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大部分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没有办法盈利
2.金元中超 烧的是不是"冤枉钱
3.中国足球不如英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房企救不了中超联赛,16家俱乐部濒临解散
5.欧洲各国的足协都禁止俱乐部让赞助商冠名吗?
为什么大部分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没有办法盈利
首先,大部分投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资方,看重的是足球的市场带来的广告效应,并不是直接用俱乐部赚钱。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当然不是去让俱乐部盈利赚钱。
其次,经营俱乐部的花销很大,想取得好成绩的球队投资会更大。俱乐部的资金来源,除去投资人的砸钱和有些俱乐部独有的会员费,就只剩广告、球票、转播费、卖球员的收益和比赛奖金,一般这些钱相比花销根本不够。所以客观说,俱乐部很难盈利。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豪门球队成绩好,收益多,但花销更大;还有一些小俱乐部,靠卖球员赚了一些钱,但它们的成绩往往不好,其他收益不好,总收入仅能能维持青训的发展或球队基本建设(我最服南安普顿和荷甲、葡超)。青训好的豪门最滋润,比如巅峰巴萨和近两年的皇马,但也总会有花完的一天。这一点德甲(青训财政)和英超(收视分红制)做的最好
俱乐部给投资方在其主业上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为了这个利益的最大化,投资方会竭尽全力地压榨俱乐部的盈利,充分利用每一分的资源。
金元中超 烧的是不是"冤枉钱
金元中超 烧的是不是“冤枉钱”?
2016年12月30日 16:29
特维斯
特维斯
星岛环球网专稿:地产资本的撬动下,金元中超正令世界足坛震惊。上周,巴西国脚奥斯卡以6000万欧元身价转会上海上港,这一石激起的波纹还未散去,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29日又与阿根廷博卡青年队达成协议,特维斯正式加盟上海绿地申花。特维斯的转会费为1000万欧元,两年工资共7500万欧元,其中第一年为4150万欧元,这个数字意味着,特维斯的年薪将凌驾于C罗、内马尔、梅西等人,位居世界之首。
这不是游戏 这是真金白银
在这个足球经理游戏风行的国度,一些“先富起来”的地产大亨们,正挥舞着只有游戏里才可能实现的支票数额,网罗世界级球星。中超联赛从去年夏天开始就陆续以高额转会费和薪酬引进世界一流球员。去年夏季巴西国脚胡尔克以周薪32万英镑加盟上海上港,意大利国脚佩莱加盟山东鲁能的周薪达29万英镑,分别居世界足坛第6、8位。今年冬窗,巴西国脚奥斯卡加盟上海上港,周薪达40万英镑,这个金额比11月和皇马续约的C罗的36万5千英镑还要多。
金元中超正不断刷新着各种纪录,教练年薪之最里皮、打工皇帝特维斯......中超,成为世界各地球星向往的淘金胜地已是不争事实。
让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令人兴奋的名字与中超挂钩:河北华夏幸福向佩佩开价1000万欧元的年薪,华夏幸福主帅佩莱格里尼曾在皇马与佩佩共事过;中超升班马天津权健希望得到卡瓦尼,愿意砸出5000万欧元的转会费;中超俱乐部和迪马利亚的经纪人进行接触。迪马利亚的经纪人是门德斯,据传转会费或许逼近1亿英镑;恒大希望托雷斯明年以自由身加盟,并许以金童最丰厚的合同,托雷斯的合同明夏将到期......
奥斯卡
奥斯卡
这世上还有中国人买不起的球员吗?
iRENA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该公司代理着12家中超俱乐部的经纪业务。iRENA首席执行官埃里克-高明确表示,中超球队完全有能力引进任何一名在英超效力的明星球员。
当被问及“这个世界上还有中国人买不起的足球运动员吗”,埃里克-高果断回答道:“绝对没有。”
埃里克-高说,“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总是愿意开出更高的价格。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国足坛,每家俱乐部都竞相开出高额转会费,这一切正在中国实实在在的发生着。据我所知,有很多高水平球员,手里都握有2、3份来自于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报价,这些球员在中国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中超的金元风暴,英超的教练们怎么看?在上周五英超赛前新闻发布会上,阿森纳主帅温格谈到了奥斯卡高价转会上港,“我有点吃惊。现在,我认为奥斯卡转会是因为他踢不上球,而中国给了他机会。中国投巨资以打造强大力量,未来可能成为英超的麻烦。”
热刺主帅波切蒂诺和温格的看法不同,“我认为中超对我们没威胁。我接受所有的(转会)决定,但有时确实难以理解。足球不只是钱,也是激情,我需要感觉到竞争。在英超与世界最佳竞争,这比金钱意味着更多。如果我的球员去中超,我会觉得奇怪,但每个人处境不同,我尊重所有观点。”
切尔西主帅孔蒂则大谈中超威胁论:“中国市场对于世界上所有球队来说,现在都是一种威胁。不仅仅是切尔西,而是世界上所有的球队!”同时也表示,球员更应自豪在英超踢球。孔蒂说:“我认为我们必须专注于我们的工作,而不是觉得中国有很多钱,以及他们可以买走哪些球员。我认为英超联赛非常棒,在英超踢球是一种伟大的机遇和荣誉。你必须非常自豪于在这个联赛踢球,因为我认为英超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因此,我不担心中国。”
外媒称与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有关
在一项全球运动员薪酬调查的项目中,所有联赛的球员薪水支出有一个统计,中超排在了第6名,仅次于英超、西甲、德甲、意甲和法甲。也就是说中超的薪水支出仅仅排在世界五大联赛之后。虽然中超联赛和欧洲五大联赛有很大差距,而且表现出很多不职业的行为。但中超联赛的薪水支出已经和国际接轨了,这也是最近几个赛季中超的真实写照。大牌外援的纷纷加盟,导致薪水水涨船高,国内球员薪水也是成倍增长。
不得不承认,中超已经不是原来的中超了,不但在中国百姓眼里是个烧钱的联赛,在全世界媒体的眼里,中超都是无所不能的金主。
英国的BBC,在奥斯卡传出将转会上港之前,即撰文进行了评论,针对中超球队近期的疯狂引援行为,该媒体直言中超已经给世界足坛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中超最能花钱的四家俱乐部是上港,苏宁,恒大以及申花,而中超过去最昂贵的9笔交易都出自这四家俱乐部。
为何中超俱乐部如今这么有钱?BBC分析称这与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有关,中国政府希望在2050年把中国发展成为足球强国,并希望未来能举办世界杯甚至夺得世界杯的冠军,因此,大企业才开始为俱乐部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
事实上,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房地产足球超级联赛。放眼如今的中超联赛,拥有房地产背景的球队占据了半壁江山。投资足球固然是当今中国房企财大气粗的一种体现,但这也不失为企业通盘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中超联赛价值增幅(图表:欧迅体育
房企“曲线救国” 网民不解
随着这个国家限制高房价的相关政策出台,房产市场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而方兴未艾的体育产业则具备良好的前景。在拓宽企业的经营领域,高调投资足球还能受到照顾性政策从而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土地所有权,所以,借助足球完成“曲线救国”成为了当下房企的普遍策略。
在中国的各大体育论坛,网民们多数认为,现在的中超,砸钱也没用,国家队水平还是上不去。还有网民从浪费的角度发声,比如说,某些地方的房子卖不出去,房企工程款都付不出,要拿房子抵债,却在中超几千万几个亿砸外援,这个钱要拿来付工程款,会是多少工人的奖金和希望?笔者认为,网民友们的观点仅是着眼于足球本身,他们并不明白大把烧钱的中超足球真正的经济意义何在。
资本是逐利的,别当资本家是傻子。足球,说到底只是一个体育项目,足球水平高不高本身对国家发展意义不大,参考拉美、非洲等国家,球星云集,国家队战力爆表,但国家经济发展一蹋糊涂。而在中国,足球产业形同一个亿万级别的大蛋糕,是一个新兴产业。中超近几年烧钱的根本原因是足球产业切合了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进军中超的亿万富豪都是商场佼佼者,无利不起早,他们现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足球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砸钱买明星,升级眼球经济,这是足球产业必走的一步。
几千万人口的英格兰能搞出全世界最赚钱的英超,中国亿万球迷的市场,钱景壮阔。未来的中超或可向美国的NBA看齐,大投入大产出,冠军决赛凭门票、版权、纪念品、转播权等收入,一场就能达到十亿级别。美国的体育产业是上万亿美元的产值,而中国才几百亿美元规模。
前景宏伟 现实残酷
不过,前景是宏伟的,现实是残酷的。在高度商业化的英超,媒体版权是整个联赛收入的主体。而中超,今年7.2亿人民币的版权收入,竟只占总体收入的十分之一。金主老板们太过热情的投资,让这相较于过去几年已经属疯涨的版权费都显得微不足道。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中国足球在版权经营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应看到,尽管足球产业在中国被一致看好,但火爆的中超目前还不具备英超那样完善的商业开发模式,这也让俱乐部的收益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付费观赛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正版周边产品同样缺乏市场,俱乐部赖以为生的比赛日收入和赞助商收入则取与战绩直接挂钩。在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中国足球市场中加大投入有着极大的风险,一旦 “揠苗助长”的新金主因血本无归而突然撤资,根基不稳的中国足球必将遭重创。
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验理念作支撑,再大的投入也未必能有好的成效。如果球队战绩不佳,企业所期待的场外收益也必将大幅缩水,而随之消退的将是他们参与足球的热情。
足球需要金元,但金元并非万能。所谓中超巨变,目前为止仅限于量的变化,尚未出现质的飞跃。要想达到质的飞跃,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星岛环球网特约评论员:陈诚
责任编辑:皇玉茹
中国足球不如英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是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
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多用在发展国家经济方面,足协并不富裕。日本足球能有这么大进步,不能否认的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再者,观众热情不够,虽然口头上说支持中国足球,但是,大家都能发现,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职业联赛现场观众却少的可怜,和足球强国想比较一下就很明显了。
第三,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先苦后甜,所以,做好所有工作后才去娱乐身心,而现实中实际上很少有那么闲的时候,工作和学习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娱乐时间,关注足球的时间自然也少了。
第四,足协走的歪路。毕竟中国足协还不怎么成熟,有很多事直接借鉴其他国家的又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泥泞中自己走出一条路,当然比之走水泥大道要困难的多。
第五,重视点错误,在我们中国,当听到要和其他国家或者俱乐部球队踢足球的时候,都十分兴奋和重视,国家足协更是每次都定下硬指标。然而,这在他国看来是很奇怪的、并且不正常的。人家是重视联赛,把国外友谊赛当旅游,我们却把这他们并不看重的“假”比赛看的很重很重。其实就算我们赢了又如何?!我们真的从实力上超过了人家了吗?偶尔一次的暴冷应该并不能满足我们这些中国真正的球迷吧!从长远看,我们先要改善的是我们的联赛,整个联赛的长足发展带动全国的足球事业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Last but not least,球员及教练组的问题。有很多方面,不胜枚举,状态差的时候比好的时候多,多数时候没有强烈求胜欲望,容易出现心理疲惫,如果被对方进了2或3个球以后,你在中超是很难再看到努力追平或者反超的球队全体了。但在英超,这种情况却很多见,这也是为什么其观众及被关注度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了。教练换的太忙,往往球员们刚刚熟悉了这个教练的战术和作战指导思想,他就下课了,又来了一个,又要换一套方案...球员精力也有限,经不起这么折磨,也许每一个教练的方案都有有效的,但混杂在一起而且并不熟练的话只会成为绊脚石而使球员们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以上仅个人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有异议大家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
房企救不了中超联赛,16家俱乐部濒临解散
文/孙鹏越
编辑/大风
欠薪、解散、托管,这似乎是中超联赛的主旋律。
中超联赛一直摆脱不了房地产商的“阴影”,在房企势力最猖獗的时候,中超16支俱乐部背后全部都有房企背景。被人戏称“房地产联赛”的中超,却也是最辉煌的时期。
随着房企大鳄一掷千金,里皮、贝尼特斯、卡纳瓦罗、保利尼奥、奥斯卡、佩莱等等一众在欧洲足坛声名显赫的大牌教练和超级球星,都被中超的金元足球吸引,登陆中超淘金。
英超迎来中东石油大亨,带来了全球关注量最高的 体育 赛事;中超迎来房地产巨鳄,最后却是一地鸡毛,潦草收场。
早在2010年,当时的恒大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当时的房地产行业Top3分别是万科、保利和绿地,恒大最多排在第六名。更让恒大头疼的是自己企业知名度太低,除了业内人士以外,消费者完全不知道恒大是做什么的。
而当时的中超联赛正处于最低谷:假球、、涉黑等等负面消息让足坛进入大整顿,多名足坛权贵沦为阶下之囚。国内足球的名声一落千丈,和臭豆腐划为等号。唯一能让中国球迷露出笑容的,就是春晚上调侃国足的小品。
别人只看到了中超联赛的衰败,而许家印却洞察到中超联赛背后的影响力。
恒大集团斥资1个亿,高调收购因打假球降级的广州太阳神队全部股权,将其改名为广州恒大。然后一掷千金引进巴西前锋穆里奇,这笔交易高达350万美元,是中超史无前例的身价;除强力外援以外,郑智、郜林、张琳芃等一众国家队主力都被重金挖来,让广州恒大仅用1年就重返中超,开启了恒大足球的霸主时代。
恒大一系列大手笔让它成为媒体报刊的常客,从名不经传到全国知名,恒大仅用了一年时间。许家印对自己神来之笔得意洋洋: “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话,1秒钟大概15万元。我们一场球下来,有2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有300多家媒体报道。11个运动员穿着印上了‘恒大’两个字的球衣。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如果做广告,要多少钱?”
2011赛季,广州恒大升上中超以后,许家印完美诠释了“足球就是靠钱砸”的真理:斥资1000万美元,签下阿根廷国脚孔卡,仅一年时间就打破了穆里奇350万美元的转会记录。作为升班马的广州恒大,首个赛季就创造出44场联赛不败纪录,提前四轮获得中超联赛冠军,打破中超 历史 。这也是广州足球 历史 上第一次拿到顶级联赛冠军。
更令国人感到骄傲的是,在2012年3月7日,广州恒大的亚冠赛场首秀,5比1大胜韩国全北现代。一举洗刷掉国内足球“逢韩不胜”、“恐韩”的耻辱记录,就在当天,广州恒大成功登上每晚7点的CCTV,举国欢呼胜利。从那时候起,广州恒大成为了中超联赛崛起的缩影,让无数球迷成为它的粉丝。
而许家印的烧钱之路并未停歇,2012年,他亲手创造了震惊世界足坛的消息:世界杯冠军教练、欧冠冠军教练,马尔切洛·里皮正式出任广州恒大主教练。在里皮的签约仪式上,全国约百家媒体及央视高规格全程直播,让世界开始注意到中超联赛。
这位国内足球史上最大牌的主教练,他的年薪高达840万欧元,奖金360万元。这个年薪水准超越皇马巴萨拜仁等一系列欧洲豪门。
里皮不负众望,带领着广州恒大击败各路亚洲豪强,拿到了中超联赛史上第一个亚冠冠军。并且作为亚洲代表出战世俱杯,和欧洲冠军拜仁正面交锋。这也是第一次有中国俱乐部,出现在世界足球的舞台上。
王健林曾说:“投入足球不会让你赚钱,但可以给你带来影响力。”随着广州恒大卫冕中超、夺下亚冠、登陆世俱杯,为母公司带足了话题热度,甚至几度登上了CCTV。恒大地产也变得家喻户晓,年销售额从2009年的303亿元飙升到了2013年的1082.5亿元。
其他房企巨头迅速看穿了许家印的套路,万达王健林、绿地张玉良、富力地产张力、河南建业胡葆森、华夏幸福王文学、绿城创始人宋卫平、佳兆业郭英成等等全国前列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开始收购足球俱乐部、大量投入资金引进球员。
至此之后,中超彻底成了房企手里的足球玩具。
自2014年起,国内足球市场就出现爆炸式增长,球场上座率从400万人增长到800万人,翻了一倍。据2020年中超官方统计,全年共有16.5亿人在线上观看比赛。 虽然“世界第六联赛”被网友叫嚷着凶,但国内足球还是一笔赔钱生意。
据统计,疫情之前,中超俱乐部的平均收入为6.86亿元,但引援支出、工资支出、设备支出等平均支出达到了11.6亿元,相当于每个俱乐部都在亏钱,赔本赚吆喝。 每一场比赛,纯粹是房企的移动广告牌。
而作为有16.5亿人观看的转播费用,更是微不足道。疫情之前,全部中超的转播分成是仅为6500万,平均分给16个俱乐部仅有400万多一点。这400万的分成,还不到俱乐部外援年薪的三分之一。
单凭门票、转播费、球衣等周边商品,根本无力支持每年数亿的花销。中超联赛俱乐部就如同一个巨婴,全靠母公司输血运转。
2016年,恒大斥资超过42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引进J-马丁内斯,签约4年,他的总年薪高达5000万欧元。也就是说恒大在一名球员身上投入了超过7亿人民币,相当于10年中超转播分成。而J-马丁内斯却水土不服,几年时间仅为恒大出场16次,打进4球,相当于每球价值1.75亿。
毫无节制地砸钱,只能带来球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却对国内足球起不到任何好的影响。
2011年,亚洲杯小组出局;2012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小组出局;2015年,亚洲杯8强;2016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12强;2019年亚洲杯8强;202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12强赛,中国两胜一负,出线机会渺茫……
整整十年时间,国内联赛热火朝天,国外最好成绩仅仅是8强,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让中国球迷满意。 明明钱赚得多了,训练环境变好了,为什么球越踢越差呢?
问题就在于房企大佬急于求成,过于看重成绩,砸钱请来天价外援。那些外援们领着高额年薪、还霸占着前锋和中场核心的位置,中国球员只能充当“工具人”给外援们打下手。到了国家队没有外援们的支撑,中国球员水平暴露无遗;
在国内现有的训练体系下,根本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球员。想要提高,就需要学习日本韩国,将大量的中国球员送去留洋、旅欧。但以恒大为首的房企,它们的金元策略破坏了整个足球市场,导致中国球员身价虚高。本来水平就差,还身价高,彻底断绝了外国俱乐部引进中国球员的可能性。
这样病态的金元足球,最终引来了大整顿。
金元足球这把火,足足烧了十年。到了2021年,房地产行业迎来管控最严最密集的一年,自身难保的房企巨头纷纷丢下手里的足球玩具,中超联赛热潮迅速冷冻,迈入生存亡的严酷寒冬。
今年,足协明文要求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分别控制在6亿、2亿以及5000万人民币内,球员个人薪酬控制在税前500万、300万余120万人民币内,中超、中甲的外籍球员薪酬控制在税前300万欧元与150万欧元内。
同时,正式开始实施“俱乐部名称中性化”,要求球队名称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称,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或股东关联方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与上述相似的名称。
这两个措施直接打击了高薪外援,和拿足球做广告的房企们。狂热的金元足球开始降温,限薪令的出台让中超失去“钞能力”,各个球队的顶级外援纷纷离开;而“俱乐部中性化”则让所有中超球队,队名开始去企业化。
广州恒大改名广州队;山东鲁能改名山东泰山;广州富力改名为广州城;河北华夏幸福改名为河北队;上海上港改名为上海海港……
当电视转播台里,再没有出现恒大、富力、华夏幸福、绿城等房企名字,那足球就失去了作为广告的意义。资本们纷纷开始退潮。
不仅仅是场内因素,房地产行业也迎来政策收紧,楼市惨淡。作为被房企统治的中国职业足球,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褪去了资本的光环围绕后,中超联赛就开始迅速陷入瘫痪。
据俱乐部上报经营情况统计,目前中超5家、中甲4家、中乙7家俱乐部面临经营困难并且无人接手的情况。如果赛季结束前,这些俱乐部还是没有找到下家,那么将有16家俱乐部濒临解散。
而作为8次中超联赛冠军、2次亚冠冠军的中超霸主广州恒大,它的处境更加险恶。
据第一 财经 报道,今年8月,广州恒大为了现金流,将自家的大球场以及配套公寓全部卖掉。这座造价43亿元的莲花大球场,仅仅动工一年就要全部拆除;紧接着广州恒大宣布解约主教练卡纳瓦罗,据悉他年薪高达1400万欧元(约为1.06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八。
不仅如此,网络上还纷纷流传恒大将俱乐部剩余的运营费用全部收回;还要将俱乐部交给广州 体育 局托管,全面从球队撤资。
中超联赛,这个只投入却没有回报(现金流)的病态行业,最终迎来休止符。
房企和足球,究竟谁是谁的“毒药”,全靠大家自己心里揣度。如今房企的落魄,根本无力支撑起俱乐部的烧钱,中超联赛的下场只会是一场悲剧。
过去十年,房企利用足球影响力,实现了品牌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在它们的潦草离场,空留一片混乱溢价的足球市场,将继续遗毒中超联赛。而亿万中国球迷心心盼望的世界杯,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欧洲各国的足协都禁止俱乐部让赞助商冠名吗?
英超冠名要“裸奔”了。日前,英超联赛官方宣布,2016/17赛季开始使用全新的品牌标志——一个代表英超形象的“雄狮”,这也预示着英超商业赞助和品牌全球化战略的巨变。
英超走过24年,冠名费从0元到最近3年的1.2亿英镑。不同于英超元年的“裸奔”,如今的返璞归真,是英超的又一次励精图志。此举也是效仿NBA、NFL等,脱掉赞助商的头衔,净化品牌。正如英超官方所说:把冠名商从标志上移除,强调了英超联赛作为一个机构、一项竞赛的独立性。
对于一个赛季全球版权收入10亿英镑的英超来说,每年几千万英镑的冠名费确实不是大钱,但英超考虑的并不是商业利益。短期内,英超还无法获得媲美冠名赞助的二级赞助收入,但其全球化品牌形象,能影响更多的地区和人群,继而形成全球赞助市场开发体系。如同NBA是世界上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并不仅仅代表北美职业篮球联盟。
职业体育,尤其在北美,职业化高度发达后,其自身就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很多俱乐部队名称自身拥有品牌属性,强调历史传统、有地域文化特色。北美四大体育联盟正是因为自身品牌和市场巨大,球队价值和文化底蕴深厚,可以不断商业开发诸如场馆冠名、胸前广告、场地广告等多级多领域赞助,但绝不会给球队冠名。
从欧洲足球俱乐部没有冠名商,到英超“裸奔”,应该对中国职业足球有所启示。中超联赛疯狂砸钱,繁华背后难掩浮躁。有识之士曾指出,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冠名赞助。相对于其他模式,冠名赞助操作起来最为简单,赞助企业一年几千万的冠名投入就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而俱乐部也凭着几千万收入勉强维持一年的运行。但另一方面,冠名赞助又对俱乐部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俱乐部的稳定和品牌建设及提升。“有奶便是娘”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
今年1月,中国足协明确今后职业俱乐部将禁止跨省转让,地市级协会注册的俱乐部也将禁止跨市转让。这一措施将有助于中国足球俱乐部从频繁转让的时代走入百年老店时代。“打造百年俱乐部”不是空喊口号,我们的俱乐部能有地域化的归属感,能够吸引稳定的球迷群体,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足球文化,那才是中国足球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