动“朱树豪慈爱孤儿基金”,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深圳市慈善会、海口慈善会专款专用,用于救助地震中痛失父母的孤儿,帮助他们重燃希望,勇敢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捐赠仪式上,中央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感谢朱树豪博士在关键时刻献出一份爱心,体现了爱国之心,民族之情。 在2003年举世瞩目的抗击SARS的行动中,朱树豪博士倡议发起“齐抗炎,众志成城献爱心”慈善高尔夫活动。每天拿出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的一个场地,广邀两岸四地的高尔夫爱好者挥杆献爱心,并将全部款项捐赠给香港和深圳红十字会。
此外,在2005年华南水灾、2006年南粤水灾、2008年南方雨雪灾害发生的时候,朱树豪博士都是第一时间捐出善款,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和生活,重建家园。 朱树豪博士是改革开放之初最早进入祖国内地投资的香港爱国实业家,并把他的重点投资和核心业务全部转移到祖国内地。先后投资超百亿元人民币,在国内开创了全新休闲产业的发展典范,成为香港工商界贡献国家的代表。
朱树豪博士在1977年国家开启改革开放之门的时候,即从香港来到珠三角投资,首先在纸品工业领域进行投资,其顺风纸品和鸿星印刷均为同行中的典范企业,并与中信集团、华润集团、中包总公司在北美展开多个合作项目。
1992年邓小平先生南巡之后,他有感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需要在投资环境和配套方面与国际模式接轨,即开始选择在深圳和东莞交界的荒山野岭上发展世界最大规模的观澜湖高尔夫国际休闲产业群,不仅带动了中国全新休闲产业的发展,成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合作的典范区域,也成为香港与内地、内地与国际交流的一个国际化平台。朱博士本人也被中国国家媒体誉为“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
多年来,他还积极为投资地政府提出策略建议,包括2005年到2006年,他书面建议东莞申办“国际花园城市”,争取这项联合国惟一认可的全球城市管理大奖。并组织国际专家全程参与申办过程,推动东莞在2006年“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中,从350多个报名参赛城市中脱颖而出,赢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第一名,以世界制造业重镇的形象,为中国城市在全球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作为连续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朱树豪博士结合在祖国投资的丰富实践参政议政,具有极高的参政议政能力,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朱树豪博士也是香港人士参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表率。多年来他重点从以下两个领域调查研究,延续性地建言献策。第一,重点关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早在1994年,围绕我国体育面临从事业向产业转型的挑战,朱树豪博士就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发言建议中国体育应全面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近年来,又连续从借助北京奥运机遇推动体育国际化、提倡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观等角度,呼吁重视国家软实力的发展。第二,率先倡导发展全新的休闲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产业。2002年,面对中国经济增长中亟待启动内需的重大课题,朱树豪博士在总理参加的联组会上,建议在中国大力发展全新的休闲产业,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提升人民的生活质素,这项提案获得了九届政协优秀提案奖。2003年,在总书记参加的政协联组会上,他再次结合“三农问题”和城市化问题,建议以体育休闲产业推进城镇化发展。2007年,朱树豪博士通过大会发言建议在我们国家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划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要推动香港高端服务业发挥优势,参与其中,为两地创造新一轮的经济合作高潮。
从1994年以来,朱树豪博士先后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了体育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大力发展中国休闲产业,借助奥运机遇发展体育休闲产业,以体育休闲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等4个大型专题调研。有关调研成果和政策建议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批示,多项建议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参考并得到积极推动。此外,朱树豪博士关于慈善业应结合国际成功经验,全面民间化、职业化的提案,也列入了2005年全国政协重点调研推动落实的课题,并获得十届政协优秀提案。
朱树豪博士还积极推动香港区政协委员之间的联系沟通,2002年,他配合中联办建议发起和大力支持首届“港区政协同乐日”活动,近几年,他一直作为召集人每年参与组织承办这项活动,使它成为港区人大政协一年一度的传统交流盛会。
为表彰朱树豪博士多层次参与香港和祖国的经济、体育、文化、社会事务,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在2005年宣布,用朱树豪和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名字,分别命名三颗小行星。这是对朱树豪博士长期贡献国家的肯定和赞誉。
2012奥运会金牌选手什么时间访香港
2012年8月24日,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佳绩的国家奥运金牌运动员代表团抵达香港,开启为期3天的访港行程。2012年内地金牌运动员访港交流同时也是香港回归15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
伦敦奥运会游泳两枚金牌获得者孙杨、羽毛球男单冠军林丹、跳水双料冠军吴敏霞、乒乓球男团冠军成员王皓、男子20公里竞走冠军陈定、羽毛球女单冠军李雪芮等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运动员们在伊丽莎白体育馆示范羽毛球、乒乓球,在九龙公园游泳池为市民示范跳水,还与香港青少年团体进行了交流,以自身经历鼓励青年一代。一众金牌国手齐集香港大球场,参与互动汇演,让香港市民一睹冠军们的英姿风采,掀起另一波奥运高潮。
今天中国奥运金牌运动员在香港已经活动了吗
里约奥运会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27日下午出席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举行的欢迎酒会及晚宴,与香港各界人士见面。
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与内地奥运精英共同出席宴会。
在欢迎酒会上致辞时说,今天在礼宾府举行这场欢迎酒会,体现了香港社会各界对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访港的欢迎和重视,更说明了我们对代表团来访的感谢。里约奥运会期间,香港市民和国家运动员血相通、脉相连,为大家鼓劲,为大家欢呼。本届里约奥运会国家运动员在多个项目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
表示,香港特区政府要通过提升设备设施,加强体育界、学校与全社会的合作,使香港的体育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希望香港体育界和内地体育界加强合作,让两地的运动员互相学习。
还简要介绍了香港的旅游风光,并欢迎代表团再次来港。“大家将来再来香港休息度假,相信很多香港市民会和我争着为大家当向导。”他说。
礼宾府会面后,香港特区政府为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在会展中心举办了欢迎晚宴。晚宴由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主持。
林郑月娥在晚宴前致辞表示,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香港发展体育事业和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的热情日益高涨。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上,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的运动员得奖,香港市民都由衷激动和喝彩。回归19年来,香港的经济、民生,包括体育事业都不断发展。明年就是香港回归20周年,希望在明年的庆祝活动中,香港还可以邀请到奥运健儿来港,让市民再次目睹运动员的风采。
林郑月娥还特别提到,为了让奥运健儿用餐愉快,特区政府晚宴的菜系不仅包括地道的广东菜,也有上海菜和北方菜。“大江南北的菜系都在此融合,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林郑月娥说。
“奥运精英显风采”和“奥运精英约定你”的精彩示范表演将于28日举行,香港市民届时可欣赏各精英运动员的英姿。
郭晶晶和霍启刚是怎么认识的?
结识经历:
2004年9月6日,奥运金牌选手访港表演,霍启刚便借父亲是香港奥委会主席之便,频频出现在任何有郭晶晶出席的活动。在香港金钟酒店的欢迎晚宴中,霍启刚扮FANS亲近郭晶晶,要求合照。?
9月24日,霍启刚与父亲及弟弟出席上海“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组委会欢迎晚宴”,同场有郭晶晶及田亮。被传情迷郭晶晶的霍启刚不避嫌走到郭晶晶身旁谈心。田亮首次澄清两人多年的关系,表示郭晶晶并不是他的女朋友。?
扩展资料:
郭晶晶早期曾与本国跳水选手田亮的名字连在一起,合称“亮晶晶”,香港传媒时常描述他们关系亲密,但二人之间并不承认拥有过恋情 。在2004年,香港传媒开始描写郭晶晶与香港富豪霍英东长孙霍启刚交往,之后感情渐趋稳定。
1988年,郭晶晶在河北保定开始了跳水训练,1993年,郭晶晶入选国家跳水队。1996年,郭晶晶首次参加奥运会。2004年,郭晶晶在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子单人3米板与女子双人3米板两枚金牌,这让她成为中国跳水的****。郭晶晶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单人三米板冠军,并与吴敏霞搭档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2011年1月22日,郭晶晶正式宣布退役。
2012年11月7日,郭晶晶在港岛区沙宣道大宅与霍启刚举行了注册仪式,11月8日,在香港沙宣道霍家大宅举行了婚礼。
参考资料:
郭晶晶 (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