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拉拉·蔡特金的人物生平
2.莱比锡RB红牛怎么这么厉害?
3.英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战役过程
克拉拉·蔡特金的人物生平
克拉拉·蔡特金1857年7月5日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维德劳村的一个小学教师家中,原名克拉拉·埃伊斯诺,从小受过良好的蒙庭教育。1874-1878年在莱比锡冯·斯泰贝尔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并始接触革命思想,1878年底德国反社会民主党人法实施期间投身革命。
1878年,德奥帝国颁布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简称“非常法”),迫使德国党转入地下。但克拉拉·埃伊斯诺不惧白色恐怖,于1881年毅然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此后不久,她到瑞士苏黎世从事党的秘密报刊《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出版发行工作。1882年11月,她移居巴黎同奥西普·蔡特金结婚,更名克拉拉·蔡特金。 在1885年悼念巴黎公社的游行中,蔡特金被警察的马刀砍倒昏了过去。 1889年初,奥西普病逝,她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 从此之后,蔡特金终身未嫁。 无产阶级教育理论的精辟阐述者
1889年7月蔡特金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的成员出席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并在大会上就妇女劳动的间题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她批驳了那种所谓妇女参加工作会导致工时延长、工资下降的错误观点,指出她们参加劳动是实现自身彻底解放的第一步,而“妇女的解放同全人类的解放一样,最终将是劳动从资本中解放出来的事业”。她呼吁广大劳动妇女应该在社会主义旗帜下,“为争取她们被承认为享有平等权利的人而奋斗”。 大会把这一点写进了《关于国际劳工立法的决议》,并号召“工人应该把按平等原则吸收女工加入自己队伍作为自己的义务,还要求实施不分性别、不分民族的同工同酬原则”。 而她的这篇讲话也在会后不久出版发行,成为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
蔡特金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理论家。她衣不同场合多次就教育问题作过报告和发表过演说,也写过许多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
1904年,蔡特金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不莱梅第三次妇女代表会议上作了《学校问题》的报告。她针对当时德国的教育制度和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状况,系统地提出了她的改革思想。
蔡特金主张实行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统一的、义务的教育制度,所有儿童,不论其父母的阶级成份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必须读小学和中学。学生们不仅可以免交学费,而且还可以象士兵免费得到服装一样得到学习用品。
蔡特金主张教育世俗化,宗教与学校分离。她认为,宗教与学校无关,宗教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既无伦理学的又无教育学的根据;开设这门课程,只能有利于资产阶级加强宗教对学校的影响,从而阻止无产阶级进行现世的阶级斗争。
蔡特金主张全部、彻底地改革各科教学。她认为,应该使本国历史、语言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得到加强,但是必须采用最完善的教授方法,剔除历史和语言教学中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毒素,把它们从的“爱国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还要消灭宗教神秘主义,把自然科学从圣经的神话和教会的教条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蔡特金主张对中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在儿童读完小学、进入中学后,就应该着手职业教育的准备工作。这类学校应该按照这种教育的性质,对教材种类和份量的安排有所区别,重点应当放在技术和艺术等课程上。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不仅能得到全面的教育,而且能掌握一技之长,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蔡特金主张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她认为,学校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首先要有足够的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精神和道德的发展予以必要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如果教师不足,教师就会精疲力竭和负担过重。其次应当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她指出,如果教师过于愁眉苦脸和疲于奔命,她/他们就无法以愉快的心情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1906年,蔡特金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曼海姆代表大会上作了《社会民主党和国民教育》副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自由劳动具有崇高的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意义,学校应该设立劳动课,将劳动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她认为,劳动可以使儿童的感官发达、敏捷,提高手的技巧,锻炼肌肉,灵活身体,促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劳动课还能鼓励儿童的创造欲,使他/她们认识到劳动光荣,劳动值得尊重,社会对劳动的那种偏见应当克服。
蔡特金在这个报告中还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问题。她认为,家庭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单位,父母要担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她形象地说,儿童好比一块可以揉捏、塑造和定型的粘土,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就是对儿童的再创造。关于教育的内容,她认为,首先是思想品德教育,父母有义务在世界观方面施加影响,并身体力行,逐渐地把社会主义感情灌输给子女。其次是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培养他/她们的创造欲。关于教育的方式,她主张,父母不能强迫孩子背诵或人云亦云一些偏激的社会主义教条,也不要采用生硬的高压手段,而要把孩子当作正在成长的公民循循加以诱导。 国际妇女运动的发起者、著名领袖及其一系列理论原则的提出者
1907年8月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一致同意成立国际妇女书记处,并推举蔡特金担任书记。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根据蔡特金等人的建议规定每年要有一个妇女节,并提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必须是帮助妇女获得选举权,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对待妇女选举权问题,对待整个妇女问题” 。
蔡特金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左派组织“斯巴达克联盟”的创始人和***之一。1917年,党内的左派和中派因不满右翼***的某些政策,建立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蔡特金当选为中央委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德国后,蔡特金欣喜若狂,认为俄国人民的起义是鼓舞德国工人阶级仿效他们的号角。十月革命胜利后,她不仅热情讴歌这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而且号召德国无产阶级起来支持俄国工人和农民的伟大事业,同俄国人民站在一起。当时西方许多社会民主党人认为,落后的俄国发生的这场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蔡特金对此反驳说:“俄国无产者和农民已经成熟,可以进行革命和夺取政权,因为他们要革命,要夺取政权,不怕斗争。”她还卓有远见地指出:“夺取国家的全部政权,这是一回事。革命不应满足于在政治上改变俄国,还必须在经济上、社会上改变俄国的面貌,使它成为一个新国家。” 1919年3月,她宣布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参加***,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和党出席国会的议员,直至逝世。
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她立即着手创建共产国际的妇女组织:1920年初,她为共产国际二大起草了《关于共产主义妇女运酬的提纲草案》,同年11月又根据二大精神起草了《共产主义妇女运动的方针》。在这两个文件中,她重申妇女的解放是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吸收劳动妇女参加革命的阶级斗争。11月20日共产国际妇女书记处成立,蔡特金当选为书记。
1921年6月蔡特金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共产主义妇女运动问题的报告》。她指出:“如果没有妇女参加,无产阶级就不能将自己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进行到底。” 大会根据这个报告通过了《加强妇女工作的国际联系以及共产国际妇女书记处在这方面的任务》、《对妇女进行共产主义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两个决议。
蔡特金还十分重视利用报刊这个团结战斗的武器。她主编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平等报》(1907年以后被定为国际妇女书记处机关刊物)就长就25年。1917年以后还编辑过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的《莱比锡人民报》妇女附刊、德国***妇女刊物《女***人》、共产国际妇女书记处机关刊物《共产主义妇女月刊》。
此外她还写了许多关于妇女运动问题的专著。在这些著述中,蔡特金阐明了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与资产阶级妇女运动不同的性质和目的。她指出,资产阶级妇女运动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实现本阶级妇女的自由和解放,而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则要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 蔡特金的一生与俄国无产阶级有着不解之缘。引导她走上革命、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奥西普·蔡特金是俄国的一名者。1902年她与列宁相识,1920、1921和1922年三次到苏俄,多次与列宁就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交谈。1924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苏联度过的。
1922年,蔡特金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前途》的报告。她在报告中详细地论述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指出:“俄国革命不论从它最重要的社会支柱无产阶级来看,还是从它的内容来看,都不可能是一场纯粹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争取和平,土地交给农民,工人监督生产,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全部政归工农代表苏维埃,所有这些要求都跟资产阶级革命是不相容的。”她还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俄国特殊条件的产物……从新经济政策中看到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唯一道路。”
1924年夏天,西方国家攻击苏维埃政权的残酷压迫造成了格鲁吉亚的叛乱。蔡特金不相信这是事实。她亲自深入到高加索各族人民中间耳闻目睹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事后她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写就了《在解放了的高加索》一书,反击西方的反苏宣传,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从1925年11月开始蔡特金先后在莱比锡、柏林、汉堡、斯图加特、埃森、科隆和开姆尼茨等地发表演说和讲话,向德国无产阶级介绍苏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讲话和演说后来汇集成册,以《建设中的苏联对德国工人阶级的意义》为名在柏林出版。
蔡特金对俄国革命的支持和对苏维埃政权的捍卫赢得了苏联人民的爱戴和敬仰。1927年,当蔡特金在莫斯科度过70岁生日时,苏联许多学校、企业、俱乐部都用她的名字命名,莫斯科的妇女还集资建造一架飞机,起名“蔡特金号”。同年10月,蔡特金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了苏联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策略的倡导者和维护者
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是蔡特金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她出席过共产国际第三次到第六次代表大会以及这一期间召开的大多数执委会主席团的扩大会议。
1920年起由十月革命引发的欧洲革命进入低潮,翌年德国的“三月行动”随即遭到失败,但共产国际和德国***的一些左派***却为“三月行动”进行辩护,提出不论客观形势如何都要进攻、失败也是有益的“进行理论”。为此,蔡特金写信给列宁,表示坚决地反对“三月行动”和“进攻理论”,并于共产国际三大召开前夕到莫斯科与列宁进行长谈,列宁非常赞同蔡特金反对“进攻理论”的意见。在三大她公开宣布:“我坚持认为,由于中央委员会对革命在政治上作了错误解释,所以它对三月行动实行了错误的领导。”
共产国际三大以后不久,蔡特金对列宁说,在德国,全体工人,包括社会民主党和联合社会民主党人在内,在反对降低工资等等的斗争中掀起一股要求联合起来的浪潮,***人应该支持这种同资本家作斗争的联合行动。列宁认为她的意见完全正确。 同年1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一个《关于工人统一战线,关于对待参加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和阿姆斯特丹工会国际的工人以及对待支持无政府工团主义组织的工人的态度》的提纲,即著名的《十二月提纲》,从而正式提出了统一战线策略。
1922年4月,蔡特金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三个国际联席会议。她在会上宣读了共产国际的宣言,呼吁“工人阶级尽管有着使其不能团结一致的各种深刻的意见分歧,但它必须联合起来防御资本的进攻。” 这个联席会议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进一步促成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策略的完善。第二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各工人政党联合的、作为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阶段的“工人政府”的口号。
1924年,蔡特金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为捍卫四大提出的“工人政府”口号,同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左倾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季诺维也夫根据1923年德国十月行动的错误总结宣称,统一战线策略是***同社会民主党人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工人政府”口号不过是用革命语言、人民的语言来表达的吸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别名”。 蔡特金对此进行批驳说:“我怎么也不能赞成……工人政府仅仅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假名、同义语或别的什么‘名字’。对俄国来说,这或许是正确的。但对那些资本主义发展到很高阶段的国家来说就不然了。在这些国家中,工人政府意味着广大群众还没有一认识到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自己的政权。”尽管五大被左倾情绪所笼罩,但蔡特金的发言起到了发人深思的作用。
在以后左倾思想路线占据统治地位时期,包括左倾思潮达到顶峰的共产国际六大(1928年)前后一段时间,71岁高龄的蔡特金仍然对共产国际的纲领草案提出批评,认为它不符合列宁在三大提出的“到群众中去”的口号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不够,没有分析中间阶级在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的作用,没有提出争取他们成为同盟军、至少使他们保持中立的办法。 蔡特金始终表现出那种勇于坚持真理的无畏精神。 反对法西斯主义的不屈战士
1922年10月,法西斯在意大利上台,建立了公开慎压人民群众的恐怖政权。在德国,以为首的一小撮法西斯分子纠集在慕尼黑,蠢蠢欲动。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于1923年3月在法兰克福(美因河)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会议。蔡特金曾出席并作了《反对国际法西斯主义危险》的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法西斯主义意味着人类有被拖入一次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即她呼吁“各种不同职业、不同政治与工会派别、不同社会与宗教信仰的人们团结起来,为反对法西斯主义与战争危险而斗争。” 会议根据她的报告,通过了《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决议》。她在1923年6月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三次扩大会会上作的《关于法西斯主义》的报告,又进一步论述了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及其社会支柱。她指出,法西斯主义是“世界资产阶级总攻势的最强烈、最集中的典型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破产的结果,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瓦解的象征。它的生力军是:因战争而贫困和无产阶级化的中产阶级,失业的旧军官以及一切对改良主义社会主义感到失望、但不是向左转而是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念的人们。它还吸引了成千上万失望的无产者”。 蔡特金再次呼吁各国***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中间阶层以孤立法西斯主义,向法西斯主义进攻。全会根据她的报告通过了《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决议。不过,这次全会主要是声讨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合并一事,其矛头指向社会民主党,所以初露端倪的法西斯主义危险并未真正引起全会的重视。直到20多年后在德国上台,血腥地镇压无产阶级,共产国际才改变左倾僵化的策略路线,确立了反法西斯主义的工人统一战线和人民阵线的策略方针。因此,蔡特金这种超前20多年的远见卓识不但值得称道,而且是功不可没的。
不仅如此,蔡特金还以身作则,公开地同法西斯作斗争。1932年8月30日,她以年龄最大的议员身分主持国会开幕式。她全然不顾法西斯分子扬言要她的恐吓,登上讲坛,宣布国会开幕并且发表了控诉法西斯暴行的政治演说。她号召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她呼吁,“在这种不可抗拒的历卑必然性面前,一切彼此存在分歧的有关政治、工会、宗教、世界观的各种见解,都要退居次要地位,一切受威胁和受折磨、渴望解放的人们,参加到反法西斯主义及其在政府中的代理人的统一战线中来吧。” 蔡特金这次与法西斯面对面的斗争比季米特洛夫1933年底在莱比锡法庭上的反法西斯的演说还早一年多,这对唤醒世界劳动人民的觉悟,促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933年6月,蔡特金在逝世前一个月向全世界劳动人民发出的最后呼吁说,“看看德国吧!垂的、感到自身受到威胁的资本主义正在向法西斯主义求救。法西斯主义建立了毁灭人们身体和精神的野蛮统治,恢复了远在中世纪之前的暴行……凡是在思想感情上反对法西斯血握暴行的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同正在斗争的人们团结起来,用援助,物质的援助,来保全受法西斯主义迫害的人的生命。各国反对法西斯主义的人们,我号召你们,同国际红色救援协会共同担负起国际团结的全部义务。”
1933年6月20日,76岁高龄的蔡特金在莫斯科附近的阿尔汉格斯尔斯克的一所疗养院中逝世。
1933年,蔡特金在莫斯科病逝后,成为被安葬在俄罗斯红场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之一。她的墓碑上没有照片,也没有墓志铭。
莱比锡RB红牛怎么这么厉害?
因为自身缺乏球队历史的积淀,尽管莱比锡是用了两年时间就冲到了德甲联赛,身后是红牛集团花了很多资金在转会、选帅、创建一个出色的后勤管理精英团队。
提起莱比锡红牛,以前是一支毫无名气的小球队。球迷们熟知的德甲球队,也就是以拜仁、多特蒙德、不莱梅、勒沃库森等。要说到德甲联赛,基本上也就是拜仁一家独大。
但是,RB莱比锡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不得不说是个好事,因为人们不愿总见到这样的一个联赛:在赛季还没开打,人们就早已知道今年的夺冠球队到底是谁,那样可太无趣了。拜仁总是在德甲联赛一家独大,也该换换局面了。
因此莱比锡被也被称作没有足队文化的球队。论足迷的支持,不论是英超联赛还是意甲联赛都不可以与德国来相提并论,英超联赛球迷遍及全世界,但却不太可能见到像在鲁尔区或是柏林或是拜仁那样高度组织性,高度参与性,高度归属感的球迷。
英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战役过程
1940年1月,英国空军开始轰炸德国,但规模很小。1940年5月15日出动99架飞机轰炸莱茵河以东地区,对德战略轰炸由此开始。整个作战可分五个阶段。 1940年5月——1942年12月
对德轰炸由英国单独进行,目标是石油工业及科隆、柏林等大城市。由于双方都没有制空权,为夺取制空权,英国皇家空军开始对德国进行一系列突击,1940—1941年主要轰炸目标是潜艇基地、石油工业和航空工业。1942年开始以城市为重要目标,旨在打击德国的民心士气。3—6月,对鲁尔区几个城市进行夜间轰炸。由于德国空军广泛使用雷达,再加上FW190的出现,使得德国空军获得相当大的优势,英国空军的损失稍微超过德国空军。在第一阶段,英美航空兵投入兵力较小,加上技术条件限制,轰炸效果不大。德国工业产量1942年仍增加了50%,飞机产量继续大幅度提高。
转折点是1942年5月31日英国空军出动飞机千余架轰炸科隆,其破坏程度超过前9个月总计1346架次的轰炸效果,而飞机损失率大大降低,成为集中使用轰炸航空兵的范例。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取得的物质效果,那并不大;也不在于在于对德国民心士气的打击,但是对科隆的夜间轰炸以及随之而来的空袭向德国空军总参谋部表明,英国广播公司广播网所宣传的关于轰炸的预言,将会按计划实施。美国第8航空队于1942年8月17日开始参加对德战略轰炸,美军在昼间对关键性目标实施精确轰炸,英军在夜间对大城市实施面积轰炸。虽然到年底只轰炸了德国在西欧的占领区,投弹量很小,因出动兵力不大,轰炸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德国空军总参谋部被迫从苏联前线抽出力量,转移到后方进行本土防空,在1941年,德国空军的61%在东线,而在194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0%。组成陆军空中保护伞的德国ME-110战斗机、Ju-88和DO -217中队大批返回德国内地,充当夜间战斗机,由越来越少的歼击机保护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变得不大愿意冒险同苏联战斗机交战了。
可是英国需要时间改进空中突袭的方法。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导航机部队,这些部队是根据德国200轰炸机大队的方式建立的,第200大队在1940年冬天连续空袭英国本土,导航机先于轰炸机主力部队飞向目标,在漆黑的夜里用照明弹标识转变点,以帮助经验较少的领航员,并在目标上空投掷照明弹,以便于识别目标。他们使用红色和绿色照明弹以标明轰炸范围,直到轰炸员将炸弹投下为止。 1943年1月——1944年1月
1943年春,英美已经在西线取得制空权,而在东线,德国的空中优势也已消失。英美统一轰炸目标,逐步增加兵力。1943年1月,英美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确定战略轰炸的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摧毁德国人的斗志,使其丧失军事抵抗能力。轰炸的顺序为潜艇工业、航空工业、交通运输系统、石油工业等。为执行这一决定,英国主张夜间面积轰炸,美国主张昼间精确轰炸。两国各行其是,双方很少协同。英国空军由查尔斯·波特尔爵士负责,美国空军由伊拉·克拉伦斯·埃克将军负责。1943年盟国空军中队增加很快,双发飞机逐渐被英国斯特林式轰炸机、兰开斯特轰炸机、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及美国的B-17和四发B-24轰炸机所取代。在此期间,英国空军进行了三个以城市为目标的空中战役。
鲁尔空中战役
1943年3—7月对鲁尔区若干城市进行43次空袭,轰炸航空兵出击18506架次,被击落876架,负伤2126架,不顾如此惨重的损失,在2月间有593架以上的飞机执行每天的轰炸任务,到1943年8月,每天参加轰炸的飞机达到787架,杜伊斯堡、埃森、科隆等、多特蒙德等城市和工厂遭到严重破坏,5月16—17日夜间,盖伊·吉布森指挥精锐的617中队19架重型轰炸机利用特制的炸弹摧毁了鲁尔水坝。轰炸完全成功,但中队却陷入了一个可怕的高射火炮网,损失了8架飞机和机组人员,这次精确轰炸得到了惊人的效果,发电量下降了,鲁尔的工厂缺水,而谷地则洪水泛滥,但到秋天的时候水坝修复了。
汉堡空中战役
1943年7月24日—8月3日四次夜间轰炸汉堡,其中两次美国航空队还进行了昼间补充轰炸。共出动17021架次轰炸机,被击毁飞机659架,负伤1123架,德国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汉堡市60%房屋被毁,炸10万人,工厂被毁近5000家。在其中的一次中,还首先采用了电子干扰战术,投下一大堆金属铝箔条以干扰对方的雷达,以减轻飞机的损失。8月17-18日意见,英国皇家空军还对佩内明德的制造V型火箭发动机的工厂进行了空袭。这次轰炸后,德国空军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被逼的在办公室开枪自杀。
柏林空中战役
1943年11月23日,英美开始空袭柏林,至1944年3月英国共出动20224架次飞机对柏林空袭16次,对其他城市空袭12次。这对英国空军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战役,由于遭德战斗机截击,损失重大,被击落1047架,被击伤1682架飞机。
美军白昼大轰炸
在英国空军进行三大战役期间,以埃克将军为首的美国第八航空队也深入德国腹地,袭击其生产生产飞机、人造纤维和滚珠轴承的工业城市,但美国的损失是很大的。1943年10月14日轰炸施魏因富特轴承厂,出动的291架飞行堡垒,由于战斗机不能全程护航,遭德机截击,被击落60架,击伤138架,飞机损失率之高为空战史上罕见。
到1943年底,直射行动到达危机点,对德国的空中进攻已经产生显著效果,但代价是巨大的。在1943年10月之前,德国一直在增加歼击机的兵力,他们的高火是无情的,何况德国的许多工业城市位于盟国的歼击机护航范围之外。由于阿尔贝特·施佩尔的努力,1943年上半年德国生产上升,有一段时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到1944年头几个月再次上升,原来预期的德国民心士气崩溃也没能实现。
盟国空军首脑采取某些提高空中战役效果的步骤,从1943年11月起,由詹姆斯·杜立特尔指挥的美国十五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第205航空兵群进驻意大利,大大扩充了盟军航空兵的活动范围,新的远程歼击机,尤其是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能伴随盟国轰炸机打击纳粹德国占领的任何欧洲地方,并大大减少损失,改进的含铝炸药也提高了轰炸的摧毁率。
1943年11月7日,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昨天在柏林上空损失了30架歼击机,这样的损失我们不能持久,现在的昼间空袭中美国轰炸机由质量出色的驱逐机护航,我们的歼击机比他们大为逊色。”7个月以前,戈培尔曾这样写道:“德国物理学会主席曾给我一个关于德国和盎格鲁-撒克逊物理学现状对比的备忘录,趋向是令人沮丧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物理学远远超过我们,尤其在研究工作方面,其结果,英美在物理学在战争的实际应用方面也是领先的,无论是空中作战还是潜艇作战都可以看得出来。”
1944年1月,卡尔·安德鲁·斯帕茨将军被任命为驻欧战略空军司令,第八航空队归杜立特尔指挥,第十五航空队归内森·特文宁将军指挥。昼夜不停的轰炸开始了,每次轰炸任务持续10—12个小时,包括1000—1200架飞机,1944年2月20—25日这一周尤其重要,在此期间,英美的机群对德国的布伦威斯克、莱比锡、雷根斯堡、戈塔、奥斯堡和斯图加特的飞机制造中心发起了连续突击,轰炸机出动6167架次,投弹19000吨,复出383架飞机被击毁的代价,目标遭受的破坏并非不可恢复,但是德国飞行员和飞机生产遭受的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
第八和第十五航空队在4月和5月对罗马尼亚进行的普洛耶什蒂大轰炸产生了明显效果,把该油田的汽油生产能力毁掉了75%,柏林空中战役在1944年头三个月继续进行,德国空军遭受P-51野马战斗机的沉重打击,损失非常严重。面对盟军的空中突击,德国工业在阿尔贝特·施佩尔领导下表现出适应和生存的奇迹。飞机工厂从1943年的80家增加到1944年的550家,其中一些重要的有10米以上的混泥土保护层,但是由于生产厂家被迫分散,使得德国的交通线变得在空袭中十分脆弱,当零件不能运动一起组装时,这些零件就变得毫无用处。
由于盟国的空袭,迫使德国牺牲前线的的力量而从事本土防御,从而耗竭了战争的潜力,由于急需战斗机,而无法生产打击盟军集结地的轰炸机。飞机损失越来越多,飞行员越来越缺,使得德国空军的训练质量急剧下降,与此同时,盟军飞行员的作战效能却不断提高。正想施佩尔所承认的那样,“毫无疑问,要是没有空袭,在1943年救可以抽出数十万人代替放弃了训练和工作去消除破砖烂瓦的士兵。”何况,每次空袭都要造成数百万个工时,并使工人由于缺乏睡眠而工作效率大幅下降。戈培尔经过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后写道:“真是荒谬绝伦,只不过十架喧闹的轰炸机,足以把1500—1800万人从床上赶进地下室。 ” 1944年2月——6月
1944年初,盟军首脑面临的是如何使空军在入侵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时做出更好的贡献,斯帕茨和埃克将军负责对德国的空中作战,他们实际认为入侵是浪费时间,声称单用轰炸就可以使得德国的战争力量瓦解,根据这一想法提出的建议是金兰行动,进行一次有限的入侵,只在大陆保持一个桥头堡,等待摧毁德国战争工业后再向前推进。但是,由于德国军事工业仍然在扩大,加强了那些主张全面入侵人的观点。从1944年2月起,轰炸规模增大。1944年3月25日盟国军事***举行会议,决定将部分战略航空兵由轰炸德国转为支援诺曼底登陆,会议给盟国空军的任务时重点轰炸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铁路枢纽、桥梁和机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及飞机制造厂等航空工业,并对V-1导弹和V-2导弹发射阵地进行突击。西线战略航空队的指挥权暂时从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转交给入侵部队的指挥官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将军。
为了孤立德军,盟军的战术空军中队袭击塞纳河的桥梁,以防止驻法德军南北运动,与此同时,还突击阿尔贝运河和默兹河上的桥梁,以制象,好像将要在塞纳河北登陆。战术空军还要袭击部署在法国海岸的雷达网站。由于袭击目标集中,使用兵力较大,效果较好。至诺曼底登陆前,盟军已掌握战区制空权,并成功地进行空中阻滞,孤立登陆地域的德军。不过还有一些重要部队不得不取消他们的计划,以对付V-2飞弹造成的严重威胁,虽然盟军轰炸机在1944年初用4万吨炸弹猛烈轰炸了法国和荷兰沿岸的88个飞弹基地,但德国继承设计出伪装更好的,更坚固的发射阵地来。到同年6月诺曼底登陆前,夺得了制空权。此后,轰炸规模更大,效果日渐显著。 1944年7月——1945年4月
为早日结束战争,盟军不顾不良的天气,逐渐加强打击,由于法国和比利时的解放,导致德国空军雷达站的后撤,盟军空军的损失越来越少,而空袭的效果越来越大,集中轰炸德国的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系统和兵工厂,同时继续轰炸大城市。9个半月内,投弹量超过前几年的总和。对石油工业的轰炸,7月为35次,8月为20次,9月有十几次千机轰炸,每月投弹数万吨。至1945年4月,德国合成石油月产量仅为前一年的5%。德军由于严重缺油,无法采取大规模作战行动。喷气战斗机是德国最后的王牌,但他的跑道很长,很容易被发现和在地面上被摧毁。
随着西欧战局的顺利发展,盟军自1945年1月加强对交通运输线的攻击,并增大空袭城市的规模。1945年初盟国飞机集中攻击德国西部,突击不莱梅到科布伦茨以东一线的目标,当三月中旬英美军队跨国莱茵河时,鲁尔工业区实际上已经和德国其他部分分离。3月11日,1038架重型轰炸机对埃森投下4500吨炸弹,次日,1150架重型轰炸机又对多特蒙德投下5000吨炸弹。由于盟军掌握了战略制空权,轰炸机的损失很小,轰炸效果显著。德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均面临崩溃。
1945年4月,柏林战役开始,英、美空军主要用于支援地面军队。1945年4月16日,美国驻欧战略航空兵司令卡尔·安德鲁·斯帕茨宣告对德战略轰炸结束。为了进行这种战役,斯帕茨和他的英国同僚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共指挥2.8万架作战飞机,133.5万人。损失了4万架飞机和9万飞行人员。由于空中战争代价很高,用饱和轰炸摧毁德国人的意志又告失败,使得战争结束后马上遭受指责,说整个空中战役是一种错误。然而正是法西斯德国首先对波兰、荷兰和英国进行大规模轰炸,正如杜努伊所说的:“德国的罪行是迫使西方世界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要么拒绝模仿他们的作战方式,坐等灭亡;要么也采取这种方式,以残暴对残暴。” 。1944年7月——1945年4月,盟国空军投弹量超过前几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