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经的篮球“得中锋者得天下”,如今的NBA为何中锋不再抢手了?
2.中国男篮
3.NBA史上中锋排名前十名是谁?
4.篮球比赛中,大前锋,小前锋,中锋,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分别是干什么的
曾经的篮球“得中锋者得天下”,如今的NBA为何中锋不再抢手了?
以前的NBA联赛,的确是中锋的天下,得到一个好的中锋简直说不上无敌,那也是可以左冲右杀,一路打到总决赛,甚至是夺得总冠军的。
比如说火箭队的奥拉朱旺,他就是一名中锋,他就曾经带领着火箭队夺得了好几次总冠军,并且他自创的梦幻脚步也是许多人学习的榜样,还有更早以前的大帝张伯伦同样是中锋,他的得分更是无敌。
转到21世纪,我们中国的姚明到了火箭队之后,他同样也是中锋,以自己的能力,能投,能传,罚球稳定,成为了火箭的核心,他也是带领着火箭一次一次走的更远,也代表着中国篮球运动员的高峰与榜样。
而在湖人就是OK组合,也就是奥尼尔与科比的组合,奥尼尔做为一名大中锋,他当然比姚明更加的厉害绰号大鲨鱼,在篮下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根本阻拦不住他,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与科比,所以湖人才能够夺得总冠军。
之后的中锋就得说是魔兽霍华德了,巅峰时期的霍华德那也是相当的厉害,也是带着魔术队打到了总决赛,那可以说是霍华德的高光时刻。
但是NBA马上变得不一样了,大中锋纷纷没有那么厉害,没有那么独霸一方,成为了得分后卫,控球后卫的天下,首先勇士证明了如此,他们的水花组合,五小组合将小阵容发挥到了极致,夺得了总冠军。
而中锋因为跑的慢,跟不上节奏,在关键时刻也就纷纷被弃用了,都是想仿造勇士队的五小夺得总冠军。
但是仿造也不是那么好仿造的,但现在确实是传统中锋不吃香了,不会投三分,跟不上速度更是一点也不吃香了,现在比拼的就是速度,就是投篮。
中国男篮
世界男篮锦标赛自1950年在阿根廷问世以来,时至2002年,即将在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举行的世锦赛已经是第14届了。作为亚洲男篮代表的中国队,自18年开始世锦赛之旅以来,一直是亚洲球队在历届世锦赛上最好名次获得者。在中国队所参加的几次世锦赛中,分别获得了第11、12、9、14、8名。经过1998年没能参赛之痛后,中国男篮现今令世人关注程度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高,皆因现在的队伍中拥有三名年轻且颇具发展潜力的高大中锋。在如今更加趋向于大型化的世界篮坛,中国男篮的发展前景实在让人们无法不看好。不过,从中
国男篮世锦赛之旅来说,从来都是--
灵巧型球员是传统镇队之宝
或许因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中国篮球在国际交往中创造过以小打大的“奇迹”,所以在中国队的前五届世锦赛之旅中,每次为中国队做出重要贡献的也“习惯性”地多为灵巧型前锋或后卫球员。
在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历史记录中,中国队参加世锦赛届次和场次最多的是中国队现任主教练王非,他当年就是中国男篮颇具代表性的灵巧型前锋。他参加了1982、1986和1990年三届世锦赛的25场比赛,他是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中总得分最多的球员,共计296分,平均每场11.8分。孙凤武是和王非同时代的球员,也参加了三届世锦赛,共出战24场比赛,在中国球员中名列第二。作为后卫球员,孙凤武的得分不是很多,共计179分,场均7.5分。而在中国球员中最具特点的是有“歪把子机枪”之称的张勇军,他参加了1986和1990年两届比赛,出战18场,共得282分,场均得15.7分。张勇军得分之多,主要是依靠的三分远投,在这两届比赛中,他共投中了66个三分球,是中国队之最,即使在世锦赛史册中,也名列前茅。
在中国男篮世锦赛之旅中,个人总得分超过200分的球员还有前中国男篮助理教练张卫平。他参加了18和1982年两届世锦赛,出战13场,共得218分,场均16.8分,是世锦赛场均得分最多的中国球员。尤其在中国队第一次参加的18年世锦赛上,张卫平作为中国队的主力前锋,出战7场,共得177分,场均25.3分,名列该届世锦赛得分榜的第二名。这是中国球员在一届世锦赛个人单项技术排名中的最好名次。
世锦赛之旅中的中国球员,场均得分达到两位数的还有胡卫东(15.1分)、李亚光(13.4分)、马健(12.8分)、郑武(12.6分)、刘玉栋(11.5分)、匡鲁彬(10.3分)。其中李亚光和匡鲁彬都参加了两次世锦赛。
以上所提到的球员,哪位不是技艺娴熟且灵动跳脱的?从世锦赛历史来看,中国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精彩时刻的出现,都离不了那些灵巧型球员的出色发挥和表现。
不过,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篮球的希望已经从外线转移到了内线。从世界篮球发展潮流来看,中国队也正在逐渐顺应着这个潮流,那就是--
高大中锋是创造未来之希望
在中国篮球世锦赛之旅中,有那么一些高大中锋球员值得人们记忆,像穆铁柱、王治单等都曾在中国队参加世锦赛时出任中锋之职。但由于那时中国队在选材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或许也和当时的国际潮流趋势有一定的关系,只要够高,能站得住篮下就行。那时,国际篮联有关竞赛规则还不像现在这样强调速度,10秒钟推进至前场,30秒钟能做出投篮动作……这一切,都使得那些身材高大但动作较为迟缓的球员,在篮球场上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但历次世锦赛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拥有众多灵巧型球员的情况下,中锋球员的“不配套”是束缚中国队在世界篮坛上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虽然我们曾获得过世锦赛的第八名,但当年在小组赛中智取实力略高的两个对手进入前八名后,在与那些真正的强队交锋时又被打回了“原形”。动辄三四十分的差距,虽然不排除完成“历史突破”后有所松懈的可能性,但整体实力尤其内线实力上的欠缺,注定当时的中国队实在无法再越雷池半步。
当世界篮球已经发展到高速度、多变化、强对抗阶段时,中国篮球也适时地出现了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这三位既有身高又有速度,而且也不十分欠缺力量的中锋球员。经过2000年奥运会的检验,他们已经戴上“中国移动长城”桂冠。他们先后踏入NBA,尤其姚明当选了“新秀状元”,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水平和发展前景。
虽然中国篮球的传统镇队之宝--技艺纯熟的灵巧型球员在现在的国家队中已不多见,而且组织后卫这个位置上的欠缺还成了软肋,但由王非执掌帅印,匡鲁彬和张德贵(参加1990年世锦赛的前锋队员)加以辅佐,配以拥有多次国际大赛经验的巩晓彬、刘玉栋、胡卫东和李楠等前锋球员,“移动长城”在今年的世锦赛上一定会给中国球迷带来全新的感受。
NBA史上中锋排名前十名是谁?
No.10 内特-瑟蒙德(1963-17)
并不是说瑟蒙德不够出色,而是因为排名前9名的出色中锋都至少有一枚总冠军戒指在手,而瑟蒙德和尤因一直在被横梁,谁才是第10名的最终人选,尤因的进攻和得分更强,而瑟蒙德拿手的是篮板、传球与防守。而在历史上,瑟蒙德甚至有过双20的赛季场均数据。在1966-67赛季,他场均交出21.3分、22.0个篮板的疯狂数据。并且他还是NBA历史上第一位单场获得四双的球员,在14年对阵老鹰的一场比赛中,瑟蒙德砍下22分、14个篮板、13次助攻、12次封盖。而在挡拆方面,瑟蒙德也是一把好手。
No.9 威利斯-里德(1964-14)
里德的职业生涯场均贡献18.7分、12.9个篮板,和尤因相比(21.0分、9.8个篮板),两人的数据差不多,然而里德却做过尤因从未做过的事情,带领尼克斯获得NBA的总冠军,而且还是两度夺冠。不过这对尤因来说有点儿不公平,毕竟当时里德的身边拥有厄尔-门罗。弗雷泽、德布斯切尔等人。而在10年总决赛场上演王者归来的一幕,在历史上更是被奉为经典。
No.8 大卫-罗宾逊(1989-2003)
如果要找出一位身高7英尺却异常灵活的大个子的话,也许人们会首推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尽管职业生涯初期独木难支,没有带领球队在战绩上有所突破,但当那个叫蒂姆-邓肯的人来了之后,海军上将终于迎来了机会,他们帮助马刺屡次获得总冠军,而除了场上的出色能力之外,他谦谦君子般的性格同样值得称道。
No.7 乔治-麦肯(1946-1956)
麦肯的时代距离今天的球迷有些远了,或许这令人们有些淡忘了他的伟大之处,事实上,他在那个年代的地位就如同迈克尔-乔丹在当今的统治力一样。身高6英尺10英寸的麦肯曾带领明尼阿波利斯湖人在1950年获得总冠军,而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更是4次带领球队夺冠。他有多么伟大,从他的出现改变了NBA的比赛规则就可见一斑。奥尼尔甚至曾表示,“没有麦肯,就没有我”的话。
No.6 摩西-马龙(14-1995)
在加内特、科比、勒布朗之前,摩西-马龙无疑是高中生球员登陆NBA的典范,他是NBA历史上第一位以高中球员身份进入NBA的球员。在ABA征战两个赛季,此后又在NBA打拼19个赛季。历史上他曾经3次获得MVP,足以彰显他的伟大。1982-83赛季,马龙和奇克斯。鲍比-琼斯等人一道帮助76人捧起总冠军奖杯。
No.5 哈基姆-奥拉朱旺(-2002)
大多数具备统治力的中锋都会得到球迷的尊敬,但很少有人对他们产生挚爱的,因为他们的体型与力量很难得到这份照顾,然而奥拉朱旺是个例外,他的运动力与得分能力在中锋中是个异类,身高马大的他有着后卫一般的技巧,这也是他“大梦”绰号的由来。在奥拉朱旺的带领下,火箭于1994年和1995年两度获得总冠军。
No.4 沙奎尔-奥尼尔(1992-2011)
奥尼尔能拥有一个更出色的职业生涯吗?当然可以。如果他一直待在科比的身边,如果他能一直保持不错的体型,如果他能够将自己的糟糕罚球问题解决的话。当然,没有人能够将身体状态一直保持在高峰(张伯伦也许是个例外),因此奥尼尔在巅峰时帮助湖人三连冠已属伟大。这位身高7英尺1英寸的大个子未来将会继续在TMT的解说席上施展自己的能力。
No.3 威尔特-张伯伦(1959-13)
如果这份榜单只论及球员在球场上取得的数据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张伯伦会名列前茅,毕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创造过无数恐怕后无来者的表现。1961-62赛季他场均贡献50.4分,1960-61赛季场均得到27.2个篮板。更重要的是,有哪名球员职业生涯中曾有过单场砍下100分的表现吗?只有张伯伦做到了。不过篮球毕竟是团队的运动,综合考虑的话,他在三甲的位置实至名归。
No.2 贾巴尔(1969-1989)
贾巴尔在联盟征战了太长时间,长达20个赛季,人们对他的最深刻印象无疑是“天勾”的表演,而在湖人表演时刻的时代,贾巴尔也曾扮演重要的角色。当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贾巴尔将他的个人履历定格在了6座MVP奖杯、6枚总冠军戒指以及NBA历史得分榜首位的殊荣(38387分)。
No.1 比尔-拉塞尔(1956-1969)
在全美体育界,有人能够取得像拉塞尔这样的荣耀吗?他在NBA征战了13个赛季,他夺得了11枚总冠军戒指。的确,他身边拥有很多伟大的队友以及伟大的教练,然而鲍勃-库西、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在这位大个子到来之前没能夺冠。这位身高6英尺11英寸的大个子在球场上把控着一切,尤其是在防守以及封盖方面出类拔萃。他同样能得分,只要为了胜利,他甘愿为球队做一切事情,包括他曾经以球员兼教练身份带领凯尔特人征战。
篮球比赛中,大前锋,小前锋,中锋,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分别是干什么的
1、小前锋
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位置,这个位置的要求之一也是得分,但是它对技术和力量的要求更高,需要他做的不仅是普通的投篮,还要有冲击篮下、撕破防守、为队友创造机会的能力,即出色的进攻终结能力;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防守任务,强调快速推进上篮的能力。随著各种半场进攻战术以及三分线的发展,现今篮坛的小前锋除了速度以外,往往还被要求具备运球突破以及长距离投射的能力。由于强调速度多于强调力量,小前锋通常较大前锋灵活,而体格不如大前锋壮硕。
受限于人类先天的体型条件,能够达到小前锋技术要求的篮球运动员,很少有身高超过2米10的;以现今世界男子篮坛的一般水平而论,通常小前锋的身高介于1米96(6呎5吋)与2米05(6呎9吋)之间。由于对灵活走位及投射能力的要求,在现今的篮球场上,许多优秀的小前锋球员往往也可兼任得分后卫;能够兼打这两个位置的球员通常被称为“摇摆人”。
2、大前锋
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位置,在中国大陆也有“二中锋”的说法。大前锋最主要任务就是防守,篮板、盖帽、卡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典型的大前锋是球场上体格较壮,而仍具备一定速度的球员。传统上,大前锋被要求利用他们壮硕的体型,在篮下积极强攻并争夺进攻篮板球;而在禁区防守和防守篮板球的保护方面,则被认为是中锋的主要任务。但在现今的篮球趋势中,由于中锋球员的灵活度,以及前锋球员的高度均有普遍提升,导致两者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查尔斯·巴克利与卡尔·马龙是公认大前锋位置的代表性人物。
现今世界篮坛中著名的蒂姆·邓肯与保罗·加索尔,由于兼具过人的身高(2米13,7英尺)以及灵活的身手,在所属的职业球队当中常以大前锋位置上场,而在国家代表队当中则以中锋位置上场。另外,德克·诺维茨基虽然常以大前锋位置上场,但他经常运用运球切入、长距离跳投等技术,使其球风有时更接近于一名典型的小前锋。
3、中锋
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位置,一般都由队中最高的球员担任,传统上强调篮下的防守,以及防守篮板球的保护。中锋是球队攻防两端的枢纽,进攻端的倒球得分、防守端的拦截篮板,这些都是一个中锋的本职。由于具有身高的优势,一些具备进攻天份的中锋球员也常常成为在禁区附近投篮得分的主要进攻点。
中锋虽没有固定的“身高标准”,但以现今世界篮坛的一般水平,男篮中锋的身高普遍在2米08(6呎10吋)以上,女篮中锋的身高普遍在1米90(6呎3吋)以上。在技术统计上,中锋通常能贡献最多的盖帽数,且常能达到较高的投篮命中率(Field goal percentage)以及篮板球绩效。在现今的国际篮坛以及职业联赛当中,中锋和大前锋经常有条件相似的球员担任,或被赋予相似的任务,因此已难以明确区隔。
4、控球后卫
又叫组织后卫(Point Guard)----顾名思义就是掌控球的人,需要出色的运球技术和合理的分配球能力。一般情况下是带球过半场,然后把球交给位置更好的队友,然后跑位等着接空位投篮;当然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冲击篮筐。控球后卫往往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并通过对球的控制来决定在恰当的时间传球给适合的球员。
控球后卫典型的进攻模式就是在对手得分之后,由控球后卫在底线运球,开始一轮新的进攻。这个位置要求球员具有良好的传球技术和敏锐的比赛观察能力。人们往往通过助攻次数而不是得分的高低来衡量一名控球后卫的成功与否。同时,一流的控球后卫往往也能够有效地跳投,并能够通过外线投篮威胁对手。
5、得分后卫
是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固定位置。SG需要通过跑位,得到空位投篮的机会再出手,最好要有稳定的三分球命中率。一般担任该位置的球员身高和体格都低于前锋球员,但在速度上具有优势。他们往往是比赛中最好的跳投手,但往往也能上篮。许多得分后卫都可以兼任小前锋。大多数得分后卫的身高在6英尺3(如本·高登)到6英尺8(如特雷西·麦格雷迪)之间,体重通常在190到240磅之间。
扩展资料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40min的时间内,在长28m、宽15m的区域中,通过急起、急停、变向跑、跳跃等摆脱对手或抢占有利位置,围绕球权展开空中和地面的激烈争夺,身体接触频繁,碰撞多,对抗强度大,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强健的身体,还要有良好的爆发力、对抗性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协调能力等,为技战术的合理运用提供保障。
1、中锋的体能特征?
中锋在篮球比赛中基本上位于攻防对抗强度大、碰撞多、争夺激烈的篮下区域,为了获得内线的位置和空中优势,优秀的中锋必须具备强壮、高大、结实的身体和足够的力量以及灵活的脚步动作,才能在争夺篮板时占据有利位置,在防守中挤住对手并合理限制其起跳投篮动作,在进攻中贴身挤靠的情况下准确投篮。
2、前锋的体能特征?
前锋在比赛中的攻防范围比较大,打满全场比赛需要移动6 000 m左右,爆发性弹跳100多次,其中大前锋在对抗中的起跳次数占到50%左右。优秀前锋球员要求技术全面,速度快,能攻善守,在攻防强度比较大的时候,一些技术动作和脚步动作快速完成,灵敏的反应、爆发力和对抗能力就成为制胜的关键。
3、后卫的体能特征?
身高是后卫身体形态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之一,参加第29届奥运会的男篮比赛的12支队伍有58名后卫,身高在1.80~2.05 m之间,1.80~1.89 m的17人,占29.3%,1.90~1.99 m的34人,占58.6%,2 m以上的7人,占12.1%。在一支篮球队中,后卫的身高一般低于前锋和中锋,在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方面,则要求有迅捷的应变能力、爆发力和频繁的短距离加速、变向和急停等能力。
百度百科-篮球比赛