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甲A联赛广州队名单-1995年甲a联赛赛程表

tamoadmin

1.1995年那支申花队队员都有谁

2.广州足球的历史是怎样的?

1995年那支申花队队员都有谁

1995年甲A联赛广州队名单-1995年甲a联赛赛程表

1号蔡建林,1965年生,守门员 张惠康的光芒持久,蔡兄92年才开始出头,可惜94年,他第一反应一流、第二反应二流,预判站位好,动作舒展,却老容易脱手,总难登国内顶流殿堂,还因失误被骂成草门。95年高佳来了守第一场,未见过人之处,但第二场蔡兄上了,失误更多,于是,和主力地位告别了。96年才灵光偶现,年拼回了上海滩门将的尊严,98年年初闪了一下,就退到教练席了,老了,老了……

2号姚俊,1969年生,右边后卫

疯狂的右路助攻,边路和刘军默契无言,联防与吴兵双塔峥嵘。但传球总拿捏不好火候,卡位总失于毛糙不严谨,动作大,红黄王。根宝用了比他更稳健的小老头莎萨,或者小阿弟朱琪,他无话好说。但是,我们不该忘记他曾在右路掀起的助攻风暴,当时是国内最热衷于助攻的边后卫,连李红军和魏群也比他“收敛”。

3号成耀东,1967年生,中后卫、左边后卫

“成龙”开始老辣,你可以不喜欢他的风格,但不能不承认他的有效。

4号吴承瑛,15年生,左边后卫

94年是初生牛犊,95年却是牛犊发威,又是一个助攻的时候一往无前的家伙。尽管当时他的技术动作还显得生硬,但另一边过人架势圆滑成熟的姚俊改不掉的不动脑子意识差的软肋他小吴却没有过。于是,小吴开始发迹……

5号范志毅,1969年生,中后卫、后腰、前腰、前锋

“大将军”94年是联赛进球最多的后卫,95年对阵四川进了那个鱼跃冲顶至今犹新,对广州开始位置前提,最后干脆打起了前锋,然后呢,顺便把金靴、金球一起拿了吧。从此亚洲足球的名人堂不得不接受了这位霹雳火性子的中国人。

6号陈伟,1968年生,左前卫、前腰、后腰

当年的矮脚虎,他和张卫华有过一样的境遇:得了一次盲肠炎,位置丢了。不过,他95年留下来,跟着大伙儿尝到了冠军的滋味,然后春节一过完,就去豫园报到了,真造化弄人。

7号瓦西里,1966年生,前腰

俄罗斯斯米纳俱乐部把他几乎吹成了卡尔平。不过有些水土不服,客场对北京那场,和姜滨撞头后倒发扬了保尔精神,头缠绷带,照样和吕军这样的大块头争顶。但技战术上总踏不到徐根宝欣赏的步点上,很快就回国了。

8号张勇,15年生,前锋、左前卫

他在一年多前的选秀中,硬靠那股子拼命三郎的拼劲挤掉了比他高了10公分,技术也不差的张佳平,94年也靠那股气势抢在飞一般的武明、射门花样百出的程海峰之前得到上场机会。95年足协杯主场对天津,被飞铲两次,被飞蹬踹(施连志)一次,被踩踏一次(霍建廷),还能站起来,快赶上星矢。其实他的脚下活儿还是很有些货色的,只是有和姚俊一样的弱点。

9号祁宏,16年生,前锋、前腰

对韩国什么金星,客场对北京,瘦身影幽灵般地闪了两次。当足协杯客场对天津时,把令人窒息的两粒入球打得像弹玻璃弹子一样,后来还破了大连队城门……从此直到04年之前,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年年可以看到有那么一个瘦子,不晓得怎么跑动的,就把球捣鼓进对方的球门了,对方门将和后卫还在一脸茫然。

10号刘军,10年生,右前卫、前腰

除了年深秋的十强赛他是悲凉的国家队中不多的亮点外,其他时候,刘军就永远是一个样子,但也永远不会失效。如果全队打疯,他永不会是最风光的;如果全队疲软,那么只有他会坚挺到最后一秒钟。

11号李晓,1967年生,前锋

当年,虹口体育场里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上海人看到他,就好像布雷西亚人看到巴乔。科威特那个门将大概至今做梦也会怕他。但95年初那场肝炎……但鼓声掌把,人家02年还把甲A搅了个海覆江翻呢。

12号顾明青,16年生,中后卫

当时是高高瘦瘦的杆子,一直没出场,96年干脆到浦东队去了,总算混了那么几年脸熟。

13号毛毅军,10年生,中后卫、右后卫

这个高个子却曾是个软柿子。但根宝对他情有独钟,终于,95年足协杯主场对天津那场,腰杆儿硬起来了,毛豆子变成了铜豌豆,从此平步青云。

14号申思,13年生,左前卫、前腰

申思——徐根宝,然后类似的故事一再反复,申思犹在,另一个主角换了又换。我们说什么好呢,申思啊,谁让你“上海男人”气质那么重……

15号吴兵,1968年生,中后卫、后腰

从一个“脚下活比较软”的工人球队上来的半调子,到稳坐甲A强队主力,再到穿印有“中国”字样的白衫,现在动辄要赶到郊区上班的工人师傅一定至今流传关于他的故事。

16号朱炯,13年生,左边后卫、左前卫、前腰

他比申思矮小,但他勇猛;他球性一样娴熟,但他朴实。但始终没有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就在伤病折磨下退了。不过,这位模范党员值得每一个人敬重。

17号张毅,13年生,前锋、右前卫

在对抗弱一档次的比赛中,他绝对是个技术流、意识流。但他好像一直没有“发育”好,最终也在伤病中默默告别。莫忘了,他也是个能把角球直接开进球门的人。

18号朱琪,14年生,中后卫、右边后卫、后腰、右前卫

当他的长相被定格在“贵族”时,我们以为徐根宝不会看重他。当他在国奥队深夜泡吧被处分时,我们以为徐根宝会看不上他。但他还就是稳稳地保住了位置,然后越来越有花头,98年甚至在国家队主力阵容里头,霍顿很喜欢他。但99年好像脑袋发昏了,00年跑到四川去,接着养伤时间比训练多:四川队怎么成冤大头了。00年溜回来开过一次什么宋记蟹楼……看不懂这个人。

19号刘宁宇,16年生,中后卫、后腰

申花建队初期,“19”号球衣总是无着,根宝看不上脚法秀丽但没有适应他“抢逼围”的蒋建明,小蒋去大顺了。张卫华盲肠炎告,也借到大顺了,95年干脆就扎在那里了。程海峰94年被闲置了一年,近观徐根宝一再表扬这个前锋。95年在大顺队拿了个甲B并列金靴。刘宁宇面对一大堆重叠的位置,还是回青年队干主力吧。96年再回来,嘿嘿,我穿7号怎样?而后18年出生的赵挺、李伟一,无名之辈走过场。最终年开始,一个宝钢来的叫李诚铭的小伙子穿上了这件号码不吃香的球衣,一直穿到现在。

20号谢晖,15年生,前锋

94年他就敲开过牛逼的王振杰的十指关。95年雨中对四川,他成名了……而后他的故事比任何一个比他水平高的人都丰富……如今05年、06年,他那句还想为国家队踢球,倒搞得像个老党员似的。还有谁的经历比他更丰富?

21号孔智立,15年生,右边后卫、右前卫、前锋

训练中技术和作风都不错,但位置太重叠,96年跑去浦东后,磨成了平庸。

22号高佳,1965年生,守门员

95年的英雄,96年的狗熊。

23号瓦洛佳,13年生,前锋

94年他把一个欧洲四流下前锋的门前三包意识发挥到了极致,教国内什么这尖刀那快枪的好不脸红。95年他把一个欧洲四流下前锋的粗糙庸碌表现到了极致,什么离门二米处打飞之类的。

24号莎萨,1963年生,右边后卫、右前卫、后腰、前腰

根宝说,申花队这支年轻的队伍,需要他这样的老兵。94年他的表现被沈阳那个同名的次一点儿,但运气更好。95年成了救火队员。等小伙子们把能学的学到了,对不起啦,您老既然喜欢上海,在浦东再待一两年吧。

广州足球的历史是怎样的?

在太阳神抽身而去之后,广州足球命运飘摇。吉利入主又迅速离去,在受让股份的情况下拉香雪入伙,以“嫁女陪嫁妆”的方式让日之泉接手。没有支持的广州足球,陷入孤苦伶仃无人要的最凄凉境地。直到强势介入后,广州足球终于结束了那种在艰难困苦中挣扎求存的历史。

拿不到政策只有转头离去

在2001年太阳神退出以后,历史把浙江的吉利集团推到广州足球的风口浪尖。在.接手广州队后,这一年吉利差点冲上甲A。但是在短暂的一年投入了2000多万后,吉利集团始终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政策于是黯然离去。

广州足球俱乐部又一次进行了重组。为了招揽下一个东家,足协方面使尽浑身解数,最终把香雪集团请了进来,但条件有点苛刻——香雪集团800万冠名,还无偿占有了俱乐部30%的股份。对此,一位广州足球的名宿冷笑着评价:“以后广州足球一旦再转让,如果是1000万,那不是要再送300万给香雪?香雪做的真是一笔好生意啊!”道理谁都懂,广州市足协的一位负责人在完成转让以后大吐苦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其中利害啊?但有什么办法?现在是求着别人来接手,没人要啊!”

香雪做了一笔价廉物美的买卖,广州足球的投入也进入了历史最低谷。2002年的甲B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广州队在甲B联赛中垫底,到年底一结算,800万的冠名费用居然还有300万剩余。500万,这恐怕是中国一个甲B俱乐部一年花费的创纪录的最低费用,球员不满意,“没有赢球奖,仅靠每个月的工资,我们喝西北风去啊。”就是这一年,香雪基本上奠定了广州队未来几年的工资基础,一线球员的工资从两千元到八千元,没有赢球奖,他们瞬间变成了工薪阶层,唯一的好处是,与其他的甲B俱乐部纷纷闹出拖欠工资的新闻相比,广州队的队员总能准时领到他们的工资。

越秀山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一场比赛居然只有几百人在观看,球票开始卖10元,后来在开赛前随便花上两块钱就能买到一张票,再到后来,大门敞开,大家随便进来吧,反正进来的人也不多。面对如此情况,香雪集团非常不满意:“这样搞下去有什么意思?球迷都不愿意来看球了!”

但是,香雪集团在2003年却眉开眼笑,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香雪集团药的销量节节上升,他们这一年的销售额排在全国医药厂家的第36名!这就是足球载体的广告威力,没有2002年的冠名,有多少人知道香雪集团是干什么的?与此相对应的数据是,2003年,受非典影响最重要的中南、华北成了感冒药投放的重灾区,投放额分别为3279.58万元和2493.24万元,各种品牌的抗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中药产品一拥而上,纷纷投身到规模庞大的广告热潮中去,而香雪,却坐拥冠名广州足球之利,事半而功倍。

这两年对于广州足球来说,等于又回到了起点,香雪只起到一个赞助商的作用,广州俱乐部的全称为广州足球俱乐部,总经理还是广州市足协的秘书长杨旭,职业联赛打了十年,把广州足球又打回了原形。所谓纯而又纯的市场足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焦头烂额。这时的彭伟国已经退役回到广州,他坚持着有时间就在天河体育中心去跑步,但是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他一声长叹:“这样下去,广州还有谁愿意踢球?辛辛苦苦踢那么多年,就算踢到一线队,像香雪的球员一年只拿这么多钱,有什么吸引力?”

广州足球界焦急万分,他们提到最多的是支持,没有支持,广州足球根本没有翻身的希望。唯一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的广州队进行了人员的大调整,取得了甲B联赛的第三名,比起2002年的副班长地位,总算有个交代了。

2003年的第三名,加上每场比赛都有两万多观众捧场,看起来广州足球是逆流而上。一家本地媒体找到俱乐部一位负责人:“我们想做一个专题,我们广州足球为什么能风景独好,你给我说说吧。”负责人说:“不好不好,你知道我们每场比赛买票进场的有多少人?区区200人啊!”这位记者走的时候,负责人千叮嘱万吩咐:“兄弟帮帮忙,千万别写出去啊,影响不好啊!”

无人问津只好“嫁女送嫁妆”

香雪时代的两年,虽然时世艰难,可广州足球总算是平稳过渡,队员们虽然赚不了什么钱,可总算能准时领到他们的工资,但是到了2003年底,广州足球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

原因来源于中国足协的规定,俱乐部属于体育局的股份必须剥离,也就是说,广州市体育局必须把手中70%的股份卖出去,重新给广州足球找一个东家。

一出好戏上演了,广州足协先是开价2500万,但其中包含价值1000多万元的基地,以甲B联赛第三名的成绩来说,这个价格并不高——广州足协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实之残酷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本来和香雪制药合作的两年也算愉快,所以广州市足协方面本来希望香雪集团能够接手广州足球,但是香雪似乎和广州已尽,一直按兵不动。香雪不急,可是广州市足协急,除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表示了一定的意向之外,几乎没有人问津。拖得实在没有办法了 ,广州市足协又只能做出了零转让的方案,即接手企业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广州香雪队的一、二、三线队和中甲的参赛资格,令人心酸的是,零转让还是没有人要。

这是广州足球最凄凉的一个时刻,队员们都人心惶惶,因为广州市足协的确向他们透露过这样的风声:“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真的没人接手,那只能解散了!”在如此情形下,有的本来已经有广州的一些大学学籍的球员真的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做一个真正的学生。

在无奈之中,广州市足协只能上演“嫁女送嫁妆”的好戏,终于打动了与广州市足协合作了两年搞乙级队的东莞日之泉集团。他们答应接手广州香雪队,但条件自然也苛刻,除了零转让之外,广州市足协还必须在外援和教练的引进、训练和比赛场地的使用、球员宿舍的租赁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有人评估,这笔费用其价值也不低于300万元。对广州足球而言,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城下之盟,但广州足协又无可奈何,要想参加中甲联赛,广州市足协必须彻底退出足球俱乐部的股份。在求人接手的情况下,只能将球队像垃圾一样甩出去。那70%的广州市体育局的股份最后卖了多少钱?一元,这就是当时广州足球的价值!

与日之泉集团签定城下之盟后,广州足球进入了日之泉时代。广州队仍然能保持在中甲联赛的前四水平,但是离冲进中超的希望却越来越远。实际上,对于日之泉能搞多长时间的担心从日之泉接手的时候起就有,一位在广州足球界工作过多年的资深人士就担忧:“像香雪、日之泉这样的民营企业,他们投资足球两年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广告目的,我们做过研究,像中甲的知名度,特别适合区域性的品牌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一旦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会考虑继续投下去值不值得。所以日之泉会不会继续搞下去,能继续搞多长时间,我们都没有底。说到底,足球就是一门生意。”这样的猜测的根本意思就是说,日之泉没有太多钱,而足球属于特别烧钱的行当,对于这个猜测,林勤说:“谁说我们没有钱?我们日之泉的水扔出去,能把说这些话的人全部砸死!”

完不成任务只有请你走开

话虽如此说,随着广州队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中甲联赛的碌碌无为,广州市体育局和日之泉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广州市体育局一直对日之泉的冲超态度有疑问。为了冲超,2005年,广州市体育局对日之泉的支持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广州队的训练和住宿用的都是体育局的地方,体育局免了费用;今年日之泉的招商引资遇到困难,于是体育局又说服市出面,500万把胸前背后广告卖了,100万把袖口广告卖了,甚至,市体育局直接拿出了400万给日之泉,作为日之泉冲超的资金,再加上建基地、养后备队,直接给日之泉俱乐部增加了1000多万的收入,这绝对是广州足球历史上的大手笔,目的无他,不过是希望广州队能早日冲上中超——日之泉方面对此心知肚明,俱乐部一位高层甚至跟体育局的领导开玩笑说:“如果广州队冲上了中超,你就能去当广州市了。”

但是,日之泉在联赛中始终没有交出满意答卷。于是,2005年7月的麦超下课成为导火索。广州市体育局对于此事颇有微词,认为日之泉在冲超的关键时刻自乱阵脚,而日之泉方面也对于广州市体育局的态度耿耿于怀:“我们俱乐部内部的事情,凭什么体育局要指手画脚!”经历此事后,虽然麦超此后还是回到了广州队当主教练,但是那层窗户纸已经被彻底捅破。

至2006年初,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很清楚,虽然日之泉坚持着不肯退,被逼急的林勤最后发了狠话:“广州队是我的,如果要我退出,那广州市足协要赔偿我的青春损失费。”——但是,日之泉毕竟抵挡不住舆论强大的攻势,重要的是,已经找到支持的广州足球的腰板重新硬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广州市体育局打的旗号光明正大:“以日之泉的实力,恐怕难以支持广州足球冲上中超,广州再没有中超球队,全市人民不答应啊!”最终,超大型国企广药集团接手广州队,广州市足协的一名领导一直在念叨的“一定要找一个热爱足球的大老板才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但愿这是广东足球又一个春天,从此结束那种一直在艰难困苦中挣扎求存的历史。但是历史远不如人们想象的如同一条直线一样前行那么简单,广东足球这个中国足球的南方重镇在衰落了十年以后能否再擦亮自己的招牌,未来如何,仍然不是肯定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